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生命都進行複製,將DNA或遺傳特徵傳遞後代,傳遞過程中變異

2020-12-05 笑春風說說說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是生命。所有生命都進行複製,將DNA或遺傳特徵傳遞後代,傳遞過程中變異傳統教科書上有一條定義:所有生命都呈現出三個特性:攻擊、移動和繁殖。繁殖事實上是「複製」的委婉語而且是迅捷的「複製」。對於生命,也許最準確的說法是:所有的生命,從最簡單的細菌到人類,都進行複製並把它們的基因物質或遺傳特徵傳遞給後代。這些物質在傳遞過程中經歷變異。

換句話說,它們經歷了自然選擇的進化過程,而不是簡單地產生與自身完全相同的拷貝。卡爾·薩根曾用更簡潔的語言把生命定義為任何具有複製、變異和變異之複製能力的系統。這就是說,生命是具有下述特徵的實體:這種實體通過自然選擇的進化機制,允許一代與一代之間產生變異,它能把自己的特徵通過繁殖而重組,使下一代的特徵與自身並不完全一模一樣。這是一個很恰當的定義。

當然,它還可以採用其他不同的說法。例如,有人提出,生命應該具備三個特徵:第一,生命應該是一個保持過程,應該從周圍汲取營養,以此改變環境而利於自身的保持。第二,生命應該以碳為基礎,我們在前文「地球型生命」中已經詳細討論過這一點。第三,生命應該是控制信息組成的系統;整個生命過程都是由一套信息系統控制完成的,而控制程序則都寫在細胞核內的脫氧核糖核酸分子中。

生命進化的過程就依賴於這一信息控制系統的突變與複製。這就是人類目前所知的生命。顯然,尋找地外生命也正是尋找這樣的生命。通常,人們把這一研究領域稱為「外空生物學」。對於這一名詞的歷史背景,早在20世紀60年代,享譽全球的美國科普巨匠艾薩克·阿西莫夫就曾言簡意賅地作了介紹。此前,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天文學家託馬斯,我東德曾主張:在地球上有一個「深熱生物圍」,它布滿細商高與地球表面完全隔絕。

上面提到的環境正好與戈爾德的預見相吻合。戈爾德還提出,在其他星球的外殼內部也有可能存在有機體,儘管這些星球的表面顯然不適合生命繁衍生息。天文學家發現木衛二的外殼下面有一片海洋,很容易使人推測出適合於生命的環境在浩瀚的太空中可能隨處都有。長期以來被譏諷為「無研究對象的學問」的外空生物學,正在逐漸取得自己在科學殿堂中的應有席位。

