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帶·淺

2021-03-01 佔星小光

本期來講講各種常被問到的「小行星。」

實際上,小行星帶是太陽系內介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密集區域。

離得遠,影響力被大大削弱,過多關注小行星象徵的各種含義與影響本沒有多大意義,但是存在即合理,存在即感知,能夠被感知到,也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被解讀的價值。

所以咱還是隨便看看,看看就看看。

*小行星落入的星座,沒有落入的宮位來得重要。

1.「論福點。」

福點也稱幸運點,顧名思義lucky star,福點所處的位置是天生容易獲得幸運感、會走好運的地方,世俗取義上,「好運」意味著名與利的所在,它意味著受到大眾的認識和喝彩,意味著愛、健康和順利。

2.「論莉莉絲。」

莉莉絲即暗月,反映尚未被自身所感知的下意識活動。一旦了解自身真實的需要,它將揮發巨大的力量來控制我們的行為,所謂心有所思,行亦隨之。

3.「論婚神星。」

*「婚神星」補充閱讀材料:WHY MARRY WHO

婚神星象徵春天。

婚神星指引著未來的婚姻面貌。暗示自己將會得到的婚姻伴侶的狀態與條件。婚神星不代表我們想要的(取決於金星和火星),而是我們實際生活在一起的。

4.「論凱龍星。」

凱龍星代表一生中反覆困擾自己的問題,也代表沉思,是一個人在寂靜的環境中獨處時所思考的方式。本命盤中凱龍星的位置反映了盤主認知靈魂的能力,絕大部分在凱龍星落入宮位的領域發生的危機都與凱龍星有密切關係。

5.「論穀神星。」

穀神星象徵秋天。

穀神星預示人早期的養育模式以及如何養育他人,同時也直接主宰食物和衣服。

穀神星落入的星座表示了給予他人關愛的方式和願意接受的養育(關愛),穀神星落入的宮位展現出人們最願意表達和接受養育,關愛的方面。

6.「論灶神星。」

灶神星象徵夏天。

灶神星表示將會獻身的方面及方式,表示了將花費最大精力的地方。

所在的位置就是我們能集中自己力量發揮巨大作用的地方,同時也是我們定期需要休息充電的地方,如果不這樣,則往往會生病。

灶神星所在的星座代表了你未來生意或者是錢財來源的一個星座,比如你的灶神星是白羊座,那麼你金錢的來源就來於這個星座的人,也就是平時說的貴人吧。灶神星也會對我們的性慾有影響,不過它和火星,冥王星不一樣,不是那種原始的,動物本能驅使的性慾,而是更理性的選擇。



