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北京大學影視學博士、著名導演的畢志飛在導演圈中的超然地位,想必令各位吃瓜者印象深刻,而他的影評家名聲,也絲毫不在他的導演名聲之下。老醒冒昧認為,論專業領域的嘴上功夫,也就只有武術界的太極大師雷雷能夠望其項背。
畢導的著名觀點有:《我不是藥神》豆瓣評分虛高,質量不如他執導的《美麗心靈.逐夢演藝圈》;《阿修羅》是中國電影史上史詩級巨作,看得他熱淚盈眶;《邪不壓正》值9.5分,在他心目中遠超《我不是藥神》,希望和姜文導演合作《逐夢北上廣》。
拜讀了畢導對電影藝術的獨特見解,老醒這才意識到自己作為一位普通觀眾,與影視學博士之間在審美能力上巨大差距。普通人常常錯認成的爛片,在畢導的口中,綻放出了莫可名狀的價值感,普通人認為的好片,畢導卻總能讓我們破開迷霧,發現其虛弱頹喪的實質。
如今,畢導總算對超級猛片《流浪地球》下手了,這一次他又能為大家帶來什麼樣的驚喜呢?
畢導的這篇影評,洋洋灑灑一萬四千言,刨開大量題外話,本人認為老畢主要分別從電影工業技術(特別是特效)、人物關係,以及情感表達上分析了《流浪地球》成功的原因。
老醒曾經在前文中提到,《流浪地球》強在特效和煽情,這跟畢導的觀點不謀而合。只是在人物關係處理上,老醒可能與畢導產生了分歧。
畢導認為,戲中吳京飾演的劉培強,與吳孟達飾演的嶽父韓子昂,以及患病後放棄治療的劉培強妻子之間就構成了一個有力的人物三角關係,可以增加觀眾的心理張力。並且畫了人物關係圖如下:
老醒仔細研究了畢導的這個說辭以及這張人物關係圖,再回想電影情節,個人感覺電影恰恰沒有搭建好這個人物關係結構。原因如下:
第一、除了臥病在床幾個鏡頭以外,劉啟母親的戲份幾乎沒有,沒有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雖然戲中劉啟對父親和外公展現出桀驁不馴的態度,但是由於戲中沒有表現出母子情深的情節,所以使得劉啟與上兩代的代溝和隔閡的癥結沒有充分體現出來。
第二、劉啟只有在外公和父親犧牲的瞬間,才表現出血濃於水的親情,但這只是情感上的宣洩,戲中缺乏他的內心對外公和父親的犧牲從理性上理解的過程,使得人物的情感跳躍太過突兀。
第三、之所以情感跳躍突兀,是因為人物經歷和人物心理變化沒有很好的結合。劉啟的這段救援經歷,沒有明確體現出他個人的心理發生」他逐漸理解(或頓悟)外公父親的苦衷」這種變化,這是劇本失敗的地方。我認為這點可以通過救援過程中,增加父親與外公之間的有價值互動,來劉啟造成心理波瀾,可劇本沒有做到。
事實上,老醒認為,本片在人物塑造上,無論是性格,情感,還是人物關係,都略顯單薄,這也許算是一大不足之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