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有句口頭禪&34;用以表達他不能犯原則性的錯誤。
前幾天他問我:「爸爸,萬一你把我踹火星上了,你能不能來火星找到我啊?」。我推薦了Discovery 頻道的《火星競賽》(Race To Mars)給他看,不管7歲的小屁孩能不能理解。
專家認為,我們在有生之年,將可見到人類成功登陸火星;當事情真的發生,那將是有史以來最雄心勃勃、最複雜和危險的遠徵行動。隨著旅遊太空的技術越來越進步,配合國際航天局和實驗室至今所進行的詳盡科研,或許在不久將來便可實現這個夢想。
近日,火星和地球處於太陽同一側的理想對齊狀態,兩顆行星之間的距離達到最近的5500萬公裡。利用這個每26個月出現一次發射窗口,為最大限度減少探測器的旅行時間和燃料消耗,阿聯、中國都已於前幾天發射了火星無人探測器,美國NASA也將於今天發射火星探測器。
計劃於杜拜時間2020年7月15日從日本種子島太空中心發射升空。實際於2020年7月20日凌晨01:58分(北京時間05:58分)成功發射升空。
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是阿聯首枚火星探測器,由阿聯和美國合作研製。探測器計劃在2021年年初進入繞火星運行軌道,對火星大氣開展科學研究。
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
2020年7月20日,&34;探測器首次將一張從地球附近遠望火星的照片傳回了地球,拍攝時它已在太空中飛行了100萬公裡。
&34;探測器發回的火星照片
&34;是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名稱,該名稱源於屈原的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2020年4月24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34;,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34;,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7月14日,從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獲悉,&34;已經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
7月22日,中國火星探測工程正式對外發布&34;。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34;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點火發射
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飛向太空
7月27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34;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
&34;發回的地月合影,地球和月亮相互守望
毅力號將於今天,北京時間2020年7月30日19:50發射。這是繼阿聯的希望號、中國的天問一號之後,2020火星任務的第三發,也是最後一發。目前,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的宇宙神5號運載火箭正矗立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41號航天發射複合體上,蓄勢待發。
宇宙神5號運載火箭蓄勢待發
毅力號火星車基於好奇號火星車進行設計,但搭載了更先進的科學載荷,致力於探測火星遠古生命跡象,以及採集火星樣品,並由未來的火星任務帶回地球。
藝術家描繪的毅力號火星車
值得一提的是,一架試驗性的火星直升機——機智號將伴隨毅力號一起前往火星。
藝術家描繪的機智號火星直升機和毅力號火星車
真正的火星競賽已經開始,鹿死誰手,讓我們拭目以待!
不過說句大實話:在取名這個問題上,阿聯和美國已經先失一城了,拾中國牙慧[摳鼻]。「神舟、天宮、嫦娥、夸父、天問……」,誰說我們的科技工作者沒有浪漫情懷的?[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
我是海大老蔣,大連海事大學副教授。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海大老蔣,獲得更多的教育、科技和國際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