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電視等9種日常物品都有輻射,但這種習慣輻射量最大

2020-12-05 日常健康大講堂

日本核危機引發的微量輻射讓許多人感到擔憂。幸運的是大多數擔心都是杞人憂天的,其實放射性輻射存在於所有的物質之中,這是億萬年來存在的客觀事實是正常現象。但是如果長期超標接觸放射性物質或者空氣,那就會引起細胞無序分裂。為了正確看待這種風險,讓我們來看看這9個日常接觸的輻射來源。

日常生活輻射品對比圖

1.電視輻射劑量:每年1毫雷姆,平均每天看4.5個小時的電視,每年從機器的電導率中獲得1毫雷姆的x射線輻射。含有陰極射線管的電視機和電腦顯示器能夠產生低水平的x射線,平板電視和平板電腦不使用陰極射線管,所以它們不會產生x射線。

電視的電離輻射微不足道

2.飲用水輻射劑量:每年5毫雷姆,飲用水的輻射量很低這並不奇怪。它來自河流和湖泊或水井,在那裡它可以從巖石和土壤等自然資源中吸收輻射。核電站附近的水體很容易受到放射性廢水的汙染,並受到環境保護部門的廣泛監測,以確保這些人為輻射源每年不超過4毫雷姆。

靠近核電站的地下水容易被汙染

3.天然氣輻射劑量:每年9毫雷姆,用於烹飪、取暖和其它目的的天然氣可能會增加你的輻射暴露。但是劑量往往很小,它們不會傷害你的健康。

4.日常用品輻射劑量:每年11毫雷姆,手機、螢光燈、手錶、鐘錶、電視、電腦,甚至陶瓷和玻璃都能發出某種形式的輻射,但輻射的程度很低,對健康沒有已知的影響。特別是手機它發出的射頻(RF)波不像x射線那麼強,雖然它們可能會溫暖你的臉頰,但射頻波的水平足夠低不會損傷組織。

手機射頻輻射很微弱

5.土地輻射劑量:每年35毫雷姆,土壤中的放射性粒子(放射性核素)要麼是由宇宙輻射引入的原地殼殘留下來的,要麼是由人為釋放物比如日本核電站事故和核武器試驗的放射性沉降物吸收來的。有些放射性核素最終以氣體的形式從土壤中釋放出來之後我們吸入,而另一些則通過水和植物吸收。雖然土壤中高濃度的放射性核素會汙染水和食物,但包括美國環保署在內的一些機構會定期檢測供應品的放射性。

大自然中的輻射來源於宇宙起源

6.氡輻射劑量:每年200毫雷姆,氡是一種你看不見或聞不到的放射性氣體,但它可能存在於你的家中。它經常通過地面或牆壁從地下鈾的自然衰變中滲入,並被困在建築物內它也存在於建築材料中。

7.飛機旅行輻射劑量:橫貫大陸飛行2-3毫雷姆,宇宙輻射來自外太空,約佔全國本背景輻射的5%。大氣保護我們免受這種輻射,所以當我們乘坐商用飛機時我們受到的輻射就會增加,這是有道理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飛機旅行不是一個重要的輻射源,但據研究飛行員空乘人員和其他頻繁飛行的人平均每年可以吸收200毫雷姆的輻射。機場的新型全身x射線掃描儀是另一種輻射源,但輻射水平很低大約每3秒0.01毫雷姆。

飛行時更接近宇宙輻射區域

8.醫學成像輻射劑量:每次篩查10至1,000毫雷姆,其實許多診斷疾病的成像技術都使用輻射,但輻射劑量之間差別很大。胸部x光和牙科x光可以提供約10毫雷姆,而乳房x光檢查每幅圖像提供約138毫雷姆。CT掃描每次掃描可達1,000。其實除了普通的本底輻射外,最常見的接觸源是醫療源。但是只要這種檢查有充分的理由,好處就會超過風險。

吸菸吸入的輻射量比醫院X光還要多

9.吸菸輻射劑量,每年1300毫雷姆。根據統計20%的國人約6300萬人吸菸增加的不僅僅是肺癌、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他們每次吸一口煙都會吸入少量的放射性物質,這些物質來自天然來源和菸草植物使用的肥料。菸草煙霧中的焦油會將這些物質尤其是鉛210和釙210困在肺裡,所以菸草除了尼古丁還有放射這種致強力癌方式。所以吸菸才是日常輻射的最大危害源頭。

有很多食物可以洗滌輻射

總之過量的輻射對人體有害,輻射會引起細胞這種自我消除的能力消失,當細胞就會獲得「永生」就可以不受控制地不斷地分裂,這就演化成了癌症。所以經常接觸輻射或者吸菸的人要多吃木耳蘋果海帶等具有清除體內輻射物質的食物,正常老百姓也要警惕自己周圍的工業輻射環境。

