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應積極引入主題商環境場景,疏導心理壓力

2021-01-11 聯商網linkshop

出品/聯商網&搜鋪網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潘玉明

頭圖/聯商圖庫

面對疫情,商業環境中的員工和顧客都面臨很大的心理壓力,應積極引入主題商環境場景設計作品,疏解員工和顧客的心理壓力,提高商環境的人文價值。

1,心理學投射理論簡介

心理學精神分析理論創始人弗洛伊德於1894年提出「投射」的概念,分析「說者的內心世界」,羅夏人格測驗就是以墨汁投射圖來分析當事人的內心動態。

中國古代有《疑鄰偷斧》的故事,表面說的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其實也是心理投射效應。還有一個傳說故事,蘇東坡對佛印開玩笑說:「我看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則微笑著說:「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蘇東坡回家後向妹妹提起這件事,蘇小妹回答,這是佛家說的佛心自現,你看別人是什麼,表示你看自己就是什麼,蘇東坡頓覺老臉一紅。

投射是一種無意識防衛保護反應。人在面對難以接受的壓力或危險時,會無意識地嘗試多種方法調試自身,比如轉移。調試不良就會生病,嚴重的會自殺,疫情之下,日本自殺人數連續走高,對於個體是屬於防衛調試失控。

投射主要指的是自我投射,也叫投射同一化,是1946年精神分析理論學者對於對象關係分析確立的一個方向。面對焦慮壓力,內心無法自我認同,無意中與外部環境要素取得共情和同一,把體悟到的要素,和內心的敏感觸點結合在一起,通過下意識痛哭或歡笑等言語行為,疏洩內心的扭曲壓力。

投射效應的表現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感情投射,即認為別人的好惡與自己相同,把他人的特性硬納入自己印象中,按照自己的方式加以理解。一旦別人對A的投射成功了,就會影響A的言行,理論上叫投射性認同,通俗說法叫被帶到溝裡了。二是認知缺乏客觀性,比如對自己喜歡的人越來越喜歡,欲罷不能,陷入偏見的泥潭。

人的心理防衛壓力來源很多。從壓力的強度來說,親情受到傷害導致的壓力,強度最大,其它社會關係中受到的壓力相對較小。從壓力的類型來說,可以分為突然出現的壓力,比如驚恐或者驚喜;持續性的職業壓力和生活壓力;違逆個人意願的壓力等等。對於認知素養較低的人來說,對某些複雜的社會壓力覺知很少,因為讀不懂。有一定認知的人,解讀和覺知能力較強,對於壓力的防衛會更敏感一些。

日本著名森田療法提出防衛失調出現的神經焦慮有五個感情表現特徵。一是放任放縱情感,自然而然;二是經常有情感衝動行為,飲食、性等;三是感情麻痺,缺乏真摯的情感喚起;四是過分關注某些細節,憤怒或者是衝動,清醒以後會有後悔,但是後悔會進一步激發下一次的衝動,形成交互作用的惡性循環。這是轉向神經症不斷惡化的重要的特徵。五是不斷尋求新的情感刺激,嘗試新的高峰體驗心理。一旦失敗,會出現極度自卑劣等感,消極頹廢。

2,新冠病毒疫情的次生壓力分析

新冠病毒疫情是一種突發社會壓力,與海嘯、地震有類似的特點,但是由於疫情持續的時間更長、防控難度更大,所以又有獨特的威脅。

疫情次生壓力有多種描述視角,在此簡單概括三點。

第一,疫情本身的風險。新冠病毒依次威脅到人的呼吸、循環、臟器等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變異快,感染風險大,具有致命威脅。

第二,疫情次生形成社會輿情壓力。每天我們在接受多層面複雜的信息,有真的,有假的;有強迫的,有誘導的;有科學的,有非科學的,對於不同群體的人們構成難以辨別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

第三,疫情次生影響,大眾基本生活行為受到約束,就業及上學等最基本行為被阻斷,社會生活保障受到刺激壓力,直接導致基本生活面臨危機。主要影響中低層的弱勢群體,而對於中高層管理者、某些受特定因素保護者,影響相對較小。

如果想知道自己的壓力程度究竟如何,可以自行做簡要的壓力測試。比如,用五個要素來衡量,包括出行自由、言語表達、消費方式、就業就學、疫情本身。對壓力的衡量分類,可以用約束感受壓力指標來表示,對於壓力程度,可以用輕度、中度、重度來表示,由此形成一個壓力測試矩陣圖。

