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河裡現新魚種,蛇頭白鱗,皮肉堅硬,有人擔憂成生態問題

2020-12-06 騰訊網

溫州的河道經過這些年的治理,水質是頗有改觀,不少地方的野生魚種群也是逐漸回歸...

然而近日,浙江溫州鹿城區的一位釣魚愛好者「羅師傅」,在當地的河道裡垂釣時,連續釣獲一種罕見的「白色蛇頭怪魚」,疑似外來入侵物種,引起不少人的關注。

一周之內釣獲三條,兩小一大

「開始釣起一條小的,我以為是黑魚嘛,很像...後來釣起大的,才發現完全不一樣...」

這位釣魚人羅師傅稱,他釣起來的這幾條「怪魚」,顏色發白,鱗片堅硬,雖然外形有些像是本土黑魚,但起魚「更尖、更長」,更像是蛇頭...

並且仔細看會發現它們的鱗片紋理很奇特...

體色發白, 跟本土黑魚有明顯差異

羅師傅的發現,也是引起當地許多釣魚愛好者的關注——大部人都表示,從來沒見過這種魚,猜測應該新出現的魚種

江浙都是養殖產業重地,當地的江河裡出現外來物種並不稀奇,比如羅非魚、太陽魚、巴西鯛等,因為養殖逃逸,時常有人在一些河道中發現它們的身影。

不過,這幾條「白色蛇頭魚」還是引起一些人的擔憂——據羅師傅表示,這種魚極為兇猛,且力氣驚人,應該是一種兇猛的掠食魚,在當地可能沒有天敵,一旦大量繁殖,肯定會破壞江河裡的生態平衡!

這種擔憂並不是毫無道理,近年來因為外來物種入侵,導致本土江河生態系統崩潰的例子很多,比如巴西龜、清道夫、鱷雀鱔在珠江流域的「肆虐」...

這種「白色蛇頭魚」,會是一種潛在生態災害嗎?

其實,這是一種被稱為「南鱧」的外來物種,登陸我國的時間很久,並且在廣西、雲南等地的江河裡,已經形成較為穩定的種群。

而它的確實如溫州這位釣魚人羅師傅所說,「兇猛、力氣大」,屬於淡水裡的頂級掠食魚,一般沒有天敵,因此在西南一帶繁衍蔓延得很快。

在廣西雲南,南鱧比較常見,且有一些體型能長到很驚人

不過,雖然是外來物種,南鱧的習性跟本土黑魚沒有太大差別,目前來看,它們在我國江河生態中適應得不錯,並未造成太大破壞。

並且,相比黑魚,南鱧的肉質更為細膩鮮滑,是一種上佳的食用魚,在「擅吃魚、喜吃魚」的江浙一帶要泛濫起來,確實也不大可能...

