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品汙染成災 塑料與浮遊生物比例為1:2

2020-11-28 中國網

 

在今年2月,人們在挪威海灘發現一頭死去的鯨魚。它的胃裡沒有任何食物,取而代之的是塞滿了30多個塑膠袋。

另外,研究者曾在羅科爾西部群島周邊海洋中,搜集一批平時居住在深達2000米海底的海洋動物,發現48%的動物體內都含有塑料微粒。如今海洋中塑料與浮遊生物比例為1:2,如果不加限制,2050年塑料的重量將超過魚類。

特別要注意的是,在歐洲,英國每年要使用77億個塑料瓶;每年大約有800萬噸塑料被倒進海裡。英國女王正式發起塑料戰爭,她稱,「在所有皇室地盤上,禁止使用塑料吸管、塑料瓶。」促使女王大動幹戈。

對塑料宣戰的「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同為91歲的David Attenborough。他一生都獻給了BBC自然紀錄片,可他對大自然愛得越深,觸目的環境汙染便越讓他痛心。他說,「在錄製《藍色星球》時,不管我們去到的海洋多麼偏,攝影師總能看到塑料」。在女王的帶動下,英國目前從上到下開始了一場禁塑運動。各大酒吧和夜店表示,將以紙質吸管代替塑料吸管。與此同時,臺灣在禁用一次性餐具之後,也宣布2019年內大型餐飲企業禁用一次性吸管,到2030年全面禁塑。

 

