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CT:加強醫療精準檢測

2020-12-05 科學網

 

■本報見習記者 高雅麗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當前國內綜合醫院皮膚病患者通常可佔到門診量的10%左右,如何更好地進行皮膚病診斷,是擺在所有醫生面前的一道難題。

近日,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經過近一年時間的技術攻堅,自主研發出皮膚CT樣機,正在開展相關工程化工作。產品實現量產後,將有望打破國際市場壟斷現狀,極大降低同類型設備使用成本。

皮膚影像學的誕生

皮膚病是皮膚受到內外因素的影響後,其形態、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產生病理過程,並相應地產生各種臨床表現。皮膚病會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惡性皮膚疾病如黑色素瘤、基底細胞癌等甚至危及生命。

皮膚科臨床的發展需要無創、原位、實時、動態的檢測方法,對可疑皮損進行重複檢查,提供客觀量化的評價指標。臨床的需求促進了皮膚影像學的產生和發展。

「針對皮膚疾病的早期準確診斷有著重要意義。」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研究員、江蘇省醫用光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張運海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皮膚影像學是利用現代超聲、光學等手段對皮膚病進行無創、原位、動態、實時診斷的一門新型技術學科。」

過去十幾年,作為醫學影像學分支的皮膚影像學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包括皮膚鏡、皮膚共聚焦技術、多光子成像、光學相干層析成像和光聲成像等多種成像技術用於臨床疾病診斷已成為可能。

張運海說:「皮膚鏡是臨床中常採用的一種檢測手段,然而採用可見光工作的皮膚鏡只能對皮損表面進行檢查,對於深層皮膚結構無能為力。」

面對目前的醫療需求,皮膚CT(又稱皮膚共聚焦顯微鏡)應運而生。它基於反射式共聚焦成像的皮膚原位、在體、實時、動態三維成像技術實現了皮膚計算機斷層掃描成像,克服了皮膚鏡檢查的局限性,是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無創性皮膚影像學產品。

「這種設備技術門檻非常高,目前市場上只有美國一家公司有研發生產能力,每臺設備售價折合人民幣150多萬元。」張運海介紹道。

共聚焦顯微鏡顯神通

面向皮膚病診斷,皮膚組織病理學成為許多皮膚疾病診斷的「金標準」。但這種方法需要活檢取材,這種有創的方式,非常容易導致患者疼痛、留下瘢痕。同時,病理切片製作費時費力,而且僅能提供活檢部位的信息。

「細胞製成切片後,已經失去了生理狀態信息。當醫生遇到監測疾病變化、評價療效、確定皮損邊界等情況時,常常需要活檢,這一切都大大降低了患者的依從性。」張運海表示。

針對皮膚共聚焦成像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研究,國外一直領先於國內。談起這項技術的發展,張運海如數家珍。

1995年,共聚焦技術開始應用於人活體皮膚成像,奠定了皮膚共聚焦成像在皮膚科推廣應用的基礎。2000年,美國Lucid公司推出了至今用處最廣的商品化皮膚共聚焦成像系統。

當前,張運海的團隊已經掌握了共聚焦顯微鏡關鍵技術,研發出達到國際主流水平的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在此基礎上,張運海課題組研製出了基於830nm雷射光源的皮膚CT樣機,實現了深度達150微米、橫向解析度達1.5微米的技術指標。

張運海說:「皮膚CT以近紅外雷射作為光源,利用皮膚中黑色素和角蛋白等不同細胞結構的折射率差異,實現皮膚組織結構的無創在體三維成像,為皮膚細胞病理結構的實時動態觀測提供有效的技術手段,具有無創、無痛、實時、檢查方便等優點。」

研究期間,課題組共申請6項發明專利及3項實用新型專利,並且研製出了基於830nm雷射光源的皮膚CT樣機。

皮膚CT樣機適用於黑色素瘤病變、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銀屑病、白癜風等臨床皮膚疾病的診斷。除此之外,皮膚CT還可以用於皮膚美容等領域,用於客觀評價皮膚的老化或損傷程度。

