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歌」弘揚中國科學家精神的《飛翔的路》

2021-01-08 中國科協

2010年10月,為紀念被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殊榮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錢學森(1911—2009),中國科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中央電視臺聯合攝製大型文獻紀錄片《錢學森》(共六集),在中央電視臺播出。

該紀錄片主題曲《飛翔的路》由中國科協機關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許向陽作詞,中國音樂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副主任田曉耕作曲,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政治工作部文工團青年歌手周強演唱。

尋找著飛翔的路

尋找著曾經的夢想

孤獨旅途/無助回望/受傷的故鄉

彼岸陽光/異域洋房/不是我天堂

給我一雙升騰的翅膀

告訴我哪裡是愛皈依的地方

我要飛翔/我要飛翔

越過自己/越過四季

越過銀河閃爍的星光/向遠方

尋找著飛翔的路

尋找著曾經的夢想

大海蒼茫/歸心渴望/曙光耀東方

紅色旗幟/黃色皮膚/別後可無恙

給我一雙升騰的翅膀

告訴我哪裡是愛皈依的地方

我要飛翔/我要飛翔

越過自己/越過四季

越過銀河閃爍的星光/向遠方

創作背景

2009年5月,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等十部委聯合發出《關於廣泛開展「愛國歌曲大家唱」群眾性歌詠活動的通知》,並推薦100首曲目。中國科協科學之聲合唱團首任團長陶學中老師感嘆「我們唱的都是別人的歌兒,直接抒發科技工作者愛國之情的卻鮮有」,時任中國科協調研宣傳部宣傳處處長的許向陽開始關注並嘗試以科技工作者、科技事件為題材的歌曲創作。

作為拍攝紀錄片《錢學森》的提議者和主要策劃人,許向陽應執行導演之邀為主題歌撰寫歌詞。他摒棄了「口號式」或「概念式」寫法,全文沒有出現一處「祖國」「人民」「科學」「飛彈」「火箭」等關鍵詞,而是以錢學森「出國深造」與「歸國報效」的輾轉心緒、坎坷歷程作為主體,副歌部分則以錢學森追尋精神源泉、汲取精神力量將作品推向高潮。作曲家田曉耕採用通俗偏美聲的流行曲風進行音樂處理,更利於歌曲的流傳。

這首歌一經推出,不僅獲得廣大觀眾的好評,更贏得錢學森的夫人、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女高音歌唱家蔣英女士的高度認可,後被用做電影《仰望星空》主題歌,以及用於電影《錢學森》首映式、科技盛典頒獎典禮等重要場合。

據錢學森之子錢永剛先生所述,《飛翔的路》在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等多地數十所學校「錢學森班」的青少年學生中廣為傳唱。許向陽既欣慰,又感慨:「在科技界與社會公眾之間,不僅需要科技知識的傳播和普及,更需要情感的交流和心靈的溝通。」

演出經歷

經許向陽引薦,田曉耕欣然將男聲獨唱改編為混聲合唱,交予科學之聲合唱團,下圖是當時的手稿。

2011年3月8日,科學之聲合唱團在第二屆「科學與藝術——相約國際婦女節」音樂晚會上首次演唱。為了展現和聲的魅力,完善演出效果,李默然指揮在尊重原譜的基礎上對尾聲部分進行二度創作,歷經10次舞臺實踐,沿用至今。同年5月8日,科學之聲合唱團在北京音樂廳首次以「飛翔的路」為題舉辦專場音樂會。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在科學之聲合唱團歷屆團員中,有多位北航師生、校友、在空天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業辛勤耕耘的員工。作為中國航天事業一次次跨越、中國太空探索一個個新高度的見證者,他們在歌聲中自然寄託了更加刻骨銘心的理解與感受。

《飛翔的路》凝練了以錢學森、鄧稼先、郭永懷等「兩彈一星」元勳為代表的老一輩科技工作者所鑄就的「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中國科學家精神,激勵、鼓舞新一代科技工作者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偉業,在奮鬥中成就創新夢想,實現人生價值。

看完上面的介紹,

是否對這首歌又有了新的認識?

