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和鐵的出生史,新材料帶來的戰爭技術碾壓

2021-01-10 瘋狗的輕武

人類的發展史毫無疑問就是一部戰爭史,而推動戰爭的又是技術的發展。今天狗子就和大家來聊聊青銅和鐵這兩種重要武器材料的事兒。

話說純銅,也就是紅銅使用很早,在中東甚至發現過公元前9000年的產品。畢竟石器時代的人類在挑選和製作石器的時候很容易發現具有一定韌性的銅礦,而且易於打制。而隨後人們更發現加熱銅可以獲得更好的延展性,更易於塑性。隨著炭窯的發明,人們也逐漸能將爐溫甚至1000多度,能夠將礦石中的銅融化,更易於塑造。

著名的「冰人奧茲」屍體邊上就找到過一把紅銅斧子,不過他死於公元前3300年,考慮到他是在阿爾卑斯山上被發現的,那會歐洲文明還處於石器時代,有把銅斧子也算是個寶貝。

言歸正傳,由於銅礦中也會伴生一些錫、鉛、砷等雜質,久而久之人們就發現了帶錫礦的銅礦石在熔煉後比紅銅具有更高的硬度,因此嘗試著特意在銅中加入錫,人工製造出了第一種合金——青銅。現在最早的青銅發現於公元前4500年,位於巴爾幹半島的溫查文明。

隨後,蘇美爾人和古埃及人也在幾百年後習得了原始但又完備的青銅加工工藝。青銅器特別是兵器是讓當時蘇美爾人不斷開疆拓土的軍事硬實力,畢竟這種硬質、又帶韌性、還能直接回爐重造的玩意比那些軟趴趴不適合最銳器的紅銅以及石頭好太多了。

同樣的,古埃及人一開始就都生活在巴掌大的尼羅河下遊衝積扇平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古埃及人口迅速增加。為了解決地少人多的問題,古埃及人就自然而然沿著地中海西岸邊不斷向小亞細亞擴張,當然,還有他們的青銅武器

然後他們就碰到硬茬了——西臺帝國

兩河流域的西臺帝國則是穆瓦塔利二世執政的新王國時期,在公元前前1300年時人口達到220萬人,正值西臺王國最強盛的時期。在公元前1274年,埃及大佬和西臺人在卡迭石爆發了當年最大規模的戰爭,最後埃及被擊退,兩國籤訂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條約——《卡迭石條約》

當然這篇裡邊我就先不說埃及和西臺掐架的事兒了,而是讓西臺人獲勝的關鍵——鐵器。西臺王國是最先進入鐵器時代的國家(沒有之一),西臺人開創性得發現將用耐熱的砂石做的爐子中炭堆高,鼓入空氣,炭在這種環境中燃燒溫度可以高到變態,在高溫下鐵礦石中的氧化鐵與一氧化碳結合,形成單質鐵。

再將冶煉得到的鐵塊反覆鍛打,加熱。紅熱的鐵塊變得十分易於加工。西臺工匠們在作坊裡日夜不停將鐵塊打製成了各種刀槍劍矛。

不過光是冷兵器還不足以奠定鐵的決勝優勢,西臺人當時還將鐵用在了戰車上。當時兩邊都有戰車,但埃及的車是木軸的。載重有限,車上只能站兩個人,一個開車一個射,生活樂無邊。

而西臺人用鐵質車軸之後,車鬥的負重能力上升,能上三人。一個開車,一個射,一個拿長矛捅,換句話說,它賦予了戰車近戰的能力。就這麼想,埃及人的戰車只能靠機動力一邊跑一邊射,但西臺的戰車還能衝進去捅人,適合直接攪亂對方戰陣。

不會話說回來,當年西臺人的鐵器也就是個雛形,按照現在眼光去看都和廢鐵差不多。但畢竟技術起了個頭就再也停不下來了,而且在那個年代,冶金技術的水平就是文明程度的表尺,甚至也是戰鬥力水平的直接衡量標準。

