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造血幹細胞或為化療提供新方向

2020-12-08 騰訊網

德國烏爾姆大學近日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骨髓中的某些特殊幹細胞巢可以延緩造血幹細胞老化進程,而化療有可能會嚴重破壞這些幹細胞巢。

造血幹細胞可以通過增殖分化產生紅細胞、白細胞等人體內所有類型的血液細胞。骨髓中的幹細胞巢是造血幹細胞存在的微環境,就像它們的庇護所,為這些幹細胞提供所需養分,維持其功能。

研究人員在小鼠實驗中發現,造血幹細胞是否老化及老化速度取決於它們所處的位置。在一些特殊的位置——與骨髓竇狀毛細血管緊鄰的幹細胞巢中,一些老年實驗鼠有著和年輕小鼠增殖分化能力相同的「年輕」造血幹細胞。

他們在英國《自然·細胞生物學》雜誌上發表報告解釋說,這是因為這些幹細胞巢中的造血幹細胞發育成各系前體細胞後就處於休眠狀態,細胞分裂次數減少,因而可以保持「年輕」。

研究人員還發現,這些幹細胞巢對某些化療方案尤為敏感,很可能會在化療中被嚴重損壞。這一研究結果為進一步優化人類腫瘤治療的化療方案提供了新方向。

T

R

F

來源 | 《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讓造血幹細胞保持年輕的「秘訣」
    新華社柏林12月8日電(記者田穎)德國烏爾姆大學近日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骨髓中的某些特殊幹細胞巢可以延緩造血幹細胞老化進程,而化療有可能會嚴重破壞這些幹細胞巢。造血幹細胞可以通過增殖分化產生紅細胞、白細胞等人體內所有類型的血液細胞。
  • ...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造血幹細胞|王憬惺|中國醫學科學院|...
    1988年,美國科學家布洛克斯梅爾和法國醫生格拉克曼合作,在巴黎成功地為一位患有範可尼貧血的6歲美國小男孩完成了世界首例臍帶血來源的造血幹細胞移植,至此,拉開了世界臍帶血應用的序幕。王憬惺教授「目前,臍帶血的應用主要集中在造血幹細胞移植方面,但隨著科研的深入,其外延不斷被拓寬。」
  • 造血幹細胞捐獻變卦後續:白血病患者找到新捐獻者
    原標題:造血幹細胞捐獻變卦後續:白血病患者找到新捐獻者   《造血幹細胞捐獻變卦風波》後續  白血病患者又找到合適幹細胞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周偉武醫院表示,10月21日,就能將新捐獻者的造血幹細胞植入陳宇明體內  變卦者仍未現身  打算給陳宇明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被父親帶回柳州後,已「失蹤」多日。目前,從她身上採集造血幹細胞的最佳時間已過,但她仍未現身。不少讀者對她及其家人的行為表示不滿。
  • 新一代造血幹細胞動員劑釋倍靈開出中國首張處方
    中新網北京4月16日電 (記者 李亞南)繼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副主任醫師王峰蓉昨日為一位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開出了新藥釋倍靈(普樂沙福注射液)在中國的第一張處方後,這位患者16日成功接受了自體造血幹細胞採集。
  • 【健康教育】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流程
    檢驗後,中華骨髓庫將把您的所有相關資料錄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計算機資料庫中。等待配型、配型成功:等待有配型完全相同的患者,此間要經常與省級分庫經常保持聯繫。這一段時間應該是幾年至幾十年,其中很少人能實現捐獻的願望。對志願者進行再動員:需要骨髓移植的患者,會在中華骨髓庫申請造血幹細胞配型檢索。如果志願者與患者配型合適,中華骨髓庫將對志願者進行再動員工作。
  • 「胎盤造血幹細胞」並非合法的造血幹細胞,擦亮眼睛別上當!
    封面新聞消息,不知從何時開始,為孩子儲存幹細胞成為眾多年輕家長的選擇,近日,有家長反映,四川省內某些醫院的產科有人在推銷一種叫「胎盤造血幹細胞」的儲存服務,據稱一個孩子的胎盤造血幹細胞能使用1-2次,且無體重限制,可用於治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等惡性血液疾病,以及部分代謝病和實體腫瘤
  • 骨髓造血幹細胞和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_鄭大中科博生
    具中科博生研究表明,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簡稱骨髓移植(BMT),它是在造血幹細胞移植術中,最早用於臨床,也是迄今為止最為成熟的移植技術。20世紀70年代以後,HLA抗原的發現是骨髓移植第二個劃時代的裡程碑。
  • 專家觀點 | 吳彤主任:白血病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復發的防治
    復發是白血病造血幹細胞移植失敗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據CIBMTR(國際骨髓移植研究中心)統計,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Auto-HSCT)後復發死亡率佔全部死亡原因的78%,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HSCT)後的復發死亡率佔全部死亡原因的23~34%。
  • 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須知
    年齡在18-45歲的符合無償獻血條件的健康者均可登記成為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18-55歲健康者可採集造血幹細胞。  三、為什麼45-55歲的健康者不再接受登記?  採集造血幹細胞的最佳年齡為18-55歲,捐獻者登記入庫後到尋找到相合患者需要一定時間。
  • 內蒙古日報——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實現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新...
