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ce. C.Hughes:利用新工具更好地了解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及監測模型

2020-11-23 中國綠髮會

10月29日下午,中國綠髮會聯合主辦的第十五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ICG-15)分論壇討論漸入佳境。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景觀生態學組首席研究員兼綜合保護中心副教授、綠會副秘書長Alice C. Hughes博士在線進行了題為《利用新工具更好地了解保護和監測生物多樣性的模式》的主旨分享,內容總結如下:

開篇中Alice提到,目前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問題主要在於三點:管理的優先級如何劃分,怎樣分清物種面臨的危機孰輕孰重;對於多樣性時空變化的監測;如何監測供應鏈以保證數據被可持續使用。

接下來,Alice詳述了遠程遙感技術的諸多用途,包括確定物種管理優先級,確定研究基準線,以及計算森林損失率等等。她表示,對於生態系統趨勢的預測以及大體的查看,遠程遙感是足夠的。但是具體到某個物種的情況,遠程遙感就不夠精確。

在具體情況下,可能採取環境DNA的方式能夠得出更加符合要求的數據。Alice用綠色農業進行舉例,在明確土地情況之後因地制宜。

最後,Alice說明了監控模型對於控制野生動物貿易的作用。

總結:各種技術的進步增強了我們對自然世界的理解,從「數據太少」轉變為如何分析現有大量數據的挑戰。Alice的報告討論了可用於闡明一系列過程中生物多樣性模式和過程的一些數據類型,以及如何應用各種類型的數據來評估生態系統健康的變化,指導優先事項,並為未來的保護管理設定科學的目標。她還討論了如何整合不同類型的數據,以形成對生物多樣性更完整、更全面的理解,從而為物種和生態系統的保護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指導。

具體內容請見以下視頻:

整理/張大芊 審核/Lei 編/Angel

相關焦點

  • Alice. C.Hughes:利用新工具更好地了解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及監測...
    C.Hughes:利用新工具更好地了解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及監測模型| ICG-15分論壇 2020-11-20 10: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學網—提出大尺度生物多樣性監測方法
    本報訊(記者郭爽) 近日,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Douglas Yu課題組提出了大尺度生物多樣性監測方法,為環境保護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全面的科學依據
  • Science:利用古生態、古氣候、古基因記錄保護生物多樣性
    三、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策略為了定量監測生物多樣性變化,制定保護生態系統的方案,生態學家提出了生物多樣性監測核心指標(essential biodiversity variables: EBVs)(Pereira et al.,2013)。
  • 生物多樣性與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研討會召開
    據了解,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早加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並將於2021年作為東道主舉辦聯合國第十五屆生物多樣性大會。從自然資源管理的角度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符合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思路。  「未來1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將設立什麼的目標?那就是實現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曲線反轉。」
  •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本報訊 日前,由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市財政局、築城海關聯合制定的《貴陽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方案(試行
  • 景觀生態學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SEPM同時考慮生境時空格局和物種-生境之間的關係,可用來研究有機體對不同尺度生態過程的響應,能預測氣候變化、區域土地利用等因素對種群、群落動態的影響,並將影響的後果在空間上清楚地直觀表達。GIS結合可視化技術使決策管理者能直觀地「看到」各種可能的土地利用及生境管理方式下對生物種群的影響,使管理者能選擇一種最佳的土地利用及生境管理方式,從而提高了決策的科學性[22~24]。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保護生物多樣性,刻不容緩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保護生物多樣性,刻不容緩 2020-05-24 03: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一起學習《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
    第三條 生物多樣性保護應當遵循保護優先、持續利用、公眾參與、惠益分享、保護受益、損害擔責的原則。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負責。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採取資源利用效率高、對生物多樣性影響小的綠色生產方式,防止、減少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對生物多樣性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
  • 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
    保護生物多樣性是維持生態平衡的基礎,因此保護生物多樣性已成為全球共同的呼聲,將有利於環境保護和生物資源的持續利用,對人類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需要全人類共同採取迫切行為生命無所不在,從熱帶雨林上端離地數百尺的地方、澳大利亞的沙漠,到深海火山熔巖的縫隙,處處都有生命。浩瀚多樣的生命形態維繫人類的生存,也確保清潔的空氣與水,這些驚人豐富的多樣性如何形成?又是什麼神奇的力量使萬物凝聚在一起維持平衡?
  • 經濟視角解讀:我們為什麼要保護生物多樣性—新聞—科學網
    也許有一天,當它們面臨生存危機時,我們多少會在意,因為至少,我們對它們有所了解了。然而,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而言,知之不詳顯然是不行的。 這已經不是單純依靠對物種保護、棲息地保護就能有效遏制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年代了,而是要從根本上讓那些從事生產的、發展的、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政府、企業和個人實實在在參與到自然保護中。這幾乎是人類與自然可能贏得未來的唯一的辦法。
  • 生物多樣性公約
    ,應公平分享從利用與保護生物資源及持續利用其組成部分有關的傳統知識、創新和實踐而產生的惠益,轉自搜狐  並認識到婦女在保護和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中發揮極其重要作用,並確認婦女必須充分參與制訂和實施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各級政策,轉自搜狐  強調為了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及其組成部分的持續利用,促進國家、政府間組織和非政府部門之間的國際
  • 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願奉獻一生
    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早籤署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2020年,該公約第十五屆締約方大會將在雲南昆明召開。中國政府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已做出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多地建立起了全面的保護體系,社會各界也積極參與到這一保護行動中,盡己所能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雙西」生態如何保護修復?生物多樣性要保護
    聚焦話題「雙西」生態如何保護修復?西湖邊有10多對留守鴛鴦,西溪植物、昆蟲和鳥類的多樣性顯著增加西湖與西溪,水系人文相通,都是杭州綠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來,「雙西」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都做出了不小的努力。
  • Methods Ecol Evol:研究建立新的生物多樣性快速監測法
    生物多樣性測量在解決我國環境問題的工作中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例如對具有豐富及特有生物多樣性的地區進行調查和監測、病害蟲及環境汙染的監控、生態保護項目(如人工橡膠林種植)的管理與監督等。然而,傳統的生物多樣性測量既耗時又費錢。尤其需要很多分類學家的加入,而目前優秀的分類學家越來越少。不同於普通的管理問題,「分類學障礙」已成為了人們對生物多樣性研究的絆腳石。
  • 保護生物多樣性需要一個大轉折
    為推動實現三大目標,《愛知目標》首次為未來10年(2010-2020)設定了5個戰略目標及相關的20個綱要目標,詳細地指導了各國制定和更新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戰略(NBSAPs),其中達成了保護17%的陸地及10%海洋的明確數量指標。《愛知目標》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國際社會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協作。
  • 北部灣濱海溼地生物多樣性監測報告發布
    中國環境報見習記者 肖琪 由廣西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協會、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共同主辦的北部灣濱海溼地保護研討會日前召開。會議發布了《北部灣濱海溼地生物多樣性公眾監測報告(2019-2020)》(下文簡稱《報告》),並就北部灣地區中國鱟、水鳥的保護工作做學術報告。  據了解,NGO組織美境自然等3家機構結成北部灣濱海溼地保護核心合作夥伴,開展了2019年~2020年的濱海溼地生物多樣性調查,共同編寫了《報告》。
  • 活動回顧 | 生物多樣性公約與海洋保護
    首先由創綠研究院的陳冀俍研究員簡單介紹《海洋保護與生物多樣性公約》速讀材料。製作這份材料的出發點是為了支持民間組織參與CBD進程的討論,從而為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的成功舉辦作出貢獻。隨後陳冀俍介紹了生物多樣性公約在全球海洋保護中的作用。在報告中,他強調了海洋的法律制度造成國家管轄範圍內外的保護進度的差異,然後通過南極羅斯海海洋保護區談判的案例,梳理了在區域層面設立海洋保護措施的挑戰。
  • 生物多樣性保護 • 專家談丨2020年後生物多樣性展望:以國家目標推動落實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
    COP15將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下簡稱「2020後框架」),描繪未來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藍圖,國際社會將此視為解決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問題的歷史性機遇。回顧全球生物多樣性進程,無論是《公約》COP6通過的2010年目標,還是COP10通過的2020年目標,全球層面上未能實現上述目標的最核心問題在於執行。
  • 昆蟲多樣性監測和互作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朱朝東研究組,聯合德國哥廷根大學Andreas Schuldt團隊、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馬克平團隊,圍繞上述科學問題,在目前世界上最大樹種多樣性實驗樣地——中德「BEF-China」亞熱帶森林植物多樣性實驗基地開展了長期定位昆蟲多樣性監測和多學科交叉合作研究。
  • 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技術規範 生態狀況監測(試行...
    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通常包括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生物多樣性維護、洪水調蓄等類型。   c) 綜合監測階段指綜合利用衛星遙感、航空遙感和地面調查觀測方式提取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用地性質、生態功能、人類幹擾活動和生態修復治理等。   d) 質量控制階段指採用樣本抽查、實地核查、地統計學等方法對綜合監測數據開展質量控制和精度驗證,生成質控數據。   e) 工作成果包括監測數據、監測圖表和監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