3,商環境場景的心理疏解功能

通過壓力測試,可以發現疫情之下,消費是相對自由的,而普通大眾消費的去處主要是零售場所。包括封閉式的商場、開放式的購物中心、奧萊等。

在疫情壓力下,人們消費目的除了購物,還有間接地放鬆身心、轉移或疏解壓力的下意識需求。因此商環境場景客觀上承擔著心理壓力疏解的功能。作為商環境場景設計者、零售方經營管理者,應該對此有敏感的認知,形成高度的改造、創新共識。

在日本的大數據監測中,從2020年疫情發展三個波段和人們進出購物中心、餐館的行動頻率對照分析看,隨著疫情的遷延,人們的消費行為出現遲鈍或者新適應的特點,反映了大眾應對壓力的心理規律,其中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對疫情風險的認識更加全面理性,二是對疫情的應對手段比較充分,三是自己逐漸形成心理慣性和行為方法。但是,這些行為並不能從根本上規避疫情風險,卻在客觀上對商環境場景的附加心理治癒功能,提出了主題專業化要求。

當然,要排除一種極端情況,就是封閉的店鋪商環境場景,與安全防疫管理有緊密關係。如果防疫安全管理比較規範,沒有疫情風險,則這樣的場景能夠更好地吸引和凝聚人氣,留下長遠的文化口碑,就像北海道當地便利店SEICOM品牌,日本大地震期間提供超值服務,如今還為消費者念念不忘;如果疫情風險嚴重,導致完全封閉,則不在討論之列。

4、商環境場景疏解壓力主題設計的建議

商環境場景作為大眾潛意識的心理環境,就像一面鏡子,在消費者心目中起著潛意識的誘導作用。類似正反案例非常多了,大家能一下子想起來的是某某大型商場傳來自殺、傷害等驚悚案件。遠一點說,1995年6月29日,韓國三豐百貨店在20秒鐘之內突然倒塌,造成502人死亡,937人受傷,至今仍然是很多韓國人的噩夢。

優秀的案例也有。2013年4月13日,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經過十年的整修,迎來重新開幕的盛會,鎮館之寶是《夜巡》(Night watch)名畫家倫勃朗(Rembrandt)的著名畫作。為了紀念重張,組織者選擇在一家購物商場動感再現《夜巡》故事,做成真人快閃版,隨著警報響起,一個身穿中世紀服裝的詭異嫌犯現身,急忙逃跑,接著出現用繩子垂降的古代士兵、中世紀軍隊來到商場抓捕嫌犯,整個過程讓現場顧客驚叫連連。

假如可以把這種鏡像功能與商環境設計融和在一起,則會起到意想不到的奇蹟效果。它不需要投入華麗成本,卻需要具有相當水準的心理學知識。

第一,拼裝感應。提供設定好的主題涉及的元素,在限制的空間或平面,與消費者進行互動,或者提供給消費者自行拼裝,體現出其內心潛在的投射願望。拼裝完成以後形成的圖片要完整留存。與固定模式的拼圖不同,這是顧客自由聯想組合的圖案。

第二,自然感應。通過自然環境,比如風、水、海洋、山脈、村莊等,或者是某些場面,比如放牧、戰爭、家禽嬉戲等,與消費者進行互動應答遊戲,完成一定作業,完成的場景要留存,與消費者進行互動交流。

第三,探尋感應。在提供的幾種可能性當中,提供給消費者進行某些簡單的探尋,這種互動與大型黑洞探險活動不同,難度很低,但是具有良好的誘導和疏解壓力的功能。

第四,團隊互動感應。團隊是指三至十人的限定人數,在一定的空間內,完成某一項互動的遊戲。通過與陌生人的非語言溝通,化解內心孤獨壓抑情結,達到減緩壓力功效。

一般來說,心理互動設計採用的要素,是感官能夠直接接觸到的,形象容易識別的,物體或常見自然現象。包括色彩、動畫、音效、明暗、季節變化等等。在必要場景下,可以加入視頻要素,增強效果。

百年罕見的全球病毒疫情年代,為商環境場景設計者和零售業經營者提供了弘揚生命文化的機會,人性的道德法則在審視我們,做好了,就是創建歷史,加油!

