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智捷在大陸0銷量,臺灣專家直言:你說這經濟糟糕到什麼程度?

2020-12-05 百家號

給大家講個比茶葉蛋還「悲傷」的故事。今年8月23日,晚上8點30分左右。臺灣的民視電視臺正在胡亂評大陸經濟,有一個叫曹長青的評論員,在說中國大陸經濟不行啦,吧啦吧啦之類,然後很嚴肅的舉了個慄子——以臺灣裕隆旗下的納智捷汽車為例,裕隆集團這個企業在臺灣可不得了,是臺灣「十大財團」之一,資金雄厚,而汽車方面,則被稱之為「臺灣車王」。而納智捷在大陸今年上半年銷量為零,在一個擁有14億人的市場中交出了這樣的成績,你說這經濟糟糕到什麼程度?

這則新聞是臺灣某專家所說,瞬間引起廣大網友的熱議,大家議論的原因,是臺灣專家甩鍋給民眾。今年國內汽車整體銷量都在下跌,這是事實無可厚非,並非納智捷獨自一家,然而可笑的是「磚家」把原因歸為14億中國人沒錢了,連納智捷汽車都買不起了。

那麼問題來了,納智捷在國內的總銷量如何呢?在整個2018年上半年來看,它的銷量卻低得可憐,曾經在去年的年尾三個月的時候,納智捷的銷量一度突破兩千,快要接近3000了,隨後就是平穩的發展時期,基本每個月的銷量都在1000上下,在國產品牌中穩穩佔據了三流品牌的地位。

從這方面來看,我們擁有14億的人口,卻賣不去自己的汽車,再加上我們2017年也有著高達2800萬輛的汽車銷售數量。從這裡自然就能看出怎麼也不可能是我們買不起這樣的車,而是說它究竟有沒有必要和值不值得大家去購買的問題。

納智捷在開始登陸市場之處,就因為旗下SUV車型尺寸較大,比較符合國人的用車心理,但沒過多久,就暴露出諸多問題,像斷軸這樣的大事都曾在納智捷U6等車型中屢次上演。另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油耗超高,畢竟納智捷汽車2.0L的排量,輸出1.0L的動力,消耗3.0L的油量的江湖名聲真的不是空穴來鳳。而且在二手車行業,納智捷汽車二手車貶值率非常快。

而且油耗達到了11L左右,甚至買完納智捷的車主還說,時間長了油耗還會增加,如今都已達到18L左右,要知道路虎攬勝油耗才15L,滿載貨物的重貨也不過20L。納智捷自己都不好意思了,無奈在中國召回了15萬兩問題車,多數車主鬆了一口氣,因為這個品牌的車在中國累計銷售也就17萬臺,二手市場市場流傳著這樣一段話,泡水車7折,事故車5折,納智捷不收!可見這納智捷在中國的影響甚遠。

其實當年納智捷也是風光過的,以前也是有著幾萬的銷量,但是由於技術落後,汽車的質量也不行,經銷商們也紛紛退出了,納智捷漸漸也就淪落到現在這一步了。

另一個很可笑的事情,去臺灣的廣州教授被臺灣大學生問道,廣州有沒有地鐵,有沒有WIFI?事實上,無論是「茶葉蛋」風波,還是「大陸經濟背鍋納智捷銷量」,一方面暴露兩岸交流不足和缺乏足夠了解,另一方面,臺灣歷來以開放經濟和社會為傲,但最近幾年島內出人意料地萌發出強烈保守觀念和鴕鳥思維。

