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環學院韓文軒課題組再次在Ecology Letters上撰文, 揭示富營養化...

2021-01-11 中國農業大學新聞網

    本網訊  8月8日,我校資源與環境學院韓文軒教授課題組在國際著名生態學期刊Ecology Letters上,發表題為「Phosphorus accumulates faster than nitrogen globally in freshwater ecosystems under anthropogenic impacts」的研究論文 (在線預覽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ele.12658/full)。該研究系統揭示了富營養化改變全球淡水生態系統氮磷計量(氮磷平衡)特徵。

    Ecology Letters是生態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期刊之一,在149種包含綜述類的生態學期刊中排名第二(IF5=14.9)。

    人類活動加速了生態系統的養分循環過程。已有研究表明,氮沉降提高了許多生態系統的氮磷比值,加劇了生態系統的磷限制。可是,更多的淡水生態系統正遭受著富營養化而不是氮沉降的影響。本項研究發現,在氮磷等化學物質的過量輸入和複雜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過程的共同作用下,人為活動引起的富營養化導致了淡水生態系統中水體和水生植物的氮磷含量的增加,卻降低了它們的氮磷比值。近幾十年來,中國水體富營養程度整體在加劇,而大部分歐美地區,由於採取了相對嚴格的環境保護和治理政策,富營養化程度整體在減輕。這些結果表明,在人為活動影響下,淡水生態系統磷的積累速率高於氮的積累速率,這可能會使該生態系統轉向氮限制或其他限制;影響到淡水生態系統的動態、群落結構和生物多樣性等方面;通過淡水徑流輸送的方式,潛在地影響到河口和濱海地區的食物網結構或養分循環。本研究強化了養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並對控制和治理這些生態系統富營養化具有啟示意義。

    論文第一作者嚴正兵是我校資環學院2012屆本科畢業生,現為北京大學博士生。本研究是在其本科畢業論文《中國水生生態系統的生態化學計量特徵探索》的基礎上的深化,韓文軒教授(論文通訊作者)指導了該畢業論文和此項研究。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和歐美的有關科學家參加了部分工作。本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項目及國家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的支持。

    上述研究是韓文軒教授繼2011年在Ecology Letters上發表關於植物多元素地理格局及其生態驅動機制的研究並提出植物養分平衡的「限制元素穩定性假說」之後,又一篇關於養分元素生態計量學研究的重要成果。

