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縣被指巨資建女神雕像 官方:未用國家扶貧資金

2020-11-23 網易新聞

(原標題:貴州一貧困縣被指巨資建雕像,官方:沒有使用國家扶貧資金)

近日,有網友航拍88米世界最大苗族女神仰阿莎雕塑,該雕塑為貴州劍河縣於2016年11月開工建設,於2017年7月建成,整座雕像高88米,共耗資8600多萬元。據悉,劍河縣曾為國家級貧困縣,於2020年3月3日退出貧困縣序列,有網友質疑該雕塑系當地政府斥巨資打造的「形象工程」,不如將資金用於扶貧。

對此,貴州劍河縣文體廣電旅遊局10月21日通報稱,近期關注到網上有關於仰阿莎雕像的信息,在此感謝社會各界對劍河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關心。

2018年1月份,網上也曾經有關於仰阿莎雕像類似信息,我們及時進行回應,得到了網民的理解。

仰阿莎是傳說中的苗族美神,名為清水姑娘,其悽美的傳說故事盛傳於黔東南境內清水江沿線一帶,是苗族婦女勤勞、美麗、善良、自信的化身,寄託著該地區苗族同胞廣泛文化認同和情感歸宿。黔東南境內很多地方都以之命名,如仰阿莎湖、仰阿莎街道、仰阿莎廣場、仰阿莎大道、仰阿莎酒店等等,仰阿莎已經成為本地區的文化品牌。

劍河縣是苗族同胞人口眾多的縣份。2017年,為發展旅遊產業,劍河縣仰阿莎旅投公司依託劍河縣文化旅遊資源稟賦,通過自籌資金和銀行融資8600萬元,在清水江北岸建設仰阿莎雕像。雕像融入了當地苗族節日「二月二」和「六月六」的文化內涵,底座高22米、身高66米、總高88米。經核實,該項目沒有使用國家扶貧資金。

2019年,經過州級貧困縣退出專項審查、省級第三方評估、國家復檢等程序,劍河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劍河縣在實現減貧摘帽後,迅速將文化旅遊產業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奮力推動全域旅遊。近年來,前來觀光旅遊的遊客逐年增加。2020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劍河旅遊業迎來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新增長,全縣累計接待遊客22萬餘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0900萬元。

劍河縣苗族女神仰阿莎雕塑 圖據網絡

近日,有網友航拍88米世界最大苗族女神仰阿莎雕塑,該雕塑為貴州劍河縣於2016年11月開工建設,於2017年7月建成,整座雕像高88米,共耗資8600多萬元。據悉,劍河縣曾為國家級貧困縣,於2020年3月3日退出貧困縣序列,有網友質疑該雕塑系當地政府斥巨資打造的「形象工程」,不如將資金用於扶貧。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劍河縣宣傳部一名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全縣為全力突擊、投入脫貧攻堅工作,當地政府近三年來將所有資金都用於突擊脫貧攻堅的工作中,原計劃建設的仰阿莎雕塑的一些附屬設施中途已暫停建設。


