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3道中國菜有了英文名 餃子餛飩等用漢語拼音

2020-12-06 中國僑網

    近日,一份《中文菜名英文譯法》討論稿正式由北京市旅遊局對外公布,此稿初步確定了2753條菜單及酒水的英文譯法,並徵求市民建議。

  千變萬化的中文菜名讓在中國的「老外」傷透了腦筋,曾有飯店想當然的把「童子雞」譯為「沒有性生活的雞」,把「紅燒獅子頭」變成「燒紅了的獅子頭」,出了不少笑話。

  從去年3月起,北京市外辦、北京市旅遊局等相關單位便著手開展中文菜單英文譯法的規範工作,對北京餐飲業的中英文菜單進行核查。經過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專家及顧問審核後,形成了最新的《中文菜單英文譯法》討論稿。

  2753道中國菜有了英文名

  「中國菜名是我們文化中非常複雜的一個部分,我們必須以長短適中的英文向外國來賓傳達出基本意思。」主持討論稿制訂工作的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副院長馮冬明說。

  名目繁多的中國菜名該怎麼翻譯?在討論稿中,針對2753種菜名,專家們進行了相對的整理。

  首先是中國菜中以主料開頭的菜名歸為一類,比如「白靈菇扣鴨掌」就直接採用蘑菇和鴨腳,中間以連詞連接,而像「冰梅涼瓜」則把改菜中的主要配料苦瓜和楊梅汁直接翻譯,也用連詞連接。

  其次,一些中國菜名以烹製方法開頭,而這些烹製方法在國外並不存在,比如燉、熘、燴、水煮等。這些菜名則主要採用烹製方法的相應動詞,再加上菜餚採用的主料來表示。比如「地瓜燒肉」便用「被爛熟的地瓜和肉丁」(Stewed Diced Porkand Sweet Potatoes)來表示,「水煮魚「則翻譯為「熱辣油裡的魚片」(Fish Filets in Hot Chili Oil)。

  第三類是以口感開頭的菜名,這一類的菜則以介紹菜餚形狀或口感以及主配料為原則,並進行合理想像。比如「脆皮雞」翻譯為「脆雞肉」(CrispyChicken)。

  最後一類是以人名或地名命名的菜餚,這類直接以菜餚的創始人或發源地的拼音加主料來表示。比如麻婆豆腐便直接以「麻婆」和「豆腐」的漢語拼音組合成英文菜名Mapo Tofu,「廣東點心」則採用廣東地名加英文單詞點心來表示。

  經過以上四類的歸納,2753道中國菜的翻譯便全部完成。

  「油條」「餛飩」「餃子」原樣照搬

  曾經鬧過笑話的菜名是如何翻譯的呢?

  「童子雞」已經正式跟「沒有性生活的雞」告別,而改成了「春雞」,「叫化雞」則被規定為「乞丐雞」。在討論稿裡,記者還找到了一些比較有創造性的譯法,「田園素小炒」規定為「讓素食主義者高興的菜」。

  對於一些中文菜名用英文是表達不了的,比如「餛飩」有些地方也叫「雲吞」,中文字面意思是「吞下雲彩」的意思,常見的「魚香肉絲」是該翻譯成「有魚香味的肉片」,還是「用蒜味佐料做的豬肉條」?還是乾脆就叫「川味肉片」呢?

  據記者了解,在討論稿中,對這類菜名也有規定,具有中國特色的且也被外國人接受的傳統食品,本著推廣漢語及中國文化的原則,全部使用漢語拼音,另外,具有中國特色的且被外國人接受的,但使用的是地方語言拼寫或音譯拼寫的菜名,也保留其拼寫方式。