相關焦點

  • DNA無法解釋所有遺傳生物特徵
    原標題:DNA無法解釋所有遺傳生物特徵   科技日報北京4月3日電 (記者常麗君)英國愛丁堡大學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代代之間遺傳下來的特徵並非只取決於DNA,還可以由細胞中的其他物質來攜帶。如組蛋白上的標記構成了獨立的表觀遺傳信息。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的《科學》雜誌上。
  • Cell:在細胞分裂時,組蛋白化學修飾也可遺傳,並在維持後代細胞身份...
    2019年11月1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不僅DNA的遺傳,而且包裝DNA的蛋白發生的變化的遺傳在細胞增殖時維持它們的身份。這項研究揭示了在發育期間,每個細胞進行增殖而產生兩個子細胞時,它們將它們的身份傳遞給下一代細胞。
  • 生命的證據:科學家揭示生命的重要特徵 將為尋找地外生命提供依據
    我們會清楚地看到令人失望的巖石和令人興奮的外星生命之間的區別——設計。這是個好消息,因為只有一種方法可以得到這樣的設計:自然選擇。當你擁有具有三種特性(變異、遺傳和差別成功)的東西(細胞、複製因子、鳥類,我們稱之為「Glipgloops」的假想物種)時,自然選擇就會發生。例如,我們假設的一些Glipgloops的眼睛比其他的長(變異)。長眼Glipgloops有長眼嬰兒(遺傳變異)。
  • 人生的那些事-004 生命的底層密碼
    DNA是生命的遺傳單位,它們的主要作用是存儲和遺傳生物信息。DNA讓生命在進化的過程中,能保持基本的特性,讓老鼠的後代還是老鼠,也讓子代和親代有相似的外形特徵。也就是說DNA讓物種在進化中保持了相對的穩定性。這是生命的底層密碼之一。
  • 複製錯誤和自私基因,什麼是生命的本質?
    性可以將錯誤集中在某些子代身上,從而使其他後代相對無錯。有性的生命形式可能比自我複製的生命形式在進化上更複雜。在解決複製錯誤問題的同時,性別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在無性繁殖的生命形式中,親本的每一個基因都被傳給了子代: 100% 的基因都是由所複製的親本提供。而人類,以及所有通過性行為誕生的複雜生命形式中,父母中的某一位傳給後代的基因大約只有 50% 。
  • 《生命的基因密碼:遺傳》第一章 生命之謎遺傳概述
    這個神奇的現象誕生了一個新的概念,生物學家稱它為「遺傳」。  什麼叫遺傳?遺傳和什麼關係最密切呢?  我們通常理解的遺傳一般是指親代的性狀又在下代表現的現象。但在遺傳學上,指的是遺傳物質從上代傳給後代的現象。例如,父親是色盲,女兒視覺正常,但她由父親得到了色盲基因,並有一半機會將此基因傳給她的孩子,使其顯現色盲性狀。
  • 突破生命法則極限!8鹼基DNA誕生,會是外星生命遺傳密碼?
    在生物學的研究中,最關鍵也離不開的就是遺傳信息,無論是儲存、傳遞還是演化,都影響著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命體的生存。現代生物學已經發現遺傳信息的載體就是DNA,雙螺旋的結構上連接著同樣大小的脫氧核糖核苷酸鹼基,兩條鏈相對應的鹼基用氫鍵緊密結合。
  • 首次觀察到dsRNA直接進行代際傳遞
    2016年10月19日/生物谷BIOON/--基因遺傳的基礎理論是眾所周知的:在繁殖期間,雙親傳遞各自一半的DNA給它們的後代。這種遺傳配方被認為含有一個新的有機體構建和操作它的機體所需的所有信息。但是最近的研究已表明在一些物種中,親本的生活經歷能夠改變它們的後代。
  • 八上第四章生物的遺傳與變異複習提綱和思維導圖
    第四章 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第一節 遺傳的物質基礎1、遺傳的概念:生物學上把子代與親代之間,以及子代個體之間相似的現象叫做遺傳。遺傳的本質:親代的遺傳物質傳遞給子代。2、遺傳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傘藻嫁接實驗:說明傘帽的形狀是由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控制的。3、染色體(細胞核內有能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在生物的傳種接代中具有重要作用。特點:同種生物的體細胞內都含有數目相同、形態相似的染色體。
  • 揭示表觀遺傳記憶跨代傳遞新機制
    Rechavi博士說,「在此之前,人們一直認為一種被動稀釋或衰減過程調控著表觀遺傳反應的遺傳。但是我們證實存在一種主動過程調節著表觀遺傳反應的跨代遺傳。」應激代際傳遞研究人員一直著重關注應激、創傷和其他環境暴露的影響如何在幾年內傳遞給下一代。
  • 「遺傳與變異」專題典題精析
    1.下列不屬於細胞質基質、葉綠體基質和線粒體基質的共性的是()  A.都含有DNA B.都含有許多種酶  C.都含有RNA  D.都參與能量代謝的活動  分析:三者中都能產生ATP,都參與能量代謝活動;都是新陳代謝發生的場所,故有多種酶的存在。
  • 8鹼基DNA的誕生,會是外星生命的遺傳密碼麼?
    氫鍵供體原子用藍色標記,受體原子用紅色標記,每組中左邊兩對為天然鹼基核苷酸,右邊兩對為人工合成鹼基核苷酸其實,早在上個世級70年代,就已經有一些學者對上帝的自然法則發出挑戰,期望能對遺傳字母表進行擴展,只不過一直沒有成功。
  • 地球生命誕生之謎:所有生命都是細菌後代
    這種結構解釋了細胞複製DNA的方式。換句話說,它解釋了父母如何複製自己的基因,並將它們傳遞給後代。更關鍵的是,雙螺旋結構可以「解壓」,從而暴露了基因代碼。基因代碼由A、T、C、G等基因鹼基構成,正常情況下,它們都被鎖定在梯子的梯階上。每個鏈被用作模本,重新創造另一個副本。利用這種機制,自從生命誕生以來,基因就可從父母傳遞給後代。
  • 生物八下,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第二節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知識梳理
    2.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1)生物在有性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性狀的遺傳實質上是親代通過( )過程把( )傳遞給子代,在有性生殖過程中,( )和( )就是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橋梁」。
  • 用遺傳算法優化垃圾收集策略
    遺傳算法是一個優化技術,在本質上類似於進化過程。這可能是一個粗略的類比,但如果你眯著眼睛看,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確實大致上類似於一個優化任務,其目的是製造出完全適合在其環境中繁衍生息的有機體。在本文中,我將展示如何在Python中實現一個遺傳算法,在幾個小時內「進化」一個收集垃圾的機器人。
  • 研究發現其變異基因也可遺傳給後代
    成年珊瑚可以將它們在有生之年獲得的變異遺傳給後代,從而推翻一種長期觀點,即沒有動物能將這種變異遺傳給後代。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伊利亞娜·鮑姆斯說:「幼年珊瑚遺傳了父母一生中獲得的突變。以前沒有在其他動物身上觀察到這種情況,但曾在植物上觀察到這種情況。」珊瑚是最古老動物群之一。鮑姆斯說,它們在許多方面與植物相似,比如生命大部分時間都在一個地方——礁石上。
  • iScience:環境毒素對人體的影響能夠傳遞給後代
    2019年10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孕產婦暴露於一種普遍存在的工業汙染物種會損害後代的免疫系統,削弱人體抵抗流感病毒等感染的能力。 該研究由羅切斯特大學醫學中心(URMC)環境醫學系的Paige Lawrence博士領導做出,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的《iScience》雜誌上。
  • 染色體變異與癌症
    癌症:正常細胞的一場「叛變」 在我們的身體中,細胞們有一套高度分工的協作系統:生殖細胞(例如卵細胞與精子)負責將遺傳物質DNA傳遞給後代,而體細胞雖然不能將自身的DNA直接傳遞給後代,但是可以提高同一個個體中生殖細胞遺傳的效率。
  • 自閉症兒童可能遺傳父系DNA突變—新聞—科學網
    但在過去的10年中,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數百種基因變異,似乎會影響大腦發育,從而增加患自閉症的風險。然而,這些科學家主要研究的是DNA的變異,這些變異直接編碼了蛋白質組成部分。 現在,一項對所謂的非編碼DNA進行的新研究發現,調節基因活動的區域的改變,也可能導致自閉症。令人驚訝的是,這些變化往往是從沒有自閉症的父親那裡遺傳下來的。
  • 初中生物練習題之遺傳和變異
    >     C.總在一起生活,長相就會相像D.父母所有的性狀都遺傳給了子代     4.生物的性狀就是()     A.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徵B.生物的生理特性C.生物先天的行為方式D.前三項都對     三、識圖作答     5、下圖中所涉及的6組相對性狀,請把每組相對性狀的序號填入到括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