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延東出席中歐學生學者對話活動 人民大學等高校師生倡議東西互鑑

2021-01-14 人大新聞網

9月6日下午,以「東西文明交流互鑑」為主題的中歐學生學者文明擔當對話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中歐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中方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中歐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歐方主席、歐盟委員會教育、文化、語言多樣性及青年事務委員安德魯拉·瓦西利烏出席活動。

來自28個歐盟成員國的100名在華留學、工作人員與100名中國高校青年學生學者參加了對話交流。中歐學生代表向劉延東副總理和瓦西利烏委員贈送了由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學生設計和製作的油畫。作品描繪了古希臘著名思想家蘇格拉底與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在2000年前可能相遇並對話的場景,四周描繪有中歐30個國家和組織的旗幟。

作為中歐人文交流機制第二次會議的配套活動,中歐學生學者文明擔當對話由教育部主辦,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四川大學聯合承辦,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協辦。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國務院辦公廳副秘書長江小涓、外交部副部長王超、文化部副部長丁偉、教育部副部長郝平、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副主席周長奎、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歐盟駐華代表團代辦卡門•卡諾,瓦西利烏委員辦公室副主任喬納森•希爾,歐委會教文總司高教事務處長亞當·泰森,歐委會教文總司文化事務處長瓦爾特•贊皮爾,歐委會教文總司歐中人文交流對話機制協調員維託•波瑞利等出席。

對話活動由中央電視臺英語頻道主持人楊銳、波蘭留學生翠花主持。隨著現場演奏的歐盟盟歌響起,歐盟28個國家和組織的青年代表手持各國國旗,1名歐盟成員國學生代表手持歐盟旗幟,1名中國學生手持中國國旗歡快登場,用25種語言發出了「東西文明交流互鑑」的呼聲,表達了促進中歐人文交流,加強東西互鑑的共同心願。

「在人文交流的意義上,學者有如行者:一路向西,其實可以到達東方;一路向東,最終會發現『東-西』本是一脈相承。」中國人民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楊慧林教授在發言中說,中國和歐洲最典型地代表著東西文明的悠久歷史和精神傳統,中歐學人在交流中共同致力於東西文明的互鑑,不僅有助於彼此真切地理解對方、尊重差異,也會使雙方從不同的角度重新認識自己。中歐人文交流以及為之付出的一切行動,必將幫助更多的年輕學子在文明的對話、互釋、互諒中共同應對挑戰和責任,「達己達人」,通過理解他者的不同來發展自我。

來自奧地利的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雷立柏在發言中指出,語言是交流的鑰匙和橋梁,只有很好地掌握對方的語言、歷史、哲學、宗教和文學知識,才能對該文化懷有深切的尊敬。「中國人離自己的傳統甚至比西方人更近。」他呼籲學習漢語並努力理解中國文化的人群應該成為東方和西方、中國和歐洲之間的橋梁,各國民眾應該學習其他文化,通過語言學習儘可能彼此尊敬,搭建起更多的橋梁,創造更多的機會,「因為當彼此注視對方的眼睛時,也會在裡面看到自己的形象。」

論壇上,中歐青年學生學者就中歐文明進行對話。復旦大學學生陳娜磊、留學生Jules van der Sneppen、留學生Andrea Ghiselli、李卓,四川大學學生莊嚴,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留學生班傑明、碩士研究生李天啟等先後發言,就「儒學及其復興的價值」、「歐洲傳統的復興」、「文明的傳承和復興——歐亞大陸文明的橋梁,中歐的挑戰與機遇」、「從經濟學視角看文明的復興」、「搭建中歐之間的橋梁:從青年視角看對話和交流」、「從英國到中國:我的『世界公民』之路」、「E=MC2:關於文明的新環球之旅」等主題進行探討。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伊志宏,校長助理、學校辦公室主任鄭水泉等60名師生代表參加相關活動。

相關連結:

中歐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第二次會議召開 人民大學等四校共建布魯塞爾中國與歐洲問題研究院