相關焦點

  • 輻射都有哪些 經常拿的這東西就有輻射
    現代生活中,不少新興的電子產品、電器等等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少的便利,但是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定的輻射危害,使得人們時刻生活在有輻射的環境下,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輻射都有哪些?輻射對人體的危害,以及如何避免輻射?
  • 如何主動防護日常被輻射
    其實說起來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應該都不會鬧這種笑話,但卻帶動了一輪輿論方面的探討,很多朋友對輻射、核輻射分不清,對輻射有何危害,同樣也分不清。  輻射這個詞只是一個中性詞,既不代表好也不代表壞,我們的生活之中到處都存在著輻射包括太陽在內。也就是說輻射是我們不可能繞過去的存在, 我們在地球上生活一天,就要有輻射陪伴一天。
  • 長輩擔心的家電輻射,真的有危害?各種檢查儀器誰的輻射量最大?
    其實最後最後往往不僅連手機和電腦不能使用了,就連微波爐,也要在其工作的時候離得遠遠的生怕被其輻射給影響到。這種家電日用品雖然是有輻射的,但是卻是非電離輻射,這種輻射因為根本就不存在電離的能夠,所以也就不能對人體造成傷害。
  • 電熱水袋通電時有輻射? 電腦手機等安全距離是多少
    最近,讀者張女士致電熱線,稱自己在朋友圈看到了一則傳聞,說是電熱水袋有電磁輻射,可能會對身體產生危害。  為了求證,昨日,《新聞實驗室》欄目聯合市質量技術監督檢測院,專門針對熱水袋的電磁輻射做了檢測,結果顯示電熱水袋充電時有產生微量的電磁輻射,但在安全值範圍內。  同時,記者還請專家對讓人機不離手的手機也進行了電磁輻射的檢測,結果發現手機接通語音通話的瞬間輻射最大。
  • 手機、電腦輻射會致癌嗎?輻射危害究竟有多大?
    在各類謠言之中,關於輻射的話題佔了一大半。自從日本福島核電站爆炸之後,人們也越來越關注輻射問題。「電線發出的輻射對身體有害,例如令兒童患上可怕的白血病」、「手機輻射會損傷腦細胞,引起DNA突變,導致某些腦部腫瘤的高發」、「照CT致癌!輻射堪比原子彈!」的報導也紛紛冒出。我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電子物品是不是真的致癌?
  • 平板電視輻射探秘:哪種類型電視輻射大
    理論上說,傳統CRT電視的顯示材料是螢光粉,通過電子束撞擊螢光粉而顯示,電子束在打到螢光粉上的一剎那間會產生強大的電磁輻射,儘管目前有許多CRT電視產品在處理輻射問題上進行了比較有效的處理,儘可能地把輻射量降到最低,但要徹底消除是困難的。
  • 專家闢謠:朋友圈傳檯燈輻射危害最大?
    如今,人們手頭離不開的東西不是筆記本電腦換手機了,新媒體又成了統治者。比如微信,各種公眾號朋友圈的各類洗腦文、「焦點新聞」等等成了我們日常獲取信息的重要源泉。微信朋友圈裡什麼樣的文章都有,而不少所謂跟我們日常生活健康息息相關的文章更是能引起不少人的共鳴。這不,近日就有朋友圈裡的文章聲稱檯燈其實才是家中的輻射之王。這一觀點讓不少習慣了聽微波爐電吹風等輻射比較大的市民覺得不可思議,可是,這靠譜嗎?
  • 流言終結者:我們身邊的輻射有多大?
    在測試過程中我們感覺到,對於電腦產品而言,無論是筆記本還是臺式機,通常其輻射量都和辦公環境的輻射值差不多,因此,我們在日常使用時,只要稍微保持一點距離,不和它們「親密接觸」,這點輻射就不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任何影響。· 微波爐和手機的輻射有多大?
  • 除了電離輻射,這個輻射很少人知道
    其實小周的這一觀點並非沒有道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輻射源是非常多的。那麼這些輻射源散發出來的輻射,對小孩的健康發育,往往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如果輻射量過多的話,寶寶出現畸形的概率就越大。那麼像這種輻射,主要出現在醫院,例如CT、X光等檢查,就是電離輻射的重要源頭。★非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說是非常常見的。據不完全統計,在日常生活中,大約有90%的輻射,都算是非電離輻射。
  • WIFI的輻射有多強烈 離WIFI多遠才不會受到輻射【詳解】
    生活中輻射無處不在,除wifi外,電視機、微波爐、印表機、電腦、手機、吹風機等物品都會產生輻射,我國對於家用電器、電腦這些電子產品的電磁輻射國家都有嚴格的標準。環保部88年的規格是公眾輻射的防護標準是12伏/米。而生活中所遇到的輻射值比標準低100倍。另外,世界衛生組織總結了近三十年來的有關研究,認為現有證據並不能確定暴露在低強度的電磁場中會產生任何影響健康的後果。