相關焦點

  • 向塑料汙染宣戰:海洋中塑料與浮遊生物比例達1∶2 ,到2050年,海洋裡的塑料垃圾將比魚類還多!
    張夢然向塑料汙染宣戰:海洋中塑料與浮遊生物比例達1∶26月5日,世界環境日。2018年,聯合國環境署首次聚焦一次性塑料汙染問題,發布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為「塑戰速決」——因為我們的藍色星球,正在被塑料包圍。聯合國環境署稱,如不加以限制,到2050年,海洋裡的塑料垃圾將比魚類還多。這是一場人類與塑料的世紀之戰。及時減消塑料汙染,別再讓地球傷痕更觸目驚心。
  • 神奇浮遊生物靠吃塑料為生
    之前人們發現海龜、海鳥和鯨魚消化道中殘留塑料製品,目前最新研究顯示,海洋垃圾能夠堵塞微型浮遊生物消化系統,然而這些浮遊生物是許多大型海洋生物的食物源。科學家首次拍攝發現橈足類浮遊生物會吞食塑料微粒,通常它們主要以藻類為食。
  • 這種生物以垃圾為食,未來可以依靠它來解決海洋汙染問題嗎?
    在日常生活中,沒有一個人可以完全不使用塑料品:我們的水杯可能是塑料的,用來洗東西的盆或或者桶是塑料的,我們吃飯的飯盒是塑料的……雖然塑料品給人類帶來了很多的方便,但是人類因為「方便」而瘋狂地使用塑料品,很多時候我們去餐廳打包,或者叫外賣的時候,店家給我們包裝的一般都是一次性塑膠袋或者一次性飯盒……實際上這些塑料品很大可能會造成白色汙染,因為這些塑料品大部分都是很難處理掉的。
  • 科學家發現浮遊生物吞食塑料纖維 塑料已進入海洋食物鏈
    參考消息網3月13日報導 外媒稱,科學家發現,海水中的浮遊生物吞食廢棄塑料的纖維,塑料由此已經進入海洋食物鏈。據BBC中文網3月13日報導,研究浮遊生物的專家理察·科比(Richard Kirby)博士拍攝的一段視頻顯示,一種叫"箭蟲"的浮遊生物吞食了一些極微小的廢舊塑料纖維。科比說,塑料纖維在箭蟲的腹中結成環狀,使食物無法通過消化道。
  • 浮遊生物泵在海洋微塑料垂直運移的應用
    近年來微塑料汙染問題受到眾多學者的關注,在過去的十年裡,大洋垃圾帶的大小增加了10倍,這表明海洋表面的塑料碎片數量在迅速增加。經過眾多學者研究已經證明:微塑料廣泛存在於海洋的各個水層,但是人們對微塑料在大洋中的垂直運輸過程知之甚少。
  • 塑料成災?依靠生物降解塑料來幫助解決
    北極星固廢網訊:塑料成災在白色汙染有目共睹並被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深惡痛絕的今天,白色汙染的源頭——傳統塑料,依然在工業、在農業、在家庭、在商業等各行各業廣泛使用。作為四大支柱材料之一,傳統塑料對推動我國國民經濟增長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傳統塑料的許多優點使得人們越來越依賴它,越來越不想離開它。依靠人們提高覺悟或關閉塑料生產企業來減少白色汙染是行不通的。
  • 海洋塑料汙染又添新證據!60年的數據證實海洋塑料汙染危機
    過去60年間,便利袋等大型塑料加劇了海通過分析浮遊生物監測設備60年來的日誌,科學家已經找到了第一份能證明近幾十年海洋塑料汙染大幅加劇的強有力的證據。由連續浮遊生物記錄儀(CPRs),一種由船隻拖曳數百萬公裡、橫跨大西洋的設備,其記錄下的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該設備被袋子、魚線等大的塑料製品纏住的頻率大約比過去幾十年高了3倍。荷蘭烏德勒支大學(Utrecht University)海洋學家Erik van Sebille表示,這是研究人員首次通過一項的長期數據集闡釋海洋塑料的增加,「我很高興這項研究終於完成了。」
  • 海洋垃圾汙染有多嚴重?萬米深海生物以塑料為食
    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16日報導,近日,科學家在海洋最深處生物的胃裡第一次發現了塑料纖維。研究人員發現,在太平洋近7英裡(約1.1萬米)深處的甲殼類動物以塑料為食。這一發現表明海洋深處也遭到了人造垃圾的汙染。
  • 「蛟龍號」帶回海洋生物檢出微塑料,海洋汙染遠比你想的嚴重!
    1營養類汙染營養類汙染是水汙染的主要類型。這些營養物質一般含磷、氮等物質,它們會刺激藻類的生長、暴發。當過量營養汙染物進入水體後,它們會成為表層水富營養化的主要元兇。2顆粒物汙染顆粒物的粒徑雖然十分微小,但由於其表面積較大,具有很強的吸附作用,可以吸附很多有毒物質。
  • 歷時最久的全球海洋調查 從浮遊生物記錄窺探海洋健康
    衛報採訪英國海洋生物學會(Marine Biological Association)的連續浮遊生物記錄(Continuous Plankton Recorder, CPR) 團隊使用連續浮遊生物記錄器搜集海洋資料。CPR長1米,形狀像魚雷,看起來並不起眼,卻是地球上歷時最長的全球海洋調查不可或缺的工具。
  • 面對海洋微塑料汙染 我們在行動!