被認證為世界最大的苗族女神仰阿莎雕塑

公開資料顯示,貴州省清水江劍河一帶世代流傳著仰阿莎的傳說。2007年以來,劍河每年舉辦仰阿莎文化節,成為劍河擴大對外宣傳、塑造形象並拉動文化旅遊的動力。

據當地政府官網信息,當地政府此前為發展旅遊產業,曾斥巨資打造仰阿莎溫泉小鎮和縣城景區建設,縣城景區建設中就包括打造有仰阿莎女神鵰塑的仰阿莎主題公園。

劍河縣政府公布的仰阿莎雕塑採購信息 圖據劍河縣政府官網

據劍河縣人民政府官網2017年公示信息,仰阿莎雕塑預算耗資8600多萬元,擬建高度總高88米,其中人物高度66米,基座高度22米。人物最終材質為不鏽鋼鍛造製作,藝術呈現為圓雕、浮雕相結合。雕塑基座為圓形4層建築,四周為8組不鏽鋼浪花裝飾。雕塑造型具有強烈的主題性、藝術性、標誌性和紀念碑性質。仰阿莎雕塑應屬國內外目前唯一的大型苗族人物題材雕塑。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5月,由劍河縣人民政府、北京藍調雨桐雕塑文化有限公司共同創作的苗族女神仰阿莎雕塑建造完成。同年12月16日,經世界紀錄認證機構現場測量核實,該雕塑被確認為世界上最大的苗族女神仰阿莎雕塑,並頒發了世界紀錄證書。

世界紀錄認證機構向雕塑頒證現場 圖據網絡

此外,仰阿莎溫泉小鎮投資金額也十分巨大。劍河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陸顯著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劍河溫泉城核心區一期景區工程總佔地面積約430畝,建築面積約10萬㎡,總投資約12億元,是按國家5A級景區標準建設,每天最大接待人數約為1萬人,整個項目由劍河縣投資建設,聘請國內頂級專業公司管理。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官網2018年1月發布消息,劍河縣著力推動新型旅遊產業化和發展生態化同步發展。其中,仰阿莎雕塑的建立,與溫泉景區融入城景一體化規劃中,形成以仰阿莎文化為根基的縣域旅遊綜合體,實現了廣泛吸納就業,助推脫貧攻堅,強縣富民三大目標。劍河旅遊助推扶貧模式得到上級部門的高度認可。

據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官網2015年1月發布的一則消息提到,近年來,劍河縣把抓旅遊、促消費作為縣域經濟增長的新支點。一是投入7.6億元打造仰阿莎溫泉小鎮;二是縣城景區建設工作穩步推進,仰阿莎主題公園已完成80%場平工程,仰阿莎女神鵰塑已委託中央美術學院進行實模設計創作。2014年,劍河縣旅遊增速在全省10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中位居前列,排名第2位。

官方資料顯示,仰阿莎雕塑是苗族文化景觀帶重要組成部分 圖據網絡

被質疑斥巨資打造「形象工程」 官方回應

網友航拍的88米世界最大苗族女神仰阿莎雕塑畫面十分震撼,也有網友質疑:劍河縣斥巨資打造仰阿莎雕塑時還是國家級貧困縣,2020年3月才退出貧困縣序列,如果將資金用於脫貧,該縣脫貧時間或許會更早,這是在搞「形象工程」。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前確實有一些地區的政府打造的巨型雕塑因不符合相關規定,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通報。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住建部今年9月29日曾發布《關於加強大型城市雕塑建設管理的通知》,明確要加強雕塑的管控、管理和審查。《通知》中提到,一些城市雕塑存在尺度過大、品質不高、題材不適宜以及與周邊環境不協調等問題,特別是一些地方對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存在偏差。

住建部發布的有關通知 圖據住建部官網

《通知》中在明確建設管理重點方面提到,將高度超過10米或寬度超過30米的大型雕塑作為城市重要工程建設項目進行管理,嚴格控制建設高度超過30米或寬度超過45米的大型雕塑,嚴禁以傳承文化、發展旅遊、提升形象等名義盲目建設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大型雕塑。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劍河縣宣傳部一名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仰阿莎雕塑建成後不久就曾遭受網友質疑,適逢在2018年至2019年,全縣全力突擊投入脫貧攻堅工作時期,當地政府將所有資金都用於突擊脫貧攻堅的工作中,全力抓農業等扶貧相關工作,其它與脫貧攻堅工作關係稍微小一點的工作例如旅遊產業、城市建設、工業建設等已放緩,原計劃建設的仰阿莎雕塑的一些附屬設施中途已暫停建設。

