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宗教與上海社會,1840-1949」工作坊將在復旦大學舉行

2020-12-03 近代史研究所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工作坊

 

「基督宗教與上海社會,1840-1949

 

地點:復旦大學光華西主樓2801室

 

時間:2014年4月28-29日

 

Workshop organiz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tudie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Fudan

 

「Christianity in Shanghai, 1840 – 1949」

 

Guanghua Building, West Block 2801 April 28-29,

 


 

2014年4月28 日,星期一

 

9:00-9:20 開幕式

 

主持人:董少新,復旦大學

 

金光耀,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主任

 

朱 麗,義大利米蘭天主教聖心大學

 

李天綱,復旦大學

 

9:20-9.30 茶歇

 

9:30-12:00 第一場

 

主持人: 魏楊波,北京中國文化研究中心

 

1.1 狄德滿 ,山東大學

 

太平天國運動(1850-1864)與中國天主教在上海地區的變遷

 

1.2 李天綱,復旦大學

 

馬相伯與耶穌會關係研究

 

1.3 朱麗,米蘭天主教聖心大學

 

民國時期的上海天主教徒

 

討論

 

12:00-13:30 午餐

 

Monday, 4/28

 

9:00-9:20 Opening Ceremony 

 

Chair:Dong Shaoxin, Fudan University

 

Jin Guangyao, Director of ICSCC, Fudan University

 

Elisa Giunipero, Università Cattolica del Sacro Cuore 

 

Li Tiangang, Fudan University

 

9:20-9:30

 

Coffee Break

 

9:30-12:00

 

Session 1

 

Chair:

 

Jean-Paul Wiest , The Beijing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1.1 R. G.

 

Tiedemann, Shandong University

 

The Taiping Rebellion (1850-1864)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Catholicism in the Shanghai Region

 

1.2 Li Tiangang, Fudan University

 

A Study of Ma Xiangbo and the Society of Jesus

 

1.3 Elisa

 

Giunipero, Università Cattolica del Sacro Cuore

 

Shanghai Catholics in Republican China

 

Discussion

 

12:00-13:30 Lunch

 

13:30-17:00 第二場

 

主持人:董少新,復旦大學

 

2.1 陳方中,輔仁大學

 

天主教本地化概念中的馬相伯

 

2.2 王美秀,中國社會科學院

 

馬相伯的宗教追求述評

 

2.3 宋浩傑,徐匯區文化局

 

土山灣孤兒工藝院

 

2.4 黃薇,上海圖書館

 

基督教與近代都市時尚變遷

 

討論

 

18:00 晚飯

 

13:30-17:00 Session

 

2

 

Chair:Dong Shaoxin, Fudan University

 

2.1 Chen Fangzhong,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Ma Xiangbo on Indigenization of Catholicism

 

2.2 Wang Meixiu,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ommentaries on Ma Xiangbo’s Religious Pursuits

 

2.3 Song Haojie, Cultural

 

Affairs Bureau of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Handicraft Workshops in Tushanwan Orphanage

 

2.4 Huang Wei, Shanghai Library

 

Christianity and Changes of Fashion Trend in  Modern Cities

 

Discussion

 

18:00 Dinner

 

4月29 日,星期二

 

9:30-12:00 第三場

 

主持人:李天綱,復旦大學

 

3.1 喬萬裡,米蘭天主教聖心大學

 

十九、二十世紀的羅馬教廷與中國

 

3.2 肖清和,上海大學

 

「浦東第一報人」李問漁(1840-1911)著譯考及編輯《李問漁集》設想

 

3.3 司佳,復旦大學

 

十九世紀耶穌會士晁德蒞(Angelo Zottoli)《中國文化教程》初探

 

討論

 

12:00-13:30 午餐

 

Tuesday, 4/29

 

9:30-12:00 Session

 

3

 

Chair: Li Tiangang, Fudan University

 

3.1 Agostino Giovagnoli, Università Cattolica del Sacro Cuore

 

Holy See and China between 19th and 20th century

 

3.2 Xiao Qinghe ,Shanghai University

 

On the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by Li Wenyu (1840-1911), the 「First Pudong Journalist」 and a Plan for Editing Li Wenyu’s Complete Writings

 

3.3 Si Jia, Fudan University

 

The 「Cursus Litteraturae Sinicae」 by the Jesuit Father Angelo Zottoli (1826-1902)

 

Discussion

 

12:00-13:30 Lunch

 

13:30-16:30 第四場

 

主持人:陳方中,輔仁大學

 

4.1 鄒振環,復旦大學

 

墨海書館與中國新出版的發軔

 

4.2 周萍萍,同濟大學

 

英斂之與雷鳴遠的交往述略

 

4.3 朱曉紅,復旦大學

 

20世紀30年代天主教上海教會對徐光啟的紀念和宣福活動

 

討論

 

18:00晚飯

 

13:30-16:30 Session 4

 

Chair: Chen Fangzhong,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4.1 Zou Zhenhuan, Fudan University

 

The 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 Press and the Commencement of the New Publishing Industry in China

 

4.2 Zhou Pingping, Tongji University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s between Ying Lianzhi and Father Lebbe

 

4.3 Zhu Xiaohong,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atholic Church in the 1930s and the Beatifications of Xu Guangqi

 

Discussion

 

18:00 Dinner

 

每位發言人25分鐘

 

發言中配有中英交傳翻譯

 

Each speaker has 25 minutes to deliver his/her speech.

