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生活方式,相同的高尚靈魂。(下)——老莊

2020-12-04 小峰的生活感悟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諡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大約出生於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陳(後入楚)國苦縣(古縣名)。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生死之道

老聃任周守藏室史,數次歸家省親,欲勸母親隨之去周;其母在陳國相邑住久,人熟地熟,不願遠遷。日月如梭,光陰荏苒,轉眼間已過三十餘年。一日,老聃忽得家訊,言家母病危,於是報請天子,歸家省視。待回到家時,母已辭世。

面對茫茫大地上一堆黃土,思想九泉之下母親之靈,回憶母親慈祥容貌、養育之恩,老聃悲痛欲絕,寢食俱廢,席地而坐,沉思冥想,忽發自己愚鈍;順理追索,恍然大悟,如釋重負,愁苦消解,頓覺腹飢體倦。於是飽餐一頓,倒頭大睡。

家將、侍女皆感奇怪,待其醒來,問其緣故。

老聃答道:「人生於世,有情有智。有情,故人倫諧和而相溫相暖;有智,故明理通達而理事不亂。情者,智之附也;智者,情之主也。以情統智,則人昏庸而事顛倒;以智統情,則人聰慧而事合度。母親生聃,恩重如山。今母辭聃而去,聃之情難斷。情難斷,人之常情也。難斷而不以智統,則亂矣,故悲而不欲生。今聃端坐而沉思,忽然智來,以智統情,故情可節制而事可調理也。情得以制,事得以理,於是腹中飢而欲食,體滋倦而欲睡。」

家將問道:「智何以統情?」

老聃答道:「人之生,皆由無而至有也;由無至有,必由有而返無也。無聃之母及聃之時,無母子之情也;有聃之母及聃,始有母子之情也;母去聃留,母已無情而子獨有情也;母聃皆無之時,則於情亦無也。人情未有之時與人情返無之後不亦無別乎?無別而沉溺於情、悲不欲生,不亦愚乎?故骨肉之情難斷矣,人皆如此,合於情也;難斷而不制,則背自然之理也。背自然之理則愚矣!聃思至此,故食慾損而睡可眠矣。」

眾人聞之,心皆豁然曠達。

看到這個生死之論,我就想到了另一個人的故事——莊子。

莊子,戰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姓莊,名周,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他是繼老子之後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莊學的創立者,與老子並稱「老莊」。

他最早提出的「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陰陽」,其「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像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其作品被稱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生死之道

莊子晚年喪妻,莊子坐守棺旁,兩腿八字張開,撮箕似的很不雅觀,手拍瓦盆伴奏,毫無愁容,放聲歌唱。

莊子說:「你說錯了。我也是人啊,哪能不悲傷。但我不能一味的受感情支配,還得冷靜地想想呀。我想起從前,那時她未生,不成其為生命。更早些呢,不但不成其為生命,連胚胎也未成。更早些呢,不但未成胚胎,連魂氣也沒有。後來恍恍惚惚之際,陰陽二氣交配,變成一縷魂氣。再後來呢,魂氣變成一塊魄體,於是有了胚胎。再後來呢,胚胎變成幼嬰,她生下來,成為獨立生命。生命經歷了種種苦難,又變成死亡。回顧她的一生,我聯想到春夏秋冬時序的演變,多麼相似哦。現在她即將從我家小屋遷往天地大屋,坦然安臥。我不唱歡送,倒去嗷嗷哭送,那就太不懂得生命原理了。這樣一想,我便節哀,敲盆唱起歌來。」