醫工結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從臨床中來,到臨床中去」,是醫療創新領域十分重要的準則。解決臨床問題,才是醫療創新的根本宗旨。皮膚CT的成功研發,正是蘇州醫工所「醫工結合」的優秀案例。

在去年與吉林的一場對接會中,來自吉大一附院皮膚科的一位醫生提出了關於皮膚CT的需求。「他們需要一臺皮膚科診斷儀器,可以滿足大多數皮膚疾病的影像學診斷,如黑色素瘤病變、白癜風、銀屑病、溼疹、黃褐斑、扁平苔蘚、淺表真菌病等。」張運海說。

如何自主研發皮膚CT,打破國際壟斷,讓更多醫院皮膚科買得起、用得起設備?在蘇州醫工所「醫工結合」專項基金的支持下,張運海課題組與吉大一附院開展了合作。

作為專項基金,只要醫生提出想法,蘇州醫工所經遴選後決定立項研發的項目,就會給予醫生20%~50%的收益比例,並納入蘇州市科技計劃指導性項目。包括皮膚CT項目在內,目前「醫工結合」計劃已徵集305個項目,其中立項89個,涉及蘇州、上海、長春3個地區,6家三甲醫院,100個科室的137名醫生。

同時,蘇州醫工所與多家三甲醫院建立緊密合作關係,通過與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近15家醫院籤訂合作協議,蘇州醫工所與醫院共建研發機構、定期交流需求、聯合申請項目,將醫工結合真正做到常規化。

