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是合成蛋白質最重要的器官,可以合成白蛋白、糖蛋白、脂蛋白、凝血因子及各種轉運蛋白等。當肝細胞損傷的時候,體液中這些蛋白質的含量將會減少,因此測定血清蛋白含量對肝臟疾病的診斷有重大價值。
在肝功能檢查的時候,經常遇到的白球比是指血漿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的比值,常被寫作A/G。在肝功能正常情況下,白蛋白要高於球蛋白,A/G正常值範圍在1.5-2.5之間波動。
白蛋白和球蛋白分別代表什麼意義?
白蛋白是由肝實質性細胞合成的,肝臟受損的時候,白蛋白的合成、細胞內運輸和釋放會發生障礙,引起血清白蛋白減少。白蛋白在體內起到營養細胞和維持血管內滲透壓等作用。當白蛋白減少的時候,血管內滲透壓降低,患者會出現腹水。
球蛋白是由機體免疫器官製造的,當體內有「敵人」,或有其他因素刺激機體免疫系統,比如有病毒入侵的時候,就會產生大量的球蛋白,球蛋白偏高,消滅病毒。
血清白蛋白反映肝臟的合成功能,慢性B型肝炎、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可顯示血清白蛋白的下降。隨著肝損害加重,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會逐漸下降。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和白球比是反應肝功能的重要指標。
我們再具體講一下白球比代表什麼?
血清白蛋白的正常值是35-55g/l,球蛋白是20-30g/l,白蛋白稍多於球蛋白,A/G比值是1.5-2.5。肝功能衰竭或肝硬化的時候,在A/G比值中作為分子的白蛋白產生減少,導致A/G比值下降。臨床中,A/G<1常見於肝硬化患者。
但是慢性肝炎患者中,由於慢性炎症對免疫器官的刺激作用,球蛋白合成也會增加,使A/G比值中的分母增大,導致A/G下降。有些慢性肝病患者一看到化驗單上顯示A/G比值下降就非常緊張,認為自己已經發展到肝硬化階段,這個是不對的。如果是單純球蛋白升高引起的白球比下降,這個說明是慢性肝炎。
肝硬化患者的A/G比值下降是比值當中的分子==白蛋白下降,同時伴有球蛋白的升高,白/球的比值往往<1。
白球比倒置的患者需要結合病史、症狀等找出白球比倒置的原因,比如B肝患者的白球比倒置,需要檢查HBV DNA、肝膽B超、肝硬度值、肝功能等,根據檢查結果了解白球比倒置的原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另外,我們再說一下白球比例偏高的原因。
白球比例偏高可能是由於白蛋白增多、球蛋白減少,或者是兩者都有變化造成的,只是其中一者的變化幅度較大引起的。白蛋白是由肝臟合成的,對球蛋白有膠體保護作用,能夠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一般情況下,白蛋白越多,說明人體越健康。
球蛋白是由機體的免疫器官產生的,球蛋白偏高說明免疫系統亢進,偏低說明免疫能力不足。一般情況下,白蛋白要比球蛋白含量高,但是如果太高的話,可能是由於機體的免疫系統出現的問題,或者是其他原因,比如慢性炎症、多發性骨髓瘤、紅斑狼瘡等。這個時候需要在醫生幫助下進行區分診斷。
順便我們了解一下前白蛋白的意義,顧名思義,前白蛋白是否是「前面的蛋白呢」?
前白蛋白也是由肝細胞合成的,在電泳分離的時候,常顯示在白蛋白的前方,它的半衰期很短,僅僅為12小時。因此,測定前白蛋白在血漿中的濃度對於了解蛋白質的營養不良、肝功能不全、比白蛋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