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複雜微生物組中單一細菌屬維持根系的生長

2021-01-11 科學網

在複雜微生物組中單一細菌屬維持根系的生長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 23:30:23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Jeffery L. Dangl及其研究小組發現在複雜微生物組中單一細菌屬對於維持根系的生長至關重要。該研究於2020年9月30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

在本研究中,為了了解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如何影響擬南芥根的生長,研究人員建立了植物、微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模型系統。研究人員將幼苗接種於含185個細菌的合成群落,並操縱非生物環境以及測量植物的細菌定殖。該模型系統使得研究人員可以將合成群落分為四個模塊的共生菌株。研究人員在這些模塊的基礎上解構了合成群落,並確定了決定根表型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些相互作用主要涉及單個細菌屬(Variovorax),它完全逆轉了由多種細菌菌株以及整個185個成員群落引起的對根系生長的嚴重抑制。

研究人員證明了Variovorax通過調控植物激素水平來平衡生態上人工合成根系對根系生長的影響。研究確定了生長素降解操縱子,在所有可用的Variovorax基因組中都保守,並且對於逆轉根生長抑制是必要和充分的。因此,代謝信號幹擾會影響細菌-植物間的通訊網絡,並且對於維持根部的發育程序至關重要。優化根系化學相互作用網絡為研發具有高抗災力和高產作物提供了一種潛在的生態策略。

據了解,植物生長在複雜的物種網絡中,這些物種之間以及其與植物之間存在相互作用。這些相互作用受各種化學信號的影響,因此,根系化學信號可以強烈影響根的健康和發育。

附:英文原文

Title: A single bacterial genus maintains root growth in a complex microbiome

Author: Omri M. Finkel, Isai Salas-Gonzlez, Gabriel Castrillo, Jonathan M. Conway, Theresa F. Law, Paulo Jos Pereira Lima Teixeira, Ellie D. Wilson, Connor R. Fitzpatrick, Corbin D. Jones, Jeffery L. Dangl

Issue&Volume: 2020-09-30

Abstract: Plants grow within a complex web of species that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the plant1–10. These interactions are governed by a wide repertoire of chemical signals, and the resulting chemical landscape of the rhizosphere can strongly affect root health and development7–9,11–18. Here, to understand how interactions between microorganisms influence root growth in Arabidopsis, we established a model system for interactions between plants, microorganisms and the environment. We inoculated seedlings with a 185-member bacterial synthetic community, manipulated the abiotic environment and measured bacterial colonization of the plant. This enabled us to classify the synthetic community into four modules of co-occurring strains. We deconstructed the synthetic community on the basis of these modules, and identified interactions between microorganisms that determine root phenotype. These interactions primarily involve a single bacterial genus (Variovorax), which completely reverses the severe inhibition of root growth that is induced by a wide diversity of bacterial strains as well as by the entire 185-member community. We demonstrate that Variovorax manipulates plant hormone levels to balance the effects of our ecologically realistic synthetic root community on root growth. We identify an auxin-degradation operon that is conserved in all available genomes of Variovorax and is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for the reversion of root growth inhibition. Therefore, metabolic signal interference shapes bacteria–plant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is essential for maintaining the stereotypic developmental programme of the root. Optimizing the feedbacks that shape chemical interaction networks in the rhizosphere provides a promising ecological strategy for developing more resilient and productive crops. Experiments using an ecologically realistic 185-member bacterial synthetic community in the root system of Arabidopsis reveal that Variovorax bacteria can influence plant hormone levels to revers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the community on root growth.

DOI: 10.1038/s41586-020-2778-7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778-7

