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北大西洋海底3000米發現大型深海火山噴口

2021-01-08 科學網

 海底火山生物

 

北京時間8月17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凱爾特探險家」號研究船的科學家表示,他們在北大西洋發現一個罕見的深海冒煙火山噴口系統以及一系列三層樓高的煙囪狀結構。海洋生物學家喬恩-科普雷表示,這一地區是掛上超速檔的「進化溫床」,生活著各種奇特動物,可能已經在這裡生活了1000年。他說:「我們第一次發現這種地方。」

 

位於海底3000米

 

這個噴口場位於中大西洋海脊。中大西洋海脊是一個在海底延伸的山脈,由構造板塊的緩慢分離形成。科考隊領隊、愛爾蘭國立考克大學的安迪-惠勒表示。這個熱液噴口位於亞速群島北部海脊,冒煙的噴口座落於海底大約9850英尺(約合3000米)。他說:「它位於陡峭的650英尺(約合200米)的斷層懸崖底部。研究小組使用遠程遙控水下機器人(ROV)下探到覆蓋細菌粘液的懸崖一側,直至發現從底下冒出羽狀煙,發現高聳的『煙囪』。」

 

深海「煙囪」由火山活動加熱的海水攜帶的從海床下方湧出的金屬硫化物形成。隨著礦物的堆積,這種多節的塔狀結構形成。一些研究區域深度極深,研究小組使用的SUV大小的ROV只能探測「煙囪」頂部和懸崖兩側。ROV的探測受到拴在研究船上的3000米長的系索限制。愛爾蘭國立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派屈克-柯林斯說:「我們將這些機器的作用發揮到極限。這是ROV操作人員的一項榮譽。」在這項嚴酷的考驗接近尾聲時,研究人員將這些塔狀結構命名為「莫以圖拉」(Moytirra,意為柱原)。「莫以圖拉」是愛爾蘭神話中戰場的名字。

 

科考隊隊長惠勒表示,在將來的某一天,這種柱子不僅可以讓科學研究受益,同時也會讓企業受益。他說:「這些『煙囪』的很多區域的金屬含量超過陸地上的一些礦藏,因此具有一定的經濟開發潛力。一些淺水區的開發實例只為探索深海金屬礦的開發潛力。」惠勒指出,從某種意義上說,一些金屬礦藏可能具有可再生性,因為「煙囪」隨著時間不斷增長。

 

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科學家關注熱液噴口的主要原因在於:這裡擁有豐富的海洋生物多樣性,生活著一系列與眾不同的海洋生物。「莫以圖拉」也不例外。新發現的噴口就像是一個動物園,生活著一系列適應漆黑和高水壓環境的生物。儘管海水被火山活動加熱到接近沸騰的程度,它們仍可以在這裡繁衍生息。在高清晰照片和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研究人員收集的一些生物標本,包括橙色小蝦、扭動的蠕蟲、類似鰻魚的魚類以及螺旋細菌墊。

 

他說:「我們發現的一種蝦雖然沒有眼睛,但卻進化出另一種『眼睛』,長在胸部頂部,能夠感知近紅外光線。」這種神秘的感光器沒有晶狀體,因此無法形成影像,但能夠探測到熱液噴口產生的微弱光線。惠勒說:「這是與世隔絕的生物體的一個典型例子,它們在進化道路上掛上超速檔。」

 

研究小組收集的動物標本將在實驗室進行分析,研究人員對分析結果充滿期盼。愛爾蘭國立大學的柯林斯說:「我們將找到很多答案,為熱液噴口生態學歷史增加新的信息。但與此同時,這個熱液噴口的發現也向我們提出一系列問題。」

 

探索深海謎團

 

研究人員希望找到答案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這些動物如何來到這裡?這個與世隔絕的「煙囪場」是亞述爾群島南部噴口和冰島北部噴口之間的一個關鍵中點。研究人員很想知道莫以圖拉的這些動物是否來自其中一個地區。科考隊領隊惠勒說:「我們正試圖發現這個新發現的噴口場與鄰居之間的關係。我們需要進行大量研究,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這些動物與亞述爾群島之間存在聯繫。這就產生了另一個問題,即它們如何穿過亞述爾群島高原的淺水區並進入這裡的深水區?」

 