  • 日常生活中,到底哪些輻射致癌?這3種輻射最危險!
    (二)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接觸輻射,也叫「電磁輻射」。早上起來,窗外照進來的第一縷陽光就含有紫外線,屬於電磁輻射;而每天用的手機,熱飯用的微波爐,樓外面的高壓電線等等,也都會帶來不同的輻射。這麼多的各類輻射,到底哪些會致癌,哪些又其實是無害的呢?
  • 身邊電磁輻射到底有多危險?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手機輻射會損傷腦細胞,引起DNA突變,導致某些腦部腫瘤的高發」、「電線發出的輻射對身體有害,例如令兒童患上可怕的白血病」、「照CT致癌!輻射堪比原子彈 」的報導也紛紛冒出,究竟我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電子物品是否真的致癌?醫療檢查為防癌還能不能做?39健康網請來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腫瘤科姜武忠教授為39健康網網友一辨真偽!
  • 這些東西有輻射 記住它們的「安全距離」
    ,關於手機的輻射,也是眾說紛紜。,市面上的檯燈也是五花八門,不同檯燈的輻射也不一樣,檢測人員一 一 做過檢測,結果如下: 白熾燈檯燈:最高只是達到0.02微瓦/平方釐米,輻射量並不大。 傳統顯像管電視:在正面半米的範圍內,正常觀看時的輻射值是0.30μT。但電視機後面輻射強度較大,開機後在半米之內輻射值竟達4.8μT,甚至隔著10釐米厚的牆輻射值還有0.9μT。 液晶電視:輻射強度比傳統顯像管電視要小多啦!正面半米的範圍內,測試結果是0.1μT。
  • 手機輻射之害有哪些「謠」
    目前仍無科學研究證據證明,每天接觸手機對人體有害。說手機「有害」,主要是源於對輻射的擔心。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溫度零攝氏度以上,都以電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時刻不停地向外傳送熱量,這種傳送能量的方式被稱為輻射。輻射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兩種,它們的本質都是電磁波,區別在於頻率和波長不同。
  • 孕期輻射排行榜,孕期輻射終極boss原來是它!
    孕期輻射排名第9位:複印機、印表機孕期有害指數:☆印表機或者複印件的電子線圈和風扇部位輻射比較大,其實有電流的變化就會有輻射,這個一般都是在國家的安全值範圍內,但是孕媽媽最好在距離複印件或者印表機30cm以外較好。
  • 手機輻射和癌症有關係嗎
    是真的嗎  現如今,手機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從早到晚,手機幾乎與我們形影不離。看不見摸不著的手機輻射到底會對我們的健康產生哪些影響?網上流傳的各種關於手機輻射的傳言,哪些是真的?我們邀請到質檢中心的權威專家,解答關於「手機輻射」的各種問題。
  • 手機輻射危害大?美研究說手機輻射影響大鼠,但不能推廣到人類
    新華社華盛頓11月1日電(記者周舟)美國國家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1日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說,雄性大鼠長時間接受高劑量2G和3G手機輻射後
  • 手機輻射新說法 屏幕越大輻射真的越大嗎?
    (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有關手機輻射的話題,相信大家已經聽過不少了。今兒咱們要說的是新近出爐的一種說法--手機屏幕越大,產生的輻射量就越大。這是真的嗎?  相比於小屏的手機,現下越來越多的大屏幕手機得到了不少使用者的青睞,良好的視域和感官效果那自是不必說,不過質疑也隨之而來。
  • 手機WiFi輻射害人?帶著輻射檢測儀驗證給你看
    桌上型電腦也是躺槍嚴重的一員,網上流傳著電腦在沒有機箱裸奔的情況下輻射很大,裸露的桌上型電腦硬體也會放出過量輻射等等的說法。另外無所不在的WiFi也不能倖免。還有孕婦的丈夫叫鄰居關WiFi避免傷到孩子的新聞。  到底這些說法有沒有根據?手機和電腦的輻射有那麼嚴重嗎?求真實驗室將使用輻射檢測儀為你帶來手機、電腦和WiFi三種我們經常接觸的電子數碼設備的輻射強度實測。
  • 手機輻射有沒有危害?手機放多遠沒有輻射是安全距離?
    手機是電磁輻射,無論多遠都是安全的,不安全因素在於電池引力的爆炸。你可以腦補一下這個畫面,睡夢中,手機連著充電線,溫度逐漸升高,還被枕頭壓著,誇嚓炸一下子後的場景。因此,最好放遠點,不是為了輻射,而是防止它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