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了錯誤的東西

2020-12-06 凡人凡舉

人活於世,總希望自己是快樂的,是幸福常伴的,希望自己能夠平安健康,一切心想事成,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可現實是,人常常活在焦慮中,活在痛苦中,感覺自己總在人生路上掙扎著。

人生苦啊,這是很多人共同的感受,看到別人住著豪宅,感覺自己就是住了個鴿子窩;看著別人的豪車,感覺自己騎著自行車好渺小;看著別人家孩子成績好,感覺自己好沒面子;看著別人升職,感覺自己被世界遺忘了……

總之就是不如意,感覺自己處處都不如人,別人擁有的自己總是一無所有,別人能得到的自己總是遙不可及,於是,比來比去,心裡越來越不痛快,感覺上天不公平,為什麼付出很多,得到卻很少。

卻不想自己實際需要什麼,或者自己已經得到了很多,也不看看自己擁有的別人是不是不曾得到,一味地只瞧著別人擁有的,想著如果自己也能擁有就好了。

於是,心理不平衡產生了,痛苦隨之而來了,甚至於夜不能寐,食不知味,一心追求或幻想拿到自己拿不到的東西,偏偏有些東西經過奮鬥還可能拿到手,有些東西恐怕終其一生也到不了手。

人呀,自己現在擁有的其實就是最好的,靜下心來好好想想,亦問問自己:我到底缺什麼?吃?穿?還是住?是關心還是愛護?是親人還是朋友?你與別人在比什麼?你到底還缺什麼?

缺麼?不缺,原來只是自己穿的普通,人家穿著品牌;自己只是家常便飯,人家天天山珍海味;自己房子只有幾十平米,人家卻住著別墅;自己親朋全都平凡,別人總有貴人相助……

哦,原來只是標準不同,其實自己也不曾缺少什麼,只是追求著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或者說是錯誤的東西,人可以有追求,可以有理想,但一定要符合現實,腳踏實地,避免好高騖遠。

不切實際地去追求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等於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追求錯誤,不僅浪費感情、精力,還會帶來痛苦,這又是何苦呢,所以說,千萬不要與自己過不去。

想想自己溫暖的家,想想身邊有幾個知己,想想自己的安逸,想想自己健康的身體,其實老天對自己還是挺好的,如此,便會笑口常開,好運也會自然來,您說是這個理兒吧?