相關焦點

  • 納智捷遭停產,臺灣專家甩鍋,稱大陸人沒錢了,買不起納智捷!
    為此臺灣的一些所謂的專家,在說我們大陸吃不起茶葉蛋之後,居然油爆出雷人發言,說納智捷之所以賣不動,都是因為大陸經濟條件不行,意思就是說我們窮拜,所以買不起他們這所謂的豪車,最終才導致了他們納智捷停產,這位臺灣某專家就是一個叫做曹長青的評論員。他的這個說辭出來之後,瞬間就引起了網友們的憤怒和熱議,他這明明就是甩鍋給我們大陸,網友們表示,這個鍋,我們不會背!
  • 納智捷的潰敗敲響了誰的警鐘?
    「在一個14億人的市場,納智捷上半年賣出零臺,你說(大陸)經濟糟糕到什麼地步。」說到納智捷,就無法忽略關於納智捷的那些梗。什麼不熄火就不能加滿油;什麼車主手冊最後一頁是公交車時刻表;什麼中石化會在車主家隔壁新建加油站等等,這些梗讓納智捷成為了與茶葉蛋和榨菜同等的網紅。納智捷是東風裕隆旗下的品牌,而裕隆品牌則是來自臺灣省。
  • 臺灣專家:大陸人很窮,買不起我們的車!對此,網友也是積極回應
    臺灣專家:大陸人很窮,買不起我們的車!對此,網友也是積極回應隨著現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經濟收入不斷提高,買車對於人們來說已經不是一件難以辦到的事情了,要說到買車很多人肯定是想買一臺自己喜歡的,外觀時尚、寬敞大氣、性價比高、省油的車輛,但小編想說一句做夢可能就能買到,家用車哪有這麼好的,要是多花點錢還可以買到自己想要的。
  • 「油老虎」納智捷退出大陸!二手車貶到白菜價
    日前,和訊汽車從相關渠道獲知,東風裕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正式在浙江法庭申請進入破產清算程序,這也意味著如今只活躍在「網絡段子」中的納智捷品牌可能就此退出中國大陸市場。寶島品牌或退出大陸市場根據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顯示,杭州中院近日已受理東風裕隆銷售公司的破產重整申請,這也意味著東風裕隆銷售公司已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 納智捷的「三宗罪」
    從2010年成立東風裕隆合資公司,到2011年首款車型——大7 SUV上市,再到2015年巔峰的9000臺月銷,歷經中國汽車市場發展最為黃金的十年,納智捷僅僅在國內擁有不到25萬用戶,年均銷量不過2萬餘臺,這個臺灣最大的車企在大陸究竟犯了什麼錯?原罪一:傲慢追根溯源的話,作為臺灣本土車企的老大哥,裕隆比大陸多數自主品牌起步都要早。
  • 東風不與裕隆便,誰人還識納智捷?
    當然,這也可能只是個先兆,不少人猜測如果東風裕隆繼續要死不活萎靡不振的話,東風也許就要「撤人」又「撤資」,徹底和裕隆集團撇清關係了。那將意味著臺灣最大的汽車企業、也幾乎是臺灣唯一拿得出手的汽車企業,在大陸市場徹底敗北。翻翻東風裕隆近幾個月的銷量,連拖沓的東風都願意果斷撤人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
  • 華晨之後,東風裕隆破產,是時候跟納智捷說再見
    這個消息並不算空穴來風,早在今年6月,就有臺灣媒體曾報導納智捷將退出大陸市場。納智捷能堅持到今天,已經很不容易了。東風裕隆於2010年由東風汽車公司與中國臺灣的裕隆集團共同合資組建,雙方各佔公司50%股份。成立第二年,東風裕隆就推出首款車型納智捷大7 SUV,大7 SUV在車身尺寸和配置上的優勢很明顯。
  • 東風裕隆納智捷,加油,拜拜!(上)
    大家都知道,納智捷是中國臺灣的品牌,曾經在路上的能見度還挺高的,現在路上基本上見不到了。但是在網絡上,這車的傳說卻非常多,當然你也可以認為那不是傳說,是段子。下面我就來與大家分享一下,關於納智捷的那些段子。
  • 失落的2016:納智捷,下一個HTC?
    為何,在中國本土汽車品牌「高歌猛進」的時候,這個一直標榜「華系車」的納智捷,會變得如此失落,甚至被擠出大陸市場,也只是時間問題。《童濟仁汽車評論》調取了納智捷品牌近三年來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發現這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波動非常大,兩個銷量最高月份的背後,緊隨其後的都是「斷崖式」的銷量下跌,進入2016年2月後,納智捷品牌的單月銷量,從未超過4,000輛。
  • 聽到納智捷要撤,中石油中石化哭了?