相關焦點

  • 珠江又現新魚種,像是羅非魚和太陽魚雜交,美國孔雀鱸?
    廣東珠江水系,可以說是我國外來物種之「集大成者」,數量和品類都是全國獨一檔……並且近日,廣州許多釣魚愛好者反映,珠江裡又發現一種新魚種,外形奇特沒人見過,竟像是數種魚的雜交……像是羅非魚、太陽魚和鱸魚的雜交「頭一回釣到的時候我以為又是什麼羅非魚,後來發現不對
  • 肥身鮮鴨當日明爐現烤,皮脆肉滑骨鮮香!
    答案無非二字:燒鴨每日限量30隻的燒鴨明爐現烤色澤深紅肉質油潤的燒鴨出爐便自帶淡淡的碳烤香氣皮酥脆、肉滑韌、連骨頭都透著香!從業多年的老師傅將其斬成小件塊塊大小均勻,皮、脂、肉比例完美保證每一口都能撫慰苦尋正宗港式燒鴨的挑剔味蕾怪不得周邊的深圳土著們都超愛它!
  • 喬州現蛇頭魚!華人見到這種魚要【格殺勿論】!
    上周一位捕魚者報告說,在喬治亞州谷內郡的一個私人池塘裡捕釣到兩隻蛇頭魚(northern snakehead)。
  • 農村河裡「逐漸絕跡」的4種魚,圖2難見蹤跡,圖4最狡猾!
    農村河裡「逐漸絕跡」的4種魚:1、「鰟鮍魚」,小時候經常和哥哥們一起去釣魚,去釣魚的時候多半釣到的就是這拇指大小的魚了,開始見到這種魚的時候,很多人非常嫌棄,因為這種魚沒什麼肉,吃起來也不怎麼好吃,但我哥哥還是帶著回來,我以為吃它,但我哥哥回到家的時候就是拿去餵雞,餵貓貓狗狗了。
  • 抗癌、治汙、產量高,還能搞生態採摘!這個農產品有「錢景」
    再加上工業發展,久而久之,河裡隨處漂浮著各種死魚和垃圾。   皮綠白色,肩部高隆,肩角平伸而粗大,腰角亦粗、略向下彎、果皮厚,果重與肉重之比約為2:1。   4、水紅菱,產江蘇蘇州、浙江杭州以及嘉興一帶。
  • 北方蛇頭魚「入侵」美國或破壞生態 遭當地狙擊
    據報導,該魚類名為北方蛇頭魚,身體長而細,有黑褐色斑點,牙齒較為鋒利,入侵性強。本月,一名垂釣者在喬治亞州格溫內特縣的一個私人池塘中釣到了它。這是北方蛇頭魚首次出現在該州,此前,在美國另外14個州,也有人發現了這一物種。喬治亞州自然資源部表示,如果有人再次發現北方蛇頭魚,應立即殺死它。
  • 草原二哥鬣狗,肉難吃,皮堅硬,能食腐能捕食,智商高
    有人問,能不能養鬣狗?作為看《動物世界》長大的人告訴你,遇到鬣狗,你就自求多福吧。鬣狗有三種:斑鬣狗、棕鬣狗和條紋鬣狗。我們在電視裡經常看見的是斑鬣狗,就是身上有斑點的,這種鬣狗也最為兇猛。在草原上,獅子是毋庸置疑的霸主,但獅子也是有競爭對手。
  • 農村河裡最常見的6種魚,「黃鴨叫」上榜,圖5有錢也未必買得到!
    【農村河裡最常見的6種魚,「黃鴨叫」上榜,圖5有錢也未必買得到!】1、旁皮魚。從前的河裡大群大群的,如今已很少見了,屬鯉科,具有食用價直,也可藥用。冬間煮食味美,夏、秋微有洋氣,味稍不及。看起來有點花花綠綠的。
  • 甌江流域溫州段魚類圖譜發布!90種魚遊出一幅淡水魚地圖
    有兩種以溫州地域命名溫州光唇魚、甌江彩鯉  據上世紀90年代《浙江動物志淡水魚類》的記錄,甌江共有魚類114種。由於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人類活動的加劇已經深刻地影響了甌江流域的環境和水生生物尤其是魚類,有些歷史記錄魚種現在已經十分罕見甚至絕跡(如鰣魚)。
  • 農村河裡的「貪吃魚」,攝食兇猛難捕獲,如今栽在吃貨嘴裡
    在農村的河裡生長有各種的魚蝦,野生魚蝦有著養殖魚蝦所沒有的營養口感和香味,俗稱野味。說到農村河裡的野生魚,很多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最熟悉的當屬鯽魚、黃辣丁、餐條子、柳根魚等等。事實上,河裡的野生魚種類繁多,很多魚人們不知道它的正式名字,往往就根據這些魚的形狀和特點,給它們取一些形象又生動的名字,就像今天介紹的這魚,它常誤認成鯽魚,只有黃辣丁二分之一大,卻性情兇猛難捕獲,這種魚就是馬口魚。