該工作人員同時表示,仰阿莎主題公園近年來推動了該縣發展旅遊產業的發展,並在今年國慶期間迎來了旅遊高峰。

官方信息顯示,自溫泉景區2017年10月1日正式營業以來,包括仰阿莎文化廣場綜合體在內,實現旅遊收入2000多萬元,日均接待遊客量1000人次以上,月均收入500餘萬元。據悉,劍河溫泉文化旅遊景區綜合體項目全面建成後,日接待能力達到5萬人,可提供就業崗位3700個,其中貧困人口就業2000餘人。

紅星新聞記者 陳卿媛

編輯 張尋

相關新聞:

57.3米高關公雕像、99.9米高水司樓被批!堅決杜絕濫建「文化地標」等形象工程、政績工程!

住建部10月8日對

湖北荊州市巨型關公雕像項目

和貴州省獨山縣水司樓項目進行通報

明確表態要堅決治理濫建

巨型雕像等「文化地標」現象

通報稱,湖北省荊州市在古城歷史城區範圍內建設的巨型關公雕像,高達57.3米,違反了經批准的《荊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有關規定,破壞了古城風貌和歷史文脈。


貴州省獨山縣在影山鎮淨心谷景區內建設的水司樓,建築高達99.9米,投資高達2.56億元,存在脫離實際、濫建「文化地標」、破壞自然景觀風貌等問題。


湖北、貴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要結合職責配合有關部門跟蹤指導荊州市、獨山縣做好巨型關公雕像項目和水司樓項目整改;要舉一反三,加強監管,完善制度,發現苗頭問題及時幹預、糾正,堅決杜絕濫建「文化地標」等形象工程、政績工程。

貴州獨山縣年財政收入不足10億

今年才剛剛摘掉貧困縣的帽子

為了發展旅遊業

獨山縣此前舉債400億打造各項景觀

其中最知名的就是

「天下第一水司樓」


獨山縣曾這樣推介水司樓,該樓於2016年9月份動工,是集會展博覽、酒店住宿、遊覽觀光等於一體的大型綜合體,是淨心谷景區重點打造的標誌性建築。該樓佔地5215平方米,共計24層99.9米高,建成後,有望申報三項世界紀錄:世界最高琉璃陶建築;世界最高水族、布依族、苗族民族元素建築;世界最大牌樓。水司樓在2018年6月左右停工。


此項目源於原獨山縣委書記潘志立。

1964年9月,潘志立生於江蘇省海安縣。2007年8月起,他任海安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黨工委副書記、海安縣城東鎮黨委書記等職。2010年~2011年,貴州分兩批從江蘇、浙江、山東、河北、重慶5省(市)引進12名優秀幹部擔任縣委書記,其中就包括潘志立。2010年7月,他跨省調赴貴州黔南州獨山縣,任縣委書記。

在獨山工作期間,潘志立全力推進「大建設、大發展、大跨越」,其中重要抓手是實施全民招商引資。他聲稱「以最大的優惠、最優的服務和最實在的作風」迎接各方投資。


為了融資,獨山縣成立了多家融資平臺。據該縣新聞傳媒中心2017年的一篇報導透露,全縣共有融資平臺公司36家,其中,總資產規模達到60億元以上的5家、30億至60億元4家、10億至30億元10家、10億元以下16家。獨山縣的融資項目對外宣稱高效益,又以政府信譽為擔保,很容易獲得投資人信任。

高爾夫球場、獨山大學城、「天下第一水司樓」……有了大筆資金後,獨山縣多個大工程接連上馬。但由於同時開工項目過多,債臺高築導致資金斷裂,多個項目爛尾。


2019年10月1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微信公眾號推送消息:近日,貴州省獨山縣委原書記潘志立(副廳級)涉嫌受賄罪、濫用職權罪一案,經貴州省人民檢察院指定管轄,由安順市人民檢察院依法向安順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2018年,獨山縣財政總收入完成10.08億元(含出口退稅), 2018年末戶籍人口35.6065萬人。據此推算,400億的債務意味著獨山縣人均負債達11.2萬元。


