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的河道經過這些年的治理,水質是頗有改觀,不少地方的野生魚種群也是逐漸回歸...
然而近日,浙江溫州鹿城區的一位釣魚愛好者「羅師傅」,在當地的河道裡垂釣時,連續釣獲一種罕見的「白色蛇頭怪魚」,疑似外來入侵物種,引起不少人的關注。
一周之內釣獲三條,兩小一大
「開始釣起一條小的,我以為是黑魚嘛,很像...後來釣起大的,才發現完全不一樣...」
這位釣魚人羅師傅稱,他釣起來的這幾條「怪魚」,顏色發白,鱗片堅硬,雖然外形有些像是本土黑魚,但起魚「更尖、更長」,更像是蛇頭...
並且仔細看會發現它們的鱗片紋理很奇特...
體色發白, 跟本土黑魚有明顯差異
羅師傅的發現,也是引起當地許多釣魚愛好者的關注——大部人都表示,從來沒見過這種魚,猜測應該新出現的魚種。
江浙都是養殖產業重地,當地的江河裡出現外來物種並不稀奇,比如羅非魚、太陽魚、巴西鯛等,因為養殖逃逸,時常有人在一些河道中發現它們的身影。
不過,這幾條「白色蛇頭魚」還是引起一些人的擔憂——據羅師傅表示,這種魚極為兇猛,且力氣驚人,應該是一種兇猛的掠食魚,在當地可能沒有天敵,一旦大量繁殖,肯定會破壞江河裡的生態平衡!
這種擔憂並不是毫無道理,近年來因為外來物種入侵,導致本土江河生態系統崩潰的例子很多,比如巴西龜、清道夫、鱷雀鱔在珠江流域的「肆虐」...
這種「白色蛇頭魚」,會是一種潛在生態災害嗎?
其實,這是一種被稱為「南鱧」的外來物種,登陸我國的時間很久,並且在廣西、雲南等地的江河裡,已經形成較為穩定的種群。
而它的確實如溫州這位釣魚人羅師傅所說,「兇猛、力氣大」,屬於淡水裡的頂級掠食魚,一般沒有天敵,因此在西南一帶繁衍蔓延得很快。
在廣西雲南,南鱧比較常見,且有一些體型能長到很驚人
不過,雖然是外來物種,南鱧的習性跟本土黑魚沒有太大差別,目前來看,它們在我國江河生態中適應得不錯,並未造成太大破壞。
並且,相比黑魚,南鱧的肉質更為細膩鮮滑,是一種上佳的食用魚,在「擅吃魚、喜吃魚」的江浙一帶要泛濫起來,確實也不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