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大團隊探明Ni2Al3塗層生物質腐蝕機理

2020-09-03 科學網

作者:計紅梅 劉雨晗 嚴龍飛


近日,揚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表面強化與功能化團隊教師吳多利博士與丹麥技術大學教授John Hald合作,在生物質鍋爐受熱面高溫防護塗層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腐蝕科學》(Corrosion Science)雜誌。該成果首次探明了Ni2Al3塗層在生物質電廠實際服役過程中的氧化膜相結構,通過實驗研究和計算模擬相結合的方法,揭示了Ni2Al3塗層的生物質高溫腐蝕機理,為獲得具有優異抗生物質高溫腐蝕性能的塗層材料提供了科學條件。

生物質發電技術的推廣應用對於推動我國生物質資源規模化、高效清潔利用具有重大意義。然而,高溫腐蝕問題使得生物質電廠可靠性降低,維護成本增加及發電效率低下,制約著生物質能源在直燃發電和熱電聯產方面的進一步發展。因此,鍋爐受熱面高溫腐蝕已成為提升生物質燃燒發電效率和可靠性的瓶頸。

「在不鏽鋼鍋爐過熱器管道表面施加高溫防護塗層可以有效解決鍋爐受熱面高溫腐蝕的問題。」吳多利介紹道,「塗層氧化膜的相結構對塗層的生物質高溫腐蝕性能影響非常顯著,所以在鍋爐過熱器表面施加鎳鋁基塗層材料是抗生物質高溫腐蝕有潛力的一個選擇。」目前,關於鎳鋁塗層生物質高溫腐蝕的研究都是在簡單的實驗室環境下得出的,很多的研究成果都無法直接應用於複雜的實際生物質電廠環境中。

針對上述問題,吳多利與他的科研團隊於2018年開始著手研發。團隊採用Watts鍍鎳和低溫滲鋁兩步法在電廠的奧氏體不鏽鋼管道表面製備Ni2Al3塗層,隨後將帶有Ni2Al3塗層的管道焊接在生物質電廠蒸汽溫度與腐蝕速率最高的過熱器管道中服役運行7100小時。此外,團隊利用光學顯微鏡、X射線衍射、掃描電子顯微鏡、聚焦離子束、透射電子顯微鏡、能量彌散X射線譜、能量過濾透射電子顯微鏡等分析手段,觀察和分析塗層服役測試後表面和截面的形貌、相組成、晶體結構、界面結構和元素分布,利用相關軟體進行熱力學計算和模擬,最終得出Ni2Al3塗層在實際電廠服役過程中的腐蝕機理。

「實驗結果表明,Ni2Al3塗層在實際生物質電廠服役環境下能夠很好地保護基體免受高溫腐蝕,僅在局部區域發生了腐蝕破壞。」團隊成員袁子毅告訴記者。根據實驗研究結果並結合計算模擬,團隊提出了Ni2Al3塗層在實際生物質電廠服役環境下的腐蝕機理。而掌握不同相結構氧化膜的高溫腐蝕機理,可以通過特定的預處理工藝先形成理想的氧化膜相,進而建立塗層服役行為的調控手段,實現對塗層的高溫腐蝕行為更高的預期,為提升生物質燃燒發電效率和可靠性作出貢獻。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丹麥能源局技術發展示範計劃項目、江蘇省「雙創博士」項目和揚州市「綠揚金鳳計劃」項目的支持。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orsci.2020.108583

