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採深海噴口可能會危及珍貴的生態系統

2020-08-29 知新了了



深海是地球上人們最不了解的地方之一。它的奇特之處就包括了熱液噴口,這些海底的裂縫將滾燙的熱水抽出來,形成了巨大的煙囪,裡面充滿了各種奇怪的微生物。

關於這個神秘的生態系統,我們所知道的是那裡有大量的稀土礦藏,包括碲、鎘、鋰、鋅和鈷。這些礦物可以被用來生產手機和可再生能源等技術,以及癌症治療藥物。我們的未來將取決於它們。

目前,這些熱液噴口的礦物含量尚未開發,所有稀土開採都是在沒有海浪的陸地之上進行的。但是,隨著對這些技術的需求不斷增加,世界各國都在排隊開始從海底開採這些珍貴的礦物,包括從引人注目的熱液噴口開採。



熱液噴口標誌著海底的裂縫,在這裡構造板塊分開,熾熱的巖漿湧出,形成新的海底,並形成巨大的煙囪狀開口,噴出熱水。這些水中充滿了從海底深處抽取的礦物質,當它們接觸到深海的冰冷的冷水時,這些礦物質就會凝固。這意味著噴口的礦物質含量非常的高。科學家們認為,僅僅一個噴口就能滿足日本全國一年的鋅需求量。然而,人們對提取所有這些元素所造成的生態影響知之甚少。尤其是那些使構造板塊遠離巖漿熱水的不活躍噴口更是如此,對這些噴口的研究甚至比活躍的噴口更少。

當然,構造板塊一直在運動。隨著它們的移動,最終會把活躍的噴口推離板塊之間的空間,使它們無法獲得過熱的水。那就是它們變得不活躍的時候。

已經進行的關於深海採礦影響的研究表明,深海採礦可能會嚴重威脅生物多樣性,並擾亂隔離碳和甲烷等溫室氣體的微生物,這可能會對氣候危機產生負面後果。科學家們還發現,如果這些地區的礦物被挖掘出來,它們可能在數百萬年內都無法恢復。

去年,西爾文地質微生物學實驗室(Sylvan Geomicological Lab)的一組科學家登上了一艘潛艇,前往海底,以進一步了解這些獨特的構造。科學家們把研究重點放在了不活躍的熱液噴口上。



科學家認為,不活動的噴口是海底採礦業的興趣所在,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的金屬。而且這種目標通常會被認為不太可能包含獨特的生物學特性,但事實是我們根本沒有對它們進行太多的研究。

研究人員收集了大量的深海熱液噴口的影像和數據,以便更好地了解它們在變得不活躍時是如何變化的,並確定從礦物開採中恢復的速度。研究人員發現理解這個過程是很複雜的,因為開採一個噴口可能對其他噴口也有影響。這些不同地點之間的地下連通性(或多或少是科學知識的底線)很難研究,因此也不是很容易理解。

最後,科學家建議,在研究人員對海底複雜的噴口有足夠的了解之前,礦業公司最好遠離那裡的礦物開採。

還有很多科學家也提議取消深海採礦項目,部分原因是出於環境方面的考慮。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