老莊他們是歷史人物,是思想遠超同時代思想家的人物。他們的思想沒有拘泥於時代主流,而是思考出」讓人難以理解「的理論。乍一看,違背主流,細想,也有其中的道理。

相關焦點

  • 老莊賦予魏晉靈魂,風骨使隱逸更為超脫
    老莊思想在魏晉時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與當時動蕩的社會環境脫不開關係。當時司馬代魏,推行以孝治國,推崇名教、儒家思想。然而實際上名教成為了司馬氏爭權奪利的遮羞布。這極大地引起了廣大士子、名士的憤慨,因而大多名士選擇崇信玄學而抨擊儒學。這就使這一時期的文學創作與文人形象不可避免地沾染了老莊氣息。
  • 為什麼老莊思想深受中國老百姓的推崇,而儒家被詬病
    當下,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各種繁雜的事務以及經濟壓力給很多生活在底層的人戴上了無形的枷鎖。他們嚮往物質富有,精神充足的理想國度,卻又不得不面對現實,低三下四,縱有高尚的精神追求,也只能依靠神遊。與此同時,為了在社會上立足乃至成功甚至達到更高人生境界,又誕生了以孔孟為核心的儒家思想體系,為上至王侯將相,下至普通平民,處理各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提供了一種可操作的社會道德準則,此外,還有西方傳入並融合了本土的佛家思想體系等等,其中又以老莊思想最受老百姓推崇。1.
  • 【寧縣人文】在老莊(一)
    樹身滄桑虯曲,被風蹂躪的向前傾斜,似一位行將就木的老者被生活摧殘的腰肢即將匍匐倒地一般。我們為古樹拍下了彌足珍貴的照片,且有文友寫就了這棵老榆樹的文章。樹下放著一個形似動物脊背的木凳,也不知平時會有誰來坐,在樹下即可看到下面人家紅色的房頂,連成了一大片,似乎一下子就進入了兩個不同的年代。
  • 老莊,我的家
    老莊是堡子山前一個小村莊。對我來說卻是一個很大的地方。它承載著祖祖輩輩的繁衍生息,承載著我全部的童年記憶。 「老莊」這個名字極富誠意。名叫「老莊」,意味著村莊古老。村子西邊,堡子山下有處泛水泉。那一汪清凌凌的水,蘊蓄著農人們生活的希冀。堡子山腳下的水位很淺,只需挖一钁頭,就有清流汩汩湧出,人們形象地管這叫「冒水泉」。
  • 專家研討老莊思想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原標題:專家研討老莊思想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由光明日報社、安徽省社科院主辦的「老莊思想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術研討會,2日在安徽省亳州舉行。
  • 駐馬店市蟻蜂鎮老莊小學舉行第一屆少代會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見習記者 馬景閣 通訊員 付雪飛)近日,駐馬店市蟻蜂鎮老莊小學召開第一屆少先隊代表大會。每一位少先隊員都感到無比的自豪與激動。這是每一位小主人暢所欲言的最佳時刻,是為少先隊工作提出建議的最好場所。
  • 【寧縣人文】在老莊(三)
    其中一隻全身烏黑髮亮,連同爪子也沒有一點雜色的黑貓,是我第一天來到老莊就認識的,我尋著黑貓的蹤跡找見了王鄉約的後人王三元,也就是他領著我去尋訪拓橋鎮的遺蹟。先前的老莊人對水有著無限崇敬和頂禮膜拜,代王領溝下面的一池水,老莊人稱之為湫,不知道有多少年了。
  • 老莊所說的「長生」,在道家中是如何表現的?
    「營魄」指的是肉體和精神(靈魂)。「營」本指人的住所,《孟子·滕文公下》說:「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朱熹註:「營窟,穴處也。」老子用「營」比喻人的肉體,因為古人認為肉體是靈魂的依託處,是靈魂的住所。「魄」指靈魂。「抱一」的意思是結而為一體。古人認為肉體和靈魂結合為一,就是人的生存;二者一旦分離,就是人的死亡,因此要保證肉體與靈魂的合二為一。
  • 帶著的目標去生活,為什麼高尚的擎天柱總是打不過威震天
    擎天柱雖然高尚,還具有勇於自我犧牲的帶頭大哥特質的人格魅力,無奈他們的工作還是太被動,只有威震天行動的時候,他們才跟著行動。霸天虎只想毀滅地球獲得能源,汽車人只想保護地球,你來我往。所以汽車人基本上都是採用防禦策略。威震天做事目標感很強,只要一得手,就不會戀戰。加上威震天超高的領導藝術,把心高氣傲武藝超群的霸天虎們的管得服服帖帖的。目標感強,領導有方,高效執行任務。
  • 老莊思想有什麼不同
    老莊之不同,從文本上也能至少發現三處:首先,拯救社會還是拯救個人?老子撰寫《道德經》著力於拯救社會,認為明白天道的人越多越好。所以,老子說:「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莊子觀點相反。他認為,勞心費力地拯救天下甚至不惜生命,是不划算的。
  • 平行進化論新證據:生活在不同地域的牙形刺以幾乎相同的方式適應各自棲息地
    平行進化論新證據:生活在不同地域的牙形刺以幾乎相同的方式適應各自棲息地(Credit: David Terrill, Charles Henderson)(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技日報(聶翠蓉):平行進化觀點認為,具有共同祖先的有機體即使彼此被分隔在相距千裡的不同地域,也會以同樣的方式進化。