相關焦點

  • 【研討會】銅鐵合金材料在新基建領域有用武之地 材料應用技術革命...
    SMM網訊:4月25日,由中國有色金屬加工工業協會(以下簡稱:加工協會)主辦,陝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大學共同承辦的第一屆「銅鐵合金加工成型技術及創新應用研討會」在陝西西安召開。為了讓我們國家這個領域不落後於日本、韓國、歐美,斯瑞和加工協會、中南大學牽頭,召開技術研討會推進銅鐵合金材料的發展。國家正在推動新基建,不論是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產業、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電網、各類數據終端都會用到各類高端先進銅合金,銅鐵合金材料在新基建的各個領域一定會大有用武之地。
  • 鋼鐵劍取代青銅劍,一場「材料革命」與「技術革命」的並軌
    而封建時期一直到西漢之前,戰場上的冷兵器還依舊是以「青銅」為主要原材料。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鐵器早早就已經步入了古代人的視野,為何卻在戰場上遲遲取代不了「青銅」時代呢?原因其實也很簡單,一方面是因為材料原因,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技術原因。
  • 碾壓世界的秦代「青銅神兵」真的存在嗎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從虢國墓的鐵劍過去了500年之後,著名的秦始皇陵兵馬俑一口氣出土了4萬多件青銅兵器,但是除開被認為是不小心混入的個別鐵鋌銅鏃以外(鐵鋌是連接部件但並非箭頭),鐵製兵器就僅有區區一個鐵矛頭,一個鐵箭鏃(《秦俑專題研究》、《秦始皇陵兵馬俑坑一號坑發掘報告1974-1984》)。
  • 新技術揭示鐵電納米材料亞原子結構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9日(北京時間)報導,最近,美國能源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等利用電子全息攝影技術,拍下鐵電納米材料亞原子結構,
  • 漢代用不起鐵製兵器,只能用青銅?居延漢簡:當鐵劍是手機就懂了
    之前冷兵器研究所發表過發過關于越王勾踐劍和秦代青銅劍的相關文章(《英國爆出兵馬俑青銅劍新成果,《復活的兵團》說對了,秦始皇「壕」無人性》)。雖然越王勾踐劍被認為是吳越青銅劍的巔峰(《巧奪天工!《國家寶藏》裡的越王勾踐劍為何鑄就千年傳奇?》),史書上對於吳越名劍也是讚美有加,但其實根據最新的金屬分析和考古研究,秦劍才是中國青銅劍的巔峰。
  • 對於新材料技術你期待嗎?新材料技術對我們而言意義重大!
    新材料不斷創造著人類新的生活。如果我們用新材料的湧現以及從新材料及其技術對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來描述人類的歷史,那麼,自古至今,人類已經經歷了它的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鋼鐵時代、高分子材料時代、複合材料時代等等,現代人類更是進入到了一個以高性能材料為代表的多種材料並存的時代。可以說,新材料的使用不僅僅使生產力獲得極大的解放,從而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而且在人類文明進程中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 浙江省C63000鋁青銅美標標準
    鋁青銅是常見的鋁青銅,被用於許多重型,高負荷和高磨損位置。具有優良的導熱係數和穩定的剛度,作為模具材料在拉伸、壓延不鏽鋼板式換熱器時不會產生粘模、劃傷工件等優點。而保證各析出相的析出和分布的主要控制手段為該材料的熱處理工藝。
  • 從石頭到青銅,青銅到鐵
    人類文明發展到現在,工具和器械一直都伴隨著各個時期的人,從遠古時期到現代,大致經歷了從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再到鐵器時代,這三個時期對人類文明的的發展和進步有著重大性的意義。在超過約200萬年的時間裡,人類一直以靠著現成的原料來製造他們所使用的工具,例如石頭.骨頭.以及木頭。
  • 由青銅走向冶鐵之路,古代中國的驕傲
    中國,是世界上鐵器和青銅器發明最早的地區之一,當時的中國,已經在紅銅冶鑄的基礎上發展起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青銅鑄造技術,可以非常熟練地掌握和綜合利用渾鑄、分鑄、失蠟法、錫焊、銅焊的鑄造技法,於冶鑄工藝技術一道上已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 鎢青銅鐵電體的束腰電滯回線與場致相變