 

Chinese-English Interpreting is provided during speeches.

上一篇:「清風雅集」第六次書評會學者熱議——現代性誕生於中世紀的英國?下一篇:「現代中國的形塑──兩岸青年學者研習營」招生啟事

相關焦點

  • 「佛教、道教與民間宗教的儀式傳統」工作坊紀要
    有鑑於此,2018年12月7-8日,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舉辦了「佛教、道教與民間宗教的儀式傳統」學術工作坊,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復旦大學、上海師範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福建師範大學、深圳大學、山西大學及臺灣銘傳大學等高校及科研機構的二十餘位學者在工作坊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 圓桌|復旦哲院與維也納大學辦工作坊:關於藝術與空間的構建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與維也納大學藝術史系近日聯合主辦了「藝術與空間的構建」工作坊,並舉行了為期三天的演講和討論。來自藝術、哲學、建築、科學等不同領域的八位西方學者與十六位中國學者,就空間主題進行了深度交流,加強了對彼此的藝術、文化差異的理解。
  • 會議|「中國禮儀之爭與中西禮學」前沿研究首屆國際工作坊
    2019年5月11日,「中國禮儀之爭與中西禮學」前沿研究首屆國際工作坊在上海師範大學會議中心舉行。工作坊以「跨學科對話與平行研究」的創新方式,聚集三十餘位國內外專家學者,探索和墾拓了中外交流與對話之道。
  • ...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師範大學_網易...
    吳施偉 復旦大學 4 過渡金屬/Sadphos催化的不對稱反應研究 張俊良 復旦大學 5 基於二維材料的存算一體神經計算晶片 周鵬 復旦大學 6 皮膚菌群及其代謝產物在特應性皮炎發病中的作用及應用 李巍 復旦大學(醫學院) 7 NAT10介導的mRNA胞嘧啶乙醯化修飾在缺血性心臟病損傷修復中的作用及機制 孫愛軍 復旦大學(醫學院) 8 DNA損傷修復基因突變誘導腫瘤糖代謝重編程促進前列腺癌進展的機制研究
  • 「中國記憶人類學」工作坊:我們是誰取決於我們記住了什麼
    為倡導當代中國公共記憶的多民族、跨文化、跨區域的比較研究範式,2017年11月18日,復旦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所、貴州民族學與人類學高等研究院和華東師範大學民俗學研究所在復旦大學文科樓聯袂主辦了「中國記憶人類學」首屆學術工作坊暨「中國邊疆民族記憶的跨學科研究」、「文化創傷、公共記憶與中國人的精神生活」與「城市非遺保護的倫理記憶研究」聯席工作坊。
  •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司佳去世 年僅42歲
    司佳是上海人,1995年7月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在華師大二附中就學期間,她作為上海唯一的中學生代表出席全國學聯第二十二屆代表大會,並以優異成績被復旦大學第一屆文科基地班錄取。她2001年獲全額獎學金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東亞系留學,2006年8月獲博士學位。2006-2007年任賓夕法尼亞大學東亞系講師,兼任聖約瑟夫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 2019全球華人遺傳學大會在復旦大學舉行—新聞—科學網
    為紀念國際著名遺傳學家、中國現代遺傳學奠基人之一談家楨先生誕辰110周年,8月23日至25日,以題為「遺傳學:技術創新與協同發展」2019全球華人遺傳學大會在復旦大學舉行   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在開幕式上致辭。大會主席由復旦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中國遺傳學會理事長薛勇彪,美洲華人遺傳學會會長黃濤生擔任,薛勇彪、黃濤生在開幕式上致辭。
  • 靜安自考復旦大學有用嗎_學元教育詳情請致電溝通
    靜安自考復旦大學有用嗎,學元教育詳情請致電溝通,我們深知自考出題習慣,為廣大考生提供簡單、快速的學習方式,通過我們整理的內部學習資料全程帶著考生學習。靜安自考復旦大學有用嗎, 1949年8月8日,由國立中央大學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於1950年更名為南京大學。
  • 復旦大學數學英才班舉行開班儀式!
    立足培養未來的數學家,復旦開招數學英才班,並於昨天(10月13日)下午,舉行數學英才班開班儀式。受疫情影響,本次儀式為2019級、2020級學生合併開班。中國科學院院士、校長許寧生出席並講話。中國科學院院士洪家興、陳恕行,教務處處長蔣最敏,「雙一流」建設辦公室主任李粵江,上海數學中心主任李駿及相關院系成員、英才班全體師生共同與會。
  •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42歲女教授司佳逝世,曾師從周振鶴
    據多方證實,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司佳因病於2020年10月11日晚病逝,享年42歲。司佳(1978~2020),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興趣還包括上海近代城市社會,出版史、文化史及閱讀史。
  • 非基督宗教的神學:這種神學和我國的儒學又是一種什麼關係呢?
    非基督宗教的神學:這種神學和我國的儒學又是一種什麼關係呢?所謂宗教,必須具有對救贖的關懷,並須提出一獲救的途徑,例如佛教,雖然排斥對神的一切執念,可是卻始終執念於"束縛者"與"解脫者"之間的關係,此種執念使其信徒產生救贖的渴望,而涅盤就是完滿的救贖境界,佛教因此成為真正的宗教。神學則是:以適合人類的語言將神性知識作系統化的表達。
