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兩個市級貧困村獲贈雷竹苗 5月底前完成首批種植

2020-11-25 華夏經緯

    新華網重慶4月23日電(通訊員 譚顯全 吳成英)近日,大足區兩個市級貧困村——珠溪鎮小灘村、龍石鎮青山村的村民們獲贈了一批雷竹苗,捐贈單位重慶沁旭熊貓雷筍股份有限公司將對村民免費提供技術幫扶,並進行統一收購,助力村民脫貧致富。

    據了解,小灘村、青山村的土質土壤、地形條件、交通區位等都很適合種植雷竹,發展竹筍產業。「雷竹栽種後3年產筍,每畝可收穫7500斤竹筍,按照目前平均價格20元/斤,種植雷竹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大足區農委相關負責人說。

    珠溪鎮、龍石鎮獲捐贈的雷竹苗預計5月底前完成首批種植,以此形成片區示範效應,帶動更多農戶種植。同時,當地將以雷竹產業為基礎,發展鄉村旅遊。

相關焦點

  • 大足雷竹產業助力市級貧困村 發展竹筍鄉村旅遊
    特約通訊員 譚顯全 攝  華龍網4月10日15時41分訊(特約通訊員 譚顯全 通訊員 吳成英)4月10日筆者從重慶市大足區農委獲悉,大足區一市級農業龍頭企業以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為契機,決定將免費給珠溪鎮小灘村、龍石鎮青山村兩個市級貧困村的村民們提供雷竹苗、技術幫扶,引領貧困村民脫貧致富。
  • 兩兜雷竹苗 25年「繁衍」成上千畝「致富竹」
    村民們廣泛種植的竹子名叫雷竹,並非當地土生土長,而是來自遠方。25年前,在浙江省臨安縣打工的村民廖龍堂千裡迢迢地帶回來兩兜雷竹苗。誰會想到,經過多年的發展,雷竹不但讓廖龍堂致富,還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承載著村民們增收致富的夢想。不種莊稼改種「致富竹」三建鄉綠春壩村是全市深度貧困村之一,全村90%的土地是丘陵,當地一直靠種水稻、玉米、土豆為生。
  • 中國荷蓮基因庫在大足建設完成
    近日,位於龍水鎮的雅美佳溼地公園從海南合作基地運回了80多個荷花新品種,自此,該基地已育成包括太空荷花在內的荷花品種1008個,這也標誌著中國荷花協會與「雅美佳」共同建設的「中國荷蓮基因庫」已建設完成。
  • 大足:復隆實驗學校以花育人 造就荷花水仙文化
    復隆實驗學校學生給水仙種子澆水 瞿波 攝    華龍網12月1日5時58分訊(通訊員 彭雲升 鄧小強)寒冬時節,重慶市大足區復隆實驗學校的道路旁、操場邊,處處擺放著一排排花盆;走廊、宣傳欄裡貼著花卉種植的宣傳資料;中午休息時,學生三五一群圍著花盆轉
  • 大足:「小灘」長「 胖」了
    2014年小灘村被確定為市級貧困村,全村972戶3177人,其中建卡貧困戶就有113戶393人。2015年,區委組織部派遣駐村工作隊開始幫扶小灘村,5年來,駐村工作隊與村支「兩委」攜手共同做好精準幫扶各項工作,讓貧困群眾實實在在地鼓起「腰包」、摘去「窮帽」、拔掉「窮根」。修好「致富路」
  • 大足:「螢火蟲」照亮留守娃
    「既然自己都已經錯過了陪伴孩子的最佳時期,那麼在我們大足周邊那些偏遠的農村小學,還有很多留守兒童在期盼著為了養家餬口而外出打工的父母回家,給他們一個擁抱,一點關愛,一點鼓勵……」2015年10月,由她發起的大足區「螢火蟲」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隊成立了,首批隊員為她及合作夥伴公司的30餘名員工。
  • 大足探索黑山羊借養扶貧模式 小灘村貧困戶獲首批種羊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4日6時訊(特約通訊員 譚顯全 通訊員 葉成單)筆者昨(3)日從重慶市大足區獲悉,大足區鑫發建設集團旗下騰達公司積極探索黑山羊借養扶貧模式,助力珠溪鎮小灘村精準扶貧工作,首批26隻種羊已發放到小灘村13戶貧困農家,以此帶動當地貧困村民脫貧致富。
  • 為了圓上那個夢——大同大學幫扶陽高縣兩個貧困村脫貧的實踐
    為了圓上那個夢——大同大學幫扶陽高縣兩個貧困村脫貧的實踐走進陽高縣羅文皂鎮謝家莊、十九墩兩個村,說起這幾年的變化,村民們讚揚之聲不絕於耳。激內生力:從艱苦不奮鬥,到挽袖加油幹幾年前初春時,謝家莊村民謝某在澆自家的幾畝坡地。地塊低洼處已遭水淹,高坡處卻點水不見。任憑妻子急得大喊罵,謝某就是不處置:「水冷得刺骨啊!」路過此處的第一書記李建春見狀,二話沒說,脫掉鞋襪,挽起褲腿,淌進水中,一陣忙乎,問題解決了。
  • 旅遊村,河源源城區埔前鎮陂角村,原為貧困村,看點在哪裡?
    2019年7月28日,河源市源城區埔前鎮陂角村入選全國首批旅遊村名單。 不過,我在查找陂角村的相關資料時,僅看到一篇河源日報簡單的報導,而且該旅遊村的相關圖片也很少,實在令人困惑。 我困惑的地方在於,該旅遊村的看點在哪裡?