    北極星固廢網訊:近年來,國際上對海洋環境與海岸微塑料汙染及其生態效應、漁業影響和健康風險的關注日益加強。中國被認為是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的排放大國。開展我國海洋及海岸環境微塑料汙染監管與治理工作重要而迫切。本文在分析塑料垃圾汙染的基礎上,介紹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汙染的監管與治理狀態,並提出應對策略。微塑料已成為環境中的一類新型汙染物。
  • 生物學家發現吃塑料的生物
    視頻:吃塑料的浮遊生物 清理海洋汙染好幫手,時長約49秒科學家發現橈足類浮遊生物可以吞食螢光塑料微粒,這些物質在它們體內很難消化。騰訊科學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之前人們發現海龜、海鳥和鯨魚消化道中殘留塑料製品,目前最新研究顯示,海洋垃圾能夠堵塞微型浮遊生物消化系統,然而這些浮遊生物是許多大型海洋生物的食物源。科學家首次拍攝發現橈足類浮遊生物會吞食塑料微粒,通常它們主要以藻類為食。
  • 膠州灣一類水質面積超四成 大型浮遊生物增多
    根據市環保局首次開展的膠州灣生物多樣性監測,今年5月份膠州灣內大型浮遊生物達到27種,表明水質進一步得到改善。去年,灣內一類水質面積所佔比例為35.3%,主要分布在灣口到灣中心、黃島和薛家島附近海域;二類、三類水質比例為28.1%、19.2%,主要分布在灣中心以及大沽河、海泊河、李村河入海口附近海域;四類水質比例為9.9%,呈帶狀分布,李村河入海口以北、紅島南岸及灣西北角海域水質為四類;灣東北角水質為劣四類,面積比例為7.5%。
  • 小浮遊立大功 歷時最久全球海洋調查 從浮遊生物記錄窺探海洋健康
    CPR長1公尺,形狀像魚雷,看起來並不起眼,卻是地球上歷時最長的全球海洋調查不可或缺的工具。除了塑料汙染的紀錄 浮遊生物研究還提供疾病傳播、海洋健康的資訊調查的範圍隨著時間逐漸變化。自2017年以來,由於北極地區的冰融化,新增加西北水道。同時隨著研究問題的變化和新技術的出現,可以從舊樣本中收集新資料。奧斯特說:「例如,有人來找我們想回溯塑料汙染資料。CPR第一次撈到完整的塑膠袋是在1965年。
  • 塑料汙染無處不在,在南極,體長不到1毫米的生物體內發現微塑料
    在南極的一個偏遠島嶼上,科學家在一隻動物的腸道中發現了微塑料,這讓人們擔心塑料汙染可能會在該地區的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義大利和愛爾蘭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南極管蟲」(Cryptopygus antarcticus)的內臟中有塑料汙染的痕跡。該生物是一種生活在南極土壤中的小型無脊椎動物。據科學家介紹,這種微小的生物也被稱為彈尾動物,它的長度不到1毫米。
  • 山西啟動2020年塑料汙染治理專項行動
    央廣網太原11月23日消息(記者李楠)記者從山西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山西省從11月20日起開展為期一周的全省2020年塑料汙染治理專項行動,助力全省高質量綠色轉型發展。  專項行動主要核實兩部分內容,實施方案制定出臺情況和三個方面14項重點工作任務推進情況。
  • 為什麼生物塑料不能解決世界塑料汙染問題?
    文章指出,生物塑料正被業內人士吹捧為解決塑料汙染的方法,但是實際上用植物材料製成的瓶子和包裝可以隨意丟棄然後自然分解消失的想法是錯誤的——回收和再利用塑料才是唯一可行的策略。,被吹捧為解決世界塑料汙染問題的重要方法。
  • 最新研究表明海洋塑料汙染的數量近年急劇增加!
    近日,通過分析60年來浮遊生物追蹤船的日誌,科學家們首次發現了強有力的證據,表明海洋塑料汙染的數量在最近幾十年大幅增加。研究表明在過去的60年裡,海洋已經被諸如塑膠袋之類的大型塑料物品汙染得更加嚴重。這也是研究人員在浮遊生物監測儀器的日誌中首次發現了塑料汙染大幅增加的證據。我們知道,隨著生活的進步,地球的環境已經大不如前,就像海洋垃圾,海洋垃圾是指海洋和海岸環境中具有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經加工的固體廢棄物,其中就包括塑膠袋。據研究表明僅是太平洋上的海洋垃圾就已達300多萬平方公裡,甚至超過了印度的國土面積,這是一個多麼恐怖的數字!人類真的該醒醒了!
  • 海洋微纖維汙染 這鍋塑料不背—新聞—科學網
    有證據表明塑料微纖維會危害浮遊動物。
  • 視野 | 為什麼生物塑料不能解決世界塑料汙染問題?
    文章指出,生物塑料正被業內人士吹捧為解決塑料汙染的方法,但是實際上用植物材料製成的瓶子和包裝可以隨意丟棄然後自然分解消失的想法是錯誤的——回收和再利用塑料才是唯一可行的策略。可口可樂的植物瓶的一部分是生物塑料,被吹捧為解決世界塑料汙染問題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