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雪碧腐蝕鋁罐 專家稱有塗層隔絕對人體無害

2020-11-22 人民網財經頻道

  近日,網傳雪碧能將鋁罐腐蝕出肉眼看不見的小孔。網友紛紛質疑能腐蝕金屬的飲料是否還能飲用。對此,專家回應稱,雪碧中的碳酸對鋁罐的化學作用極微弱,對人體亦無害。

  有媒體報導,有12罐包裝完好的雪碧放在儲藏間內3個月後竟都變成了空罐。而可口可樂公司的工作人員對此表示,由於雪碧是弱酸性的,能把鋁罐腐蝕出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小孔,導致雪碧洩漏。許多網友擔心,連金屬都能腐蝕的飲料是否亦會「腐蝕」人體。

  網絡新聞聯播記者就此事聯繫了可口可樂大中華區公共事務及傳訊高級經理王妍鳳。王妍鳳解釋稱,雪碧並不直接接觸易拉罐體,它們之間有一層內塗層。內塗層的材料本身具有延展性,除非巨大的外力,否則不易破壞。但若是雪碧運輸過程中遭到外力衝擊而使內塗層受損,從而使雪碧直接接觸了易拉罐,是有可能造成上述的「沙眼現象」的,即產生小孔。日長月久,雪碧罐或許真會變成空罐。若非如此,就像可口可樂的紀念裝飲料一樣,雪碧是可以長年保存的。同時她強調,內塗層的安全性標準為「食品級」,本身不對人體產生危害。

  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張立毅表示,碳酸的酸性要小過胃酸,屬於一種腐蝕性極小的酸性物質。因此即便直接接觸了易拉罐,要使罐體完全成空也不現實。碳酸的主要組成物質是二氧化碳和水,這兩種物質對人體也是無害的。但他認為,凡是酸性物質,都會與鋁產生化學反應,而鋁對人體是有一定影響的,所以才需要內塗層來隔絕這兩種物質。(網絡新聞聯播記者江易易報導)

(來源:央視網)