相關焦點

  • 深海海洋生態系統與海洋生態保護區發展趨勢
    深海海底富含多金屬結核、多金屬結殼、硫化物礦床和鐵錳結殼等礦藏。隨著陸地資源的迅速消耗,人類的眼光開始轉向海洋。由於深海開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成本下降,深海開採的經濟性已成為可能。儘管深海生物的代謝作用和生長相對較慢,但深海生態系統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棲息地,其生物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群落多樣性和生態系多樣性)極高,是新型生物資源的寶庫。
  • 科學網—北大西洋海底3000米發現大型深海火山噴口
    海底火山生物 北京時間8月17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凱爾特探險家」號研究船的科學家表示,他們在北大西洋發現一個罕見的深海冒煙火山噴口系統以及一系列三層樓高的煙囪狀結構 位於海底3000米 這個噴口場位於中大西洋海脊。中大西洋海脊是一個在海底延伸的山脈,由構造板塊的緩慢分離形成。科考隊領隊、愛爾蘭國立考克大學的安迪-惠勒表示。這個熱液噴口位於亞速群島北部海脊,冒煙的噴口座落於海底大約9850英尺(約合3000米)。
  • 新陳代謝的原始形式,深海熱液噴口附近的巖石為生命起源奠定基礎
    深海熱液噴口中發現的礦物催化劑將二氧化碳和氫轉化為生物分子,與已知的生物途徑具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圖片:Susan Lang, U. of SC./NSF/ROV Jason/2018 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來自德國、法國和日本的研究人員的國際合作調查了深海熱液噴口中發現的礦物的催化活性。結果表明,礦物質驅動的化學反應可能與微生物碳代謝密切相關。沒有新陳代謝,地球上的生命就不可能開始。
  • 在大西洋深海中發現的12個新物種
    據悉,大西洋深海勘測任務獲得了一些重要發現: 1.新物種:至少發現了12個新的深海物種。與此同時,研究小組在以前未知的深海區域發現了大約35個新的物種記錄,需要進一步核實。 2.氣候變化:海洋變暖、酸化和食物供應減少將顯著改變和減少適合深海物種的生境。 3.熱液噴口:科學家在亞速爾群島發現了一個海底溫泉。
  • 為減少對海底的破壞,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海底開採機器人
    海洋科學家和環保主義者則反對這樣的計劃,他們警告人類,這樣的開採會對脆弱的生態系統造成巨大且可能永久的破壞。Pietro Filardo是致力於尋求爭論雙方一個平衡點的技術開發人員之一。他的公司,Pliant Energy Systems建造了看起來像黑色機械黃貂魚的東西。其柔軟的波紋狀鰭片採用雙曲線幾何形狀以進行波狀運動,從而在水中推動滑板大小的設備。
  • 科學探索:神秘深海「黑煙囪」隱藏未知生物/圖
    科學探索:神秘深海「黑煙囪」隱藏未知生物/圖英國國家海洋學中心深潛器拍攝到奇異的「海星」遊動在深海熱液噴口處  喬恩·科普利認為實驗室分析結果可發現新的深海物種,從身體形態上判斷,我們已經發現了幾個新品種,比如一種新的海葵,罕見的蠕蟲類生物,還有一些甲殼類動物。
  • 過度捕撈危及深海魚類
    日前,英國南安普頓大學以及海產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生活在海床附近的深海魚類能起到自然積碳作用,而過度捕撈不僅會引起海產類漁業物種滅絕,而且對全球變暖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研究顯示,中層海水魚類、水母以及章魚等頭足類動物常常會在短時間裡浮遊到海水表面進食,然後重新潛遊至海水深處,而它們又為深海魚類提供了食物來源。
  • 海底資源爭奪戰 人工智慧仿生機器人可以開採深資源
    一場關於深海命運的戰鬥正在醞釀之中。大量的海底富含金屬-鎳,銅,鈷,鋅-這些是製造電動汽車電池,太陽能電池板和智慧型手機的關鍵。礦業公司已提議刮and並吸塵黑暗的廣闊區域,以提供金屬密集型技術的補給品。海洋科學家和環保主義者反對這樣的計劃,警告對脆弱的生態系統造成巨大且可能永久的破壞。
  • 開曼群島神秘的深海「黑煙囪」隱藏未知生物
    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國家海洋中心發布了2013年2月圖片顯示,科學家操縱深海遙控潛水器對海底「黑煙囪」進行探索,這片深海位於開曼群島的海槽中,距離表面海水大約5000米。根據本項研究的首席科學家喬恩·科普裡介紹:「深潛器正在監測海底熱液流的溫度,並收集一些深海水體樣本,我相信在未來的數個月內會發現其他新的生命形式。」