7.「智神星。」

智神星象徵冬天。

智神星表示一個人對規律的預見,及安排組織解決事情的能力。也代表了設計、排列組合、和重新整理的能力,是人的IQ程度和靈活度。

智神星對工作事業有這相當大的影響和幫助。

智神星落入的星座表示人更偏向哪一種方式做這些事,落入的宮位表示不能解決的問題和不能預見的規律。

----

「完。」

「*轉載請聯繫作者易流光。」

「**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小行星帶
    對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大家的印象肯定非常深刻!不僅是因為形容小行星帶的各種圖片,也因為很多科幻片中對於闖入小行星帶的飛船的特效,更是讓人記憶深刻!而《太空旅客》中的小行星撞擊特效更製作得令人倍感科幻!也許以上兩個感覺已經佔據了大家對小行星帶的全部概念.....認為小行星帶就是這樣一種存在!
  • 小行星帶是怎麼形成的?
    ,並且由於萬有引力的作用,造成了這些小行星帶無法形成行星,小行星帶有十幾萬顆小行星,其中最大的有三顆,分別是智神星、婚神星、灶神星,直徑超過四百公裡,其餘的小行星比較小。通過長期的科學研究表明,對於小行星帶有以下四個方面的論述:      一:根據小行星的形狀判斷,小行星帶的形成是經過高溫融合形成的,但是這種融合和其他行星不同,比如地球,地球在形成過程中的融合過程是以萬有引力為主導作用,但是小行星帶中的行星是由外部力量起決定性作用。
  • 太空採礦時代已開啟,小行星帶是目標,小行星帶的相關事實
    小行星帶大致位於火星和木星這兩個行星的軌道之間,這個區域存在大多數小行星。一些小行星在近地空間中運行,有也會因為重力影響而偏離小行星帶進入外太陽系。整個小行星帶質量的大約一半由小行星穀神星,灶神星,智神星和健神星組成。灶神星,智神星和健神星的平均直徑超過400公裡,穀神星的平均直徑為950公裡。在這個地帶中的所有小行星中,穀神星是唯一被歸類為矮行星的小行星。
  • 小行星帶內的重要發現——「高爾夫球小行星」
    1802年,德國天文學家海因裡希·奧爾伯斯發現了一顆他認為是主小行星帶內的行星。隨著時間的推移,天文學家們把這具行星命名為雅典娜,這是希臘戰士女神雅典娜的名字。隨後,科學家在主帶中發現了更多的小行星。而雅典娜也被重新歸類為大型小行星,成為該主帶中僅次於穀神星和灶神星的第三大小行星。
  • 隕石的故鄉之小行星帶
    它們是有地球以外的太陽系其他天體,如小行星、行星、大的衛星或彗星等分裂後產生的碎塊形成的,包含著大量太陽系天體形成和演化的信息。從現在採集到的隕石來看,大部分隕石來源於小行星帶。通過碰撞和引力作用。有些固體顆粒會進入地球軌道。
  • 保護地球的環,小行星帶
    最外圈是木星軌道,中間是小行星帶 大約45億年前,在太陽星雲的溫暖的內部區域緩慢冷卻形成的星子快速匯聚周圍的小右 塊和金屬塊而成為類地行星。因此,火 星和木星之間的區域裡沒有形成一顆大行星,而是有了巖石和金屬質地的小行星散布的盤或帶—主小行星帶。 天文學家估計主帶中可能有超過100萬個直徑大於1公裡的小行星。到目前為止,其中超過50萬個小行星的軌道、位置及其特徵是已知的,包括兩個最大的小行星穀神星和灶神星。這兩顆小行星,再加上智神星和婚神星,佔到主帶小行星總質量的一半以上。
  • 探索太陽系的神秘地帶——小行星帶
    小行星帶小行星帶小行星是巖質天體,尺寸不一,小的直徑只有幾毫米,大的可達到幾千米。小行星遍布整個太陽系,不過主要還是集中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這些碎片從此以後就停留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軌道上,形成了小行星帶。如今,小行星帶分布稀疏,主小行星帶的總質量僅為月球的4%。太陽系的這部分地區充滿了各種碰撞,大多數小行星都是大的天體撞毀後形成的碎片。穀神星
  • 最新發現:太陽衝擊波,是造成小行星脫離小行星帶的原因
    科學家們通過天文望遠鏡,已經準確地確定這些隕石的來源,主要是分布在太陽系中的小行星帶上,據估計,位於小行星主環帶上的各類小行星,達到數萬億顆之多。通常情況下,這些小行星主環帶上的小行星,都在各自的軌道上正常運行,極少出現脫離軌道,進入其他行星軌道上。但為何會有這麼多的隕石墜落事件呢?
  • NASA新視野號傳回數據,或解開古柏帶「雪人」小行星之謎!
    新視野號正飛越古柏帶天體「天空」。(圖為構想圖) 美國太空總署(NASA)去年發現距離地球64億公裡的古柏帶小行星「天空」(Arrokoth),科學家分析新視野號探測器的數據後,周四(2月13日)公布研究成果,指「天空」原是兩個分開的天體,緩慢地彼此繞行,最終因重力逐漸融合,形成如雪人般的特別形狀。
  • 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
