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日漸升高,如今太湖已進入安全度夏應急防控關鍵時期。今年是太湖安全度夏的第13個年頭,也是太湖治理國家總體方案的交卷之年。為了確保太湖安全度夏和供水安全,5月25日,由蘇州市人民政府主辦,蘇州市生態環境局、水務局及吳中區政府承辦的2020年蘇州市寺前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藍藻暴發應急演練順利舉行。
根據《蘇州市太湖藍藻暴發應急預案》,結合藍藻暴發和湖泛處置工作實際,演練堅持「統一指揮、協同聯動、務求實效」工作原則,採用桌面推演方式,全程演練應急響應程序,嚴格檢驗反應處置能力。
本次演練模擬因藍藻暴發堆積,吳中區寺前水源地水質指標達到預警閾值,危及飲用水安全,在蘇州市政府的統一指揮下,蘇州市生態環境局、水務局、氣象局、駐市環境監測中心及吳中區政府按照預案,協同開展應急處置,最終控制事態,化解藍藻暴發引發的危情。
下面,一起來看看演練全過程:
信息研判
根據演練模擬,5月24日,通過衛星雲圖,發現有大片藍藻水華向太湖寺前水源地聚集。寺前水源地水質自動監測站數據顯示藻密度、葉綠素a濃度達到預警值。5月24日下午15:00時,駐蘇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立即組織開展手工採樣監測和數據覆核,確認寺前飲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藻密度、葉綠素a濃度超過預警值,並立即向市生態環境局(太湖辦)上報預警信息。
蘇州市生態環境局(太湖辦)會同市水務局、市氣象局及有關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判斷為藍藻暴發一般事件,達到III級應急響應閾值,建議啟動III級預警。
預警發布
立即成立應急指揮部,由蘇州市政府副秘書長蔣華任總指揮,蘇州市生態環境局(太湖辦)局長毛元龍任副總指揮,先期組建綜合協調組(蘇州市安全度夏領導小組辦公室)、監測預警、飲用水保供、藍藻打撈和專家組等5個工作組。同時,視情組建湖泛應急、控汙限排、調水引流等工作組。
應急響應
吳中區政府根據應急預案要求,組織開展監測預警、藍藻打撈、飲用水保供等工作,並做好湖泛防控、控汙限排、調水引流、應急供應等準備。經過連續3天的工作,藻密度、葉綠素a濃度均下降到安全值,應急處置取得明顯成效。
應急終止
根據相關部門負責人的情況匯報,以及專家組的研判,應急指揮部宣布寺前飲用水源地藍藻暴發應急響應終止。
演練結束後,蘇州市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高級工程師夏健偉進行了點評。他表示本次演練取得了預期成效,切實達到了理順機制、鍛鍊隊伍的目的。接下來,蘇州各相關部門要充分體現「抓小抓早,提前謀劃」的原則,做好太湖藍藻的預警預測工作,做到早發現、早應對。強化與周邊區域的信息互通和共享。特別是與我市其它水源地的信息互通,共同做好趨勢的研判和事件應對。根據氣象、水文、藻情等情況,組織「調水引流」,加大水源地周邊水體的流動,減少藍藻水華對水源地水質的影響。
蘇州市政府副秘書長蔣華強調,蘇州各地、各部門要堅持問題導向、狠抓工作落實,強演練、補短板,全力守住「兩個確保」底線,全面完成太湖治理暨安全度夏各項工作任務。一是進一步做好應急演練工作。吳江區、吳中區和蘇州市有關部門要充分總結演練的經驗教訓,對應急方案及演練程序開展評估,進一步細化完善預案內容,健全應急機制;沿湖各地要抓緊開展相關應急演練。 二是強化藍藻打撈。要不折不扣壓實屬地責任,沿湖各地各級領導要靠前指揮,明確責任,加強巡查。要加強藍藻打撈能力建設,強化離岸打撈能力。蘇州市有關部門要指導、督促、檢查其他太湖水源地所在地區,加強藍藻防護及打撈工作。 三是完善應急防控信息研判。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作,及時共享安全度夏應急防控信息,加強水質、藻情數據分析研判;及時指導有關地區和部門強化藍藻監測預警、打撈處置等工作,做到早預警、早準備、早防範、早處置。
演練,是為了更好地預防。接下來,蘇州將進一步提升太湖應急防控工作水平,全力守護太湖安瀾。通訊員 蘇小環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曹盧傑
【來源:揚眼】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