    鎢青銅鐵電體的束腰電滯回線與場致相變 浙江大學陳湘明/朱曉莉課題組聯合西北工業大學傅茂森課題組及捷克物理研究所S. Kamba 課題組在其發表於NPG Asia Materials 的最新工作中[2],發現了充滿型鎢青銅鈦鈮酸鹽的束腰電滯回線,並從場致相變的角度清晰地揭示了其結構根源。 鎢青銅氧化物是鐵電材料中僅次於鈣鈦礦的第二大家族。
  • 2017重慶中考歷史:你認識青銅牛尊、鐵鋤範這些文物圖片嗎?
    巴蜀中學歷史老師陳彪表示,此次考試無偏題、怪題、難題,注重學科素養的考查,試題中還考查了對甲骨文、青銅牛尊、鐵鋤範、畫像磚等文物圖片的識讀。想想看,這些你都認識嗎?  巴蜀中學歷史老師陳彪表示,此次考試無偏題、怪題、難題,難度符合學業水平考試要求,與往年保持基本穩定,突出主幹,注重學科素養的考查,尤其是史料實證意識和從歷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
  • 新研究或讓鐵電材料實現超高密度信息存儲
    原標題:新研究或讓鐵電材料實現超高密度信息存儲 中科院瀋陽金屬研究所研究人員通過國際合作,在鐵電材料中發現了通量全閉合疇結構以及由順時針和逆時針閉合結構交替排列構成的大尺度周期性陣列,並發現了閉合結構核心處存在巨大彎電效應,有望使鐵電材料實現超高密度信息存儲功能,相關成果4月16日在線發表於《科學》雜誌。
  • 對弛豫鐵電性質的新的認知可能會帶來許多技術進展
    賓州州立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團隊,最近對弛豫鐵電性質有了新的發現。這一發現解可能會導致柔性電子器件、致動器和換能器、能量存儲、壓電傳感器和電熱冷卻方面的進步。如圖所示的手性(鏡面)分子使弛豫鐵電體具有驚人的性能。
  • 應用材料公司選擇性材料技術帶來蝕刻工藝新突破
    應用材料公司近期取得了蝕刻技術的新突破,推出業內首款極致選擇性蝕刻工具Applied Producer®  Selectra™系統,通過引入全新的材料工程能力,助力3D邏輯晶片和存儲晶片的尺寸持續縮小。
  • 人類從青銅時代迅速轉變為鐵器時代,竟然是因為一次氣候災難?
    02為什麼有了強度和柔韌度均優於青銅的鐵,西臺帝國還要繼續使用青銅器呢?最大的原因在於人類對溫度控制技術的稚嫩。在當時,人們用來冶金的爐子,溫度最高只能達到1000℃多一點,而鐵的熔點高達1535℃,工匠們很難把鐵礦石熔化成鐵水,然後隨心所欲的澆鑄成各種精美的食器或武器。
  • 銅合金——青銅的知識簡介
    青銅在我國的應用最早,距今4500~4000年,我國就已經開始大量使用青銅製作用具了。並迎來了中國青銅器文化鼎盛期即中國青銅器時代,時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延續時間約一千六百餘年,也就是中國傳統體系的青銅器文化時代;轉變時期指戰國末期-秦漢時期,青銅器已逐步被鐵器取代,不僅數量上大減,而且也由原來禮樂兵器及使用在禮儀祭祀,戰爭活動等等重要場合變成日常用具,其相應的器別種類、構造特徵、裝飾藝術也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
  • 為什麼是銅被人類先發現和使用而不是鐵呢?
    那麼,為什麼是銅被人類先發現和使用而不是鐵呢?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青銅時代,什麼是鐵器時代。一、青銅時代在考古學上,青銅時代是以使用青銅器為標誌的人類文化發展的一個階段,青銅器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佔據重要地位。
  • 北工大《JMCC》綜述:鐵電材料的熔鹽法構建策略及在能源領域的應用
    熔鹽法是以熔融鹽作為高溫液相溶劑的一類化學合成方法,特殊的熔鹽反應環境能夠促進原料溶解、加速反應物擴散,有利於結構基元實現定向組裝,從而構建出尺度和形狀可控的鐵電材料,並以此為基礎在能源領域獲得重要應用。
  • QAl7鋁青銅用途QAl7布氏硬度QAl7化學成分
    QAl7鋁青銅材料名稱:QAl7 鋁青銅標準:(GB/T 5231-2012)特性及適用範圍:性能用途和QAl5相似,因含鋁量稍高,其強度較高。鋁青銅的力學性能比黃銅和錫青銅高。實際應用的鋁青銅的鋁含量在5%~12%之間,含鋁為5%~7%的鋁青銅塑性最好,適於冷加工使用。鋁含量大於7%~8%後,強度增加,但塑性急劇下降,因此多在鑄態或經熱加工後使用。鋁青銅的耐磨性以及在大氣、海水、海水碳酸和大多數有機酸中的耐蝕性,均比黃銅和錫青銅高。鋁青銅可製造齒輪、軸套、蝸輪等高強度抗磨零件以及高耐蝕性彈性元件。
  • 集團公司鈹青銅板帶材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通過驗收
    《鈹青銅板帶材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由鈹銅分公司組織實施。項目由熔鑄車間、板帶車間、循環水泵站、天然氣調壓站、壓縮空氣及保護性氣體站、液氨站、廠區道路及管網等子項組成。是在原有生產設施和工藝技術的基礎上,實施的鈹青銅板帶材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