    "水(水星)晶(金星)球(地球),火(火星)木(木星)土(土星),天(天王星)海(海王星)冥(冥王星-已降級為矮行星)"這是老師編的順口溜,然後還讓我們記住兩個小行星帶,一個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為的是防止火星之火燃燒木星之木,另一個小行星帶(後來改為'柯伊伯帶')在冥王星外圍。
  • 小行星帶總質量相當於一顆多大的星球?
    因為:小行星帶的寬度接近2億3000萬公裡,從寬度上看,它就不可能存在於水星到金星、金星到地球以及地球到火星之間,因為小行星帶的寬度遠超過了這些星球之間的距離,而火星到木星之間的寬度則達5億多公裡,足夠放下小行星帶了。這麼多小行星能夠被凝聚在小行星帶中,除了太陽的引力作用以外,木星的引力起著更大的作用。小行星帶的位置本該是有一顆行星的。
  • 對地球生命極具威脅的小行星帶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小行星,小行星帶也稱為「主小行星帶」,或者叫「主帶」,因為在目前已經被編號的小行星中,超過98%的小行星都是在這裡發現的,加上還沒有被發現的,這裡的小行星總數,《估計可以多達幾十萬甚至上百方顆,估計可以多達幾十方甚至上百萬顆,所以這片區域被認為是太陽系中,天體最密集的區域,不過這裡的「密集」也只是相對來說的,其實它遠沒有大家想像的那樣,密密麻麻一顆聯一顆,不然之前從這裡穿過去的探測器包不很容易被撞到
  • 陽光所至•小行星帶—亂行者的聚集地
    當然,在幾十億年的時間裡,小行星帶了還是誕生了不少體積稍大的小行星,比如灶神星等。,炸出了無數的碎片,也就形成了現在的小行星,也有人認為誕生的不是一個大行星,而是數個體積不小的小行星,這些小行星在圍繞太陽公轉時,受外圍木星引力影響,軌道發生偏移,最終小行星之間相互碰撞,形成了現今的小行星帶。
  • 小行星帶為啥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
    那麼為什麼小行星帶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而不是位於水星和金星,或者金星與地球、地球與火星、以及木星與土星等等之間呢?這要從小行星帶的性質和起源說起。,而火星到木星之間的寬度則達5億多公裡,足夠放下小行星帶了。
  • 小行星帶為什麼只存在火星與木星之間
    這片小行星帶區域就像當初王母娘娘分開「牛郎與織女」的那條銀河隔絕在火星木星之間。圖解:小行星帶位置圖在這八大行星之間,為什麼偏偏只有火星與木星之間會出現這樣的小行星帶呢?而其他相鄰的行星卻沒有發現這樣的情況呢?
  • 為什麼只有在火星與木星之間存在小行星帶
    在這八大行星之間,為什麼偏偏只有火星與木星之間會出現這樣的小行星帶呢?同時木星引力場帶動了相當數量的小行星,導致小行星帶內的天體無法聚集起來,它們之間相互撞擊,天體也越來越小,分布越來越均勻形成了,如今的小行星帶,所以從太陽系形成至今,這裡仍然還都只是一些小天體,最大的天體就是被列入矮行星的穀神星了,直徑超過了900公裡,其質量達到了整個小行星帶天體的1/3左右。
  • 科普推文 | 小行星帶
    關於形成的原因,比較普遍的觀點是在太陽系形成初期,由於某種原因,在火星與木星之間的這個空擋地帶未能積聚形成一顆大行星,結果留下了大批的小行星。    被認同的行星形成理論是太陽星雲假說,認為星雲中構成太陽和行星的材料,塵埃和氣體,因為重力陷縮而生成旋轉的盤狀。
  • 4127.關於小行星帶和光環的思考
    仔細辨認,我發現太陽系巨行星每一顆都擁有四顆主行星,其餘的衛星,包括光環,都可以歸入小行星帶的範疇,類似太陽系木星和火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和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天體。小行星帶不是由一顆行星撞碎形成的,而是伴隨主星對偶層次形成的。開始呈彌散狀態,漸漸聚集成帶,最後凝聚成一顆或數顆星球。
  • 柯伊伯帶天體是小行星嗎?大的柯伊伯帶天體就是行星嗎?
    今時今日,柯伊伯帶天體被劃分成一個獨立的類別,而非納入小行星或彗星。我們只知道它們的成分與大部分小行星不同,運行軌跡又與傳統的彗星不同。的確,有些短周期彗星來自柯伊伯帶。在這方面,柯伊伯帶天體可以被視為彗星。除此之外,大多數小行星都是由巖石組成,而彗星則是由冰和巖石混合而成。據我們所知,大部分柯伊伯帶天體亦是由冰和巖石組成,由此可見,在這方面,它們還是與彗星更為相似。然而,我們認為有些彗星行近太陽時會失去它們的冰而「變成」小行星,因此,這兩個分類的界線實際上有點模糊。
  • 飛船容易撞上小行星帶的天體嗎?
    屏幕裡許多掉落的小行星向飛船砸去,還有飛碟向飛船開火,小朋友需要快速地操作按鍵,驅使飛船躲避危險的同時開火擊毀阻礙其前進的小行星和飛碟。而當飛船完成任務後,便會通關。這時小朋友便會很開心地手舞足蹈,說不定晚上還會夢見自己開著宇宙飛船在太空中馳騁,並敏捷地避開飛來的小行星的撞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