    文| 暮四先生車圖騰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 ●有網友問,即將撤出中國大陸市場的納智捷是怎麼回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要了解納智捷,首先要了解裕隆。裕隆汽車的前身,是1953年嚴慶齡、吳舜文夫婦在中國臺灣創辦的「裕隆機械工廠」。
  • 曾比特斯拉還牛,如今銷量為0!中國最慘車企,被逼上絕路
    2020年國內汽車市場,可以說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有16家企業甚至月銷量為0,其中最為傳奇的是臺灣第一車企東風裕隆,今年6月甚至傳出退出大陸。從2016年起,納智捷的銷量開始下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2019年只賣了1950輛,到2020年,前五個月累計賣出去43輛,其中個別月份,銷量為零。
  • 東風裕隆擬將「關停退市」,油老虎~納智捷「退不足惜」
    來自我們寶島-臺灣的最新媒體消息,裕隆集團與東風已初步達成共識,裕隆旗下~納智捷品牌將正式退出大陸市場,目前雙方就東風裕隆納智捷退市細節仍在討論評估當中。 誠如是,繼「東風雷諾」之後,東風系將出現第二家合資車企~「東風裕隆」退出江湖。
  • 東風裕隆吳新發:追逐華系車夢想的臺灣人
    上世紀90年代,日產汽車市場非常糟糕,菲律賓公司更是負債纍纍。作為當時日產全球最好的合作方之一,在臺灣這個彈丸之地,裕隆的年銷量在日產全球排到了第六名。因此,日產方面希望裕隆接受菲律賓日產,正開拓海外汽車實業的裕隆欣然答應。「當時嚴凱泰董事長已經從美國回來參與公司的經營,他對我們的研發、自主技術掌控、品牌的建立,有一個長遠的想法。所以推動了一些集團內汽車管理制度的改變。
  • 東風裕隆5月份只賣車7輛,「油老虎」納智捷退市仍無定論
    運營商財經網 秦佰鈴/文「自主品牌,創新科技,後發先制,引領世界」——這是納智捷的定位,現在我們只能說,大浪淘沙,留下的是現實的骨感。東風裕隆將是下一個東風雷諾?2010年9月,裕隆和東風在北京正式籤約,確定合資成立東風裕隆,旗下車品牌就是納智捷。
  • 車市迎新一輪深度洗牌 東風裕隆納智捷或迎關停退場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龔夢澤裕隆汽車作為來自中國臺灣的車企,與東風成立合資公司後,曾一度成為東風大自主板塊的領頭羊。然而,隨著自主品牌升級,合資品牌價格下探,納智捷發展嚴重遇阻,2016年至今銷量連續大幅下滑,徹底淪落市場邊緣。
  • 臺灣學大陸搞島內「雙循環」?專家:不如參與到大陸「雙循環」謀發展
    但大陸經濟專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臺灣經濟規模偏小,產業門類不齊全,最好還是參與到大陸經濟的「雙循環」體系中來,以謀求經濟發展的空間。23日,臺灣「全國工業總會」官網轉載了臺灣《工商時報》一篇社論,開門見山提出大陸正積極推動「雙循環」經濟發展,挖掘內部廣大市場和消費潛力。臺灣擴大內需產業的「內循環」也有相當的必要性。
  • 領先大陸20年!臺灣省第一輛自主研發車型也就這水平?
    在面積僅3.6萬平方公裡、2300多萬人口的臺灣島上,汽車廠達到13家之多,這些廠家不約而同的採用授權生產的形式,比如以生產日產品牌車型的裕隆;生產三菱車型的中華汽車;以及引進福特車型的六和、生產豐田車型的國瑞汽車等。伴隨著經濟的騰飛,「亞洲四小龍」之一臺灣島歷史上新車銷量也曾達到過56萬輛,但是這兩年,由於經濟不景氣,年銷量只有40萬左右徘徊。
  • 又一國產「神車」倒下,曾靠段子出圈,今半年銷量僅43臺
    對於2020年國內汽車市場來說,可以說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其中有16家車企月銷量居然為0,曾經最為傳奇的臺灣第一車企東風裕隆甚至被傳退出大陸市場。10年前,作為東風裕隆旗下最有競爭力的品牌納智捷曾放出豪言:三年達到歐系水平,五年做到超越德系,2020年要進入高端車第一陣型。
  • 臺灣經濟成長率「傲世全球」?臺經濟部門打臉:靠大陸撐起來的
    尹啟銘指出,臺灣經濟數字亮眼,但「主計總處」、蔡英文隱藏在背後始終不敢說的是:「這令人興奮的數字的主要貢獻來自大陸」,臺灣經濟亮眼數字幾乎全是來自對外貿易的表現,實際上民間消費、「政府」消費、投資島內需求是呈現衰退,若進一步分析,則可發現主要貢獻來自對大陸出口,大陸是帶動臺灣經濟成長的主力。這就是蔡當局說不出口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