張運海說:「目前課題組還在研發調試手持可攜式皮膚CT樣機。手持式皮膚CT更便於醫生進行操作,對於臺式皮膚CT不能檢測的皮膚部位也能方便地進行檢測。」

《中國科學報》 (2018-05-07 第6版 院所)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皮膚CT:加強醫療精準檢測
    皮膚影像學的誕生  皮膚病是皮膚受到內外因素的影響後,其形態、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產生病理過程,並相應地產生各種臨床表現。皮膚病會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惡性皮膚疾病如黑色素瘤、基底細胞癌等甚至危及生命。  皮膚科臨床的發展需要無創、原位、實時、動態的檢測方法,對可疑皮損進行重複檢查,提供客觀量化的評價指標。
  • 皮膚ct做局部還是全身_三維皮膚ct是全身照嗎
    皮膚ct做局部還是全身_三維皮膚ct是全身照嗎?白癜風是皮膚病的一種,白癜風在早期的時候肉眼有時候難分辨出區別,很多患者就是因為誤判漏判導致病情加重,對於這種沒有把握的疾病症狀,患者還是應該到專業的白癜風醫院進行檢查。檢測過病情之後,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療。對於白斑白點,只有更為先進的技術才能做到更的檢查。
  • 濟南中醫白癜風醫院,皮膚ct檢查白癜風準不準確呢
    濟南中醫白癜風醫院,皮膚ct檢查白癜風準不準確呢 時間:2020-12-03 16:33 濟南中醫白癜風醫院 談到白癜風,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種皮膚病。白癜風的類型不同,症狀也不同,多數人只知道一種,不知道另一種。
  • 華大基因遺傳病篩查檢測助力精準醫療
    華大基因遺傳病篩查檢測助力精準醫療 2019年06月03日 14:39作者:網絡編輯:宏偉   高通量測序技術的飛速發展,極大推動了遺傳病在篩查和精準診斷方面的進步,也成為了精準醫療有效的技術支撐。如何應用高通量測序技術進一步提高我國遺傳病的篩查和診斷水平,有效的防控出生缺陷,是當下科研、臨床、產業各領域工作者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
  • 德國DJM大揭秘——AI在皮膚檢測領域的運用
    其中,德國DJM作為知名的康復、醫療美容企業在參展期間帶來了眾多AI科研成果,頗受關注的當屬AI皮膚檢測系列:METIS皮膚檢測儀、貓咪皮膚檢測儀、貓咪智能鏡、水油PH檢測儀、手機H5一鍵測膚,從皮膚問題、適用場景等方面出發,給予客戶最舒適的體驗。
  • 精準醫療 如何實現?
    今年初,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了「精準醫療」計劃之後,醫療界對「精準醫療」樂此不彼,中國也不例外。「精準醫療」是什麼?離我們有多遠?能給予我們什麼幫助?須建立基因檢測的基礎上「『精準醫療』的歷史已經比較長了,真正熱起來是歐巴馬提出『精準醫療』後,而中國很多人歪曲了『精準醫療』,外科手術做得好一點也叫精準外科,放射治療定位得好也叫精準放射治療,這些概念都是錯的。」
  • 現狀與展望,基因檢測指導下的乳腺癌精準醫療
    精準治療的進行,基於對乳腺癌的準確認識。因此,基因檢測成為臨床醫生關注的前沿熱點之一,也是研究者們關注的焦點問題。本次,醫脈通有幸邀請到福建省腫瘤醫院的曾毅教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杜正貴教授、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的賈衛娟教授以及四川省腫瘤醫院的劉世偉教授,就「現狀與展望,基因檢測指導下的乳腺癌精準醫療」進行分享。
  • 精準醫療概念股票:精準醫療概念股有哪些
    精準醫療概念最初誕生於美國,主要是以現代先進的遺產檢測技術,分子影像以及臨床大數據技術為醫生精準診斷患者病因提供可靠的解決方案。大洋彼岸的中國,也相繼掀起了一股精準醫療概念熱潮,特別是在醫改大背景下。那麼A股市場精準醫療概念股票,精準醫療概念股有哪些?
  • 精準醫療的發展邊界
    伴隨著基因檢測的商業化,以個性化為核心的精準醫療也正在逐步展開。精準醫療能夠通過對病人的基因進行分析後更有針對性的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從而提高治療的效果。但是,儘管精準醫療能夠提高療效從而在整體上有效控費,但從個性化出發的精準醫療對整體醫療服務體系是有著較高要求的,從另一個側面來說又是一種昂貴的醫療服務。基因檢測的價格下降大大推動了其商業化,在普通人能承受的價格下基因檢測將有助於治療方案的準確性。
  • 歐巴馬提出的「精準醫療」真的可行嗎?
