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家講個比茶葉蛋還「悲傷」的故事。今年8月23日,晚上8點30分左右。臺灣的民視電視臺正在胡亂評大陸經濟,有一個叫曹長青的評論員,在說中國大陸經濟不行啦,吧啦吧啦之類,然後很嚴肅的舉了個慄子——以臺灣裕隆旗下的納智捷汽車為例,裕隆集團這個企業在臺灣可不得了,是臺灣「十大財團」之一,資金雄厚,而汽車方面,則被稱之為「臺灣車王」。而納智捷在大陸今年上半年銷量為零,在一個擁有14億人的市場中交出了這樣的成績,你說這經濟糟糕到什麼程度?
這則新聞是臺灣某專家所說,瞬間引起廣大網友的熱議,大家議論的原因,是臺灣專家甩鍋給民眾。今年國內汽車整體銷量都在下跌,這是事實無可厚非,並非納智捷獨自一家,然而可笑的是「磚家」把原因歸為14億中國人沒錢了,連納智捷汽車都買不起了。
那麼問題來了,納智捷在國內的總銷量如何呢?在整個2018年上半年來看,它的銷量卻低得可憐,曾經在去年的年尾三個月的時候,納智捷的銷量一度突破兩千,快要接近3000了,隨後就是平穩的發展時期,基本每個月的銷量都在1000上下,在國產品牌中穩穩佔據了三流品牌的地位。
從這方面來看,我們擁有14億的人口,卻賣不去自己的汽車,再加上我們2017年也有著高達2800萬輛的汽車銷售數量。從這裡自然就能看出怎麼也不可能是我們買不起這樣的車,而是說它究竟有沒有必要和值不值得大家去購買的問題。
納智捷在開始登陸市場之處,就因為旗下SUV車型尺寸較大,比較符合國人的用車心理,但沒過多久,就暴露出諸多問題,像斷軸這樣的大事都曾在納智捷U6等車型中屢次上演。另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油耗超高,畢竟納智捷汽車2.0L的排量,輸出1.0L的動力,消耗3.0L的油量的江湖名聲真的不是空穴來鳳。而且在二手車行業,納智捷汽車二手車貶值率非常快。
而且油耗達到了11L左右,甚至買完納智捷的車主還說,時間長了油耗還會增加,如今都已達到18L左右,要知道路虎攬勝油耗才15L,滿載貨物的重貨也不過20L。納智捷自己都不好意思了,無奈在中國召回了15萬兩問題車,多數車主鬆了一口氣,因為這個品牌的車在中國累計銷售也就17萬臺,二手市場市場流傳著這樣一段話,泡水車7折,事故車5折,納智捷不收!可見這納智捷在中國的影響甚遠。
其實當年納智捷也是風光過的,以前也是有著幾萬的銷量,但是由於技術落後,汽車的質量也不行,經銷商們也紛紛退出了,納智捷漸漸也就淪落到現在這一步了。
另一個很可笑的事情,去臺灣的廣州教授被臺灣大學生問道,廣州有沒有地鐵,有沒有WIFI?事實上,無論是「茶葉蛋」風波,還是「大陸經濟背鍋納智捷銷量」,一方面暴露兩岸交流不足和缺乏足夠了解,另一方面,臺灣歷來以開放經濟和社會為傲,但最近幾年島內出人意料地萌發出強烈保守觀念和鴕鳥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