  • 警情通報:大足出現鯊魚!
    大足鯊魚館鯊魚早在恐龍出現前三億年前就已經存在地球上,至今已超過五億年,它們在近一億年來幾乎沒有改變大足鯊魚館鯊魚皮有大量的膠質和豐富的營養成分,口感細而不油;大足鯊魚館鯊魚胃能健胃,養胃;鯊魚筋可以治療風溼,止痛;魚翅是鯊魚中最有價值的部分,每百克魚翅中有蛋白質83.5克,
  • 廣州白雲區首批2.5萬師生全部完成咽拭子採樣
    測量體溫後進入校園,分批次進入採樣場地,領取寫有自己名字的採樣試管,每名同學排隊要間隔一米……今日下午,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來到位於白雲區七星崗的廣州市顏樂天紀念中學,現場直擊該校首批返校師生接受咽拭子採樣。
  • 從試著種到搶著種——「紅菇娘」來到貧困村後
    新華社長春3月23日電 題:從試著種到搶著種——「紅菇娘」來到貧困村後  新華社記者張建、薛欽峰新華社發(顏麟蘊攝)  「沒想到這不起眼的東西,比同樣種兩公頃玉米能多賺5萬元,收入是種植同面積玉米的3倍多!」吉林省榆樹市於家鎮長崗村種糧大戶梁繼申說。  梁繼申說的這個不起眼的東西叫燈籠果,外皮與紅燈籠很相像,裡面包著紅色的果實。在東北,很多農民更願意稱其「紅菇娘」。
  • 巴中市南江縣:貧困村摘掉「窮帽」 村民感念幫扶幹部
    石龍寨屬偏遠高寒貧困村,交通不便。從2014年起,南江縣稅務局對口幫扶石龍寨村,修路治水、改造危舊房、幫扶村民發展果樹藥材種植、養殖業,帶領村民脫貧致富。今年10月,石龍寨村順利通過了市級組織的脫貧驗收。
  • 中國荷蓮基因庫在大足建成
    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近日,中國荷花協會與重慶大足區共同建設的「中國荷蓮基因庫」建設完成。目前,重慶大足區荷蓮栽培面積近5萬畝,其中以「太空荷花」獨具特色,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荷蓮之鄉」。
  • 嘉陵區龍嶺鎮賀家溝村——鎮裡最後的貧困村
    「這是我們鎮最後一個貧困村,到今年年底無論如何要啃下這塊『硬骨頭』,整村出列!」嘉陵區龍嶺鎮分管扶貧工作的幹部張宜勇介紹道。  荒山種下「搖錢樹」 村民有了穩定收入  最後一個貧困村?眼前所見讓記者產生了疑念。
  • 下潭尾紅樹林生態公園明年5月底前完工 市民可暢行4.2公裡長"海上...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吳曉菁 通訊員 洪鷺燕)  依海而生的秋茄、桐花樹、木欖、白骨壤、無瓣海桑等紅樹林連綿成片,滿目蔥蘢;白鷺等鳥類在紅樹林裡棲息覓食、翩躚飛舞,退潮時的招潮蟹探頭探腦,好不愜意;4.2公裡長的木棧道蜿蜒著向大海延伸,「海上森林」觸手可及……  記者昨日了解到,福建省最大的人工紅樹林公園——下潭尾紅樹林生態公園建設穩步推進,將於明年5月底前完工
  • 南江縣精準聚焦脫貧攻堅「硬骨頭」 貧困村告別小水電
    南江縣精準聚焦脫貧攻堅「硬骨頭」 貧困村告別小水電       本報訊(楊再秋 記者 史曉露)「電壓足了,  位於大山深處的百坪村,是人少地貧、山高路遠的貧困村。上世紀70年代末,該村用樹做電桿,從小水電站引電入村,結束松光、煤油燈照明的歷史。  國網巴中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南江縣包括百坪村在內的32個鄉鎮、234個村(社區)都由小水電企業供電,尤其是邊遠山區電網建設歷史欠帳多,基本採用小方杆、木電桿和裸線輸電,設備和線路老化,低電壓問題普遍存在。
  • ...中樞到市級「雲腦」,青島城市雲腦建設框定「路線圖」「時間表」
    在公共支撐平臺方面,《指引》明確在2021年12月底前,建成包括大比例尺二維底圖、0.5米解析度遙感影像底圖、實景三維底圖、地名地址等多類型的全市域城市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為各級各部門提供基礎地圖及其他功能的接口調用服務。
  • 陝西省首個市級氣象計量實驗室落戶西安
    原標題:陝西省首個市級氣象計量實驗室落戶西安 本報訊 (通訊員 高山 記者 李欣澤)1月11日,記者從省氣象局獲悉:日前,全省首個市級「氣象計量檢定標準化實驗室」在西安市氣象局建成,這也是全國首批完成的市級氣象計量實驗室。
  • 計劃本月底前完成驗收
    據悉,經過數月緊張施工,蕪宣機場飛行場道工程迎來收官,其中機場主跑道工程已於近日全部鋪設完成,其他飛行區道面工程及附屬設施也處於收尾階段,即將開始工程驗收工作,預計年內將迎來試飛。蕪宣機場飛行區場道工程包括主跑道、平行滑行道及附屬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