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養過球藻嗎?作為一種安靜又治癒的寵物(姑且算是),人工養殖的球藻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在養球藻的過程中,有時能觀察到原本沉在水底的藻球漂浮到水面附近,這是為什麼?
最近在期刊Current Biology上,刊登了一篇專門研究這個問題的論文(竟然能發Current Biology_(:з)∠)_)。答案其實和很多人想的一樣:是因為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泡泡。在光照下,球藻進行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氣泡附著在藻球表面,就增加了浮力。
當然,論文作者畢竟還是進行了一番實驗驗證。他們把球藻裝進量筒裡觀察,還在水中加入了光合作用抑制劑DCMU。這一次,被抑制光合作用的球藻就怎麼都浮不起來了……
(充滿活力的對照組和生無可戀的實驗組)
實驗還發現,球藻浮起的速度受到內在晝夜節律的影響。具體說來大致就是,如果在黎明時分把球藻從暗處挪到光照環境下,它會更快地進行光合作用、更快地浮上水面,而如果是從中午才開始光照,就會上浮得比較慢。論文作者表示,在自然環境中,早上漂浮起來應該能幫助球藻們更好地接受光照,進行光合作用。
這個論文怎麼說呢,大概就是科學家養寵物的感覺吧……_(:з)∠)_
文中圖片來自:Dora Cano-Ramirez and Antony Dodd, University of Bristol
相關報導:https://www.nytimes.com/2018/08/24/science/marimo-floating-algae-balls.html
原論文: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18)30926-6
不管怎麼說,球藻確實是很可愛的,可以通過物種日曆的文章更多了解它→「你養毛線?」「我養個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