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山西考古時發現一個陶罐,10年後搞清楚用途,真乃高科技!

2020-10-18 歷來現實

題目中專家讚嘆的高科技其實跟火有關,火是人類的夥伴,幾千年來一直伴隨著人類走過了多少風風雨雨,度過了無數個寒冷的夜晚,也見證了人類的一日三餐。

隨著科學的發展,火在生活中雖然無處不在,但早已經隱形化了。如今電磁爐做飯,在"無火"的火中將生米變成熟飯,微波爐在看不見的"火"中給將生鮮變成熟食,哪怕是節日燃放的煙火,都能在幾十米遠的地方用雷射點燃了。

不過70、80後的友友們對火的記憶是古樸和原始的,那時候的父母做飯和抽菸都用"洋火",也就是火柴,再高級一點地用"火石"打火機摩擦取火。落後的老大爺抽菸用不起兩分錢一盒的火柴、更買不起幾角錢的打火機,就用玉米纓子(玉米須)編製成繩子,點燃後讓它一直燃燒,用來點菸(所謂的煙往往也就是紅薯葉子和榆樹葉子粉碎的末),那時候的火,真是溫馨極了,留下了多少美好回憶。

上溯到遠古時代,河南商丘的燧人氏發明了鑽石取火,帶來了一場火的革命。好多人覺得那個能拿諾貝爾獎的發明其實也不怎麼實用,每次孩子放學了飢腸轆轆,吵著要吃東西的時候,先拿一個樹枝說:乖別急,爸爸這就給你鑽木取火,燒飯。

說著就在旁邊鑽,等火鑽出來了,轉身一看,孩子餓昏過去了。

其實那只是遠古的時候人們在那麼幹,什麼都在發展,取火方式沒有停滯不前,也是在日新月異的發展,那麼後來的人到底是怎麼在生活中取火的呢?

上世紀59年的時候。我國考古隊在山西發現了一個"陶罐",生動地再現了祖先的取火方式;不過不是當時就發現了,而是整整用了十年的過程才恍然大悟的。

一說五十年代末,年長的同志會想起那如火如荼的歲月,那個全民亢奮砸鍋找釘子大煉鋼鐵"趕英超美"的年代。

人們在折騰挖土建高爐的時候,在山西芮城"東莊村遺址"發現了好多罈罈罐罐,很快考古隊員就趕到了,他們經過鑑定,確認這些罈罈罐罐是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可是稀世珍寶,趕緊小心翼翼用東西裝好,放到箱子裡,帶回去研究。

當他們最後要離開的時候,一個考古隊員突然在一個灶火旁發現一個硃砂罐子,這個罐子底部的直徑不到十公分,上部只有四公分,高10公分,叫人詫異的是罐子底部有個小圓洞子,腰部兩邊一左一右有兩個對稱的圓孔。

說實話,遠古時期的用具都非常粗糙,乏善可陳;如果扔到路邊也不會有人認真看一眼。專家看過之後分析,這應該是一件日用品,不是什麼精工細作的工藝品。因為即使跟同時發現的器皿比,它的做工也比較粗糙。

好多專家都對這些新石器時代的文物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對這個小罐子更是興致盎然,因為其它文物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就是有欣賞價值,而這個貌似日用品的東東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大家議論紛紛、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不過大家有一個觀點是沒有分歧的,那就是既然在灶臺四周發現,那一定跟做飯有關。

不過在那個大煉鋼鐵的年代,專家也不敢很張揚,說不定就給弄個封建迷信搞復闢的罪名給弄起來了,所以大家就把這事給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也許是陶罐子不甘寂寞,不甘心就這樣默默無聞,一直在上訪,感動了上天。1969年的一天,十年前曾經去現場的一位考古工作者回老家看望父母,回家後難免走親訪友,到哪裡都是好吃好喝好招待。

在那個年代,農村做飯還都是就地壘砌一個灶火用木材燒火做飯,在去同學家的時候,同學老爸是村長,家裡比較富裕,用的是煤球做飯,高端大氣上檔次,考古隊員看著同學家的煤球爐,悠悠地發起呆來。

