新型珊瑚蟲機器人運用群體智能修復珊瑚礁

2020-11-22 OFweek維科網

  芬蘭赫瑞瓦特大學的科學家研製出了一種新型的海底機器人,名叫「珊瑚蟲」。發明的目的是讓「珊瑚蟲」可以成群修復被漁民打漁破壞的珊瑚礁,令已斷裂的珊瑚礁體再度粘合在一起。根據Lea-AnneHenry教授的說法,理論上這種裝置能夠在珊瑚礁遭到破壞後立刻開展修復工作,「很快就能把這些珊瑚礁搞定,不需要等上幾個世紀」。目前,這項工作還是由人工潛水員開展的,不過他們下潛的深度通常都比不上「珊瑚蟲」。

  研發團隊說,這種裝置約一米長,攜帶攝像頭和小型機械臂。群體智能技術令多個裝置協同工作,每個僅完成屬於他的簡單工作,但卻讓修復工作的效率大為提高。不過目前這種裝置的研發還沒完成,研發團隊需要研發一種軟體來讓裝置有能力識別珊瑚礁斷裂的礁體,並且可支配每個裝置的行為。如果這種軟體能即時研發,那麼珊瑚蟲機器人就可以在一年內投入使用了。

相關焦點

  • ○珊瑚、珊瑚蟲、珊瑚礁是啥關係?
    ○珊瑚、珊瑚蟲、珊瑚礁是啥關係?答:是密切的關係。
  • 珊瑚礁與珊瑚蟲有什麼關係?珊瑚礁有什麼作用呢?
    樹狀珊瑚珊瑚屬腔腸動物門(Coelenterata) 珊瑚蟲綱珊瑚蟲的石灰質骨骼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珊瑚,珊瑚多了就形成了珊瑚礁。在熱帶和亞熱帶淺海中生長著許多珊瑚。珊瑚蟲們喜歡生活在一起,珊瑚蟲與珊瑚蟲之間以一種叫共生的結構彼此連接,共生部分能分泌石灰質的骨骼。在珊瑚蟲死亡之後,石灰質骨骼就慢慢地積累下來了,而它們的後代又在這些骨骼上繁殖、生長,如此長年累月地堆積,珊瑚礁就形成了。
  • 珊瑚,珊瑚蟲,珊瑚礁,傻傻分不清?我來告訴你!
    珊瑚蟲雖小,卻與其他生物一起,共同構建了美麗的珊瑚礁。眾多鮮明而珍異的生物,又共同生活在珊瑚礁裡,彼此共生,彼此共棲,形成五彩斑斕的海底世界。 無論是浮潛、水肺潛水還是自由潛水,我們總渴望看到美麗的珊瑚。
  • 珊瑚礁和珊瑚蟲有關係嗎?珊瑚蟲、水螅等有哪些共同的特徵呢?
    它們大部分生活在海水中,如海葵、海月水母、珊瑚蟲等,少數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海蜇可食用 可食用(海蜇);珊瑚蟲分泌的石灰質物質,堆積構成珊瑚礁。珊瑚礁不僅形成島嶼、加固海岸,還為海底魚類等海洋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棲息場所和庇護地。
  • 探秘「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珊瑚礁
    本期我們將帶領大家走進徐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探秘珊瑚礁。 珊瑚屬腔腸動物門珊瑚蟲綱的軟體動物,珊瑚是以群體形式存在,由許多珊瑚蟲聯合在一起形成活體組織,在活組織底下是鈣質骨骼,這些骨骼是由珊瑚蟲不斷堆積碳酸鈣而形成。珊瑚的活體單元是珊瑚蟲,珊瑚蟲像個可伸縮的小花,只在頂端有一個開口,食物由這個開口進。
  • 三沙地理·珊瑚礁——三沙珊瑚礁:海底熱帶雨林
    海南師範大學地理與旅遊學院教授畢華說,珊瑚礁是很金貴的,新興的三沙市肩負著開發建設的重任,同時還承擔著加大珊瑚礁保護的重任。  成因:珊瑚蟲繁殖而成  南海諸島屬於海洋島,是在海洋中自行生成的島嶼,一般與大陸的構造、巖性、地質演化沒有關係。而大陸島,系因地殼上升、陸地下沉或海面上升、海水侵入使部分陸地與大陸分離而成。