  這樣的菜名有「佛跳牆」、「鍋貼」、「窩頭」、「蒸餃」、「油條」、「湯圓」、「粽子」等。

  新規定菜名將在全國飯店普及

  為中國菜餚制定標準的英文名稱的任務非常艱巨,但這十分必要。在菜單上,老外們經常會發現一些家常菜被翻譯成稀奇古怪的名字。很多名字讓他們大倒胃口。

  制訂過程中,北京市聯合大學旅遊學院牽頭有關機構,搜集了1萬份餐館菜單用於研究和分類。

  這個翻譯委員會由20名志願者組成,其中有英語教授、餐飲行業經理以及多數來自美國的「外國專家」。該學院翻譯委員會的初步目標是提供在200家三星級以上餐廳最常見的1000種菜餚的官方英文菜名。

  儘管這個任務似乎相當艱巨,但馮教授表示,委員會將在11月份之前在網上公布初步整理的結果。

  「餐飲店不會被強制要求按這套新的英文菜名製作菜單,但是,如果這些英文名被比較高級的酒店餐館採用,它們可能會流向全市小型、非星級甚至還沒有營業執照的餐館——這樣的餐館估計全北京有10000-40000家,隨後還會擴散至全國。」馮冬明說。

  為避免這樣的跨文化溝通僅僅停留在菜名的層面上,該學院還準備實施一個項目,培訓酒店服務生用標準英語向用餐的客人介紹菜品及點菜。

  討論稿公示後,有網友批評翻譯名字後面跟著的簡介太長了,應該要儘量簡短。另有網友說,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菜名叫法各具特色,翻譯得不倫不類,反而喪失了中國的文化特色。

  一些網友也表示,其實無須為迎合外國遊客而翻譯菜名,如果要與國際接軌,不妨給菜品配圖,在圖片的旁邊用英文表明食品的原料。另有提議說,菜名直接寫漢語拼音,再配圖片和英文說明就一目了然。

  [1]  [2]  [下一頁]