  • 最硬核的深海動物,也要被我們搞滅絕了
    . / Wikimedia Commons已知它只存在於印度洋大洋中脊的三個熱液噴口上,分布總面積相當於兩個橄欖球場。深海是個人類剛剛開始了解的世界,而如今,那些我們剛知曉其存在的深海奇異動物,正因我們的活動面臨著滅絕威脅。三個紅點為鱗腳蝸牛僅有的三個分布點。
  • 南極深海發現失落世界:熱液噴口的海葵和藤壺
    熱液噴口附近的海葵和藤壺:研究人員在南極洲深近8000英尺(2400米)的熱液噴口附近發現以前不為人知的動物新品種 在僅僅8周時間裡,我們對生活在這種惡劣環境下的深海生命的了解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在對這項旅行的結果進行分析時,發現了更多生物。雪蟹的場面非常壯觀,它們600多隻擠在一起。它們的顏色較淺,從遠處看,它們很像一堆顱骨。熱液噴口很難發現,但是它們已經改變了科學家對生命起源的了解。」儘管熱液噴口附近的溫度非常高,但是距離噴口數百米處的水溫已經下降到大約20攝氏度,海洋生物就聚集在這些區域。
  • 海洋熱液噴口數量或是此前估測6倍
    圖片來源:《科學》 本報訊 熱液噴口即噴發熱水氣的地球裂縫
  • 生命的起源與深海熱泉有關嗎?
    提個醒生命的起源與深海熱泉有關嗎?答:可能有關。20世紀70年代,在東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群島附近發現了幾處深海熱泉,在這些熱泉裡生活著眾多的生物,包括管棲蠕蟲、蛤(gé)類和細菌等。它們生活在一個高溫(300℃以上)、高壓、缺氧、偏酸和無光的環境中。化能自養型細菌利用熱泉噴出的硫化物(如H2S)所得到的能量去還原CO2而製造有機物,然後其他動物以這些細菌為食物而維持生活。
  • 國際研究團隊警告稱——深海採礦對海洋環境和生態影響不容忽視
    圖片來源:網絡(gizmodo.com.au)科技日報記者 劉海英海洋礦產資源豐富,隨著相關技術不斷發展,人類對深海礦藏的興趣越來越大。但一國際研究團隊最近警告稱,深海採礦不僅對採礦區海底環境構成風險,還會嚴重威脅礦區之上深海中層水域的生態環境。他們建議,深海採礦應謹慎行事,在更全面地評估相關風險後再採取行動。
  • 深海採礦對環境影響幾何?
    這時候需要注意的是,深海採礦有潛力提供鈷和其他金屬。有關科學家強調,我們對深海及其生態系統的了解是有限的,採礦對深海生物多樣性,深海棲息地和漁業的潛在影響仍在研究中。但另一些專家對這樣一種觀點提出了質疑,即深海採礦對海洋環境產生了影響,但對陸地的影響一樣可以得到減輕。
  • 大西洋發現12支新物種隱藏在深海之中
    3、熱液噴口:科學家在亞速爾群島發現一片海底溫泉,熱液區是具有相對高生物生產力的重要區域,在廣闊的深海中孕育著複雜的生物群落。Antropora gemarita以懸浮在水中的食物顆粒為食。4、海洋深淵:英國利物浦大學海洋化學家喬治·沃爾夫教授指出,可以這樣說,未來海洋探索的道路仍很長,我們勘測到的月球和火星表面地圖甚至比地球海底地圖更全面。
  • 深海之底,有個「黑暗生物圈」
    靠化學能撐起的生命系統 站在「向陽紅10」船的甲板上眺望大海,除了覓食的海鳥,難得一見其他生命跡象。在熱液噴口被發現之前,人們也曾認為深海之下幾近荒蕪。 1977年美國的「阿爾文號」載人深潛器在2500米深的海底發現,熱液噴口附近竟然生長著密密麻麻的生物。在海平面200米以下,就已是黑暗的領地。
  • 中國科學家在衝繩海槽發現2個活躍海底熱液噴口
    中國科學家在衝繩海槽發現2個活躍海底熱液噴口   我國最先進海洋科學考察船「科學」號12日完成首個科考任務返回青島母港,在這個航次中我國科學家在衝繩海槽發現了兩個「黑煙囪」,即活躍的海底熱液噴口。
  • 什麼是熱液噴口?煙囪、溫泉、礦物質,以及特殊生命體的家
    在「深海勇士」號公布的視頻裡,我們看到了海底2000米生物的樣子。除了視頻裡可見的鎧甲蟹、貽貝、盲蝦外,那裡還「隱藏」著許多神秘群體。它們隨著1979年「熱液噴口」(hydrothermal vent)的發現,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熱液溫泉、熱液煙囪周圍,就是這些奇特生命體的家園。
  • 海底礦區,要開採也要保護(科技大觀)
    原標題:海底礦區,要開採也要保護(科技大觀)   科幻小說《海底兩萬裡》描繪了一個新奇美妙又險象環生的海底世界,吸引著無數讀者暢想深邃的海底。我們對淺海中豐富的動植物並不陌生,形態各異的珊瑚、搖曳的海草、五彩斑斕的熱帶魚,而陽光難以穿透的深海則要單調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