這裡插一句,1969年的農村,大部分人家還是以"燒柴"為主,但這位村長家的廚房裡卻已經添置了一套"煤球爐";說起"煤球",想來很多朋友都不陌生,這位隊員看著越燒越旺的爐火禁不住陷入了沉思。

就在同學莫名其妙的時候,這個考古隊員突然一拍大腿叫了起來"原來如此啊!"把同學一家嚇了一跳。這位考古隊員像著了魔一樣,飯也不吃了,直接就打道回府了。

這位考古隊員不遠百裡跑到了單位,徑直向保管室奔去,等找到那個陶罐後,他把一塊木炭點燃燒紅放到那個小罐子裡,然後在上面放上一層沒有點燃的木炭,小心翼翼蓋上了蓋子。

這位考古隊員興奮地用電話刷朋友圈,沒有幾個小時,領導、專家、朋友都知道了,都知道什麼呢?

這個小陶罐子是可以拿諾獎的"存火器",是當時的高科技。

為什麼叫它"存火器"呢?古人先把一塊木炭燒紅,上面覆蓋沒有點燃的木炭,蓋好蓋子,等到做飯的時候用嘴一吹,木炭見到氧氣就開始燃燒,用罐子裡的燃燒的木炭就可以點火做飯。

那麼問題來了,兩頓飯的間隔幾個小時,不會被悶死嗎?傻瓜,人家在罐子腰部留兩個圓孔是幹嘛的,就是怕悶死,適量往裡面輸送一點氧氣,這兩個小洞對應著,氧氣可以流通,輸送的氧氣不多不少剛剛好,既不至於悶死,又不至於燃盡。