  • 上海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揭牌 復旦將發揮學科優勢共同攻關 在開放...
    上海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將針對大規模集成電路、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人工智慧、金融及生物醫藥大數據等上海及長三角優勢產業的發展需求,凝練產業驅動的核心關鍵數學問題,籌組優勢科研與技術隊伍,在產學研新型合作框架下,進行共同攻關。
  • 中新網:復旦大學戰疫青年故事分享會舉行 讓抗疫復旦力量化作育人...
    5月22日,復旦大學戰疫青年故事分享會於線上、線下同步舉行。戰疫青年講師團代表講述一線工作經歷,展現復旦青年擔當,激勵廣大師生不懼風雨、永挑重擔。復旦大學抗擊疫情雲課堂、復旦大學戰疫青年說系列微課視頻,也於活動現場發布,讓戰疫一線故事持續發光發熱,讓抗疫復旦力量化作育人力量。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出席線下活動並向戰疫青年講師團代表頒發聘書。黨委副書記許徵、尹冬梅,復旦大學黨委常委、上海醫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徐軍,以及相關機關部處負責人、已返校師生代表等共同參與。線上直播累計近14萬人次觀看,並在B站上登頂小時榜第一。
  • 上海復旦大學發布《全球正義指數報告》
    上海復旦大學發布《全球正義指數報告》 2020年04月06日 17:45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徐譚 字號 內容摘要:全球正義指數研究旨在對國家正義的表現和貢獻進行評估。
  •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學生獲頒2020衛材中國獎助學金
    2019-2020學年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衛材中國獎助學金頒獎典禮於11月27日在楓林校區復星樓舉行。衛材全球高級副總裁、衛材中國總裁馮豔輝,衛材中國人力資源部高級部長顧瑞瑞,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黨委書記許曉茵,復旦大學對外發展與聯絡處副處長、上海復旦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陸穎豐,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黨委副書記張鐳,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外事外聯辦公室主任劉艇,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劉佳琦出席本次頒獎典禮。
  • 時光倒流四十年 復旦大學77-78級校友返校
    央廣網上海9月29日消息(記者傅聞捷)9月28日至29日,「時代成就人生」復旦大學77-78級校友返校活動舉行。800餘名校友從世界各地回到母校,共憶火熱青春歲月,共敘師友同窗情誼。1977年,中國恢復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制度,此後一年,67.5萬人重新走入大學校門,其中3563人收到了來自復旦大學和上海第一醫學院的錄取通知,他們的人生道路由此改變。
  • 哲學院主辦第七屆現象學工作坊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周建昊)5月19至20日,第七屆現象學工作坊「友愛與真理」學術研討會在南開大學哲學院召開。本次會議由南開大學哲學院與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聯合舉辦,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多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機構的20餘位學者匯聚南開,與南開大學哲學院的中青年學者一道,就現象學研究的前沿與熱點問題展開研討。
  • 工作坊︱地域與空間:科舉研究的舊路與新途
    有鑑於此,2020年11月28日,由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組織召開了「地域與空間: 科舉研究的舊路與新途」主題工作坊。本次工作坊由復旦史地所博士生葉鵬召集,旨在從歷史地理本位或空間視角出發,探討科舉研究新進展,展示青年學子在這一領域的研習、思考所得。
  • 復旦大學與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合作共建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
    2020年1月14日,復旦大學與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籤署協議,雙方合作共建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上海市質子重離子臨床技術研發中心),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掛牌成為復旦大學附屬醫院。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上海醫學院院長桂永浩與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主任、黨委書記王興鵬代表雙方籤訂《合作共建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協議書》,並與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陳建平董事長共同為「復旦大學附屬質子重離子醫院」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