相關焦點

  • 網傳鹽水泡櫻桃發現蛆蟲 專家稱是果蠅幼蟲無害
    專家稱是果蠅幼蟲,大連天還不熱蛆蟲尚難寄生       這幾天,有關櫻桃裡爬出「蛆」的消息在網上瘋傳,有網友說:「找最好看最新鮮的櫻桃,放透明玻璃杯中,倒進水後放點鹽,大約10分鐘就會看到這些蛆蟲從完好的表皮往外鑽。」
  • 網傳一張「紙巾」讓芬達變雪碧 廈門食品安全專家為您解惑
    合成色素不可怕  正規飲料放心喝  網傳一張「紙巾」讓芬達變雪碧,廈門食品安全專家為您解惑
  • 網傳櫻桃"有蛆"實為果蠅幼蟲 專家:對人體無害【5】
    櫻桃「蛆蟲」實為果蠅幼蟲 專家:食用對人體無害  針對近期網絡「櫻桃生蟲」的傳聞,記者13日從山東省部分櫻桃產區了解到,今年櫻桃蟲害確實高於往年,但受影響的主要為晚熟品種,帶蟲櫻桃屬極少數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志紅說,無論桃子、梨子裡的食心蟲,還是櫻桃上的果蠅幼蟲,本身都是無毒的,去掉有虫部分並洗乾淨就可以安全食用了。「其實並不比農藥更可怕」。 櫻桃成熟期晚了半個月 位於煙臺市牟平區東約5公裡的大窯街道曲格莊村是一個果樹專業村,種了不少櫻桃樹,如今正值櫻桃上市季節。
  • 強生驅蚊液腐蝕桌面 官方回應稱對人體無害
    驚悚的一幕發生了,桌子都被腐蝕掉了。想想自己之前還擦在身上。以後不敢再用了。」近日網友「Ms_Evelyn」發微博稱,她家使用的強生驅蚊液漏出來的液體腐蝕了桌面,這讓她非常恐懼,這樣的驅蚊液對人體有害嗎?近日記者聯繫上網友廖女士,這一瓶強生驅蚊液是她半年前在福州屈臣氏購買的,生產日期為2011年11月2日,保質期為兩年。
  • 楊梅泡過後頻現蟲子,專家:是果蠅幼蟲,對人體無害
    楊梅泡過後頻現蟲子,專家:是果蠅幼蟲,對人體無害 李業珅、鄧強、黎思瑜/南方網 2017-06-23 16:53
  • 實驗鹽水泡櫻桃爬出蟲 專家稱是果蠅幼蟲對人體無害(組圖)
    (26221630),爆料稱自己用鹽水浸泡從市面買回的櫻桃,半個小時後發現櫻桃表面出現細細的白色蛆蟲,「我想請你們問下專家,這種是啥子蟲?吃了有沒有啥問題?」  接到爆料後,記者從市場上隨機買回1斤櫻桃做實驗,並為此採訪了資陽市農業局植保站站長賈勇,以解開這種小蟲的「真面目」。  實驗:鹽水浸泡3小時後出現白色「蛆蟲」  鮮豔欲滴的櫻桃真有「蛆蟲」?
  • 網傳「10顆櫻桃9顆長蛆」 專家:對人體無害 但吃無妨
    有人摘得開心,不過也有人開始煩惱,因為聽說櫻桃裡面有很多蟲,嚇得一些人不敢吃了。  有網友稱,自己買了櫻桃泡在鹽水裡,結果沒多久,水裡就有一隻只很小的白色蟲子,看著十分噁心,都不敢吃了。有網友說法更誇張,稱「10顆櫻桃裡有9顆有蛆」。  事情真相果真如此嗎?
  • 四川柑橘生蛆事件 專家稱誤食小蟲對人體無害
    手機簡訊瘋傳「最近別吃橘子」  事件背後真相究竟如何?本報記者全方位調查杭州市場沒有四川產柑橘,誤食小蟲對人體無害  記者 杜悅 邊曉丹 文  「告訴家人和同事朋友,最近暫時別吃橘子,今年四川廣元的橘子,在剝了皮後發現小蛆狀的病蟲「柑蛆」,埋了一大批,還撒了石灰……」近日,這樣一則信息在杭城不少市民的手機間迅速流傳。
  • 不同塗層處理的汽車緊固件用ST12冷軋鋼與SS400熱軋鋼的電偶腐蝕...
    結果表明:相比無鉻鋅鋁塗層,經電鍍鋅鎳處理的ST2/SS400電偶對電偶腐蝕反應的驅動力小,電偶電位更正,點偶電流密度更小,耐電偶腐蝕性能更好,而且,鋅鎳鍍層自腐蝕速率底。因此,電鍍鋅鎳塗層更適合替代純Zn鍍層,對汽車工業中緊固件進行表面處理。
  • 櫻桃生蛆說引發試驗潮 專家闢謠稱果蠅並無害
    中廣網北京6月13日消息(記者焦瑩)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眼下,正是美味櫻桃大量上市的季節。最近,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絡上出現了不少帖子,稱櫻桃生蛆,不少微博的轉發量都在一兩千次。很多網友為了求真,還專門跑去買來櫻桃親自做起了試驗。試驗的結果基本相同:浸泡鹽水後,水裡的確漂起了線狀小蟲子。
  • 專家稱磁懸浮列車無電磁輻射汙染 對人體無害
