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這位店長開始召集其他加盟店店主一起商討「24小時」營業模式存在的必要性,並向711總部提交了團體協商申請,要求修改24小時營業原則。
當時,被無情拒絕了。不過好在後來的2月27日,711總部口頭總算鬆了一點。透露:我們將會就此事進行溝通。
溝通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十家直營711店不再進行24小時營業。
在日本,便利店作為具有社會服務屬性的民生設施,除零售外,還承載著快遞、銀行、行政繳費等多種公共職能。因此,便利店縮短營業時間,有可能給消費者帶來不便。同時,有機構統計,目前日本便利店的日均營業額在63萬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38000元),其中的三成來自深夜時段,且包括商品的接貨、補貨、理貨都需要在夜間完成。
日本東麗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永井知美:雖然24小時營業制能帶來巨大的收益,但勞動力嚴重不足已經讓這個制度到了無法維持的邊緣。如何找到營業時間與收益之間的平衡,是便利店行業今後最大的課題。
實際上,便利店行業的處境,只是整個日本社會用工荒的一個縮影。有調查機構預測,到2030年,日本勞動力缺口將擴大至644萬,遍布各行業。
老齡化時代,我們該如何應對?
作為日本鄰國的我們當然也不能放鬆警惕。中國有13億人口,照理說並不會缺乏勞動力,但老人的數量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也的的確確在不斷增長。
例如上海,早在1979年就步入了老齡化社會,2017年,上海老齡化率達到14.3%(指65歲及以上常住人口佔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下同)。按照聯合國劃分標準,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人佔總人口的7%,即該地區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上海老齡化率在國內主要城市(北上廣深)中老齡化程度是最高的,與國際上大城市相比,也處於較高水平。
上海與國內外主要城市老齡化程度:
根據當前上海人口年齡結構、人口機械變動和自然變動情況以及上海城市人口總量規劃目標2500萬人等因素測算,2030年左右,上海常住老年人口規模將達到歷史峰值,約為480萬人,常住人口老齡化率為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