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下午,中國綠髮會聯合主辦的第十五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ICG-15)分論壇討論漸入佳境。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景觀生態學組首席研究員兼綜合保護中心副教授、綠會副秘書長Alice C. Hughes博士在線進行了題為《利用新工具更好地了解保護和監測生物多樣性的模式》的主旨分享,內容總結如下:
開篇中Alice提到,目前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問題主要在於三點:管理的優先級如何劃分,怎樣分清物種面臨的危機孰輕孰重;對於多樣性時空變化的監測;如何監測供應鏈以保證數據被可持續使用。
接下來,Alice詳述了遠程遙感技術的諸多用途,包括確定物種管理優先級,確定研究基準線,以及計算森林損失率等等。她表示,對於生態系統趨勢的預測以及大體的查看,遠程遙感是足夠的。但是具體到某個物種的情況,遠程遙感就不夠精確。
在具體情況下,可能採取環境DNA的方式能夠得出更加符合要求的數據。Alice用綠色農業進行舉例,在明確土地情況之後因地制宜。
最後,Alice說明了監控模型對於控制野生動物貿易的作用。
總結:各種技術的進步增強了我們對自然世界的理解,從「數據太少」轉變為如何分析現有大量數據的挑戰。Alice的報告討論了可用於闡明一系列過程中生物多樣性模式和過程的一些數據類型,以及如何應用各種類型的數據來評估生態系統健康的變化,指導優先事項,並為未來的保護管理設定科學的目標。她還討論了如何整合不同類型的數據,以形成對生物多樣性更完整、更全面的理解,從而為物種和生態系統的保護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指導。
具體內容請見以下視頻:
整理/張大芊 審核/Lei 編/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