相關焦點

  • COM:根系微生物組研究中的合成群落還原法
    植物根係為微生物提供大量聚集棲息和繁衍的場所。這些微生物及其相互關系統稱為根系微生物組。根系微生物組伴隨著植物的整個生長周期,幫助植物吸收營養、抵抗病害和適應脅迫環境。根系微生物組研究目前主要以描述性研究為主,重組菌群體系為研究根系微生物組與宿主植物互作的功能和機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 有了這一類細菌,植物根系可正常生長
    (貪噬菌屬)可通過調控生長素濃度影響植物根際菌落環境,維持植物根部健康生長植物與土壤生物化學環境的相互作用對於陸地生態環境的穩定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植物的健康生長至關重要。)可以通過與根際環境互作維持根系正常發育,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發現該菌落髮揮作用並沒有對其他促進RGI現象的菌落產生直接抑制作用。
  • 高通量分離培養和鑑定植物根系細菌的實驗流程與分析方法
    #BioArt植物#植物根系微生物組的研究主要依賴於高通量擴增子和宏基因組測序技術,對微生物組的物種分類和基因組成進行描述。原位分離培養微生物對於揭示微生物在植物生長和健康中的功能非常重要。分離培養的微生物和無菌體系相結合,將揭示根系微生物與植物生長表型之間的因果關係和互作機制,是推動根系微生物組從描述向功能研究發展的重要技術。白洋研究組在Nature Protocols 雜誌撰寫文章詳細介紹高通量分離培養和鑑定植物根系細菌的實驗流程與分析方法。
  • 健康的人類微生物組|微生物群|腸道菌群|人類|健康|細菌|植物|...
    相比之下,人體微生物的宏基因組(微生物在我們體內的總DNA含量)變化更大,只有三分之一的組成基因存在於大多數健康個體中。所以要理解健康微生物組這些差異是重大的挑戰。其他普遍但含量較低的細菌包括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真細菌屬(Eubacterium),乳桿菌屬(Lactobacillus)和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以及兼性厭氧菌如大腸埃希氏菌(Escherichia)。當時已經有人懷疑,還有大量與人類有關的微生物種類沒有被發現,一項研究估計在一個健康的結腸中同時存在大約400種微生物。
  • 科學家揭示土壤微生物組的組成和特性!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煙利用計算機算法分析了土壤和植物根部樣本中的DNA,來定量攜帶特殊功能特性的細菌豐度,土壤微生物組通常被稱為「微生物暗物質」因為很多微生物很難在實驗室條件下被培養,因此,採集土壤樣本並試圖從其中分離到細菌似乎並不是一種能確定土壤中微生物組成的可靠方法,文章中,研究人員將計算機方法與環境DNA測序技術相結合,分析了樣本中細菌和真菌的複雜組成,並準確定量了攜帶特殊基因(比如編碼抗生素基因
  • 健康的人類微生物組
    相比之下,人體微生物的宏基因組(微生物在我們體內的總DNA含量)變化更大,只有三分之一的組成基因存在於大多數健康個體中。所以要理解健康微生物組這些差異是重大的挑戰。其他普遍但含量較低的細菌包括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真細菌屬(Eubacterium),乳桿菌屬(Lactobacillus)和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以及兼性厭氧菌如大腸埃希氏菌(Escherichia)。當時已經有人懷疑,還有大量與人類有關的微生物種類沒有被發現,一項研究估計在一個健康的結腸中同時存在大約400種微生物。
  • 解析土壤微生物組的複雜性
    這些土壤微生物組對養分循環、土壤肥力和土壤碳固定的維持具有重要的作用,並且土壤微生物組對陸地生態系統中植物和動物的健康有著直接和間接的作用。土壤微生物組的重要性已被認可了一個多世紀4,描述棲息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組、它們新陳代謝能力以及它們對土壤肥力影響的研究已有一段很長的歷史。
  • 從專利和商業化角度評述微生物組研發興起
    微生物組相關的療法通常涉及治療疾病或增強健康的含有細菌---經常被稱作益生菌(probiotics)---的配方。一些療法通過提供合適的細菌菌種、促進有益的微生物組成員生長的營養物或者替換細菌性病原體的細菌菌種改變腸道微生物組的組成。其他的療法含有與病人自己的器官、組織和機體相互作用的細菌或細菌性成分。
  • 腸道微生物組研究進展一覽
    通過使用實驗室老鼠並專注於一個可以克隆出所有的人類腸道細菌的細菌,研究人員發現在可以減少突變體適應性的許多突變造成的大量垃圾中,有一個寶石:一個可以增加細菌攝取腸道特殊糖類並導致觀察到的細菌多樣性暴增的突變。這一發現有助於解釋每個人體內微生物組的獨特性以及一些治療幹預後觀察到的差異。