科普雷表示,鑑於對莫以圖拉進行研究較為容易,這個謎團以及其他謎團將在近期而不是遙遠的未來揭開。他說:「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已知距離西歐大陸最近的深海噴口場。我希望我們能夠對這一地區進行反覆研究,了解這些系統如何隨時間發生改變。大西洋中存在一些我們尚未深入了解的東西。」科普雷的研究獲得國家地理學會探險家委員會的資金支持。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南極深海發現失落世界:熱液噴口的海葵和藤壺
    北京時間1月6日消息,英國科學家在南極洲深近8000英尺(2400米)的海床上發現隱藏在漆黑環境下的一個「失落世界」,這一發現令他們倍感吃驚。  他們正在南極近海探險時,在漆黑一片的水域裡發現新種螃蟹、章魚和海星等海洋生物群。
  • 南海西部中建南盆地發現海底大型圓丘—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獲悉,該實驗室「南海深海盆區莫霍面地震反射空間分布研究」團隊在南海西部首次發現了42個與巖漿侵入相關的海底大型圓丘
  • 中國科學家在衝繩海槽發現2個活躍海底熱液噴口
    中國科學家在衝繩海槽發現2個活躍海底熱液噴口   我國最先進海洋科學考察船「科學」號12日完成首個科考任務返回青島母港,在這個航次中我國科學家在衝繩海槽發現了兩個「黑煙囪」,即活躍的海底熱液噴口。
  • 最耐高溫的蝦,生活在450度的深海火山噴口,網友:那怎麼煮熟
    咱們常見的那些蝦子,無論是海蝦還是河蝦,都耐不住熱鍋的溫度,可這類蝦卻不同它們生來便處在,溫度高達450度的深海火山噴口處,它們就是英國科學家最新發現的深海蝦種群,也是目前世界上最耐熱的生物。名字叫做超級耐熱蝦的傢伙生存於加勒比海海底的沸騰溫泉的超級耐熱蝦們。
  • 北極海冰之下4000米隱藏什麼?或許類似木衛二海底
    北極海冰之下4000米處隱藏一個神秘世界。本文來源: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3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北極冰層4000米之下隱藏著什麼呢?這裡是一個神秘的世界,存在海底火山,還有一些超出想像的生物……北極深海熱液噴口最早發現於1979年,它們就像從海床伸出的管道,噴射著「熱霧」,實際上這是一種熱液體,富含礦物質。
  • 在大西洋深海中發現的12個新物種
    一個名為Epizoanthus martinsae的鞘群生活在海底近400米的黑色珊瑚上。新浪科技新聞北京時間1月5日電據外媒報導,目前,科學家通過對大西洋深海(600558,古巴)五年的全面調查研究,發現了12個新物種。他們說,一些海洋苔蘚、軟體動物和珊瑚物種尚未被發現,因為以前沒有對海底環境進行徹底調查。 研究人員警告說,這些新發現的海洋生物可能受到了氣候變化的威脅,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漸使海洋酸化,特別是導致珊瑚骨骼被腐蝕。
  • 大西洋發現12支新物種隱藏在深海之中
    來源:新浪科技一種叫做Epizoanthus martinsae的鞘群海葵屬生物生活在海底近400米的黑珊瑚上。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通過五年間對大西洋深海進行全面勘測研究,發現了12種新物種。他們表示,由於此前海底環境未被深入勘測,一些海苔蘚、軟體動物和珊瑚物種一直沒被發現。
  • 什麼是熱液噴口?煙囪、溫泉、礦物質,以及特殊生命體的家
    在「深海勇士」號公布的視頻裡,我們看到了海底2000米生物的樣子。除了視頻裡可見的鎧甲蟹、貽貝、盲蝦外,那裡還「隱藏」著許多神秘群體。它們隨著1979年「熱液噴口」(hydrothermal vent)的發現,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熱液溫泉、熱液煙囪周圍,就是這些奇特生命體的家園。
  • 開採深海噴口可能會危及珍貴的生態系統
    目前,這些熱液噴口的礦物含量尚未開發,所有稀土開採都是在沒有海浪的陸地之上進行的。但是,隨著對這些技術的需求不斷增加,世界各國都在排隊開始從海底開採這些珍貴的礦物,包括從引人注目的熱液噴口開採。這些水中充滿了從海底深處抽取的礦物質,當它們接觸到深海的冰冷的冷水時,這些礦物質就會凝固。這意味著噴口的礦物質含量非常的高。科學家們認為,僅僅一個噴口就能滿足日本全國一年的鋅需求量。然而,人們對提取所有這些元素所造成的生態影響知之甚少。尤其是那些使構造板塊遠離巖漿熱水的不活躍噴口更是如此,對這些噴口的研究甚至比活躍的噴口更少。當然,構造板塊一直在運動。
  • 科學家在衝繩海槽發現2個黑煙囪 即海底熱液噴口
    新華社青島5月12日電(記者張旭東)我國最先進海洋科學考察船「科學」號12日完成首個科考任務返回青島母港,在這個航次中我國科學家在衝繩海槽發現了兩個「黑煙囪」,即活躍的海底熱液噴口。此外,這個航次獲得了大量高清海底視頻,國際同行給予高度評價。」李超倫說。李超倫表示,這個航次能取得這麼多珍貴的樣品,首先得益於「科學」號的先進性能,這艘新科考船不僅能克服惡劣海況,而且原地定位7小時至8小時誤差不超過1米,這對科學考察非常重要。同時,水下纜控潛水器(ROV)性能穩定,為科考提供了堅實保障。
  • 南太平洋海底火山發現奇特微生物 在火星上也可能生存