  • 人類已失去超世界半數的珊瑚礁,誰來拯救珊瑚?
    珊瑚的身份信息▲向上滑動珊瑚屬腔腸動物門珊瑚蟲綱的軟體動物,珊瑚是以群體形式存在,由許多珊瑚蟲聯合在一起形成活體組織,在活組織底下是鈣質骨骼,這些骨骼是由珊瑚蟲不斷堆積碳酸鈣而形成。珊瑚的活體單元是珊瑚蟲,珊瑚蟲像個可伸縮的小花,只在頂端有一個開口,食物由這個開口進。
  • 近年來珊瑚礁大片變白死去,這是怎麼了?
    很多人以為珊瑚是植物,其實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珊瑚是動物,是由無數微小的珊瑚蟲聚集形成。這個珊瑚蟲對生存環境要求較高,只能生活在全年水溫保持在22-28攝氏度的水域,且水質必須潔淨、透明度高,陽光照射充足,退潮時不能長時間暴露在水面之上,滿足以上的苛刻條件,珊瑚蟲才能繁茂生長,建造出珊瑚礁。
  • 珊瑚蟲的精神
    原標題:珊瑚蟲的精神 古代,我國漁民稱南海為「千裡長沙」「萬裡石塘」。「長沙」「石塘」指的是南海中眾多的島嶼、暗礁、堡礁,它們像蔚藍海洋中的一串串珍珠,為我國漁民提供了中途休息、躲避風暴的庇護場所。地球上大多數島嶼原是大陸上的山峰或高地,經過劇烈的地質運動,周邊被海水淹沒後,露出海面而成為海島。
  • 海底綠洲——珊瑚礁--中國數字科技館
    它和珊瑚礁之間又有著怎樣的聯繫?  海洋中的熱帶雨林  珊瑚其實是人們對珊瑚蟲的習稱,它並非植物,而是一種叫珊瑚蟲的微小腔腸動物,有很高的經濟和生態價值。珊瑚蟲以群體為主,它們是海洋裡的「吉普賽」人,喜歡到處漂遊,四海為家。
  • 【地理素養】高考熱點——珊瑚礁白化現象
    近30年來,由於海水升溫、人為破壞等原因,珊瑚礁的全球性衰退已達40~50%。廣西潿洲島(圖8)位於珊瑚分布的北緣,表層海水多年平均溫度為24.6°C,將成為熱帶珊瑚未來的避難所。目前科學家正在潿洲島海域進行人工繁育「種」珊瑚的實驗,積極保護和修復珊瑚礁。
  • 海底世界最美的景點是珊瑚礁 珊瑚礁生態科普小知識
    > 珊瑚水冒螅體:coral polyp,珊瑚上每一個獨立生活的個體,由石灰質骨骼和珊瑚蟲所構成。珊瑚礁就好像自然的防波堤一般,約有70%-90%的海浪衝擊力量在遭遇珊瑚礁時會被吸收或減弱,而珊瑚礁本身會有自我修補的力量。死掉的珊瑚會被海浪分解成細砂,這些細砂豐富了海灘,也取代已被海潮衝走的沙粒。珊瑚礁、紅樹林、海防林被稱為海岸線的三道防線。 5、珊瑚蟲可吸收二氧化碳。
  • 珊瑚蟲的形態
    很多人以為珊瑚是植物,其實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珊瑚是動物,是由無數微小的珊瑚蟲聚集形成。珊瑚蟲是一種腔腸動物,它個頭很小,往往只有幾毫米,體態玲瓏,色澤美麗,十分嬌氣,只能生活在全年水溫保持在22-28攝氏度的水域,且水質必須潔淨、透明度高,陽光照射充足,退潮時不能長時間暴露在水面之上,只有滿足這些苛刻條件,珊瑚蟲才能繁茂生長,建造珊瑚礁。
  • 美麗珊瑚礁20年後將消亡?
    海洋生態的晴雨表  人們對「珊瑚礁」這個詞並不陌生,但對珊瑚礁本身並沒有真正的了解,有的將它定義為「不能活動的大石頭」,有的則將它與珊瑚蟲混為一談其實珊瑚礁與「石頭」(碳酸鈣組成的硬質石灰石)、珊瑚蟲都有關係。珊瑚蟲是整塊礁石的創造者,而「石頭」則最終構成了我們所見到的壯觀景象。  從科學意義上解釋,珊瑚礁是在熱帶和亞熱帶淺海,由珊瑚蟲的骨架和生物碎屑組成的、具抗浪性能的海底隆起。