(特別感謝:「加得商業」小加 提供素材資料)

相關焦點

  • 昌邑市育新外國語學校《新冠疫情下的初中生心理疏導探究》第二期...
    無論是疫情期間還是疫情之後,教育都面臨一個基本主題,那就是我們需要儘快幫助學生適應後疫情時期的學習模式。4.探究心理疏導遵循的規律①面向全體學生制定心理疏導計劃要著眼於全體學生,確定心理輔導內容時要考慮大多數學生的共同需要與普遍存在的問題,為儘可能多的學生提供參與和表現的機會。②預防與發展相結合疫情背景下心理疏導兼有矯治、預防與發展三種功能,不過就整體而言,應該是預防、發展最為重要。
  • 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的心理自助與疏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
    為了緩解人們的心理壓力,提高心理免疫力,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指導下,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專家,配合國家最新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中有關公眾心理社會支持內容,撰寫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心理自助與疏導指南》,為你的心理重築防疫的堤壩。
  • 疫情期間師生如何減緩心理壓力
    怎麼才能減輕心理壓力,恢復心態平衡?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恐慌及擔憂是多數人都會有的,可以說是非正常場景下的正常反應,但過度的心理壓力確實會帶來身心損耗,如何才能減輕心理壓力呢?不妨試試以下三步策略:接納自己的情緒不過度否認。當我們感到痛苦或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下意識地就想否認,因為不願接受所以希望它沒有發生,這種否認在心理學上是一種防禦機制。
  • 【戰疫情·心守護】心理疏導,從容抗疫!
    【戰疫情·心守護】心理疏導,從容抗疫!從容抗「疫」疫情突發,不僅威脅著公眾的身體健康,也影響著人們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狀態。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及時加強心理疏導,做好人文關懷,成為了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一環。面對這樣一場「心理防疫戰」,除了進行「硬核」的醫療防護外,「柔性」的心理防護同樣必不可少。
  • 東華理工大學在疫情防控形勢下積極建構「三三三」心理育人新模式
    中國教育在線訊  東華理工大學在疫情防控形勢下,積極構建「三三三」心理育人新模式。率先在省內開通疫情心理輔導熱線,參與志願心理援助服務300餘名師生,《疫期心理危機幹預工作指南》、系列專題心理微課等惠及全校16個學院、2萬餘名師生……2020年,新模式的多項舉措多次被學習強國、新華社、江西教育電視臺、江西教育網、江西新聞、江西校園網等媒體報導。
  • 權威發布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心理自助與疏導指南》全文
    為了緩解人們的心理壓力,提高心理免疫力,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指導下,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專家,配合國家最新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中有關公眾心理社會支持內容,撰寫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心理自助與疏導指南》,為你的心理重築防疫的堤壩。
  • 疏導心理、從容抗「疫」!邯報記者探訪12355心理援助服務
    放下電話,諮詢師告訴記者,這算是心理問題比較輕微的,有些人心理問題就比較嚴重了,比如說每天反覆洗手幾十次;出趟門就懷疑自己發燒被感染了,不停測體溫;在家裡,也戴口罩,吃飯沒胃口,整日焦躁不安;把自己一個人鎖在房間裡不和家人交流……針對不同的情況,他們會提供不同的心理安撫,尤其是那些精神出現「蒙圈兒」的人,他們更會耐心做好心理上的疏導和溝通。
  • 心理專家「雲」疏導 教你了解心理障礙主要分類及成因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王勝楠 青島報導7月6日,第三期「心理e課堂」推出講座類心理訪談節目《疫情帶來的情緒應對及管理之心理障礙的主要分類及其成因》,邀請國內知名心理服務機構梁凱文心理研究院梁凱文作為主講嘉賓。
  • 關於印發新冠肺炎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
    聯防聯控機制發〔2020〕3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領導小組、指揮部):為做好新冠肺炎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促進患者身體與心理同步康復,維護隔離人員、家屬心理健康,營造相互關懷的社會環境,國家衛生健康委、民政部制定了《新冠肺炎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方案
  • 天大心理中心疫期心理援助工作邁上新臺階
    3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再次指出,病人心理康復需要一個過程,很多隔離在家的群眾時間長了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病亡者家屬也需要心理疏導,「要高度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動員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強心理疏導工作」。
