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2月23日青海省玉樹出現火流星墜落事件以來,網友們對天外來客展示出非常深厚的興趣,很多人擔心外來行星會對地面上的城市和人員構成災難性的威脅。這期節目,就和大家聊一聊,這些會墜落到地面的隕石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隕石墜落地球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地球每年都會遇到1500多場的隕石墜落事件,只是絕大多數的隕石是在大氣層中被燒毀了,沒有殘骸落到地面,我們肉眼能夠看到的是美麗的流星雨,沒有感覺到它們的威力。只有稍大一些的隕石,才會落到地面,甚至會造成重大災難,這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
科學家們通過天文望遠鏡,已經準確地確定這些隕石的來源,主要是分布在太陽系中的小行星帶上,據估計,位於小行星主環帶上的各類小行星,達到數萬億顆之多。通常情況下,這些小行星主環帶上的小行星,都在各自的軌道上正常運行,極少出現脫離軌道,進入其他行星軌道上。但為何會有這麼多的隕石墜落事件呢?
科學家研究發現,正常在軌道內運行的小行星,是受到外界某一種力量的推動作用,讓它們脫離了原有的軌道,變成了太陽系中的流浪小行星。這種推動力極有可能來自於太陽衝擊波。太陽通過強大的核聚變,形成對外發射的輻射波,影響到宇宙氣象,從而也會造成小行星帶的波動。
太陽表面產生大量的帶電粒子,它們通過電滋波的形式,凝聚成超強度的太陽風,太陽風向宇宙衝擊,包括地球在內的絕大多數太陽系行星,都會受到太陽風衝擊波的影響,每次衝擊時間大約為半秒鐘,這種衝擊波會對星球產生一定量值的震動作用,對於象地球在內的大行星來說,這樣的衝擊波產生的影響並不明顯,衝擊波過後,較大星球隨即恢復原位,繼續在原定軌道上運行。
但是對主環帶上的小行星來說,由於小行星質量較小,這樣的衝擊波,會直接造成他們偏離原有的運行軌道,特別是處在小行帶邊緣的小行星,在太陽衝擊波的震動下,直接會被震離軌道,飄向太陽,成為流浪小行星,這樣的小行星有可能進入其他星球的軌道,最終發生撞擊事件。撞擊地球,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就是這樣的流浪者。可見,太陽衝擊波的威力不可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