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用信息技術 創新科學課堂——合陽縣小學科學教師互動課堂軟體...
11月6日,合陽縣電化教育中心在實驗小學特邀「山西太原智林軟體公司」培訓講師對全縣小學科學教師進行了「互動課堂」培訓。 「互動課堂」教學是在交流中進行「教」與「學」的一種教學模式。該軟體利用虛擬仿真技術,在確保安全的同時還原真實實驗情境。培訓過程分理論講授和上機操作。
-
把學生放在課堂最中央 全國小學科學名師新課堂走進育英小學
全國小學科學名師新課堂首進重慶 這是12月23日,在全國小學科學名師新課堂教學觀摩活動走進重慶市沙坪垻區育英小學時,全國知名小學科學特級教師李霞帶來《神奇的材料》示範課上的一幕。 課堂上,李霞尊重兒童的年齡特殊性及個體差異,立足「以學生為本」,從兒童的思維視角出發,以提問引導的方式,激發學生自主思考、探究。40分鐘的課堂,不僅觸發了學生對科學課的興趣,更讓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 此外,全國小學科學教育最優秀的特級教師章鼎兒,全國特級教師徐傑、曾寶俊,沙坪垻區名師陳偉傑,都作為本次活動的名師專家組成員全程參與。
-
舒巷小學開展師生DIY科技小製作科普體驗活動
為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培養科學探索精神。12月2日下午,舒巷小學開展師生DIY科技小製作活動, 讓學生親身體驗「水果發電時鐘」的神奇奧秘,增強科普教育體驗感。活動中,校科技輔導員首先帶領師生認識了實驗材料,介紹水果電池的原理,講解製作方法。
-
美國小學科學教學的特色及帶來的啟示
美國小學科學課堂隨處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教師採用豐富的體態語言活躍課堂氣氛,給予學生充分自由,學生自己收集實驗器材和材料、探索發現、撰寫實驗報告。有問題隨時提問且不需要起立或得到允許,教師職責在於引導教會兒童如何探索。這在提高學生自主能力、培養其智力和科學素養方面給了我們一定啟示。
-
淺談小學科學中的實驗教學
02 選擇合適材料,方便實驗操作 科學探究是科學學習的核心,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究科學規律,光靠一張嘴巴、兩根粉筆是遠遠不夠的。要完成科學探究的目標勢必要藉助各種形式的科學實驗,而實驗材料是開展科學實驗的前提。
-
港北區港寧小學:「至美課堂」助推基礎教育改革
港北區港寧小學:「至美課堂」助推基礎教育改革 【時間:2021年01月05日】【來源:貴港日報】【作者:藍心雨】【編輯:鄧達】貴港日報訊 (見習記者藍心雨) 「我們先來進行課前三部曲,移一移桌子,撿一撿垃圾,看一看衛生死角。」
-
「撿垃圾」辦科普課堂,武漢植物園花博士做大自然的翻譯官
「最初課堂教具缺乏,我經常撿『廢品』自製課堂教具。」李俊皞回憶。2008年,李俊皞到武漢植物園從事科普工作,她發現遊客大多是走馬觀花式地觀賞,沒有觀察和探究植物現象下的科學奧秘,這啟發她開展自然科普教育。她從師武漢環境教育帶頭人徐大鵬。2012年,武漢植物園會員科普課堂開課,「第一次課30多個名額被秒搶光,後面幾年課程都被秒搶,來蹭課的家庭很多。
-
杜威探究理論對於當代小學科學教育的啟示
2020年全國教科版小學科學新教材遠程直播培訓研討會預備材料 杜威探究理論對於當代小學科學教育的啟示 探究型教學的難度層次逐級分為:(1)科學知識或科學方法的傳授;(2)制訂確定的探究步驟,然後讓學生按圖索驥式地執行;(3)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靈活開展探究實踐,並陳述自己的觀點;(4)學生根據探究實踐的基本方法和已有實踐,獨立地提出問題並開展實踐探究,教師以平等的態度與其進行交流和辯論,揭示未來探究的可能性。
-
從課程屬性視角認識小學科學微課程
,發揮項目學習的「問題聚焦、任務驅動、方法指導」 模式的優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小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能力等主體性方面的能力,是彌補和優化小學科學教育的一種新探索。、中長期觀察與記錄星球運動變化等方法來揭開地球與宇宙的奧秘,拓寬學生的科學視野,加深對地球與宇宙方面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
芙蓉區大同古漢城小學:一所「求真尚美、礪志篤行」的學校
最美的課堂——繼承與發揚 創特色課堂 高效課堂、優化作業、提質減負,創新教學形式,讓教育回歸原點,讓笑容永遠綻放在孩子臉上。這不只是對教育的美好願景,大同古漢城小學做到了。 在大同古漢城小學,課堂不再是粉末飄揚,老師枯燥與無趣的「填鴨」式教學,而是電視機視頻教學與ipad高科技信息網絡教學相結合。
-
小學科學教學網《科學風》第58期
特級教師沈躍群對此作了點評:「餘杭區圍繞<小學科學問題設計與回應策略的實踐研究>課題進行課堂觀察,課後評析,讓每一個受培訓的教師知道怎樣觀察課堂,怎樣分析課堂。課堂觀察量表能幫助教師聚集觀課目標,課堂中主幹題是什麼?問題鏈是什麼?哪些問題有效?兒童參與度如何?這大大提升教師的觀課效率,也提升了教師自己的教學設計能力,知道如何去設計問題,設計中對問題的質和量有思考和控制。
-
養正小學多措並舉開展防震減災安全教育