相關焦點

  • 2753道中國菜初定英文名 餛飩餃子使用漢語拼音
    近日,一份《中文菜名英文譯法》討論稿正式由北京市旅遊局對外公布,此稿初步確定了2753條菜單及酒水的英文譯法,並徵求市民建議。    千變萬化的中文菜名讓在中國的「老外」傷透了腦筋,曾有飯店想當然地把「童子雞」譯為「還沒有性生活的雞」,把「紅燒獅子頭」變成「燒紅了的獅子頭」,出了不少笑話。
  • 2753道中國菜初定英文名「童子雞」譯為「春雞」
    近日,一份《中文菜名英文譯法》討論稿正式由北京市旅遊局對外公布,此稿初步確定了2753條菜單及酒水的英文譯法,並徵求市民建議。千變萬化的中文菜名讓在中國的「老外」傷透了腦筋,曾有飯店想當然地把「童子雞」譯為「還沒有性生活的雞」,把「紅燒獅子頭」變成「燒紅了的獅子頭」,出了不少笑話。
  • 中國菜名英文譯法初稿完成 將在全國飯店普及
    2753道中國菜有了英文名  「中國菜名是我們文化中非常複雜的一個部分,我們必須以長短適中的英文向外國來賓傳達出基本意思。」主持討論稿制訂工作的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副院長馮冬明說。  名目繁多的中國菜名該怎麼翻譯?在討論稿中,針對2753種菜名,專家們進行了相對的整理。
  • 餛飩和餃子有什麼區別?細說混沌和餃子的來歷
    餛飩和餃子都是用薄面裹餡,或蒸或煮熟後吃,原料和做法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餛飩的形狀像西方修女的帽子,而餃子的形狀卻像半圓的月亮。其實,早期並沒有餛飩和餃子之分,形式也比較簡單,都是薄面裹餡的食物統稱為「餛飩」。據考證,餛飩起源於漢代。「餛飩」名稱的由來,有人以為由渾氏和屯氏所發明,所以稱餛飩。
  • 餛飩和餃子有什麼區別?論混沌與餃子的起源
    餃子,我想提一下,很多人心裡都在口水上,想馬上吃一碗,解饞。餃子和混沌不僅需要薄皮,而且肉餡的味道也要混合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吃夠美味。南方人喜歡吃餛飩,北方人喜歡吃餃子,這是飲食習慣的地區差異之一。餛飩和餃子都是用細麵粉包起來,蒸或煮,吃的原料和方法都一樣。
  • 餛飩和餃子有啥區別?
    餃子和餛飩都是中國的傳統美食。是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美食,也可以是主食。餃子和餛飩它倆的名氣一樣大。雖然都是麵食,都是包餡,可是就是不一樣,有人說它們是一樣的沒有區別?也有人說它們區別很大?尤其是外國人吃完後,都說沒有區別?說一個在早上吃,一個在晚上吃,還說一個論斤賣,一個論碗賣!」
  • 粽子英文怎麼說?漢語拼音轉寫的「zongzi」是「標準答案」
    粽子極具中國文化的特色,文化特色詞的翻譯多以音譯為之,放諸四海皆準,如中國的餛飩(wonton)、日本的的壽司(sushi)、韓國的泡菜(kimchi)、越南的越南粉(pho)、泰國的泰式炒粉(pad thai)都是。這音譯的作法極其常見,例子俯拾皆是。
  • 明天冬至,老北京該吃餃子還是餛飩?據傳慈禧太后這麼吃
    《燕京歲時記》云:「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冬至吃餛飩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冬至,是我國農曆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古人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古人將這天成為「冬至」,正是其字面的意思:「陰極之至,陽氣始生 。」《漢書》記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 外國人爭論:餛飩和餃子有什麼區別?其實很多中國人都分不清!
    本文轉自百家號作者家有私廚推薦語:餛飩,餃子,雲吞,抄手這四者的區別,你知道了嗎?外國人爭論:餛飩和餃子有什麼區別?其實很多中國人都分不清!其實混沌和餃子還有雲吞這三個東西,在我們中國是很常見的一種食物,但還是有很多的人是分不清它的區別的。甚至 有很多人都以為,它們是 同一種東西,只是叫法不一樣而已。有這種想法的朋友們,可是大錯特錯,它們不僅不是同一種東西,而且還有很大的不一樣!最近看網上有一個外國人的爭論的話題,點哥好奇看了一下,發現他們爭論的就是餛飩和餃子有什麼區別?
  • 青菜餛飩的滅亡
    >薺菜餛飩= 菜肉餛飩+薺菜@baby13:青菜放開水裡燙一下撈出用鹽調味切碎擰乾拌入豬肉末。,告訴你裡面有薺菜價錢好賣貴點@nakatayu:伐懂裝懂 外面都是青菜薺菜混合的 這種餛飩芯子最不好吃,我窩裡用純薺菜好吃,青菜餛飩一故生腥氣伐好吃額。。。
  • 曾泰元語|冬至,飲食,英文