  • 老莊文化與美麗中國
    原標題:傳承老莊文化精髓豐富美麗中國內涵  黨的十八大指出,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老莊文化尊道、崇德、重和的理念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觀點,洞悉了人類與自然和諧永續發展的基本規律,傳承老莊思想的文化精髓,對於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7月12日,光明日報與安徽省社科院聯合,在安徽省亳州市舉辦了以「老莊思想與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活動。
  • 老莊股交易策略是什麼?老莊股如何操作
    老莊股,顧名思義,指的是在一隻股票長期潛伏駐守的股票莊家。那麼老莊股如何操作呢?莊家也分為新莊和老莊,老莊股操控的股票其股價走勢基本不與大市亦步亦趨,甚至逆市而為,圖表上常常表現為長上下影線的日K線,忽大忽小、參差不齊的成交量,並且不論量大還是量小,都與其流通盤不甚協調的一類個股。
  • 郭齊勇:老莊之道論及其異同
    老莊之道論及其異同郭齊勇(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暨哲學學院)內容提要:老子的道論包含有本體論老莊"道"範疇的基本涵義及"道論"之基本架構是相同或相近的,但有不同的偏重。相比較而言,老子道論更富有原創性,更為簡約,莊子的自由精神的境界論更為圓熟與活潑。道遍在於每一物的思想是宋儒"理一分殊"的濫觴。
  • 這位85歲的文壇老將,把孔孟老莊的智慧活成生活,真是越讀越佩服
    世上熟讀孔孟老莊的人有很多,但沒幾人能比王蒙理解得更通透。王蒙從小就愛讀孔孟老莊,也寫過很多相關的作品,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把自己一生的經歷、沉浮、感悟都融進了他的解讀和文字裡。讀來讓人有踏踏實實的感知力,鮮活有趣,不得不服。
  • 老莊思想對魏晉文學的影響
    老莊思想在魏晉時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與當時動蕩的社會環境脫不開關係。當時司馬代魏,推行以孝治國,推崇名教、儒家思想。然而實際上名教成為了司馬氏爭權奪利的遮羞布。這極大地引起了廣大士子、名士的憤慨,因而大多名士選擇崇信玄學而抨擊儒學。這就使這一時期的文學創作與文人形象不可避免地沾染了老莊氣息。
  • 老莊與道家的關係
    這個道家乃是黃老思想的一個分支,與先秦老子、莊子關係不大,這個「道家」也未受老莊學派思想的影響,或者影響很小,可以忽略不計。所以說,先秦無司馬談所指的道家,道家第一次出現與老莊無關。先秦只有老子哲學,莊子哲學,以及與他們的哲學相應的老子學派,莊子學派。老莊成為道家只是後起的一種學派分類觀念,與司馬談所指的道家是不同概念。那麼問題出來了,老子習慣被稱為道家的創始人,他是創立了那個道家?
  • 竹林七賢中這三人,老莊哲學中的逍遙無為思想走到一起
    竹林七賢和老莊都算是文化名人了,可是可能許多人不知道,魏晉時期遠近為名的竹林七賢,其中至少有三人是因為老莊哲學中的逍遙無為思想走到一起,今天小編就說說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以我自己的觀點來看,我認為在當時惡劣社會環境的壓抑下,竹林七賢更加傾向於莊子的精神,嚮往莊子的「逍遙」,實現精神上真正的自由。所以開始由關注社會轉移到關注自身,更多的去享受人生,在享受生命的同時也意識到了生命的可貴,所以倍加珍惜生命,自然對功名利祿的追求就會有不同的選擇。在精神上他們渴望能有一個理想的世界去懷揣夢想,去追求他們嚮往的人生,所以他們在苦苦追尋中找到了老莊哲學。
  • 「老莊思想的多樣性與道家文化的多元化」學術研討會在我校成功舉辦
    2016年5月7日-9日,「老莊思想的多樣性與道家文化的多元化」學術研討會在我校新落成的老莊文化研究中心成功舉行。
  • 傳承老莊文化精髓 豐富美麗中國內涵
    為此,老子提倡「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的生活方式,因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莊子也強調「天與人不相勝」,不要因人為而毀滅天然,因境遇而泯滅天性,因貪慾而喪失本真。只有如此才能返璞歸真。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舉出三種不同的、有代表性的觀念。     第一種是西方文化的人類中心主義觀念。此種觀念認為,人與萬物是不平等的,人是萬物的主人,是萬物存在的目的,萬物都是為了人類的生存而被創造出來的。此種觀念是導致人與自然的關係緊張的哲學根源,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