  • Science綜述:微生物組是宿主新興表型的來源
    微生物組對與之相關宿主的生理、代謝調節和免疫功能以及複雜的宿主行為均具有重要的影響。宿主-微生物組的相互作用對於維持體內平衡和促進健康的重要性,也提出了關於動物及其微生物組如何共同進化以及這些關係如何影響動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複雜問題的思考。 動物的微生物組是調控宿主生物學的重要因素,並可影響相應物種的多種表型。
  • 這些公司如何利用微生物組?都用了啥手段?
    我們腸道的神奇之處就在於,它可以運輸兩磅重的令人噁心的物質,同時用一層隔離細胞讓我們維持寶貴且無菌的內部組織。」但是這一層細胞的保護是不穩定的,尤其是當微生物生態系統失去平衡的時候。Goepp 認為,腸道的微生物生態系統就像亞馬遜雨林的生態系統一樣,雖然具有一定的恢復力,但是這種恢復能力是有限的。
  • 中國土壤微生物組:進展與展望*
    這些海量的微生物與複雜的土壤環境總稱為土壤微生物組(Soil Microbiome),是工農業生產、醫藥衛生和環境保護等領域的核心資源之一,已經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戰略高地,得到了世界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1 土壤微生物組的功能        土壤微生物組是土壤中所有微生物及其棲息環境的總稱。
  • 微生物組研究中的前沿新技術
    Engineers embrace microbiome messiness【主編評語】微生物組的發展受益於相關技術的快速發展,讓我們有能力研究微生物組這樣複雜的對象。近年來Nature Methods、Nature Biotechnology基本每期都有宏基因組新技術突破,可見該領域研究的火熱程度。
  • 中國土壤微生物組:進展與展望|研究
    這些海量的微生物與複雜的土壤環境總稱為土壤微生物組(SoilMicrobiome),是工農業生產、醫藥衛生和環境保護等領域的核心資源之一,已經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戰略高地,得到了世界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1 土壤微生物組的功能土壤微生物組是土壤中所有微生物及其棲息環境的總稱。
  • 《柳葉刀-腫瘤學》:人體內的微生物組,對癌症的發生和治療有哪些...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人體微生物組與我們共同進化、共同生存,也與我們的健康有著複雜聯繫。比如我們常說的腸道菌群,其多樣性和構成情況,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獨特的健康相關特徵。而放眼消化道以外,人體不同組織內的微生物與癌症的關聯,近年來也得到了更多探索。
  • Science公布微生物組大獎,三大成果值得關注
    目前,應用這一方法存在一個關鍵技術障礙:許多含量豐富的腸道微生物代謝物是由梭菌及其近親產生的,而這些細菌是眾所周知的難以進行遺傳操作。鑑於許多微生物調節的生物學表型需要複雜的微生物組定殖,他們的下一步目標是,組裝一個遺傳上可操控且兼具多樣性的腸道微生物組。若能成功,這一系統將大大加快微生物與人相互作用背後的因果分子機制的闡明,也將為利用腸道微生物組促進人類腸道健康並防治疾病奠定基礎。
  • Gut:人體腸道微生物組——希望,威脅和承諾
    這些顯著的數字代表了過去40年(自1977年以來)關於這一主題的所有出版物的80%以上。這個簡單的發現突出了這樣一個事實,即這個研究領域不僅蓬勃發展,而且強烈暗示了進步的必要性。 雖然沒有詳細討論這一觀點,但我們應該簡單地提到,除了細菌外,其他關鍵微生物,如古細菌、病毒、噬菌體、酵母和真菌,都存在於腸道中。
  • 最新研究進展|腸道微生物組在改善抗癌治療效果方面的強大作用
    人的腸道微生物主要包含細菌,病毒,真菌,古細菌和小型原生動物的異質等。最新研究強調了腸道菌群對宿主健康的不同作用。 腸道內的微生物通過調節大量的基本生物學過程,在宿主系統內提供保護並維持體內平衡。 這些可能包括監測上皮的發育,營養吸收,代謝功能和先天免疫反應,包括免疫細胞的活化和成熟,防止全身性滲透和腸道病原體排出。
  • Nature:揭示真菌微生物組促進胰腺腫瘤發生機制
    2019年10月7日訊/生物谷BIOON/---細菌性營養不良伴隨著結腸癌和肝癌等惡性腫瘤的癌變,並且近期經發現還與胰腺導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C)的發病機理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