湖北荊州的關公像

花費15億元打造

整個雕像連同底座一起高達近58米

重達1200餘噸

光青龍偃月刀就長70米

重136噸


想要參觀這座雕像,需要花40元購買關公義園門票,裡面唯一的景點就是該雕像。然而由於雕像過於龐大,近距離觀看效果其實不佳,導致景區慘澹經營。

今年7月10日,《湖北荊州「全球最大的關公像」正在沉降,未經規劃許可未經消防驗收》報導顯示,2016年6月17日,關公義園開園,淨高48米的關公雕像下是一棟兩層高建築,名為關公文化展示中心。

該園對外宣稱為「荊州旅遊的新地標」。荊州本想借義園打好「關公文化」這張牌,唱響文化旅遊,但4年多過去了,遊客和市民卻不買帳。與慘澹經營相伴的是,關公文化展示中心未經過消防驗收,且關公雕像基座正在沉降。


荊州古城微信公眾號文章顯示,在國慶假期關公雕像基座內還舉辦多場活動。荊旅集團總經理陳德貴表示,他也是剛剛得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通報此事,待收到具體意見後,該公司將積極落實上級意見,認真整改。


類似巨型雕像、水司樓

這樣貪大求名的人造景點

無論是技術還是藝術的價值著實有限

在遊客日漸理性

旅遊品味越來越高的當下

被市場所拋棄實屬大勢所趨


浪費人力物力財力和土地資源

賺個噱頭之外

還有什麼意義呢?

對各地花巨資建造巨型雕像的衝動

該說「不」了!