責任編輯:潘彩清

相關焦點

  • ...Letters上撰文, 揭示富營養化改變淡水生態系統氮磷計量特徵
    本網訊  8月8日,我校資源與環境學院韓文軒教授課題組在國際著名生態學期刊Ecology Letters該研究系統揭示了富營養化改變全球淡水生態系統氮磷計量(氮磷平衡)特徵。    Ecology Letters是生態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期刊之一,在149種包含綜述類的生態學期刊中排名第二(IF5=14.9)。    人類活動加速了生態系統的養分循環過程。
  • 湖泊富營養化過程和藍藻水華暴發機理項目組召開會議
    1月30日至2月1日,「973」項目「湖泊富營養化過程與藍藻水華暴發機理研究」2004年度工作會議在武漢召開。該項目諮詢專家吳德鄰研究員、付家謨院士及甘子鈞研究員出席會議並作了指導性發言。雲南省科技廳助理巡視員李村生、中科院資環局生態環境處處長黃鐵青等也一同聽取了會議。
  • 資環學院周功克課題組在浮萍汙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資環學院周功克課題組在浮萍汙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周功克教授團隊在浮萍汙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我國湖泊富營養化的發生機制與控制對策
    會議上,專家學者對國外湖泊富營養化研究與整治的經驗和教訓的交流,並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對我國淺水湖泊富營養化的特點、生物化學和生態演化過程與發生機制以及湖泊富營養化產生的生態學原因和經濟的社會的原因的剖析,對於加深認識湖泊富營養化與生態系統退化機理,探索湖泊富營養化的有效控制技術和方法方面面臨的科學技術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 長江中下遊湖泊富營養化發生機制與控制對策獲進展
    該項目集中院內多家優勢力量,強化學科交叉,全力攻關,三年來,通過對長江中下遊100多個湖泊的調查、研究,在湖泊的底泥內源汙染及釋放機制、富營養化湖泊內源汙染控制及生態修復的理論和治理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創新性進展,為我國即將開展的大規模湖泊富營養化治理提供了科學儲備和技術支撐,同時也為填補國際湖泊學有關淺水湖泊的研究空白做出了重要貢獻。
  • 湖泊富營養化治理——控磷?還是控氮?
    觀點二:富營養化治理需要氮磷同時控制控磷觀點在國際上引起了很大爭議,很多學者對此持反對態度,他們在科學雜誌上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然而控磷措施在很多大型富營養化淺水湖泊並不成功,例如美國Erie、Okeechobee湖、加拿大Winnipeg湖,日本Kasumigaura湖等。這引起人們對單一控磷策略的反思。實踐上,我們通常採取的控制措施主要是以外源輸入控制為主。對於很多富營養化程度較低的湖泊或一些深水湖泊,控磷策略的治理效果很好,可以維持湖泊的清水狀態。
  • 南京農業大學資環學院研究團隊揭示菌根共生介導的植物氮素轉運途徑
    菌根真菌是土壤中一類古老的有益真菌,能夠與地球上90%以上的陸地植物的根系形成「菌根」互惠共生體,促進植物對土壤中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利用,並提高植物抵禦生物和非生物脅迫的能力。因此,研究菌根共生不僅可以揭示植物對環境適應的演化機制,而且對於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化肥施用,保護生態環境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 探究藍藻水華與水體富營養化共同治理策略
    1982年, 國際經濟發展合作組織提出"水體富營養化是水體中營養物質 (如氨氮、硝酸鹽氮、尿素、磷酸鹽等) 增加, 導致藻類和水生植物生產力增加, 造成水質下降, 使水的用途受到影響的現象。"【4】藍藻水華的研究者有一個基礎的共識--藍藻水華產生的基本條件是水體富營養化。
  • 研究顯示美國大部分水體富營養化嚴重
    美國地質勘探局9月27日公布一項研究成果顯示,美國大部分河流和地下水含大量的氮和磷,由此造成的水體富營養化現象嚴重威脅生態系統並危及人體健康。
  • 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JACS發文揭示稠環電子受體分子設計...
    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非富勒烯受體光伏材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揭示了稠環電子受體分子設計中起始原料的微小差異引發的「蝴蝶效應」,提出了「自下而上」的分子構建策略。相關工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J.Am.Chem.Soc.,DOI:10.1021/jacs.0c09800)。
  • ...佔肖衛課題組在JACS發文揭示稠環電子受體分子設計中的蝴蝶效應
    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非富勒烯受體光伏材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揭示了稠環電子受體分子設計中起始原料的微小差異引發的「蝴蝶效應」,提出了「自下而上」的分子構建策略。相關工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J.Am.Chem.Soc.,DOI:10.1021/jacs.0c09800)。
  • 李隆教授課題組關於間套作種間促進作用機制的研究結果在PNAS上...
    本網訊  5月23日,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我校資環學院教授李隆課題組題為「Root exudates drive interspecific課題組收集玉米根系分泌物添加到蠶豆的培養介質中,發現蠶豆結瘤和固氮作用發生顯著增強、與固氮相關的一些基因大幅度上調。他們以此證實玉米根系分泌物在強化豆科作物結瘤固氮中具有重要作用。
  • 中科院副院長陳宜瑜院士:解決湖泊富營養化問題一定要做好基礎研究
    日前,「973」項目「湖泊富營養化過程與藍藻水華暴發機理研究」第一次工作會在武漢召開。
  • 資環學院與島津公司舉行環境研究合作實驗室與科技創新獎教學金...
    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分析計測事業部事業部長吳彤彬、華東大區經理孫琦,我校教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李建偉、資環學院黨委書記修光利以及企業代表、校友參加了籤約儀式。我校資環學院黨委副書記饒志雄主持儀式。致辭中,修光利對華東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和上海市環境保護化學汙染物環境標準與風險管理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上海市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的基本情況進行了介紹。
  • 資環誠邀浙江大學徐建明教授作學術報告
    資環誠邀浙江大學徐建明教授作學術報告 11月16日上午,應青島農業大學資環學院邀請,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土壤學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徐建明博士在學術會館第三報告廳做了題為《中國農田重金屬汙染問題的若干思考》的學術報告,副院長王凱榮教授主持報告會,學院全體教師以及相關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聆聽了報告
  • 我國科研人員發現:富營養化湖泊的反硝化作用主要受環境因子調控
    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團隊研究發現,富營養化湖泊的反硝化作用主要受環境因子而不是生物因子的調控。  受人類長期活動和氮磷輸入的影響,長江流域大量湖泊已處於富營養化狀態。到目前為止,人們對沉水植被、反硝化微生物、水質和底泥性質在反硝化脫氮過程中的相對作用還了解甚少。
  • ...生命科學學院謝道昕課題組和醫學院饒子和課題組等闡明植物激素...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謝道昕課題組和醫學院饒子和課題組等闡明植物激素獨腳金內酯的受體清華新聞網8月4日電  8月1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謝道昕教授與醫學院婁智勇教授、饒子和院士等合作,在《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題為《DWARF14蛋白是植物激素獨腳金內酯的受體》(DWARF14 is a non-canonical hormone
  • 環境學院尚靜課題組揭示煙炱顆粒光催化自氧化增強健康損傷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尚靜課題組針對這些問題給予了科學系統的回答。系列研究成果發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Pollution、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國際知名期刊上。
  • 海水富營養化營養鹽失衡 萊州灣黃河口生態告急
    海水富營養化營養鹽失衡 萊州灣黃河口生態告急 2005-05-15 08:10:41    作者:   來源:SRC-400
  • 生命科學學院李毅課題組揭示水稻生長素響應因子(OsARFs)差異性...
    近日,PLOS Pathogens雜誌發表了來自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毅教授課題組題為「Auxin response factors (ARFs) differentiallyregulate rice antiviral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rice dwarf virus」的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