相關焦點

  • 納米片增強複合塗層腐蝕機理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
  • 氫、氧原子刻蝕CVD金剛石塗層石墨相的機理研究
    同時,通入含氧氣源可以有效降低CVD金剛石塗層的沉積溫度,提高金剛石塗層的質量。關鍵詞 第一性原理;刻蝕機理;吸附過程;反應熱;反應能壘CVD金剛石塗層在力學性能上與天然金剛石非常接近,具有較高導熱係數、極高的硬度和較低的熱膨脹係數,是加工超硬材料及製作深井石油鑽探鑽頭最為理想的塗層材料之一[1-3]。金剛石塗層生長過程中基底的溫度一般在800 ℃以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底材料的選擇[4]。
  • 石油化工行業不鏽鋼的常見腐蝕分析與塗層防護
    同時,處於特定腐蝕環境的不鏽鋼發生了腐蝕。那麼,在應力和腐蝕共同作用下,不鏽鋼內部生成裂紋。裂紋可以通過晶間型、穿晶型或者混合型的方式進行擴展。裂紋最終超過不鏽鋼承受極限,致使不鏽鋼開裂。    根據應力腐蝕開裂發生的機理,為了避免不鏽鋼的應力腐蝕開裂,除了要進行防腐處理,還要儘量減少應力的影響。如降低設計應力,合理設計,減少局部應力集中,降低不鏽鋼對於SCC的敏感性。
  • 生物質預處理製成型燃料研究進展
    本文旨在總結前人在生物質原料主要化學成分(纖維素、半纖維素以及木質素等)對成型過程的影響研究,結合國內外關於生物質成型燃料預處理技術的發展狀況,從提升生物質成型燃料的物理性質和燃燒特性的角度探討生物質燃料壓縮成型的內在機理,為高品質生物質成型燃料的開發提供理論基礎與技術指導。
  • 研究揭示生物質殘炭燃燒機理
    木材等生物質的燃燒過程包括揮發分的明火燃燒和殘留焦炭(殘炭)的熾燃。相對於明火燃燒,殘炭的熾燃能夠在極度欠氧條件下維持,有反應溫和、持續時間長的特點,且在通風條件良好時能夠再次引發劇烈的明火燃燒。殘炭熾燃機理的研究對生物質的高效清潔燃燒,以及森林火災、木質建築火災的預警和撲救有指導意義。
  • 鋼結構腐蝕原因及防腐保護方法!
    關鍵詞:鋼結構腐蝕,鋼結構防腐保護,現場修復,索雷CMI重防腐塗層隨著鋼結構的廣泛應用,由於鋼結構本身的特性,並基於安全和耐久性,鋼結構的防腐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目前,全世界每年因鋼結構腐蝕造成的經濟損失已高達數千億美元以上;而且鋼結構由於腐蝕造成的事故危及到結構的安全運行,腐蝕引起的災難性事故已不少見。對於焊接鋼結構和承受較大應力狀況下的鋼結構,在應力作用下,其腐蝕將更快。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鋼結構腐蝕原因有哪些呢?腐蝕機理是什麼?1.常溫下(100℃以下)鋼材的腐蝕機理常溫下鋼鐵的腐蝕主要是電化學腐蝕。
  • 輪胎半焦中的納米Zn和S對生物質熱解的選擇性催化機理研究
    該團隊在500°C,固定床反應器中的初步研究已經證實輪胎半焦對生物油原位脫氧的催化潛力[1]。另一項關於生物質氣化的研究也證實了輪胎半焦在700-900°C溫度下對生物質揮發分的蒸汽重整反應具有明顯催化作用。但是其催化機理尚不明確。此外,Zn 和 S元素在輪胎半焦中沒有確切的化學計量比,它們之間可能存在協同作用從而影響對特定產品(如糠醛和苯酚)的選擇性催化作用。
  • 北京工商大學《JMST》:良好電荷屏蔽的原位電聚複合防護塗層
    此外,將導電聚合物原位形成防護塗層,以發揮物理屏蔽與陽極保護的雙重作用,可有效減緩金屬基底在苛性條件下的腐蝕。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單一的電聚層仍存在結構疏鬆、與基體黏附強度低、易被還原而喪失緩蝕性能等弊端,難以提供長效的防護作用。因此,迫切需要有效提高導電聚合物塗層的保護性能。
  • 青島能源所等揭示生物質殘炭燃燒機理
    木材等生物質的燃燒過程包括揮發分的明火燃燒和殘留焦炭(殘炭)的熾燃。相對於明火燃燒,殘炭的熾燃能夠在極度欠氧條件下維持,有反應溫和、持續時間長的特點,且在通風條件良好時能夠再次引發劇烈的明火燃燒。殘炭熾燃機理的研究對生物質的高效清潔燃燒,以及森林火災、木質建築火災的預警和撲救有指導意義。
  • 梁長海團隊在生物質選擇性氫解制化學品方面取得新進展
    梁長海團隊在生物質選擇性氫解制化學品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0-04-13 22: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腐蝕災害不斷,腐蝕基因組和大數據如何發揮作用?