    來源:新浪科技研究人員在南太平洋海底深處巖石裂縫發現微生物,這些單細胞微生物或許與火星潛在的生命十分接近。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南太平洋海底火山巖樣本中發現了一種單細胞、以甲烷為食的微生物,這種地球深處發現的神秘微生物或許將成為探索其他星球生命形式的關鍵。通常情況下,海底中提取每立方釐米泥漿中可能包含近100個細菌,但是在南太平洋海底火山巖樣本中卻發現每立方釐米樣本包含近100億個細菌。
  • 視頻首次曝光:「深海勇士」號拍到海底2000米的海洋生物
    深海勇士首次曝光來自海底2000米的神奇生物(02:18) 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海洋佔總面積的70%佔生存空間的90%以上海洋最深處有什麼?
  • 深海中的「黃金液體」很有「味道」但是卻是海底的生命之源!
    深海是生物稀少的世界。如果把每平方米海底的生物量用重量來表示的話,那麼在淺海平均有幾百克,而在深海只有幾十克。不過,在深海也有生物量異常高的地方。上世紀70年代,科學家在調查墨西哥附近2600米深的深海域時,發現了從海底湧出的高溫熱泉,以及群居在熱水周圍的大量生物。該海域就在著名的加拉帕戈斯群島附近。
  • 深海最深處有什麼可怕的東西?
    深海的可怕之一是高壓海洋表面的壓力約等於一個大氣壓,每下潛10米就增加一個大氣壓,最深處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有11034米深,在這裡的生物要承受1100個大氣壓,若沒有特殊的身體結構會被一下子壓扁,所以最深水層中棲息的反而是那些能順應壓力的無脊椎動物。下圖為海底平原的海參。
  • 火山是如何在深海中爆發的!世界上多數火山都在深海海底
    大多數火山爆發都發生在世界海洋的底部,人們看不見它。近年來,海洋學研究表明,這種海底火山活動不僅沉積熔巖,而且噴射出大量的火山灰。 潛水機器人被送到1000米深的地方 研究小組在位於紐西蘭西北海面下1000米深的哈夫爾海山火山進行了研究。這座火山在2012年爆發,科學界開始注意到它。火山噴發形成了一塊浮石顆粒的漂浮地毯,面積擴大到約400平方公裡——大約相當於一個維也納城市的面積。現在一個潛水機器人被用來檢查海床上的火山灰沉積物。
  • 西南印度洋海底尋寶記
    馬達加斯加以南9000海裡外的西南印度洋,遠離大陸、島嶼和所有航線,水深2000至3000米,最深處可達5000米——這裡,正是中國大洋34航次、35航次科考的目的地。我國探秘深海海底,近年來又緣何頻頻鎖定西南印度洋?  神秘的海底「黑煙囪」  熱液噴口,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海洋科學最重要的發現之一。這種噴溢黑色熱液的煙囪狀黑色「巖石」,熱液測溫高達350℃至400℃。  2月9日至3月20日,中國大洋34航次第3航段,擔任大洋34航次首席科學家的國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研究員陶春輝從「向陽紅9號」轉到「大洋一號」工作。
  • 中國用機器人在3000米南海海底插國旗系首次
    中國用機器人在3000米南海海底插國旗系首次時間:2015-03-27 07:55   來源:和訊網-觀察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題:中國首次用機器人在南海3000米海底插國旗來源:和訊網-觀察者網 導讀:【中國用機器人在3000米南海海底插國旗系首次】據中國海洋石油報報導,3月19日,
  • 北極海冰之下4000米:隱藏了一個神秘世界
    北極冰層4000米之下隱藏著什麼呢?這裡是一個神秘的世界,存在海底火山,還有一些超出想像的生物……北極深海熱液噴口最早發現於1979年,它們就像從海床伸出的管道,噴射著「熱霧」,實際上這是一種熱液體,富含礦物質。
  • 南海西部首次發現42個與巖漿侵入相關的海底大型圓丘
    南海西部首次發現42個與巖漿侵入相關的海底大型圓丘(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近日,廣州海洋實驗室「南海深海盆區莫霍面地震反射空間分布研究」團隊在南海西部首次發現了研究團隊對南海西部採集的大量地震和多波束數據進行深入分析,發現中建南盆地東北部發育了侵入巖漿相關的大型圓丘。這些圓丘一般呈圓形或拉長形,極個別呈不規則形狀,周長在3—26 km之間,高僅數十米到一百多米,因此側壁傾角較小,僅1.46—7.73°,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央坳陷邊界附近2312—2870 m水深處,通常和巖漿火山以及大型海山伴生。
  • 「海洋六號」船完成深海探測共享航次任務 發現新海底大型活動性...
    央廣網北京5月17日消息(記者劉飛)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昨天(16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六號」船完成2019年深海探測共享航次任務返航抵達廣州。該航次完成了來自國內不同單位的多項科考任務,取得了「發現新海底大型活動性『冷泉』」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