相關焦點

  • 你所有的痛苦,在於你看不透你自私的本性
    但是它的所有的行為模式卻是為動物叢林而生的,這使得它的很多固化的本性跟不上時代的進步,於是給今天的人造成很大的麻煩與人生痛苦。然後我們卻從來不可能懷疑它,正因為它的強大底層地位,它是我們人體裡面的基礎,是前額葉的基礎,幾乎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切。它的強大遮蔽性在於它已經內置到我們的基因裡面,是每個人這輩子最難跨越的坎!
  • 你之所以失敗,就在於沒有邊界
    清楚邊界在哪,邊界內的資源和基礎能力,才能成為你有利的條件,與其不斷追求能力圈外的事,不如靜下心來,平衡自己的產能,認真思考自己的方向。沒有邊界的能力,不是真正的能力,毫無邊界的追求,反而會拉低你的優勢,放大你的劣勢,讓你寸步難行。
  • 顏寧:很多人追求成功,成功又是誰來定義的?
    作為中國著名的結構學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顏寧的演講自然是受到了很多人的重視。她在演講中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對成功的定義正在吃掉當代年輕人,即"成功的定義究竟是什麼,年輕人應該追求怎麼樣的成功",這一觀點引發了許多人的深思。她的原話是這樣的:"很多人追求成功,那麼這個成功又是誰來定義的?……一定要去做別人眼中那個優秀的你嗎?
  • 愛因斯坦《自述》:大部分人都在做「無意義」的努力和追求
    然而,愛因斯坦並不是科班出身,從一個「小職員」,到一個影響人類歷史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經歷值得我們很多人學習。愛因斯坦在晚年的時候,寫了一篇《自述》,主要是回顧他的一生,以及一些重要的思想轉變,從這篇《自述》中,可以看出,愛因斯坦並非「天才」,他有著我們普通人的「影子」,對我們的成長有「借鑑」意義。
  • 生活的本質——論痛苦
    生活之所以並不輕鬆而摻雜痛苦,是因為不管是生存本身和生存的姿態,人都無法100%為自己選擇。不能自己選擇,就帶來壓抑和痛苦。但是話說回來,假設一個人充分選了他的生存方式,恐怕社會也無法不對他加以評頭論足。
  • 歸因的錯誤是很多人誤解的源頭
    很多人對事物歸因存在著錯誤,以至於產生很大的誤解。那麼,歸因錯誤是不是很多人誤解的源頭?當然可以這麼說。人們似乎都想為每一件事物的存在尋找原因,為自己的問題尋找原因,為別人的言行尋找原因。找不到的也就找不到了,屬於未知的問題。
  • 為什麼說越有追求的人也可能越痛苦?從張首晟抑鬱去世談起
    這個消息再次向人們傳遞一個信號:高知的人生幸福指數不一定就高,相反,正由於這些高知因為有更高的人生追求,相應的負累也越多,因而可能也會越痛苦。如果單純從生理性的生命健康狀態來看,人不一定比動物活得更好。
  • 超過你生命去追求的東西,才是拼命的愛吧
    過去的一年我遭遇渣男,陷入了苦澀的單戀,度過了許多痛苦的日夜。現在已經走出,我和他並沒有斷了聯繫,因為不忍心認識五年的我們形同陌路。也很慶幸可以與他結識,也有不少值得回憶的珍貴片段,讓我成長。同時變得不再純粹。因為感情的變化,埋藏在心底的永遠不再開啟。
  • 都說運動分泌多巴胺使人快樂,為什麼你一想到運動都是痛苦呢
    那麼按理說,運動是一件使人非常快樂的事情,為什麼還有很多人排斥運動,甚至恐懼運動呢?今天咱們就來從三點來聊一聊。1:多巴胺和快樂之間的關係。2:運動和多巴胺快樂之間的關係3:如何讓自己愛上運動。當你下次打牌又會分泌多巴胺,當你不能打牌時,你就會想要這種快樂的東西。又比如,剛剛談戀愛的情侶,在一起很快樂,分泌多巴胺,大腦就會記住這種情況,這是快樂的源泉。當你和女朋友不在一起就會想念。更多的是一種預期獎勵,讓你想要這種東西。這是多巴胺的上癮機制。第二:多巴胺和運動之間的關係其實人在適當的運動後,輕微出汗,呼吸順暢,排解了各種壓力。
  • 心理學:自私是一個人最高階的精神追求,越是自私的人,越快樂
    從弗洛伊德的角度看,人追求快樂是因為人生來就具有追求快樂的心理傾向,追求快樂是人的本能,力比多指向何處,人就通過什麼獲得快樂。 從馬斯洛的角度看,人追求快樂是因為人有需要,當一個又一個的需要被滿足,人就會產生滿足感,繼而感到快樂。
  • 很多時候,你心裡的念念不忘,不過是執念太深
    01如果對一個人愛得太深,那麼在失去的時候就會心有不甘,因為太愛了,所以很難放棄,當看到你心愛的人擁著別人入懷時,你就會更加痛苦。如果愛一個人很深,等失去的時候就會鋌而走險,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就像有人說得:「愛得太深,就是一把刀。」
  • 《看見》:柴靜,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