第四屆世界漢學大會在人大舉行 劉延東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相關焦點

  • 做好昂揚奮進的學生引路人 劉延東教師節前親切看望師生
    今天,在這個暑熱漸消、秋色漸濃的日子裡,在北京四季最美的午後陽光裡,在第33個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特意來到首都師範大學,看望問候師生,並與2017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和優秀教師代表座談。2009年11月,時任國務委員的劉延東曾來到首都師範大學調研並看望師生。
  • 鄭永年:人類文明的生存和進步離不開交流互鑑
    鄭永年(右)接受記者採訪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張哲):東南亞著名學者、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15日在北京出席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後對記者表示,人類文明的生存和進步離不開交流互鑑,「一帶一路」倡議中的民心相通對推動人類文明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 ...手冊》新書發布會暨「一帶一路」倡議研討會在英國劍橋大學舉行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蔡昉 ,劍橋大學中國中心主任、教授彼得·諾蘭 (Peter Nolan )出席大會並作主旨發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長趙劍英,泰勒弗朗西斯集團全球圖書業務總裁貝謹立(Jeremy North)分別代表中外出版方致辭。發布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全球戰略智庫常務副理事長王靈桂主持。
  • 「盱眙龍蝦進高校」—中國人民大學盱眙龍蝦美食品鑑活動成功舉辦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2日訊(通訊員 陳小輝 廖虹雨) 今天下午,「盱眙龍蝦進高校」—中國人民大學盱眙龍蝦美食品鑑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得到人大師生熱烈歡迎和一致好評。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委員、後勤集團總經理宋大我,盱眙縣委書記梁三元,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林波,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尚武等出席活動。
  •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首屆歐洲論壇在英國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舉行
    論壇現場本次出訪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董志勇教授帶隊,副院長張輝教授、副院長秦雪徵教授、院長助理陳儀副教授、王躍生教授、葉靜怡教授、張博教授、周建波教授、蘇劍教授、北京大學留學生辦公室副主任李慧芬與經濟學院10名學生代表等隨團前往並出席論壇。
  • 第六屆中歐生命科學論壇在南開大學舉辦
    日前,以「交流·創新·合作·共贏」為主題的第六屆中歐生命科學論壇在南開大學舉辦。我市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中外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師生代表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參加會議。論壇在天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設立分會場。
  • 「應對與展望:疫情時代的全球教育」中外學者高端對話活動在滬舉行
    央廣網上海11月30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錢俊妮)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上海外國語大學聯合舉辦、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承辦的2020「應對與展望:疫情時代的全球教育」中外學者高端對話日前在上海舉行。
  • 全國血吸蟲病防治工作會議召開 李克強作重要批示 劉延東出席並講話
    全國血吸蟲病防治工作會議召開李克強作出重要批示 劉延東出席會議並講話全國血吸蟲病防治工作會議21日在湖南長沙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血吸蟲病防治關係群眾生命安全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
  • 柯炳生出席西南大學校慶活動並看望重慶校友(圖文)
    「西南大學組建10周年暨辦學110周年慶祝活動」,並在當地看望了我校重慶校友。  西南大學由原西南師範大學與西南農業大學於2005年合併組建而成,是與我校淵源很深的一所兄弟高校:1970年至1975年,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我校東校區前身)在上級要求下曾經全部遷至四川重慶西南農學院(西南農業大學前身)校內,至今該校師生中有多名我校校友,我校重慶校友會現任會長即西南大學資環學院副院長石孝均教授
  • 駐立陶宛大使劉增文出席維陶塔斯·馬格努斯大學「亞洲周」活動
    2014年10月20日至24日,立陶宛維陶塔斯·馬格努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和維爾紐斯大學孔子學院聯合舉辦「亞洲周」活動,旨在通過舉行中文、日文和韓文演講比賽、美食論壇、文化展示、座談會等一系列活動促進文化交流,增進了解,激發學生對東方語言文化的學習熱情。