本文來源:界面新聞 責任編輯:俞昌宗_NBJ11145

相關焦點

  • 貴州8600萬「女神像」投資方:只做雕塑是不可能盈利的
    新京報訊(記者 劉瑞明)曾是貧困縣的貴州劍河縣,耗資8600萬元建設苗族女神「仰阿莎」塑像,引發外界質疑。21日,新京報記者從劍河縣文體廣電旅遊局獲悉,雕塑由劍河縣一家旅遊投資企業修建,費用來自其自有資金以及貸款融資。
  • 確保扶貧資金投入有力有效
    一筆筆持續增加的資金投入,一項項精準發力的稅收優惠,為貧困地區、貧困群眾送去了脫貧的希望和美好生活的盼頭。這個過程並非簡簡單單地「撒銀子」,而是瞄準脫貧攻堅的焦點和靶心,系統發力,精準施策。要讓真金白銀的投入持續有力有效,離不開真抓實幹的深化改革。在財稅支持脫貧攻堅過程中,改革步伐鏗鏘堅實。
  • 讓扶貧資金髮力在「刀刃」上
    今年4月,突泉縣正式退出國家貧困縣序列,全縣11765戶、23357名貧困群眾全部脫貧,踏上了鄉村振興新徵程。回望來路,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幹部群眾精準發力,用汗水沁潤熱土的堅韌,更離不開扶貧資金的持續投入提供的堅實支撐。每一筆扶貧資金的背後都牽繫著一批貧困群眾,扶貧資產運營收益的好壞,關係著貧困群眾的生活。地好肥足,種不出好莊稼可不行。「精準」!
  • 2016年到2020年前三季度832個貧困縣統籌整合各級財政涉農資金超...
    發布日期:2020-12-02 20:12   12月2日,財政部農業農村司司長吳奇修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貧困縣涉農資金整合政策是財政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創新涉農資金管理方式
  • 「國家級貧困縣全部摘帽」背後 這些扶貧知識你了解嗎
    1986年我國陸續確定了331個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按198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計算,農區縣低於150元,牧區縣低於200元,革命老區縣低於300元,即列入國家扶持範圍。  1994年,國務院扶貧辦頒布實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2000年)》,按照199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700元的縣一律退出,低於400元的縣全部納入的方法,在全國範圍內確定了592個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
  • 國家級貧困縣政策的收入分配效應
    中國政府主要通過專項扶貧貸款、以工代賑和中央財政扶貧資金等方式對國家級貧困縣給予政策扶持。其中,專項扶貧貸款為貧困地區企業和農戶的生產活動提供非消費的信貸支持;以工代賑主要用於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包括修建道路和水利設施;財政扶貧資金主要用於發展貧困地區生產性建設工程等社會項目。
  • 甘肅舉行全省貧困縣摘帽退出新聞發布會
    全省共有75個貧困縣,其中58個是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縣,17個是省定插花型貧困縣。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到2019年底,有67個縣陸續摘帽退出,剩餘8個縣未退出,分別是:鎮原縣、通渭縣、岷縣、宕昌縣、西和縣、禮縣、臨夏縣、東鄉縣,全部是深度貧困縣。
  • 煞風景的「關公雕像」是怎麼建起來的?
    一直以來,借用歷史名人的名聲,用他們的雕像打造旅遊景點吸引遊客,是不少地方的做法。可這類雕像要是建得不夠科學,可能就會影響與周邊環境的良好關係,適得其反。項目建設前,建設單位向荊州市住建部門和規劃部門提交了施工許可和規劃許可的申請,當時申請的內容是聖像基座建設,申請很快得到審批,建設方開始施工。只是在施工過程中,建設方在基座上加建了巨型關公雕像,而這個雕像沒有報批任何的許可手續。既然審批的項目叫聖像基座,上面會有雕像建設並不奇怪,規劃部門也一定知曉。可奇怪的是,在沒有獲得審批的情況下,相關部門在雕像長達兩年的建設期中,始終不聞不問。
  • 貧困縣4800萬修廣場,有村民卻還在點煤油燈
    這是國家級貧困縣?巡視組敏感地察覺到不對勁。當天傍晚,組長唐松成提議「出去轉轉」。這一轉,徹底把大家「轉」得目瞪口呆。經過縣委、縣政府辦公大樓前時,幾個人的腳步同時停住了。幾株巨大的銀杏樹挺立在前,高大漂亮、引人注目,樹幹直指雲間。這樹直徑有多大?大家試著合抱,兩人卻抱不住這棵樹!回頭看看對面「闊氣」的廣場……這真是國家級貧困縣?
  • 深度掃描:八個深度貧困縣脫貧摘帽 廣西怎麼做到的?
    11月20日,我區融水、三江、那坡、樂業、隆林、羅城、都安和大化8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自治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是在廣西減貧事業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 剛剛脫貧摘帽的8個縣,是廣西深度貧困縣和國家掛牌督戰縣,其中大化、都安、隆林、那坡4縣屬於自治區極度貧困縣。
  • 由國家貧困縣到全國百強縣,安溪脫貧模式成典範