    冬至的英文是winter solstice(字面「冬天的至點」),關鍵的字眼是solstice(至點)。了解中英文的來由,能讓人有豁然開朗、相識恨晚之感。冬至的「至」代表極點,也就是極值、頂點。在晝夜等長的秋分(autumn equinox)過後,黑夜的長度慢慢往上爬,白晝的長度慢慢往下降。
  • 國家餛飩地理
    在淮揚地區,人們吃早茶的時候,有一味必點的小吃「餃面」。顧名思義,這是把餃子和麵條煮在一起的食物,但端上來後,第一次吃到的人往往會非常詫異:這哪裡是餃子,明明就是半透明麵皮的餛飩嘛。事實上,這正是文人氣濃厚、講究「吃不求飽點心」的揚州風格,對宋代「角子」閒食文化的一種傳續。
  • 新民晚報數字報-粽子的英文
    雖也是英文維基推薦的替代說法,不過卻有著和rice dumpling類似的問題:粽子如此意譯,與元宵、湯圓、麻糬的傳統英譯雷同,彼此何以區隔?  其四,Chinese tamale(中式墨西哥粽)。墨西哥菜廣受美國人歡迎,有一道tamale(墨西哥粽),是以玉米葉或香蕉葉包裹,內為帶餡調味的玉米粉,蒸而食之,乍看之下頗像粽子。
  • 著名的傳統小吃餛飩
    古代的中國人其實認為這是一種密封的包子,沒有七竅,所以把它稱之為「渾沌」,然而依據中國造字的規則,後來才被稱之為「餛飩」。在這個時候,其實餛飩與水餃它們並無區別。千百年來水餃並無明顯改變,但是餛飩卻在南方發揚光大,越來越火,佔據了獨立的風格。從唐朝起,就真正的開始區分了餛飩與水餃的稱呼。
  • 夫妻肺片成美國「年度開胃菜」,英文譯名你絕對猜不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夫妻肺片」這個名字源於20世紀30年代成都人郭朝華夫婦的拿手菜涼拌牛雜,這道在國內幾乎人人都愛的菜,到了國外也同樣受到追捧,而且它還有了一個腦洞大開的「洋名」——"史密斯夫婦「(Mr.and Mrs.Smith),和安吉麗娜·朱莉與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好萊塢電影同名。
  • 開餃子店和餛飩店有什麼區別?可大可小,知己知彼才能開店成功
    開餃子店和餛飩店有什麼區別?可大可小,知己知彼才能開店成功!我開了10年的餃子餛飩店,走的是低檔市場,客單價都不高,餃子餛飩以堂食為主,冷凍生鮮出售為輔。餃子餛飩都是自己調餡、自己手工包製,雖然味道得到了顧客的認可,但是由於店鋪位置和顧客定位的原因,開業以來贏利都不高,我一直在尋求更好的經營方式。下面根據我的開店經驗,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分析下開餃子店和開餛飩店的區別。首先聲明一下,可以象我一樣開一家餃子餛飩店家,同時經營餃子和餛飩,但是要有主次,主要以經營餛飩為主,還是餃子為主?
  • 雲吞餛飩扁食,它叫法好多種,清湯涼拌油炸樣樣行
    這只是它最常用的名字,但在很多地方,它不叫餛飩,香港人稱它為雲吞,臺灣人喜歡喊它扁食,四川人給它一個名字紅油抄手,這就看得出中國文化強大,換做外國人就不會明白此間含義。先來說說餛飩,內地人的說法。做法簡單來說就是兩種,一種是小餛飩,一種是大餛飩。小餛飩肉少,注重一個鮮字,湯很重要,在上海浙江這一代,喜歡用骨頭湯熬煮過後下小餛飩,一般京粉店就是這樣做的,還喜歡加紫菜和蛋皮。
  • 外國人餐桌上常見的十道中國美食
    在美式中餐中,炒麵用料有麵條、肉、洋蔥和芹菜等。這道菜被奉為西方中餐館的特色菜。美國的東西海岸做法存在差異,東海岸的炒麵類似港式,口感筋道,而西海岸大多採用蒸製,口感糯軟。每逢春節,中國人會全家團聚,一起吃餃子。據說餃子由東漢名醫張仲景首創,距今已有1800年的歷史。餃子是中國最受歡迎的傳統美食之一,同時也受到西方人的大力追捧。They may be cooked by boiling, steaming, simmering, frying or baking. 餃子的烹調方法主要有煮、蒸、燉、炸、烤等。
  • 「餃子」原來不是dumplings!這麼多年,你說對了嗎?
    餃子的製作方法多種多樣,包括烤、煮、煎、煨或蒸,世界上有很多烹飪方法。餃子用英語應該怎麼說?>dumplings有很多種但說到Chinese dumplings老外就知道是中國的餃子了!Wonton(普通話:hunntun)是一種中國dumpling,常見於地域風味的中國菜中。
  • 用英語介紹中國的餃子
    中國的美食博大精深,這裡邊,我還是非常喜歡餃子的。今天就用英語來介紹一下餃子。本文內容主要來源《我用英語介紹中國》這本書,思維導圖為本人整理,個別語句經過編輯。餃子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國食物,這個不用多做介紹了。咱們說的時候也要記得分皮跟餡,這個好像也不太好表達。餃子皮,用dough skin,餃子餡我們用fillings。如果老外不明白,就再簡單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