說到這裡大家一定明白了,底部的小洞是為了傾倒廢棄物——燃燒過的炭灰,就像汽車的排氣管。

哈哈,祖先真聰明啊。根據有關考古發現,我們的祖先早在6000年以前就發明了儲火器,比歐洲早了幾個世紀,真的可以算中國的第五大發明了。

相關焦點

  • 千耦其耘 有實其積——宋建忠談山西考古60年的輝煌(圖)
    記者: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始建於20世紀50年代,是全國較早設立的考古研究機構之一,作為文物資源大省,山西考古機構能夠較早建立所靠的機緣是什麼?  宋建忠:中國考古事業的起步與山西密不可分,1926年,從美國哈佛人類學系學習歸來的李濟博士2月至3月在山西的汾河流域進行考古調查工作,發現了夏縣西陰村遺址,同年10月至12月進行了首次考古發掘。
  • 2019年的中國10大考古發現公布:中國古文明考古有了重大突破
    2020年5月5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揭曉。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等10項新發現入圍。在這些發現中,我最關注的是疥疙洞遺址、小南山遺址、石峁遺址皇城臺、平糧臺城址,因為四個遺址對於研究中國文明的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到底是誰發現了電?答案可能存在於兩千年前的一個陶罐裡
    這個奇特的小陶罐發現於一座安息時期的陵墓,目前收藏在巴格達伊拉克博物館,由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城郊外修建鐵路的工人們於1936年6月盛夏的一天發現並上報。歷經兩個月的發掘,發現了大量古波斯時代的文物,包括金銀器、銅管、陶器等,而最令考古學家百思不解的當屬一個由粘土製成的陶器,高約14釐米,最大直徑為8釐米,裡面裝滿了瀝青。
  • 9個陶罐,有可能記錄了一次超新星爆發
    青臺遺址出土的陶罐雙槐樹遺址發現的麋鹿骨架。圖/新華社雙槐樹遺址非首次發現北鬥九星發現用陶罐模擬天上北鬥九星的天文遺蹟,是顧萬發作為雙槐樹遺址考古領隊最得意的。在發掘過程中,他們注重對天文、祭祀、宗教、禮制等「形而上」遺蹟現象的研究。在雙槐樹遺址的中心居址區內,陶罐埋在土中,只露出一小部分,考古人員一一貼上了數字標號。
  • 川大考古60年|川大考古系創辦者徐中舒的學術貢獻
    四川大學考古學科由考古學家徐中舒、馮漢驥於1960年創建,至今已有60年。在相隔半個多世紀以後的1982年創辦《農業考古》雜誌時,徐先生的這篇文章仍被視為農業考古的經典之作重行發表在創刊號上。在以後發表的《河姆渡文化的歷史地位》一文中,徐先生又根據1949年之後在二里頭文化、龍山文化和河姆渡文化遺址中新發現的耒耜實物和使用的痕跡,進一步充實和發展了他原來的觀點,說歷史上後來的「木耒當來源於河姆渡的骨耒,而河姆渡出土的一些骨『耜』,頗似戰國的方足布和尖足布。
  • 考古中的高科技「神器」
    此外,利用衛星影像並結合現場調查發現了《水經注》中新疆羅布泊地區的「注賓城」,並在樓蘭古城附近確認了「目」字形和橢圓放射狀兩種人工灌溉遺蹟。藉助遙感考古,中國考古學家還在絲綢之路西端突尼西亞發現10處古羅馬時期考古遺存,揭示了古羅馬時期南線軍事防禦系統的布局與農業灌溉系統的結構。  在人口稠密的地區,遙感考古可能避開人類活動的幹擾。
  • 考古發現東漢時期古墓 參考價值極其重要
    原標題:考古發現東漢時期古墓 參考價值極其重要   考古事業是我國了解古代的一大重要途徑,對於開採出來的文物,對於我們了解相應朝代或者時期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湖南永興發現東漢古墓,就是考古事業上的一大發現!
  • 我的世界:MC考古系統就像是幸運方塊?手殘慎玩,或有新的遺蹟!
    01考古系統什麼是考古系統?這是Mojang專門為1.17版本安排的一種全新玩法,說白了也就是玩家們遇到遺蹟之後,可用相應的毛刷清理古物或者礦石,從中有機率獲得鑽石或者綠寶石等物品。不過,更多的是得到考古碎片,同時要注意一件事情。
  • 成都考古發現4000年前骨杖 比三星堆權杖早千年[圖]
    原標題: 成都考古發現4000年前骨杖 比三星堆權杖早千年  工作人員在清理墓坑  4000年前的骨杖  昨日,成都考古界又有新發現,在一片歡呼聲中,一根深埋地下4000  發掘  一根骨杖 比三星堆權杖早1000年  昨日,成都晚報記者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溫江區文廣新局與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在溫江區公平街道紅橋社區「豐隆城市綜合體」項目的考古發掘工地,發現一根距今4000多年寶墩時期的骨杖。
  • 9個陶罐,有可能記錄了一次超新星爆發|考古學|雙槐樹遺址|青臺遺址...
    青臺遺址出土的陶罐雙槐樹遺址發現的麋鹿骨架。圖/新華社雙槐樹遺址非首次發現北鬥九星發現用陶罐模擬天上北鬥九星的天文遺蹟,是顧萬發作為雙槐樹遺址考古領隊最得意的。在發掘過程中,他們注重對天文、祭祀、宗教、禮制等「形而上」遺蹟現象的研究。
  • 5000年前神秘消失的河姆渡人 可能一直沒走遠