    隨後,美國發布《美國創新新戰略》,明確將包括幹細胞在內的精準醫療作為美國在醫療領域的未來發展戰略。與以往在科技前沿步伐稍顯緩慢不同,中國政府在精準醫療的發展方面緊跟國際速度。在美國提出「精準醫療計劃」之後的兩個月,中國科技部召開精準醫學戰略專家會議計劃啟動精準醫療計劃。同時,「精準醫療」擬被列為「十三五」健康保障發展問題研究的重大專項之一。隨後便在清華大學舉辦了中國首屆精準醫學論壇。
  • NGS腫瘤基因檢測賽道火熱:精準診斷來了,我們離精準醫療還有多遠?
    在這場匯聚了腫瘤學最前沿技術與先進理念的大會上,有一個詞被頻頻提起,那就是「精準」。什麼是精準醫療?對腫瘤患者來說,就是基於對個體基因的檢測,找到最有效的靶向藥,從而節省試錯成本,搶到最寶貴的治療時間。並且隨著病情的發展,在不同的階段使用不同的藥物及治療手段,最大延長生存期。
  • 2017精準醫療概念股票:精準醫療概念股龍頭一覽
    至誠網(www.zhicheng.com)07月14日訊  專家日前在科技部等部門聯合舉辦的先進科技成果展上表示,我國應根據本國疾病譜,擬定「中國版」精準醫學疾病範疇。中國作為腫瘤大國,目前面臨著降低癌症 發病率和提高癌症生存率的雙重挑戰,對精準醫療的需求迫在眉睫。
  • 精準醫療是泡沫還是先機?
    為了精準判定腦膠質瘤亞型,協和醫院與一家基因公司合作,為崔智青做了分子病理檢測,並依據檢測為其定製了治療方案,如今,他的病情處於穩定狀態。 崔智青是精準醫療的受益者。精準醫療,是一種根據每位患者的個體特徵「量身定製」的治療方法。美國精準醫療集群項目文件將「精準醫療」定義為:一種新興的綜合考慮到居民基因、環境、生活方式等變量的疾病預防和治療手段。
  • 腫瘤精準醫療的實踐
    年初,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諮文演講中啟動「精準醫療計劃」;2月份,習近平總書記批示科技部和國家衛生計生委,要求國家成立中國精準醫療戰略專家組,共19位專家組成了國家精準醫療戰略專家委員會;3月11日,科技部召開國家首次精準醫學戰略專家會議,決定在2030年前政府將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11月30日消息,目前我國正在制定「精準醫療」戰略規劃,這一規劃或將被納入到十三五重大科技專項;2016年1
  • 推進產業整合瞄準精準醫療萬億市場 精準醫療概念股一覽
    推進產業整合瞄準精準醫療萬億市場  今年6月,安科生物以4.5億元的對價獲得了中德美聯的全部股權。中德美聯原股東做出了在未來三年分別完成2000萬元、2600萬元和3380萬元的業績承諾,但實際上,公司目前的經營情況已經超過預期。  安科生物與中德美聯之間的整合,主要就是為了在精準醫療這一系統工程上進行發力。
  • 至本醫療搶佔腫瘤精準檢測和數據賦能藥物研發「藍海」
    因此,武田需要攜手更多的合作夥伴實踐這個戰略規劃,而精準醫療行業的領軍者至本醫療無疑是武田最佳的合作夥伴之一。至本醫療積累的海量數據和卓越的二代測序技術,將為武田提供抗腫瘤新藥研發領域更全面、精準的分子檢測技術及「一站式」商業化整體解決方案,助力武田中國的新藥研發和商業化進程。
  • 海南省政協委員鄭進方:加強對我省精神病患者精準醫療救助
    2月19日,政協海南省第六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海口召開,省政協委員鄭進方建議,應加強對我省精神病患者精準醫療救助,創造一個有利他們就醫、康復和回歸社會的良好環境,充分體現政府的人文關懷。  鄭進方說,按我國精神病平均發病率1%計算,我省有精神病患者約9萬人,中重度精神病人佔50%,因此需要長期服藥或住院的精神病人約4萬人。
  • 億歐大健康聚焦丨FDA兩大信號:多基因全面檢測推動精準醫療未來
    近年來,精準醫療概念在醫療領域備受資本青睞,越來越多資本、企業進入該領域進行發展。在市場層面,整個精準醫療市場規模正在以不斷提升的速度逐年擴大;在技術、學術層面,精準醫療也正走在從單基因的個別熱點檢測向多基因、全基因範圍的平臺檢測的路上。
  • 精準醫療產業迎來黃金時代
    1、精準醫療的定義精準醫療被譽為醫療的未來,是一種將個人基因、環境與生活習慣差異考慮在內的疾病預防與處置的新興方法,是以個體化醫療為基礎、隨著基因組測序技術快速進步以及生物信息與大數據科學的交叉應用而發展起來的新型醫學概念與醫療模式。
  • 精準醫療:醫學發展的新變革
    據國家衛計委消息,我國目前正在制定「精準醫療」戰略規劃,該規劃或將被納入到「十三·五」重大科技專項。精準醫療將利用先進的科學理論和技術手段,改變傳統的疾病診斷、治療模式,將醫學發展水平推向新的高峰。2015年初歐巴馬提出精準醫療計劃以來,精準醫療在美國如火如荼地開展,國內外也紛紛將目光聚焦精準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