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不停,痰一直存在喉嚨裡,不少人都受過這樣的折磨,那麼咳嗽咳出來痰液,你會選擇咽下去還是吐出來?
很多人非常肯定的說:「我肯定是吐出來,然後用紙包著」,那如果說你的身邊沒有紙,也沒有任何可以吐的東西,這時候你會怎麼選擇?相信會有那麼一群人選擇將痰液咽下去。
有人說痰液太噁心,裡面都是毒素,咽下去對健康不利,這樣的說法正確嗎?你所吐出的一口痰究竟有多髒?
從肺裡咳出來的痰到底有多髒?有沒有毒?
其實痰液就是呼吸道分泌的一種液體,呼吸過程中帶入體內的粉塵、細菌,包括身體內出現的炎症細胞,還有一些已經壞死的細胞黏膜,都會隨著痰液一同排出體外。
這些痰液有的是雜質引發的,有的是因為炎症刺激過多的分泌。
並不是全部都是體內的毒素。
而痰的顏色則會體現出一個人的健康與否。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句俗語,就是「白痰輕,黃痰重」,這句話是古人總結的經驗之談,意思就是咳出白痰情況不算重,只有輕微的不適,及時調理就會慢慢恢復健康。
若是放任不管,痰的顏色就會慢慢變重,會變成黃痰,發展到黃色甚至更重,就要引起注意,說明情況在加重,對身體的損傷也會變大。
白痰
白痰若是顯得比較稀,很有可能就是風寒引起的,出現稀薄的白痰時,還會感覺到頭痛,或者是其它的不適。
如果出現的白痰比較稀薄,同時還有起泡的現象,就是肺部受到寒氣的侵襲了,才會影響到肺部的健康,從而出現稀薄切起泡的白痰。
黃痰
黃痰分泌量不多,但卻很黏稠,還有熱咳的現象,就可能是上火引起,要及時降火。一直放任不管,對肺氣影響比較大,別不當回事。
當人體水液運化失調,或者吃了太多肥甘厚膩、生痰溼的食物,就會造成很多痰溼的生成,然後儲藏到肺裡面,所以咳嗽咳出來的痰是這樣形成的。也是人體的病理產物,是對人體有害的東西,也可以俗稱這一大類為「毒素」。
咳嗽帶痰一般都是飛不受傷,尤其是進入秋季後,「燥」是明顯的特點,體燥會引出身體的很多不適。
對人體而言,首先會表現在皮膚上,小細紋會接連不斷地出現在臉上,而且膚色變得不均勻。
想去「秋燥」,少讓肺部受傷,首先必須「潤肺」。養肺重在飲食方面,要以潤為主,若不注意保護肺部,冬天就可能因為不適應寒冷而生病。
醫聖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有提到一組經方,其中包括食材:胖大海、羅漢果、決明子、枇杷葉、甘草等。
胖大海
《本草綱目拾遺》:有記載胖大海性寒,味甘,歸肺、大腸經。
各家論述張壽頤:此藥亦曰大發:以其一得沸水,即裂皮發脹,幾盈一甌故也。近人用之,性溫,故能散寒風,然其味極談,微含甘意,決不如此。
羅漢果
羅漢果在我國多本醫書上都有有記載:
《嶺南採藥錄》:"味甘。"
《廣西中藥志》:"性涼,無毒,入肺、脾二經。"
平時可以通過泡水的方式服用,具有潤肺,開音等作用。
現代醫學表明,羅漢果營養價值豐富,乾果含糖30%左右,蛋白質10%左右,每100克果實中含有維生素C 100毫克。其果仁含油量高達40%,而且其中主要是油酸和亞油酸,約佔70%左右。
枇杷葉
枇杷葉在各本中醫書上有記載
《別錄》:"味苦,平,無毒。"歸經入肺、胃經。
《重慶堂隨筆》:枇杷葉,凡風溫、溫熱、暑、燥諸邪在肺者
皆可用以保柔金而肅治節;香而不燥,凡溼溫、疫癘、穢毒之邪在胃者,皆可用以澄濁氣而廓中州。
《本草》但云其下氣治嗽宛,則偉績未彰,故發明之。
甘草
味甘,性平,歸肺、心、脾、胃經。
春,秋二季採挖,除去鬚根,曬乾,具有益氣等。
將胖大海、羅漢果、決明子、枇杷葉、甘草
組合在一起,效果更甚
如果讓我們自己去尋找那麼多原材料
然後自己製作、加工那肯定是一件很麻煩的事
對於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來說無疑是不太可能的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選擇現成的茶包
經過合科學的比例搭配
每種原材料都能看得見
讓你喝得更加放心
單獨茶包包裝,使用攜帶都很方便
無論是在家還是辦公室,就算是出差
也能隨時隨地享受一杯熱飲
使用方法也很簡單,僅需三步:投茶、倒水、品飲
投茶:取一茶包放入杯中
倒水:導入150毫升左右的熱水
品飲:靜置2-3分鐘,即可飲用
可以反覆衝泡2—3次
下方↓↓↓是搭配好的茶包,若有需要,可以直接點擊下方卡片
秋天正是肺部最容易受傷的時候,
不想每都在咳嗽中度過,
就需要時刻保護好我們的肺部,
肺好、呼吸好,
這樣才能為我們全身提供足夠的氧氣,
而我們人體是離不開氧氣的,
讓身體各個部位維持正常的工作。
參考資料:
【1】人類的肺,到底有多美多強大?
【2】為什麼人的肺總是那麼容易受傷?該如何保護我們的肺
【3】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