,近日,煙臺市芝罘區養正小學邀請煙臺市應急局一級主任科員宮秀春到校指導地震科普工作,並為全體師生開展了以「知識守護生命」為題的防震減災專題講座。 宮秀春科長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深入淺出地為全校師生講解了地震的基礎知識及震後自救與救助等相關知識,通過結合歷史地震案例讓廣大師生對地震災害有了直觀真切的感受,明確了學習防震減災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過培訓,養正小學全體師生不僅切實掌握了地震發生時的應急避震措施,走出了常見的防震避險的誤區,而且熟知了平時生活中應該未雨綢繆,如何做好防震減災工作。
-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與教育裝備的融合
在我國目前的小學科學課堂上,絕大數教師已經意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在開展的時候,往往更注重科學理論方面知識的講解和傳遞,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的科學實踐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小學科學這門學科的科學性以及專業性。
-
海安市大公鎮:探究科學之旅 提升實驗技能
11月20日下午,大公鎮教管辦組織全鎮小學科學教師,在大公鎮中心小學舉行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實驗操作及安全技能培訓專題研討活動。中心小學曹豔霞老師執教了《心臟和血液循環》一課,她引領孩子們首先感知心臟的形狀、大小、顏色、位置,並藉助實驗室裡心臟模型,現場解剖動物心臟呈現給學生們看,孩子們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壓一壓」,感悟到心臟是軟軟的,紅色的。她還給孩子們闡述了心臟的重要性及心臟與血液循環系統的重要性……短短的40分鐘,師生共度了一場奇妙的科學探究之旅。
-
深圳市林園小學 遵循教育本質 以「自然樹」理念育苗成林
在學校「自然樹」教育理念的頂層設計下,林園小學於2017年提出構建「543結構」的「自然樹」課程體系和「353育苗課堂」。學校按照天性培養學生,釋放學生的潛在能量並促進其個性化成長,以課堂改革先行者的姿態,積極探索學生成長規律,蹚出一條卓有成效的學校教育改革新路。
-
用心治學,百鍊成匠 ——嶗山區枯桃小學舉行新教師課堂教學比賽活動
為促使枯桃小學新教師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能力,提高課堂組織能力,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2020年12月21日——12月30日,枯桃小學舉辦新教師課堂教學比賽活動。 本次比賽活動以教師專業發展為目的,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以生本教育為主旨,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次活動共10位參賽教師。
-
走進科學探究 感受科學魅力 記洪山實驗小學科學組第13周研課活動
在活動中探究真理,在質疑中進階思維。11月27日上午,周五科學組教研如期而至,組內教師齊聚科學實驗室,一起觀摩邱慶老師執教的成長課《風的成因》。課堂上,邱老師通過提問,帶著學生複習舊知,讓學生在熟知空氣特點的基礎上,展開對形成風的成因的探究。學生在造風活動和對比模擬實驗中理解風的形成原理。為了讓實驗兼具探究味和安全性,邱老師選擇了使用自製教具開展實驗,獨特新穎,展現出邱老師極強的創新和動手能力。邱老師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課習慣,課堂秩序井然,實驗開展有序。
-
探究式教學策略對小學生構建科學概念的影響研究
探究式教學策略對小學生構建科學概念的影響研究——《導體與絕緣體》課堂教學策略分析作者:姚春玲我們在以探究的方式來學習科學的科學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還要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要培養分析和推理的能力,還需培養綜合運用信息的能力
-
諸城市搭建創新實踐平臺激活科學教育磁場
在校園內,積極營造關注科學家、熱愛科學家的濃厚氛圍,如以班級為單位,引導學生通過品讀科學家故事,沿著科學家的成長足跡和奮鬥歷程,充分感受科學家們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崇高的人格魅力,讓科學家成為孩子們心目中的偶像。
-
小精靈幼兒科學發現室-科學實驗與探究在幼兒科學教育中的運用
幼兒期的孩子處於精力充沛且求知慾很強階段,他們對一切充滿神秘且富有趣味的事物和活動比較感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精神,就能夠促使幼兒對科學探究充滿激情,進而驅動幼兒對科學知識處於探索和求知狀態,從而吸引幼兒學習的注意力,加重喜歡科學和愛好科學的興趣,最終有利於提升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