    本報12月1日訊 (記者 張文強)11月30日,在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血液科醫療團隊的精心救治下,罹患腦淋巴瘤患者王先生順利出院,這也是該院血液科採用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血液科惡性腫瘤、實現技術新突破的又一成功案例。
  • 協和醫院新造血幹細胞移植倉迎來首位出院患兒
    (湖北日報通訊員 陳有為 攝)湖北日報訊(通訊員聶文聞、陳有為、彭錦弦)8月3日,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兒科醫護人員為白血病患兒瑞瑞舉辦了一場出院儀式。經過50餘天的治療,瑞瑞目前造血功能恢復良好,符合出院標準。5月7日,協和醫院血液病研究所造血幹細胞移植新病區(移植倉)正式投入使用。瑞瑞成為該移植倉首位出院的患兒。
  • 「胎盤造血幹細胞」並非合法的造血幹細胞 市民需擦亮眼睛別上當
    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不知從何時開始,為孩子儲存幹細胞成為眾多年輕家長的選擇,近日,有家長向我報反映,省內某些醫院的產科有人在推銷一種叫「胎盤造血幹細胞」的儲存服務,據稱一個孩子的胎盤造血幹細胞能使用1-2次,且無體重限制,可用於治療急性白血病
  • 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
    海南分院血液科主任黃文榮告訴記者,經過對患者骨髓瘤病情的全面評估發現,骨髓瘤細胞已經充滿患者的整個骨髓,超過90%的骨髓細胞為腫瘤細胞,而且是來源於兩種腫瘤的雙克隆骨髓瘤癌細胞,「正常的骨髓造血完全被癌細胞侵蝕了,普通化療方案已經很難控制住病情。」
  • 臨沂首例兒童白血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
    臨沂市人民醫院成為臨沂市第一家、山東省第二家獨立開展兒童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醫院,填補了臨沂市兒童白血病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上的一項空白,兒童血液病治療水平又上新臺階。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七年前,八歲的樂樂(化名)在臨沂市人民醫院被檢查患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高危),經過三年正規、系統的化療後完成療程,骨髓持續完全緩解,順利停藥。
  • ...我院血液內科完成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術治療惡性淋巴瘤
    回顧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全過程在前期免疫化療期間,老賈出現了噁心、食欲不振、脫髮、發熱等排異反應,好在沒有發生胃腸道出血等嚴重併發症,在6個流程化療後評估為完全緩解,但是治療沒有就此停止。為了預防復發,血液內科依據國內外最新指南,為他定製了維持兩個療程單抗,再做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最佳治療方案,這樣才有完全治癒把握。為此,去年10月,科室朱斌醫生、陳林霞護師為他採集了足夠量的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
  • 中科院學者 Haematologica 發文造血幹細胞穩態調控新機制
    造血幹細胞(HSC)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並能分化為各種血液細胞。生理狀態下,造血幹細胞大部分處於休眠狀態,僅有少量細胞增殖以維持造血穩態。 而在一些應激狀態下(如失血過多、輻射損傷、化療等),HSC 能夠迅速從休眠態中激活進行造血,當機體再次恢復正常穩態後,HSC 會重新進入休眠狀態。
  • 捐獻造血幹細胞 這些常識需知道
    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採集造血幹細胞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一是抽取骨髓造血幹細胞,二是從外周血中採集造血幹細胞,即捐獻者在注射動員劑後,進行血液成分單採術,從捐獻者手臂靜脈處採集造血幹細胞,安全、方便、無痛苦。中華骨髓庫提倡的採集方法是從外周血(靜脈)中採集造血幹細胞。
  • Nature:痛覺神經竟然可以從骨髓動員造血幹細胞
    血液幹細胞的主要特徵是它們能夠再生全身的血液和免疫系統。這一過程被稱為造血,而這些細胞被稱為造血幹細胞(HSC)。在發育的胚胎中,造血幹細胞在不同的解剖部位遊走,血液循環使其得以運輸。在出生後,這些細胞在骨髓中支持其靜態和自我更新的特殊環境中。
  • 《Nature》:辣椒新功能,可刺激痛覺神經動員造血幹細胞用於血癌
    國際知名期刊《Nature》最新一期,刊登了一篇來自中國的報導,研究證實:痛覺神經元可從骨髓動員造血幹細胞(HSC),而辣椒的主要成分辣椒素會產生這種痛覺刺激。無疑辣椒的作用又多了一種。血癌,主要指血液系統的癌症,包括惡性白血病、淋巴瘤和多發性骨髓瘤等,化療效果不佳後,大劑量化療後,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自體幹細胞移植(ASCT),即用健康的造血幹細胞代替受損的造血幹細胞。但是臨床仍有少數患者造血幹細胞不能充分動員,無法在血液中抽取足量的造血幹細胞。可能原因包括年齡、遺傳學、癌症類型(多達25%的淋巴瘤患者動員不佳),以及反覆進行化療。
  • 表皮生長因子或可促進造血幹細胞再生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杜克大學的研究者表示,表皮生長因子可以在個體暴露於輻射後加速造血幹細胞的恢復這項研究或為治療癌症以及某些飽受輻射的個體提供治療希望。  研究者John Chute表示,目前表皮生長因子刺激造血的作用機制還不清楚,血液組分的形成來源於造血幹細胞。研究者的研究闡述了表皮生長因子可以促進損傷後的造血幹細胞的生長以及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