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來源:華牛原創
導讀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面對食品安全問題突出的嚴峻現實,監管職能部門更要運用大數據思維,積極探索適應食品安全監管的手段,進而利用大數據,織密食品安全的監管之網。
企業也該肩負起相應的重任,食品安全予以嚴格監管。企業誠信生產經營,嚴控源頭及生產環節,杜絕食品安全問題。
頻頻驚現活蛆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是咱老百姓居家過日子,每天都要接觸到的。
中國江西網報導,近日,一位家住南昌經開區的一位胡女士說,家裡剛買不久的李錦記生抽出問題了。胡女士說,自己9月8號到經開區樂盈廣場裡的華聯超市,購買了一瓶李錦記金標生抽, 沒幾天就發現裡面生了蛆。
華聯超市的店長告訴胡女士,可以以一賠十,賠償她79塊錢,對於這樣的答覆,胡女士不滿意。12號中午,記者和她一起來到了這家華聯超市,超市的一位負責人羅經理說,胡女士的確在這裡購買了李錦記金標生抽,對於胡女士提出的體檢要求,自己做不了主。
李錦記工作人員表示,通過對產品追溯系統進行調查,該批次產品沒有質量問題,並提供了產品的檢測報告,對於胡女士所購買的生抽為什麼會有蛆蟲,他們將展開進一步調查。他們也會積極和消費者溝通,爭取達成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結果。
其中,李錦記生抽多次出現活蛆問題。
在2013年8月,張女士在家旁的山鷹購物廣場,花14.5元買了一瓶李錦記1.75L的生抽醬油。買回去後,下麵條、做菜都會倒一些,因為是直接倒在鍋裡、加上是70歲婆婆做飯,沒人細看。前日早上,10歲兒子吃麵,張女士用生抽拌麵時,發現了蛆,後來還發現瓶裡竟有八九條在蠕動。生抽裡浮動著近20條小蛆蟲。生抽的生產日期為今年3月,保質期為18個月。「才開封10多天,而且每次使用完都蓋上了蓋子。」張女士懷疑是生抽有質量問題,現在,全家人一想起就噁心,兒子都不願吃麵條了。
2018年7月25日中午,張女士在家樓下向記者展示了這瓶醬油,為李錦記1.28升塑料瓶裝的生抽,醬油已經用了三分之一,可以清晰地看到瓶內壁爬著一些白色的蛆蟲子,有的小蟲子還飄在醬油上,蟲約半釐米長,張女士認為這都是蛆蟲。「醬油的生產日期是2018年6月6日,保質期是18個月。我是7月18日購買的,才用了一個星期,怎麼可能長蛆蟲?」張女士氣憤地說:「我家醬油用得很快,前兩天我還給兒子吃了我用醬油做的蝦和拌麵,如果小孩子身體出現問題誰負責?」
零缺陷嚴苛自律?
根據李錦記官方宣傳資料顯示,作為一家有著131年生產經驗的食品企業,李錦記首創提出「100-1=0」的品質管理理念,認為:「100減1等於0而不是99。在生產過程中不能對品質問題進行妥協,一絲一毫的失誤,也會導致最終結果為0分。」
李錦記實施「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控制,從源頭開始確保產品的安全。從食品原料種植、養殖和採購,到生產、流通、加工和配送,對供應鏈的每一環節都嚴格控管。此外,對原料運輸、原料清洗、原料加工、全程不經人手的生產過程、成品分裝、成品運輸、上架銷售等環節也進行全面安全管理。為確保原材料供應和食品安全,李錦記甚至對大宗農產品採用李錦記基地種植的模式,派專人駐守種植農地,以確保萬無一失。
李錦記整個生產過程有30多道生產工序、200多個質量控制點,全程不經人手,嚴謹的生產工序確保整個生產過程處於無菌環境。
面對頻頻的活蛆事件,李錦記口頭宣傳與實際操作完全不符,讓零缺陷嚴苛自律成為一句空話,難免讓人唏噓。
結語
不要讓食品安全成為一句空話。長久以來,食品安全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事故一次次刺激著國人本已脆弱的神經。
建議要強化源頭管控,奠定安全基礎。安全、放心的食品是種出來、生產加工出來的,不是監管、檢測出來的。要逐項落實食品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包裝、儲藏、運輸、銷售、消費等過程中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對「農田到餐桌」各環節食品安全實施嚴格管控,從源頭上消除不安全隱患,奠定食品安全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