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不會因為酒精或者牛奶過敏?來一次基因測序馬上見分曉。基因測序作為體外診斷的重要分支、精準醫療的核心領域,被寄予「逆天改命」的使命。隨著華大基因IPO上市及貝瑞基因重組天興儀表完成,A股基因板塊迅速崛起。伴隨而來的基因雲平臺、基因資料庫、人類基因組……未來將在精準體檢、飲食指導、基因相親、保險等各行各業造福人類。
基因產業開啟高增長
據粗略統計,目前A股市場真正涉及基因產業鏈的公司共計44家。就今年前三季度業績來看,31家公司前三季度業績同比上升,佔比70.45%;13家公司業績同比下降,佔比29.55%。若從產業鏈布局來看,華大基因、貝瑞基因屬於國內手握基因測序儀設備的技術優勢、提供測序服務、積累大數據等從而實現產業鏈延伸布局的行業龍頭,科華生物、達安基因、迪安診斷、安圖生物等9家公司則屬於上遊提供體外診斷試劑公司。而美年健康、益佰製藥、信邦製藥等則以提供醫療服務為主。
綜觀上述44家布局基因產業鏈的公司,除華大基因、貝瑞基因擁有測序儀設備和測序服務的先發優勢外,紫鑫藥業、西隴科學、安科生物、樂普醫療、新開源、以嶺藥業、麗珠集團等公司則多通過併購介入基因測序板塊,進而在產業鏈的上、中、下遊進行布局。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基因測序市場規模約為54億元,預計2020年這一數字將突破百億元,年複合增長率在20%至25%之間。並且,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和二孩政策的開放,NIPT(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需求不斷上漲。
A股兩大基因龍頭
目前就我國市場來看,華大基因可謂基因產業鏈上中下遊一體化的企業。其先在2010年向美國Illumina公司購買了128臺HiSeq2000測序儀,後於2013年通過收購原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Complete Genomics(CG)而掌握上遊測序儀領域,打破測序儀被國外壟斷的局面,也讓華大基因在行業內擁有了先發優勢。
深諳技術的重要性,華大基因近期不僅積極建立華大基因北方中心,打造海洋生物基因測序平臺,而且旗下華大生命科學院還與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基因組研究中心主任喬治·丘奇共同建立了合成生物學研究所。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基因解讀將是現階段決定測序產業鏈發展的關鍵要素。這意味著數據的積累至關重要,基因資料庫的建設成為解讀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或許早已嗅到其中的「奧秘」,華大基因此前便透露將與阿里雲利用各自在測序儀和計算分析的優勢,在2018年分析交付10萬個中國人的全基因組數據。
再看貝瑞基因。自今年8月完成借殼上市以來,貝瑞基因就備受矚目。資料顯示,貝瑞基因在基因檢測和腫瘤分子診斷領域均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在先天性遺傳疾病篩查和診斷上,貝瑞基因開發出具有全套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貝比安無創DNA產前檢測技術,最早實現了胎兒染色體疾病的無創式產前檢測。該公司亦是國內首家取得美國Illumina的NIPT系統認證的公司,目前國內僅有兩家,另一家是華大基因。
事實上,華大基因與貝瑞基因目前的主要營收和利潤來源正是其NIPT服務,毛利率分別為75.94%、61.87%。
測序儀國產化是趨勢
一個較為明顯的趨勢是,測序儀國產化不斷被提及。毫無疑問,若掌握了上遊技術含量較高的測序儀技術,成本將大幅下降,市場規模亦將提升。近日,華大基因旗下華大智造自主研發推出的第三代基因測序儀就頗受市場關注。
在此之前,由南科大賀建奎教授領銜的瀚海基因就已攻破國外壟斷的第三代基因測序技術,於今年7月底發布了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第三代單分子基因測序儀GenoCare,該儀器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用於臨床應用的第三代基因測序儀,將於2018年初實現量產。
近日,由南科大、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浙大婦產科醫院等多家單位聯合完成的第三代單分子測序儀無創產前檢測研究顯示,GenoCare可成功應用於NIPT(無創產前檢測),檢測準確率高達100%。據介紹,這是我國首次成功運用完全自主研發的第三代基因測序儀進行NIPT檢測,也是目前全球唯一利用單分子測序技術進行NIPT臨床檢測獲得成功的案例。「公司目前正在申請醫療器械資格證,待獲得證書後,就可在醫院出具儀器的檢測報告。」瀚海基因董事長助理肖宙對記者表示。
賀建奎更是提出了100美元基因組改變世界的概念,希望用100美元讓每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基因身份證,幫助每個人在看病的時候提供更為準確的醫療診斷和數據解讀。
基因資料庫的發展還牽涉信息安全。據了解,目前主流基因測序公司主要依賴與第三方IT供應商合作建立基因雲平臺,如去年華大基因將BGI Online部署在阿里雲形成生物信息分析平臺,類似的還有貝瑞基因的「神州基因數據云」、安諾優達的「安諾雲」等,通過第三方專業的技術儲備確保基因信息的安全。
隨著我國自主研發的測序儀接連誕生,測序費用的下降和時間成本的銳減,未來實現個人基因組身份證和基因檢測全國城市全覆蓋指日可待。我國在該領域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全球龍頭的商業模式
與國內基因市場尚處於發展初期不同,發達國家基因行業的發展已初具規模。要說全球基因測序行業的發展模式,就不得不提總部位於美國加州聖地牙哥的Illumina公司,其憑藉掌握測序設備核心技術的優勢,通吃基因全產業鏈。
Illumina於2014年1月推出公司首款基因測序儀HiSeq X Ten,一舉將基因測序成本大幅降至1000美元。該測序儀被外界美譽為「裡程碑式的產品」。
2015年,該公司就成為全球基因測序行業的龍頭企業,市場份額高達71%。Thermo Fisher(賽默飛世爾)和Roche(羅氏)則分別以16%和10%的份額位列行業第二、第三位。目前,Illumina和Thermo Fisher的市值分別為313.28億美元、775.24億美元。
需要指出的是,華大基因目前主要使用的二代測序儀及試劑耗材正是來自於Illumina和Thermo Fisher公司,其2016年採購佔比分別為25.93%、12.57%。貝瑞基因則是通過與Illumina合作的方式,共同研發了NextSeq CN500測序儀,並於2015年推向市場。該測序儀不僅使貝瑞基因實現掌握上遊測序儀的技術優勢,還使其擁有了高達70%的國內市場佔有率。
據權威機構統計,截至2016年,Illumina的市場份額已增長至83.90%。Thermo Fisher和Roche則分別為9.90%和5.20%。
在產業鏈布局上,Illumina更是不甘落後。2013年,Illumina就開始向產業鏈中下遊延伸。如今,Illumina已是覆蓋上遊測序設備、中遊測序服務、下遊生物信息分析的全產業鏈解決方案供應商。
Illumina第三季度財報頗為亮眼,前三季度累計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為19.75億美元、6.58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1.02%、94.10%。毛利率為65.0%。
一些網際網路巨頭也涉足其中。比如,Google雲開發了專門的Google Genomics,適用於對基因數據進行雲存儲的程序接口進而方便使用;Amazon成立了AWS基因資料庫,通過在雲平臺端積累資料庫助力基因分析。
據Illumina預測,目前全球基因檢測市場容量為200億美元,其中下遊臨床檢測和科研服務分別佔據了超過70%和25%左右的市場。就全球市場增長速度來看,亞洲是基因測序市場增長最快的市場,其中中國和印度的市場增長率均超過20%,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