來源:科學之聲合唱團

相關焦點

  • 弘揚科學家精神:砥礪初心 共築使命
    弘揚科學家精神2019年5月,黨中央專門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了科學家精神的內涵: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
  • 科普中國與快手合作開展 「弘揚科學家精神,傳遞科學力量」網上科普活動
    為大力弘揚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由中國科協科普部指導,科普中國、快手主辦,共同發起以「弘揚科學家精神,傳遞科學力量」為主題的短視頻作品徵集活動——#尋找1000位科普達人#,旨在掀起科學家精神的網際網路浪潮,推動在全社會營造濃厚氛圍。
  • 弘揚科學家精神 做新時代追夢人
    弘揚科學家精神,首先必須知道何為科學家精神?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古有張衡發明地動儀,亦有蔡倫改進造紙術;今有錢學森、鄧稼先等「兩彈一星」功勳,亦有屠呦呦淡泊名利,半世紀執著追尋青蒿素,解決瘧疾難題。
  • 弘揚科學家精神,樹立優良作風學風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11月8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中國科協智能製造學會聯合體、中國科協航空發動機產學聯合體以及千名中國科協青年託舉工程全體入選者共同發出倡議,號召廣大科技工作者,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堅持國家和人民利益至上,弘揚追求真理、實事求是、嚴謹治學、淡泊名利、立德為先的科學家精神,切實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
  • 學習閔恩澤事跡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學習閔恩澤事跡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黨組下發通知,要求學習閔恩澤同志先進事跡,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通知強調,要大力弘揚閔恩澤等老一輩科學家以國家為重、事業為先的愛國精神,一絲不苟、追求真理的求實精神,銳意進取、不斷開拓的創新精神,淡泊名利、堅韌執著的奉獻精神,同心協力、提攜幫帶的協作精神。
  • 弘揚老一輩科學家精神
    原標題:弘揚老一輩科學家精神 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指出: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國大地上樹立起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也鑄就了獨特的精神氣質。我國科技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報國的科學家前赴後繼、接續奮鬥的結果。
  • 以科學家精神照亮創新路
    以科學家精神照亮創新路——科學家代表談新時代科技使命在11月17日的國新辦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譽所長姚檀棟,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霍守亮,北京大學工學院研究員、北京大學教授郭少軍4位科學家代表圍繞「弘揚科學家精神 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與記者進行交流座談。
  • 弘揚科學家精神 |科學家精神內核是什麼?聽聽張伯禮院士等專家怎麼說
    弘揚科學家精神 |科學家精神內核是什麼?「弘揚科學家精神,樹立良好學風作風」進行交流,熱議科學家精神的內核。姚檀棟介紹了以青藏科考精神為代表的科學家精神:「一是艱苦奮鬥,在高寒的環境下做出科研成果,沒有堅強的意志做不出任何成果;二是勇攀高峰,作為國際上受到極大關注的地球第三極,如何讓中國的青藏科考在國際上獨樹一幟,是自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孫鴻烈等老一代科學家傳承至今的科研追求;三是奉獻自己,青藏科考每一個科學研究目標一定是為國家、為地區服務的,多年來,青藏高原科考為西藏、青海等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力量
  • 弘揚科學家精神,「科學也偶像」線上頒獎儀式舉行
    9月28日,「科學也偶像科學家精神短視頻徵集活動頒獎儀式在線上舉行。此次除頒出一二三等獎外,還頒出了最佳故事、最具人氣、最具創新、最佳拍攝、最具傳播價值和最佳神剪輯等6個單項獎。獲獎作者來自科普場館、科研院所、醫院、政府部門等多種不同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頒獎儀式的嘉賓也是大有來頭,12名嘉賓中,10位是院士。
  • 全國會員3800,就他給科學家寫歌
    中國科協科學之聲合唱團團長陶學中對時任中國科協宣傳處處長許向陽抱怨:「我們唱的都是別人的歌,科技工作者直接抒發愛國之情的歌曲太少了。」頗受觸動的許向陽開始關注科學歌曲這一領域。的確,中國科學家有那麼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但像《勘探隊之歌》那樣傳唱大江南北、激勵一代又一代地質工作者的科學家歌曲卻屈指可數。
  • 「平語新時代」用科學家精神涵養時代新人培育