  • 彭凱平:用積極心理學實現心理康復和成長
    彭凱平認為,經過此次疫情,人們的心理都需要經歷一個康復的過程,不僅新冠肺炎患者需要得到心理支持,患者家屬也需要獲得心理疏導,此外,很多長期隔離在家的群眾也會產生某些程度的心理問題,因此在疫情時代,必須高度重視全社會的心理健康,動員各方力量,全面加強心理疏導工作。
  • 致敬一線防疫工作者,這份心理防護手冊請收下!
    來自環境的刺激,指防疫人員受到威脅、攻擊或處罰而產生恐懼驚嚇反應。防疫任務的失敗,指當防疫工作未達預期效果,防疫人員感到強烈失望或覺得個人沒有價值。防疫人員在參與階段與任務結束階段時,都會面臨不同的心理壓力,有些壓力甚至是不斷累積或周期性地產生。  一、隨著各地加大實施社區人員管控等一系列措施,有一線防疫工作者反映自身壓力加大,此時會出現哪些心理生理上的不適?
  • 何家坳楓溪學校開展「疫情防控,從我做起」主題培訓
    紅網時刻株洲1月14日訊(通訊員 彭京玲)為進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1月14日,何家坳楓溪學校開展「疫情防控,從我做起」主題培訓。本次培訓由心理諮詢室主講,從當前疫情形勢,疫情防控措施,疫情心理疏導以及合理布置假期活動四部分內容構成。
  • 宣城市:互動型心理健康公開課護航中小學生健康成長
    高中生如何疏導心理壓力和焦慮情緒?近日,宣城市教體局從該市遴選5名心理健康教育骨幹教... 安青網訊 小學生如何做情緒的主人?中學生如何辨析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高中生如何疏導心理壓力和焦慮情緒?
  • 面對疫情反覆,家長應如何應對?
    新華社北京6月21日電(記者李放、朱斯哲、高潔)在20日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27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劉曉峰介紹,北京市豐臺區一名1歲男童確診,在此前確診的183例病例之中,小於14歲兒童3例。面對疫情的反覆,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北京疫情期間,孩子看病怎麼辦?
  • 心理學專家:突發疫情環境下的「隔離期」或可成為孩子的特殊成長期
    疫情來襲,民眾應對心理壓力的問題受到廣泛關注,其中,青少年學生群體更面臨開課不開學的挑戰,他們應該如何應對?這是學校和廣大家長們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 當代中小學生大多未曾經歷過17年前的「非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造成的大範圍社會群體隔離,是他們人生經歷中首次遇到的嚴重危機。
  • 青島市市北區合肥路街道:黨建領航著力構建「10分鐘心理健康服務圈」
    考慮疫情防控的特殊性,活動採取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線上由社區組織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在網上、通過電話線等進行溝通交流,由心理諮詢老師進行答疑解惑。現場疏導課圍繞「疏導壓力、放鬆身心、增加力量」的目標,兩位老師首先通過「一槍四鳥」手指減壓操等兩個簡單易行的小遊戲暖場,把大家的情緒充分調動起來,隨後用理論和案例相結合的形式,闡述剖析了壓力的來源和自我情緒的調適的方法,並組織大家通過分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心理減壓互動,由小組每名成員分享在疫情期間最難忘的一件事,其他成員用鼓勵打氣的形式肯定其在疫情防控中的付出和貢獻
  • 疫情下,如何讓心理遠離病毒?訪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首任部長劉嘉
    廣大居民主動調整心理狀態,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圖為6月17日傍晚,居住在北京市西城區廣外街道京鐵和園社區的居民在社區內散步。新華社發(陳鍾昊 攝) 疫情期間,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心理健康服務中心積極為湖北民眾提供心理諮詢。這是工作人員為武漢居民進行遠程心理諮詢和疏導的場景。(受訪者供圖)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黃輝報導任何勝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 國家衛健委:常態化疫情防控下需關注重點人群心理健康
    今天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心理健康服務有關情況。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介紹,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後,要重點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第一,是認真總結前期疫情防控工作中心理健康服務所取得的好經驗、好做法。
  • 心理健康關乎青少年成長
    心理健康關乎青少年的成長,更是近年來中小學、高校管理關注的焦點。最近,合肥一所小學就引入第三方監測機構,就全校一年級和五年級的400名學生開展一項心理健康監測,但「摸排」結果讓老師和家長們有些「意料之外」,約70名學生存在程度不等的心理健康問題。對此,該校積極行動,通過多項創新舉措聯動家校一起,積極開展學生心理健康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