  • 又一新魚種?烏江支流釣起「青紅怪魚」,有人認為是外來物種
    近日,就有貴州網友詢問長江君,在烏江一處支流裡釣起一條「怪魚」,問了很多人都認不出是什麼魚種,這會是又一種外來物種嗎?青紅色鱗片混搭,非常的豔麗網友介紹說,這條魚是他周末在烏江一處小支流垂釣時釣起來的,當時一出水就讓他嘖嘖稱奇——這條魚擁有草魚的體型,但鱗片呈現罕見的青、紅亮色,並且魚嘴「厚實」向下開口,看起來頗為少見。
  • 贛州河道出現大量「陌生魚種」,兇猛會「咬人」
    洪水會將江河湖泊裡的野生魚帶到各處,因此每當洪水來臨,各地的河道裡往往會多出許多「陌生魚種」。比如有江西贛州網友反映,當地的一條小河裡,出現一種「硬殼魚」,數量極多且很兇猛!這種全身被堅硬鱗片覆蓋的「小雜魚」,學名叫攀鱸,民間一般叫它過山鯽、巴毛魚等等。攀鱸魚不僅生命力極強,離水數天能不死,且可以用它堅硬的鱗片、魚鰭支撐身體,在路面行走...對於攀鱸的「兇殘本性」,這位釣魚人也是感觸很深。「這個魚還是很好釣,就是太費餌,我帶了兩盒蚯蚓來,釣了一會就吃光了...」
  • 重慶市面上也有食人鯧 外來兇猛魚種有人熱捧(圖)
    7月12日,記者在我市幾個花鳥蟲魚市場調查時發現,兇猛的外來魚種仍受熱捧。日前在廣西柳州鬧得沸沸揚揚的「食人魚傷人事件」中的主角食人鯧,在我市也有市場。攻擊性極強的非洲十間魚,每條可賣到200元在楊家坪花鳥蟲魚市場,張老闆的水族專賣店差不多開了10年。20公分長的非洲十間魚,也只有這家店裡有賣,價格在200元左右。「喜歡兇猛魚類的買家大有人在。
  • 《中國環境報》頭版頭條:圍繞綠水青山做文章,溫州把生態優勢真正...
    七山一水二分田,綠色,是溫州鄉土天然的底色,也是溫州發展的底氣和動力。當前,溫州正堅定不移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路子走下去,真正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綠色崛起。咬定「綠水青山」不放鬆「圍繞保護和改善楠溪江流域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行宣傳,我們全力配合縣普法辦的工作。」
  • 美國現中國常見食用魚如臨大敵號召捕殺,需要中國吃貨幫忙嗎?
    據悉,這種魚名為「蛇頭魚」又稱黑魚,烏鱧,雷魚,是一種原產於中國長江流域的名貴淡水食用魚,有「魚中珍品」之稱。如今黑魚早已在國內市場普及,成為常見的食用魚類。黑魚口感細膩鮮美,更兼有各種滋補的功效。在我國中醫藥典有明確記載,稱該魚具有去瘀生新、補心養陰、解毒去熱等醫療功效。所以一些中國家庭會買黑魚煲湯,用於給病人調理身體。
  • 翅膀上長蛇頭的「大傢伙」又來永春了……
    永春留安山現巨型「大蝴蝶」?快來圍觀!》為題報導了一則消息。永春留安山現巨型「大蝴蝶」,說得生動一點即為蛇頭蛾。這不,今天,又有網友給我們發來報料,於永春寶龍大地幼兒園發現了這種蛾!看來咱們永春的生態環境真不錯啊!
  • 皮笑肉不笑
    原標題:皮笑肉不笑   我們中國文人的文筆相當豐富多彩,特別是在描寫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時,不僅觀察細緻,而且還發揮出奇特的表情描繪,例如嬉笑、媚笑、奸笑、冷笑、苦笑和笑裡藏刀什麼的;但最使我感到有點藝術意味的是「皮笑肉不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