    中國磁浮技術首席科學家、國防科技大學教授常文森2月28日說,磁懸浮列車無電磁輻射汙染,對人體無害。常文森說,磁懸浮列車的運行原理是利用電磁力抵消地球引力,通過自動控制手段使車體與軌道之間始終保持約為1釐米的間隙。磁力集中在這1釐米的空間裡,一旦離開這個空間,磁力就恢復到與地磁場差不多的水平,不會對乘客、更不會對周邊居民造成損害。
  • 櫻桃中吃出蛆狀白蟲 專家稱對人體無害(圖)
    前天,記者吃櫻桃時竟發現裡面有小白蟲。本報新聞熱線也接到了市民吃櫻桃吃出小白蟲的線索。而盛產櫻桃的陝西銅川也發現櫻桃內有小白蟲,洛陽等地的網友在網上稱自己碰到了這種讓人噁心的遭遇,想知道這種小蟲對身體是否有害。鄭州市果樹研究所櫻桃課題組負責人告訴記者,這種小白蟲是果蠅在櫻桃內產的卵孵化出的,除了會引起人心理上的不適外,不會影響人體健康。
  • 鹽水泡櫻桃泡出蛆蟲 專家:為果蠅幼蟲對人體無害
    山東省農科院相關專家表示,這種白色蛆蟲是果蠅的幼蟲,對人體並無害,一般出現在採摘期晚或熟透的櫻桃上。  網友爆料 鹽水泡櫻桃泡出蛆蟲  「昨天買的大櫻桃,特別好粗(吃),於是粗(吃)了好多!今天早上,朋友打電話說用鹽水泡櫻桃粗(出)來好多蟲子,於是立馬用鹽水泡了一些櫻桃。啊啊啊啊,出了好多白蟲!啊啊啊啊,還有一個出6個的!」
  • 梭子蟹裡有"寄生蟲"? 專家:附生生物對人無害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傑  近日,多地網友發現開海後的梭子蟹裡有奇怪的「寄生蟲」,由於不確定對身體是否有害,只能忍著口水放棄品嘗肥美的螃蟹。9月17日,記者從島城農貿市場購買了幾隻螃蟹,回家打開殼後也發現了同樣的生物。它們是啥?如何出現在蟹子體內的?是否對人體健康有影響?
  • 為什麼有些飲料使用鋁罐,有些使用鐵罐?
    為什麼鋁罐比鐵罐便宜?市面上王老吉、八寶粥、紅牛等是用的比較硬的鐵罐,是因為被包裝物是沒有壓力的,用鋁罐容易變形。鋁罐優點是不易破碎、重量輕、不透光。市面上一般的碳酸飲料(可樂、啤酒等)使用鋁罐是因為鋁罐不易被酸腐蝕,而且鋁罐易於成型,製造成本相對低廉。而汽水裡面的壓力比常壓大,在壓力的作用下,不用擔心變形。而且鋁罐能保證汽水中二氧化碳的壓力,讓汽水達到更好的口感效果。所以需要一個堅固耐用的鋁罐以防止運輸存儲過程中造成的變形。鋁易拉罐使用的不是純鋁,而是鋁合金。
  • 傳拉麵為保彈性多用拉麵劑 腐蝕或致癌傳言不實
    製圖:沈小根  「3·15」前後,有網帖稱:「為了使拉麵更有彈性,蘭州拉麵館都使用拉麵劑,而拉麵劑的主要成分是蓬灰,含有大量致癌物質砷。把拉麵劑溶液倒在紙杯裡會發生恐怖的腐蝕現象。」這個帖子引發熱議和擔憂,但也有人力挺蘭州拉麵,稱這是「已傳播多年的謠言死灰復燃」。
  • 專家:這蟲叫果蠅,對人體無害
    有市民對這果蠅很反感,它看上去肉肉的,像蛆蟲一樣,不僅髒,而且不知道對人體有沒有危害。  對此,記者特意買來大櫻桃做實驗,發現並沒有用鹽水泡出果蠅。農業專家表示,一般楊梅裡含有果蠅的機會比較多,因為它渾身上下都是縫隙。而大櫻桃不可能100%都能泡出果蠅,它們主要存在於果皮比較軟或有破損的大櫻桃裡。並且,果蠅本身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胺基酸,食用對人體無害。
  • 三亞小東海近日出現大量「綠藻」 專家:對人體無害
    小東海近日出現大量「綠藻」  專家:對人體無害  南國都市報3月14日訊(記者林方岱)這幾天,大量綠色海藻隨著海浪被衝到三亞小東海附近的沙灘上,引起遊人擔憂水質問題,大家都不敢在綠色海藻附近區域遊玩。
  • 鋁罐稀缺,紙質飲料瓶最終會代替鋁罐嗎?植物飲料容器合成
    可口可樂公司發言人安·摩爾說:「鋁罐供應非常緊張,因為很多人購買了更多的鋁罐包裝產品,以便在家飲用。」鋁罐製造商宣布計劃在未來18個月內建造至少三家工廠,但這不能解決眼下的供應問題。生產鋁罐的原料並不短缺,缺少的是生產罐頭的能力。鋁協會組織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疫情之前和期間,鋁飲料罐製造業對這種環保容器的需求空前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