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感冒了!」
「肯定是因為熬夜玩手機,多喝熱水!」
「媽,我牙痛!」
「誰讓你熬夜玩手機,去喝熱水!」
在媽媽們的「認知」裡,我們只要生病,那一定是因為「玩手機+不喝熱水」。
事實上,多喝熱水不一定能治好感冒,經常喝熱水和吃燙的食物,還可能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媽媽們深信不疑的「生活常識」,都是「偽科學」!
今天就和大家說一說那些流傳已久的「生活常識」,到底有哪些誤區?
「媽媽黑榜」一:感冒多喝熱水
「多喝熱水」是中國人特有的傳統習慣,但是,在生病的時候多喝熱水,可能會起反作用!
感冒時多喝水,是為了讓身體加快新陳代謝,同時補充水分。因為感冒容易引起發燒,人體會通過呼吸道和皮膚丟失水分。
但如果喝熱水甚至是燙水,會刺激胃黏膜,反而會加重病情。
換句話說,本來一個星期能好的感冒,可能要拖到兩周才能恢復…...
因此建議感冒患者,多喝50~60℃的溫水,少喝燙水。
「媽媽黑榜」二:你太瘦了,多吃點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
其實隨著咱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少有孩子會出現吃不飽的狀況,可媽媽們總怕你很「餓」,每次都強迫你多吃一點。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有沒有被媽媽追著餵過飯?
「再吃一口,最後一口」,這是很多人小時候經常聽到的話。
吃太撐是個壞習慣,因為吃撐後會出現胃脹不適,短期內導致胃擴張,還可能出現腹痛,甚至嘔吐。
建議吃撐的朋友,下一頓節食。
如果出現腹痛腹脹,要注意適當休息、散步,或用手按摩胃部,使胃腸動力逐漸恢復,快速把胃腸食物排下去。
一段時間後,若腹脹、腹痛還存在,建議用胃黏膜保護藥對症治療,同時注意日常避免暴飲暴食。
媽,別再勸我多吃飯啦!
「媽媽黑榜」三:睡醒後馬上起床
「太陽都曬屁股了,你還不起床!」
「限你一分鐘起床,早餐都涼了!」
昨晚加班熬夜周末想睡懶覺的你,被媽媽的喊聲吵醒,為避免二次被催促,決定馬上起床吃早餐,沒想到起坐太快,一瞬間頭暈目眩。
怎麼回事?這是因為人剛睡醒後,人體由抑制狀態轉入興奮狀態需要一個過程。
如果立即起身穿衣、洗漱,身體沒適應過來,就會出現頭暈、眼花等不適狀況,中老年人還容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
老年人身體可不比年輕人,如果他們起床後發生頭暈目眩怎麼辦?
貼心的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梅風君來教你怎麼解決。
「媽媽黑榜」四:流鼻血要仰頭塞紙
流鼻血就像一陣風,總是來得猝不及防,沒有一點預兆。
在你手足無措的時候,媽媽一句:快快快,仰頭,塞點紙!」你就乖乖照做了,等著鼻血自己倒流回去。
其實,這種方式可能會帶來「嗆血」的風險!因為當血液倒流回去的時候,如果出血量很大,很可能會堵住呼吸道,引發生命危險。
流鼻血時正確的做法:
1. 如果出血量很少,通過壓迫或者用一些溼潤鼻腔的藥物就可以止住。
2. 若出血量大,建議去醫院處理。
「媽媽黑榜」五:上廁所越快越好
剛進廁所還沒兩分鐘,媽媽就過來拍門,「上廁所這麼久,在裡面種菜呢!」
雖說排便時間過長,容易造成肛門周圍血液循環流通引起肛腸疾病,比如痔瘡、便秘等,但太快也有危害。
上廁所時如果排便速度過快,大力憋氣,就很有可能把肛管撐破,造成肛管的皮膚裂口。
另外,大多數老年人患有心腦血管病史,如排大便時用力過猛,就有可能誘發腦出血,出現生命危險。
排便時間,醫生建議控制在5~10分鐘為好。
所以,各位媽媽,別再催我們上廁所了!
相信很多人,都收到過以上黑榜的科普,並且媽媽們轉發給你們時,還會囑咐仔細閱讀。
媽媽們的初心是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只不過錯信了一些「偽科普」,因此貼心的你們,看完本篇文章後,記得分享給爸媽~
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吐槽你知道的「媽媽黑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