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 婷 發布時間:
作者:李 婷 發布時間:
「對於教育領域當中的所有從業者,我們應該清醒的看到,教育的大多數一定會是在廣袤鄉村,未來在我們的鄉村學校、鄉村領域一定會有教育從業者更多的可能性。在『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機制之下,我們始終認為教育的創新永遠源於學科的融合。」
11月24日,在芥末堆主辦的「或躍在淵:教育的信心與發展」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素質教育分論壇上,課堂內外副總經理黎渝幸以《最好的教育永遠是現在》為題進行分享。黎渝幸表示,2020年是勞動教育的元年。她以課堂內外勞動教育品牌「i 勞動」為例,從教材、評價體系、課程、場地等方面分享勞動教育的可能。
以下是黎渝幸演講速記整理:
我來自課堂內外。課堂內外創立於1979年,陪伴著我們兩代人的成長。那個時候正是改革開放的元年,課堂內外是像一個永遠年輕的教育前行人,我們見證了整個中國教育的快速發展。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勞動教育是新時代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內容,在接下來的數個月當中,關於勞動教育的政策數次頻出。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個人認為2020年理所應當的應該稱之為勞動教育的元年。
一條新的賽道已經出現了,誰先出發,誰就有可能去領先。
我們再回到我們勞動教育的《意見》當中所看到,明確提出要求多種形式籌措資金加快建設校內教學場所和校外勞動教育實踐的基地,學校可以安排公用經費等資金去開展勞動教育,更重要的是政府可以採用購買服務的方式,吸引社會機構去參與到勞動教育的服務。
那麼在這一條嶄新的賽道上,對於我們體制內來講,勞動教育應該怎麼樣去落地?課程應該怎麼實施?課程應該怎麼安排?評價應該怎麼去做?作為社會機構來講,這個時候怎麼樣去參與到勞動教育當中去?
我們認為勞動教育,特別是在想要去佔據領先地位的時機,跨學科的融合,絕對是勞動教育的生命所在。
我們給大家分享的一個新的賽道,課堂內外的勞動教育新品牌「i勞動「。首先是教材的研發,是由中國勞動教育關係學院進行編著,7月份已經面向全國發行,來自全國10個省市的中小學採用了我們這一套教材。
第二個領域,是基於勞動教育的智慧評價體系。根據我們的新政當中關於評價體系所提到的關鍵點,圍繞勞動課程的開展,對於每一個學生開展的勞動成果,我們從社會勞動和社區勞動,以及學校勞動三個層面對孩子們的勞動評價進行整體的跟蹤。我們也是從勞動觀念、勞動能力以及勞動價值進行AI大數據的跟蹤。
第三個領域,根據我們的意見所講,高等學校要充分發揮自身專業的優勢和服務社會的功能要求。我們和西南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生物研究中心、家蠶基因組國家重點實驗室、全國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聯合研發了絲路蠶桑的勞動課程「小小蠶工「;以及針對我們月宮一號的地外生存勞動課程「小小月宮」,水稻種子的研發課程「稻米之國「,和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起研發的航天綠種的課程。這四個課程是我們在我們「i勞動」教育當中非常有特色的四個課程。
第四個領域,要多渠道的拓展實踐場所。我們也是在集團的整個產業結構當中,把我們的營地進行勞動課程的改造,圍繞工業勞動、未來的勞動,以及環保生態勞動、傳統勞動等等領域,將下屬六個營地進行的勞動課程的再改造。
第五個領域,我們率先地提出了「勞動實踐教室」這一話題。
在課堂內外的i勞動這個品牌打響之後,芥末堆也給了我一個命題,課堂內外作為一個教育國企,對於教育的未來有什麼樣的判斷?
在我看來,未來面向我們的教育本身,「家、校、社」的壁壘終將打開,學校的邊界將會越來越模糊。
對於教育領域當中的所有從業者,我們應該清醒的看到,教育的大多數一定會是在廣袤鄉村,未來在我們的鄉村學校、鄉村領域一定會有教育從業者更多的可能性。在「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機制之下,我們始終認為教育的創新永遠源於學科的融合。
1、本文是
芥末堆網原創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