  • 聚焦美國高校師生關係:教授不能讓學生幹私事
    師生,特別是導師和研究生,應該是一種互信、傳承、教學相長的關係。但現實生活中,卻不乏師生關係扭曲蒙垢的現象。美國高校師生關係也存在灰色地帶和諸多問題,但總體而言,講求公私分明、人格平等。這種師生關係不僅約定俗成,而且受到制度保障。
  • 中國人民大學教職工參加2020全國名校教授圍棋邀請賽
    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18所全國知名高校的教職工圍棋隊參加了比賽。這是中國人民大學第一次參加全國高校教職工圍棋比賽。本次比賽,由校黨委副書記鄭水泉帶隊,哲學院教授焦國成、理學院副教授慕成、外國語學院教師徐胤、圖書館方學堯、後勤集團劉加林作為參賽選手共同組成中國人民大學教職工圍棋代表隊參加了比賽。
  • 以交流互鑑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5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出席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並發表題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鑑 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亞洲文明之所以綿延千年、生生不息,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同文明之間平等對話、交流互鑑。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鑑,因互鑑而發展。文明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文明交流互鑑是當今時代主流,也是世界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勢。
  • 政治學學科最好的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還是北京大學?
    在我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中,開設這個學科的大學很多,筆者根據軟科2019年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給大家介紹一下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的政治學學科的優勢和特色,更好地理解這個學科的學科未來,在高考報考志願時做出正確的選擇。一、復旦大學政治學學科的優勢和特色學科始建於20世界初葉。
  • 杜鵬副校長赴河北大學出席對口合作協議籤約儀式
    2019年11月12日,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杜鵬一行赴河北保定出席《中國人民大學 河北大學對口合作協議》籤約儀式。杜鵬代表人民大學向東道主河北省長期以來的支持、關心和幫助表示感謝。他談到,近年來中國人民大學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主動服務河北經濟社會發展,在國醫學院規劃、推動大廠「三區一基地」落地等方面為雄安新區建設及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提供助力。
  • 遇害中國留學生父母出席悼念活動,師生雨中舉蠟燭,諾獎得主用中文...
    13日其父母抵達芝加哥,並在14日前往兒子生前就讀的芝加哥大學,身穿黑色羽絨服出席學校舉辦的悼念會。數百名師生在雨中舉蠟燭默哀,追悼會上,諾獎得主彼得·漢森用中文向範軼然的父母致意。據報導,悼念會在芝加哥大學校園內舉行,參加悼念會的有範軼然的導師何志國(音譯)、芝加哥大學校長羅伯特·齊默和2013年諾貝爾獎得主彼得·漢森等。
  • 美國高校師生關係怎麼樣:教授不能讓學生幹私事
    原標題:聚焦美國高校師生關係:教授不能讓學生幹私事師,教書育人;生,尊師重道。師生,特別是導師和研究生,應該是一種互信、傳承、教學相長的關係。但現實生活中,卻不乏師生關係扭曲蒙垢的現象。
  • 揚帆起航風正勁,全球戰略結碩果——2020清華重要外事活動盤點
    時鐘撥回至2019年11月,來自55所國內外高校的150餘名研究生齊聚清華大學,共同研討當今世界氣候變化研究與行動的新進展、新思路和新方案。經過三天的深入交流和觀點碰撞,聯盟學生代表決定主動向習近平主席致信,匯報參加聯盟活動的學習和實踐收穫,以及在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方面自覺肩負起時代責任的思考。
  • 天津外國語大學舉辦「國別和區域研究天外論壇·2019」
    ,天津市政府外事辦公室原主任田貴明,天津市政府外事辦公室二級巡視員曹漢軍,天津國際友好聯絡會常務副會長岑松,天津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殷奇、黨委副書記周紅蕾、副校長餘江以及來自俄羅斯、烏克蘭、韓國、日本、葡萄牙、法國等外籍學者,來自國內50餘所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們200餘人參會。
  •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第七屆青年學者論壇圓滿召開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第七屆青年學者論壇於12月24日在逸夫會議中心第二會議室成功舉行。與往屆論壇不同的是,本次論壇除邀請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北京地區高等院校的優秀青年學者參加之外,還邀請了來自復旦大學、南開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山西大學等全國其他地區7所高校優秀的青年代表,各地代表集聚一堂,就本次論壇主題「傳承與斷裂:中國近世諸問題研究」開展了深入討論。   論壇開幕式由清風學社社長孟修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