    通過嚴查嚴管把扶貧資金用好是非常關鍵的,就像劉永富主任說的,「帶電的高壓線不是一種宣示,而是一種要求。」扶貧資金的有效使用對扶貧攻堅工作至關重要。二是資金到戶:把幫扶資金撥付到戶到人,實實在在惠及貧困群眾,不再像過去把扶貧資金都用在修路砌溝等基礎設施建設上。三是掛鈎到戶:形成貧困戶幫扶長效服務機制,要求掛鈎幹部、企業要長期對接直至脫貧。
  • 財政部:2016年至2020年連續五年每年新增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00...
    12月2日,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財政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肩負重要職責。黨的十八大以來,財政部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根本遵循,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最大政治責任、最大民生工程,全力以赴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
  • 世界上最高的雕像:耗3億美元修建雕像,比自由女神像高3倍!
    說到出名的雕像時,我們都想到美國的自由女神像、雅典娜神像和斷臂維納斯等,他們的姿態萬千,所代表的文化氛圍不一樣,各有各的美。但是你們知道世界上最高的雕像在哪呢,是什麼?不知道吧,下面就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世界上最高的雕像吧!帕特爾團結雕像是印度古吉拉特州計劃斥巨資3億美元建造的全球最高雕像。
  • 方正證券扶貧工作部董事總經理阿孜古麗:扶貧要精準、務實、實效
    本報記者 鄭瑜 何莎莎 北京報導全面脫貧最後年限將至,企業扶貧進入了新階段。從粗放扶貧到精準扶貧、從教育扶貧到產業扶貧、金融扶貧,為響應國家「千企幫千村」的號召,企業正在全力以赴。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中如果有上市企業,將帶動上下遊的許多產業發展。」「方正證券推進的債券項目對於貧困縣與國家都意義頗深,貧困縣的產業底子薄,中小微企業多,規範程度弱、對接資本市場能力低,主要靠銀行的貸款。但是銀行貸款只能輸血,對於貧困縣企業自身發展的作用仍需探討。
  • 甘肅首次引入"第三隻眼"參與貧困縣脫貧考核
    每到一地,兩組首先一起聽取貧困縣工作情況匯報。  3月1日上午,永登縣縣委書記魏旭昶匯報的一組數字,引起了省委第二考核組多名成員的注意。  2015年,永登縣僅縣級財政投入的扶貧資金就達1.072億元。作為甘肅58個集中連片特困縣市區之一,永登全年財政總收入4億餘元,扶貧資金投入就佔到財政收入的26.53%,這在全省都較為罕見。這麼多錢,是否真正花在了扶貧上?
  • 關於自治州教育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
    脫貧攻堅是全黨全社會共同責任,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援疆扶貧、社會扶貧大扶貧格局);怎麼扶(中央「五個一批」脫貧舉措;自治區「七個一批」「三個加大力度」脫貧舉措;自治州「五個一批」「三個加大力度」脫貧舉措);如何退(貧困縣摘帽達到「三率一度一接近」標準,貧困村退出達到「一降」「五通七有」標準,貧困戶脫貧達到「一超過」〈農牧民人均純收入超過年度國家扶貧線
  • 貴州最後9個貧困縣脫貧摘帽
    、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沿河縣、榕江縣、從江縣、晴隆縣、望謨縣符合國家貧困縣退出條件,同意該9縣退出貧困縣序列。產業扶貧、生態扶貧、東西協作……一系列脫貧攻堅舉措在貴州推進。僅易地扶貧搬遷,貴州就創造了搬遷188萬人的全國紀錄。    貴州省政府副秘書長袁家榆在發布會上宣讀了省政府關於同意9縣退出貧困縣的批覆。貴州省委副秘書長、省扶貧辦主任李建在發布會上稱,省政府關於批准紫雲縣等9個貧困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的通告,標誌著貴州省6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 山西大同縣為獲扶持資金 16年小康縣重變特困區
    一頂貧困縣的帽子,不僅意味著大量資金、項目,還有來自各方面的支持。於是,大同縣看著「鄰居」藏富,自己開始了「逐貧」,並終於成功入列。  「跑下來了。」2013年1月21日,大同縣扶貧辦主任王漢斌,將一份山西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的文件,遞給辦公室的每個人看。  在成為「小康縣」16年後,山西大同縣終於開始享受「貧困」待遇。
  • 東方證券產業扶貧結碩果 打造「東方菇娘」品牌
    這其中,東方證券圍繞產業扶貧、金融扶貧、公益扶貧、消費扶貧等方面開展工作,並且與內蒙古呼倫貝爾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簡稱「莫旗」)、山西省靜樂縣、吉林省通榆縣、四川省沐川縣4個國家級貧困縣籤訂「一司一縣」結對幫扶協議,持續深入開展城鄉結對幫扶工作,讓扶貧行動在貧困地區結出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