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楊再秋 記者 史曉露)「電壓足了,加工飼料方便了,豬兒今年價格好,脫貧沒得問題。」眼看要到年尾,巴中市南江縣朱公鄉百坪村3社貧困戶馬澤明高興地說。近日,百坪村正式用上國網電,告別30餘年的小水電供電史。
位於大山深處的百坪村,是人少地貧、山高路遠的貧困村。上世紀70年代末,該村用樹做電桿,從小水電站引電入村,結束松光、煤油燈照明的歷史。
國網巴中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南江縣包括百坪村在內的32個鄉鎮、234個村(社區)都由小水電企業供電,尤其是邊遠山區電網建設歷史欠帳多,基本採用小方杆、木電桿和裸線輸電,設備和線路老化,低電壓問題普遍存在。對此,馬澤明深有感觸:「小水電供電扯筋(問題多)得很,遇到吹風下雨,樹枝掛到電線上,就會短路停電。」馬澤明是村裡的養殖專業戶,養豬近200頭,每天需要加工大量飼料,以前由於電壓不足,豬草機等加工機械常常要等到深夜才能用。
2014年以來,南江縣幹部群眾在國家脫貧攻堅政策支持下聚力衝刺。在百坪村,道路等基礎設施逐步改善。今年6月,兩個施工隊進駐百坪村,對全村電網進行改造。村裡還流轉1000餘畝土地種植核桃和白芍等果木、藥材,並依託傳統古村落的歷史積澱,對村內32座古民居進行修繕,發展鄉村旅遊業,村民增收效益明顯。
百坪村的變化,是南江縣在脫貧摘帽目標任務進入倒計時之際,精準聚焦補短板,一個一個啃下「硬骨頭」的縮影。
為實現年底脫貧摘帽目標,南江縣對偏遠山區的聚居點84個2950戶、分散安置新建房1029戶同步進行電網改造,國家電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專門派遣國網綿陽、廣元、廣安、遂寧供電公司的4支共產黨員服務隊到南江支援。
南江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南江縣貧困村已由2014年的156個減至目前的19個,貧困人口由8.8萬人減至0.8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5.9%降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