    一個人十年的經歷已經放在那裡,不知道被大家咀嚼了多少遍,現在要回過頭來再看一遍,值得去買一本嗎?而貼在柴靜身上的標籤無非這些:新聞調查、非典記者、汶川地震等,即使變換思路,她能寫出吸引我的東西嗎?她回想起自己在長沙做夜色溫柔的時候,沒錢、沒加班費、連坐車也不報銷,但沉沉的晚上,頭頂一盞小燈烤著,好像整個世界都窩在裡頭。當時她心裡不興奮,也不擔心,但到了央視,為了製片人、獎金、虛榮心,為內心的恐懼而工作,「最簡單的東西沒有了,我的心不在腔子裡。」加上年少氣盛,一腔少年狂狷之氣,講什麼人情世故?
  • 帕斯卡爾│為什麼聰明的人大都很痛苦?
    今天的話題是:為什麼聰明的人大都很痛苦?首先我們必須承認,在人與人的智商上,確實有高低之分。在帕斯卡爾看來,聰明人與愚笨人最大的區別就是,聰明人往往有著更高的「幾何學精神」和「敏感性精神」。可是,漏掉一條原則,就會引向錯誤;因此,就必須有異常清晰的洞見力才能看出全部的原則,然後又必須有正確的精神才不致於根據這些已知的原則進行謬誤的推理。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我真的有一種打人的衝動。因為帕斯卡爾所洞見到的那些繁多到「人們幾乎不可能不錯過的」原則,我幾乎從來沒有洞見過。相反,我在大學學習那些已經被別人「洞見」出來的的微積分、概率論的時候,還有點吃力。
  • 創造世界的時候,心在輪迴
    比如說,假設一個人的親人慘遭車禍,在他還不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就不會有任何感覺,因為他的心還沒有感受到,所以就像沒發生一樣。一旦得知這一噩耗,心感受到了,痛苦也會隨之而至。如果第六意識不去創造與感知,世上就沒有這麼多複雜的東西和關係。以跳舞為例,舞蹈本身不是人,而是人的一種運動。如果舞蹈是人,則演員隨時都應該在舞蹈。
  • 不要可鄙的活著,愛因斯坦:追求安逸和享樂,是一種豬欄的理想
    做人要有平凡心,當你覺得「我命由我不由天」時,也許只是你看到、聽到的東西不夠多,如果從整個歷史來看,從整個宇宙來看,我們所踏足而行的地球也只是一粒渺小無比的塵埃。從這點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是非常平凡的,沒有人可以長生不老,也沒有人能夠握住整個星球。
  • 「減壓說」為什麼人的記憶裡,痛苦比幸福要更多?
    很多人一旦陷入回憶狀態就會發現,尋常小事很容易就忘了,但腦海中的痛苦記憶卻印象深刻,這是為什麼呢?作為一個好奇心強喜歡刨根問底的人,我開始思考為什麼人對痛的記憶更強烈,研究了很多疼痛相關的資料之後,有了些頭緒——痛苦記憶和腎上腺素息息相關。腎上腺素通常被稱為『痛苦激素』,當一個人痛苦煩躁時,腎上腺素就會飆升,因此,我們對痛苦的事記憶特別深刻。
  • 海藻面膜是用什麼做的 很多人都還持有這樣的錯誤認知
    所以當我們發現面膜發芽的時候,千萬不要著急,因為它有可能是真的。經常買海藻面膜來敷的女生都知道海藻面膜放久一點就會出現發芽的現象,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因為海藻面膜本身就是用海藻做成的,它之所以會發芽是因為海藻屬於無性繁殖物種,所以到一定時間海藻面膜就會自己發牙。海藻面膜發芽或許是因為它是真的海藻。海藻面膜的護膚效果之所以這麼好,也是因為海藻本身具有非常好的護膚功能。
  • 愛因斯坦:許多人一生的努力與追求,根本毫無價值
    人是萬物之靈,高於地球上的其他動物,從阿那克薩戈拉到黑格爾,哲學家們普遍認為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在於理性,即人是理性的動物,具有思維能力,因此人所追求的東西應該也要比動物高出一個層次。莎士比亞就十分鄙夷那些單純追求物質的人,他說:「人要是在他的生命盛年只知道吃飽睡足,他還算個什麼東西?簡直不過是一頭畜生!」
  • 上吊自殺是很痛苦的,快斷氣的時候,不能自救
    再之後,隨著體重下墜,頸椎會被拉長,骨節分離,頸首斷裂,肌肉撕裂,可這個時候,人是不會死的。你有清晰地意識,但就是動彈不得,感受肉體和靈魂的痛苦,然後慢慢死去。  從法醫角度來講,上吊之後再用雙手將自己引體向上的拉起來以掙脫繩子,這件事基本是不可能實現的。
  • 靈遁者:生命在於運動,更在於探索
    人一定是有「秩序」 的東西,人也是通過「無序性」來看到自己,來證明自己,證明自己的存在!靈遁者熱讀作品有:靈遁者科普三部曲,以及《相觀天下》《探索宇宙》《手診面診色診大觀園》《非線性波動》《從今往後》《雲淡風清》《重構世界》—————————————————————————靈遁者部分文學作品入駐平臺:豆瓣閱讀,網易閱讀,阿里文學,鳳凰閱讀,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