    材料腐蝕學科是嚴重依賴數據的學科,無論腐蝕機理與規律研究、測試方法確定、工業標準制定,還是腐蝕事故處理,都嚴重依賴腐蝕數據以及與腐蝕相關的環境數據。由於材料腐蝕過程及其與環境作用的複雜性,傳統片斷化的腐蝕數據已經不能適應製造業和社會基礎建設快速發展的需要。
  • 不同塗層處理的汽車緊固件用ST12冷軋鋼與SS400熱軋鋼的電偶腐蝕...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金屬腐蝕與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 瀋陽     摘要:採用極化曲線和電偶電位-時間曲線等方法,研究了在3.5%NaCl(質量分數)溶液中,經無鉻鋅鋁塗層處理後的ST12冷軋鋼與SS400熱軋鋼偶接後的電偶腐蝕行為。
  • 垃圾焚燒鍋爐內的腐蝕機理及因素有哪些?
    圖1高溫腐蝕機理1、氣相腐蝕的機理——活化氧化垃圾中塑料、橡膠和廚房廢料中都含有氯元素,例如聚氯乙烯廢物、聚偏二氯乙烯廢物高溫HCl的腐蝕機理目前報導較多的是活化氧化的機理,可見以下化學反應式:反應式(1)為HCl被氧化成氯氣,進一步,氯氣經由孔隙或裂縫穿過氧化膜,在金屬/氧化膜界面反應生成金屬氯化物
  • 生物質轉化合成Fe單原子-Fe2O3團簇及其ORR性能
    生物質直接原位轉化得到富含鐵單原子位點和Fe2O3團簇的N,S共摻雜多孔碳 (FeSA/FeONC/NSC)。2. FeSA/FeONC/NSC顯示半波電位為0.86 V vs. RHE,優於商用Pt/C催化劑(0.85 V vs. RHE)。3.
  • 天津大學團隊研發超級塗層 為戶外設備披上「防寒服」
    央廣網天津11月13日消息(記者楊煜 通訊員焦德芳)日前,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雷教授團隊成功研發「超級塗層」。這種新型塗層能夠為戶外、高空、高寒等環境下的儀器設備穿上「防寒服」,實現高效率、低能耗、無損傷防冰除冰。相關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化學工程雜誌》。
  • 網傳雪碧腐蝕鋁罐 專家稱有塗層隔絕對人體無害
    近日,網傳雪碧能將鋁罐腐蝕出肉眼看不見的小孔。網友紛紛質疑能腐蝕金屬的飲料是否還能飲用。對此,專家回應稱,雪碧中的碳酸對鋁罐的化學作用極微弱,對人體亦無害。  有媒體報導,有12罐包裝完好的雪碧放在儲藏間內3個月後竟都變成了空罐。
  • 【學術前沿】焦建偉團隊從腦發育角度探討抑鬱症可能的發病機理和...
    【學術前沿】焦建偉團隊從腦發育角度探討抑鬱症可能的發病機理和治療策略 2020-05-17 0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交大燃燒能源研究團隊最新成果為生物質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新思路
    近日,上海交大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燃燒能源研究團隊在化學化工領域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發表題為「Evidence of phenolic pool as a key intermediate for zeolite-catalyzed lignin pyrolysis」的論文
  • 大型生物質鍋爐應用與發展
    2、生物質鍋爐存在的問題生物質鍋爐具有燃燒效率高、汙染排放少、燃燒剩餘物可用於改善土壤,生物質資源可再生,保護生態環境等優點,但在實際使用中也存在不少問題。2.1 沾汙與腐蝕目前市面上的生物質鍋爐都存在受熱面積灰、過熱器結渣和沾汙的問題。
  • 天大團隊研發超級塗層
    日前,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雷教授團隊成功研發「超級塗層」。這種新型塗層能夠為戶外、高空、高寒等環境下的儀器設備穿上「防寒服」,實現高效率、低能耗、無損傷防冰除冰。相關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化學工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