  • 日本欲用珊瑚蟲東海造礁 變礁為島開拓海上領土
    明年珊瑚蟲進駐衝之鳥礁  如此大規模的速生珊瑚蟲培育計劃當然不是為了「科學實驗」。日本媒體披露,明年夏天,日本政府將把速生珊瑚蟲放到衝之鳥礁水域內,讓它們迅速繁殖長大。為此,日本想出各種辦法保護「領土」:1987年日本開始修建護岸工程,投資285億日元用混凝土和鈦合金防護網加固「衝之鳥」,但由於海水的衝刷和腐蝕,水泥防護堤需要經常維修,而且國際法也不承認這種人工修建的島嶼,所以人工培育的珊瑚礁將成為最好的替代品。  按照日本的計劃,只要日本在海上某塊巖石上放生人工珊瑚蟲,就可以宣稱讓巖石長成陸地,同時宣告巖石附近水域為日本的專屬經濟水域。
  • 二氧化碳排放過量珊瑚礁2100年或消失(圖)
    圖片來源:Louis Wray/Creative Commons全球公海的珊瑚礁已經在海水酸化、水溫升高、過度捕魚以及海岸線汙染的綜合壓力下備受打擊。碳排放已經使海水的pH值降低了0.1個單位,這樣對珊瑚礁造成了傷害,並阻礙了雙殼類的生長能力。之前關於珊瑚礁大量消失的記錄顯示:酸化的海水會使珊瑚礁大面積死亡,但並不是全部消失。
  • 問吧精選|如果珊瑚礁滅絕,我們的海底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2006年開始從事珊瑚礁保護與基礎研究,至今已從事珊瑚礁保育事業十幾年。 致力於珊瑚礁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珊瑚人工繁殖以及海洋生物的保護與救助等。珊瑚礁對地球非常重要,全球有5億人直接依賴於珊瑚礁生態系統生活,關於珊瑚礁生態保護、海洋生物保護救護,歡迎大家向我提問!
  • 澳大利亞大堡礁,絢麗多彩的珊瑚礁,令人沉醉的迷人魅力
    今天小語給大家介紹的是澳大利亞大堡礁,絢麗多彩的珊瑚礁,令人沉醉的迷人魅力大堡礁(英文:The Great Barrier Reef),是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區,延伸於澳大利亞東北岸外,長逾2,000公裡(1,250哩),距岸16~160公裡(10~100哩),由數千個相互隔開的礁體組成。許多礁體在低潮時顯露或稍被淹沒,有的形成沙洲,有的環繞島嶼或鑲附大陸岸邊。
  • 曠視談移動機器人未來技術趨勢——單體智能與群體智能
    作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產品和解決方案公司,曠視進入供應鏈物聯網領域後便聚焦智慧物流及工業機器人業務,2020年初,機器人產品部更是獨立成為曠視的產品中臺之一,專注於機器人產品和關鍵物流設備的研發。進入智能製造、智慧物流的新時代,未來的移動機器人又有哪些發展趨勢?
  • 【海洋科普】揭秘投食珊瑚蟲的「超級大廚」!
    ,珊瑚礁的建築師們是一群可愛的珊瑚蟲們,它們在被稱為「海洋荒漠」的熱帶海洋中建造了龐大的珊瑚礁帝國。大部分珊瑚礁生態系統分布的地區被稱為「海洋荒漠」,和近岸海水比起來,這裡的海水中營養鹽含量少,能養活的浮遊植物和浮遊動物都比較少。因此,即使珊瑚蟲是攜帶刺細胞武器的獵手,但是僅僅通過捕食浮遊植物或者浮遊動物顯然是不足以填飽肚子的。填不飽肚子,就不能得到充足的能量供應,珊瑚蟲還怎麼繼續建造珊瑚礁帝國呢?別急,擅長烹飪「能量大餐」的蟲黃藻正前來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