    本文轉自【中國社會科學網】;2020年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弘揚科學家精神與培育時代新人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我們要用科學家精神涵養時代新人培育,積極傳承和弘揚科學家精神,促進青年一代成長成才。愛國精神是科學家精神的基本前提。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習近平強調:「氣節也好,人格也好,愛國是第一位的。」從錢學森、鄧稼先到袁隆平、鍾南山,科學家群體的職業選擇和研究方向無不彰顯著報效祖國的滿腔熱血。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
  •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推動能源化工科技新突破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推動能源化工科技新突破 2020-12-02 1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弘揚科學家精神丨中國「氫彈之父」于敏:他的名字曾絕密二十八年
    編者按科學家精神是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為繼承這份彌足珍貴的財富,中國科協與人民日報合作,開設「傳承·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專欄,刊登科學家的故事。其中,既有為祖國作出重要貢獻的老一輩科學家,也有優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期待在全社會營造熱愛科學的氛圍,匯聚建設科技強國的精神力量。在1988年被媒體報導以前,很少有人知道于敏是誰,更少有人了解他在做什麼,連他的妻子孫玉芹都說:「沒想到老於搞這麼高級的秘密工作。」
  • 砥礪奮進的中國精神|這五年,習近平總書記弘揚的「中國精神」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而塞罕壩精神,正是十八大以來,總書記提倡堅持和弘揚的40餘種具體精神之一,這些精神跨越革命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年代,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沃土。  二  一個民族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靠的是精神。
  • 弘揚閔恩澤科學精神學術報告會在京舉行—新聞—科學網
    3月7日,閔恩澤先生逝世兩周年紀念日,在北京舉行的弘揚閔恩澤科學精神學術報告會暨「閔恩澤能源化工獎」2018年第一次學術交流會上,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院士深情回憶起提攜後進的閔恩澤先生對他的悉心幫助,至今記憶猶新。
  • 海洋所舉行「緬懷科研先驅 弘揚科學精神」主題活動
    為緬懷老一輩科學家為祖國海洋事業奉獻一生的崇高科學精神,弘揚「耕海探洋、唯實求真,博學創新、厚德致遠」的所訓所風,4月4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開展「緬懷科研先驅 弘揚科學精神」主題活動。海洋所相關負責人、管理部門全體職工、科研人員及研究生代表等參加活動。
  • 「學思平治」顧海良: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的結合和升華
    「學思平治」顧海良: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的結合和升華 2019-11-26 1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弘揚科學家精神 | 時光流逝 這些老科學家的精神永不消逝
    在當日舉行的《定格在記憶中的光輝70年》新書推介暨弘揚科學家精神報告會上,該書主編嶽愛國介紹,該書徵集了中科院離退休老同志的116篇回憶文章。在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報告廳,這本書的多名作者、數位已入耄耋之年的「80後」給在場真正的80後莘莘學子講述了老一輩科學家鮮為人知的故事。令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顏基義難忘的是華羅庚的鼓勵後學、甘為人梯的精神。作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華羅庚親自給58級數學專業學生講課。「華羅庚整整講了3年,自己寫教材,他常說,『除非國家有重大事情,我一定把講課排在第一』。」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周光召:前輩科學家的精神風範
    他指出,要了解科學,首先要明白科學的兩個起源:一是實際的需要,二是人類的好奇。由於前者是外在的壓力,後者是內在的衝動,所以就科學發現而言,好奇心比實際需要更重要。他說「唯真理是求,不為利奪,不為害怵。必此種精神瀰漫於學人心腦之中,而後科學萌芽乃有發生希望。」
  • 弘揚科學家精神 | 中國原子能事業奠基人錢三強—— 嚴謹治學,敢於...
    弘揚科學家精神 | 中國原子能事業奠基人錢三強—— 嚴謹治學,敢於質疑 2020-11-24 17: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