    2010年夏天,鎮海九龍湖鎮郎家坪村,村民陳宏在耕作時意外發現:魚山腳下,散落著幾片帶古怪花紋的陶片。  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得到消息後,隨即趕赴現場勘查。經過初步確認:魚山地下,埋藏有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存。  2013年6月至9月,在魚山周邊進行搶救性考古勘探時,考古人員又驚喜地發現:在商周時期文化遺存之下,埋藏有更加久遠的史前文化遺存。
  • 「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 山西兩項目入圍
    原標題:「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  山西兩個考古項目入圍其中,山西兩項考古項目進入初評候選,為山西垣曲北白鵝墓地、山西夏縣師村遺址。  垣曲北白鵝墓地,位於運城市垣曲縣英言鄉北白鵝村(現為英言鎮白鵝村)東,2020年4月至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運城市文物工作站、垣曲文物旅遊局對該墓地進行了考古發掘。本次發掘面積為1200平方米,共發掘墓葬9座、灰坑17個。
  • 2000年前死於火山噴發遺骸被發現 目前遊客被禁止進入考古公園
    2000年前死於火山噴發遺骸被發現 目前遊客被禁止進入考古公園時間:2020-11-23 10:3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00年前死於火山噴發遺骸被發現 目前遊客被禁止進入考古公園 義大利龐貝遺址考古公園的官員11月21日表示,在龐貝一處別墅遺址發現了當年一名富翁及其奴僕的遺骸
  • 考古現場那些「穿越」的東西,晶片化石?
    類似的操作還出現在2015年,俄羅斯太空搜索協會和超自然研究小組Kosmopoisk,在被小行星襲擊過的俄羅斯卡盧加地區,發現一顆來自3億年前的「螺絲釘」,這顆「螺絲釘」長度約為2釐米,被嵌入在一顆石頭裡,發現者稱,這是人類發現的最久遠的現代科技產品,看到這顆「螺絲釘」後,古生物學家坐不住了,這不又是海百合化石嗎?
  • 2000年前龐貝古城快餐店被發現
    ,據信它是在公元79年的一次火山噴發中被埋葬,這個餐館為古羅馬的路人提供相當於街頭小吃的快餐食物。  在一些可以用於置放熱食物的深陶罐中發現了近2000年前食物的痕跡,店主將這些陶罐擺放在一個帶有圓洞的櫃檯中,相信可以更好地保溫。
  • 對科學家來說,依舊是個謎的7個考古之物
    科學家的發現是多種多樣的,科學家們會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諸多發現之上。並儘可能用最為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來研究它們,但並不是所有的奧秘都可以得到解決。從似乎是由雷射雕刻的古代巖石到不知做何用的多洞瓶子,以下是小編帶來的對科學家來說,依舊是個謎的7個考古之物。
  • 考古發現最早的中國,距今4300多年,出土兩個文字一個至今無解!
    眾所周知,中國有5000年的文明史,薪火相傳至今,那麼最早的中國出現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呢?山西考古發現一座上古遺址,距今4300多年,揭開了最早中國的神秘面紗,而且還出土了兩個文字,其中一個至今無解,至少爭議頗大!所謂「中國」的直接文字記載,最早出現在3000年前的西周青銅器上。
  • 60年前江蘇甘露寺考古,挖出上百粒舍利子,專家:成因無法解釋
    中國神話故事中則認為舍利子是佛教弟子真靈和修為的聚集體,可以助僧人轉世輪迴後恢復上一世的修行和記憶。如果站在科學的角度,多數人推測是因為在焚燒屍體時骨骼與某些物質起化學反應而形成的。這份記錄的內容是1960年在江蘇鎮江考古發現的,關於甘露寺鐵塔地宮出土的上百粒舍利子。
  • 山西發現長平之戰屍骨坑 老人執著守護14年(圖)
    一位皮膚黝黑的老者披紅戴花站在臺上,接過一個紅色證書。原來,這是相關部門正對長平之戰屍骨坑發現者進行褒獎。次日,人們從有關報導中得知,長平之戰屍骨坑的發現者叫李珠孩。  發生在戰國時期的長平之戰,是中國古代史上規模最大、戰況最為慘烈的著名戰例之一。長平之戰40年後,秦始皇以武力統一中國。儘管趙國等國史籍對長平之戰曾有詳細記載,但「焚書坑儒」後,六國史籍大多被付之一炬。
  • 央視新聞報導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在山西夏縣師村遺址發現距今6000年...
    【央視新聞】11月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以山西夏縣師村遺址發現距今6000年的石雕蠶蛹為題,報導了吉大考古學院在山西省運城市夏縣考古工作的進展情況。從2019年開始,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在國家文物局和山西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聯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和運城市文物工作站等單位對師村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師村遺址發現的仰韶早期聚落遺址,距運城鹽池直線距離約7公裡,是目前大規模發掘的距離運城鹽池最近的仰韶早期聚落遺址。這次發掘的三枚石雕蠶蛹,其中一枚形狀大小如棗核,呈淺褐色,上面用尖銳器物刻上了條狀花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