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微信更改了推送規則
經常有讀者抱怨錯過文章更新
將「深藍財經」設為星標
讀完點一下「在看」
我們就能第一時間相見
令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在中美關係越發緊張之際,華為和高通卻在上月意外地握手言和了。
7月30日凌晨,美國高通公司公布了第三季度財報。高通宣布已與華為達成了長期專利協議,將於今年9月進帳高達18億美元的和解金。憑藉在2G、3G、4G時代的技術壟斷,高通在通信終端領域裡是名副其實的專利巨人。華為雖然也擁有很多專利,但移動終端畢竟起步較晚。此次華為補交這筆不菲的專利費,被業界看作是不得已而為之,是為後續發展掃清障礙的必要之舉。
智慧財產權的價值,在今天的商業環境下可以說是不言而喻,哪怕是有再多的恩怨情仇,在智慧財產權的現實前,華為還是和高通走到了一起。而就在華為拿出數十億美金與高通握手言和之際,號稱中國手機防盜第一人的解文武也再一次重出江湖,微博高調喊話華為,表示想要送給華為一套可申請PCT專利的手機防盜最新技術方案,以助華為提升國際競爭力,同時可讓華為手機在20年專利保護期內增加上千億的利潤。
按照解文武的說法:任總要是知道他這套技術方案細節後,肯定會樂得合不攏嘴。
看到這樣蜜汁的自信,相信大家可能會感覺眼前的畫風有些不對了。解文武是誰?「手機防盜第一人」又是什麼稱號?所謂的能讓任總「合不攏嘴」的技術方案究竟是什麼?請接著往下看。
被逼出來的手機防盜第一人
儘管已經離開手機江湖多年,但江湖還記載著解文武的手機防盜專利故事。
2001年9月,安徽江淮晨報的一篇報導《手機屢屢被盜,悟出發明專利》,讓解文武首次走到了公共視野之中。他提出的「手機自動報失」技術方案,在國內引起轟動,他也由此而被譽為「手機防盜第一人」。《移動信息》曾對解文武的發明做出如下評議:防盜手機是中國第一個拿得出手的手機發明,是第一個外國工程師也沒有想到的傑作。
而在此之前,解文武只是安徽宿州的一家手機店私營老闆,在數次手機失竊被偷光了白手起家的血汗錢之後,他為破案而走上鑽研手機「防盜」之路。
2000年底,解文武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申請了方法發明專利,並於2003年12月3日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授權。
從技術路徑上講,解文武的這一防盜方案即便是放在近20年後的今天來看,似乎也未見過時,在當時的環境下,更是具有市場領先性。也因此,在消息傳開後,很快引起了手機廠商的注意。國內著名手機生產商夏新率先以10萬元的價格與解文武籤訂了專利申請技術普通實施許可協議,這標誌著解文武的專利發明,正式走入了市場。
來自廠商的認可也讓解文武倍感振奮,據國際在線報導,在雙方合作後的幾個月裡,夏新就生產出3款「智能報失」手機。由於在當時是唯一一家具有該功能的手機廠家,夏新的產品一上市就受到了熱捧。解文武也因此躊躇滿志,認為自己的「發跡史」從此開始了。接下來他幾乎跑遍了國內每一個手機生產廠家,打電話、寫信、發郵件,宣傳和推廣自己的發明。
可是,接著發生的事情,令解文武自己也感到意外,因為這項專利不僅沒有讓他「發跡」,反而成了他的訴訟「發動機」。
與大企業扳手腕
就在解文武抱著志在必得的心態,與多家手機廠商就專利許可問題進行溝通時他才發現,很多廠商並不買帳,而原因竟是廠商們都誤以為,那是夏新的獨家專利。
2002年3月在夏新的網站及宣傳廣告中,寫著「手機防盜技術是我們的獨有專利技術」。「儘管解文武確有將專利許可給夏新,但並非獨家授權,這樣的宣傳讓他的推廣活動遭到重創。
解文武和夏新為此進行了多次交涉,始終沒有結果。走投無路之下,他將夏新推上了被告席,開啟了他的維權之旅。雖然,這起訴訟解文武一審勝訴,二審以和解而告終,但也讓他感受到了,以個人之力與大企業展開官司的巨大難度。
儘管同夏新的官司結束後,局勢似乎出現好轉,解文武發現有數家手機生產商使用了他的專利後,經交涉都陸續補籤了許可協議,但同海爾的協商卻讓他再一次碰壁。
2004年5月,解文武發現海爾信鴿系列手機具有「智能防盜」功能。在此之前,解文武同海爾進行過數次溝通,想要將防盜專利許可給海爾,但在海爾的防盜手機上市後,後者卻不承認使用了他的發明。又經過了大半年的協商之後,雙方依舊不能達成共識,最終解文武再一次訴諸法律。
這一起以手機防盜專利人告世界知名企業海爾的官司也在業界引起了轟動。全國多家媒體跟進報導「解文武告海爾」的艱難過程。
同海爾的專利戰,解文武可謂陷進了深淵,民事案一、二審全敗訴。就在解文武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訴之際,2006年的7月17日,國家知識產權局覆審委下達的宣告專利無效的通知正式發到解的手中。
解文武徹底傻眼了。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當年的報導來看,解文武在收到專利無效的通知後強烈不服。在他看來,這項發明早在專利優先權申請日後不到一年內,經過推廣就與夏新公司合作生產出了世界第一款自動報失手機。並且還先後同深圳天時達、杭州東信等4家手機廠商補籤了專利協議。解文武認為,這些事實足以說明他的技術方案並非是輕易能想到的。
與海爾的專利戰,消耗了他太多資源,2005年底,解文武賣掉了自己在宿州的房子,帶著妻子和孩子到北京一搏。在經歷了3年鏖戰後,最終官司迎來了戲劇性的結局,2007年11月2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行政案終審判決維持解文武的專利權全部有效。
心灰意冷專利賣給三星
同海爾的官司帶給解文武的傷害是刻骨銘心的,這期間,解文武同兩家手機公司籤好的專利許可協議,都出現反水。一家原先籤訂15萬元許可費的廠商,最終也只給到了3萬元,對結果無奈的解文武,一氣之下將錢全部捐給了慈善機構;而與另一家廠商的官司,即便是勝訴後至今也沒有執行到一分錢。
而更讓其傷心的是,在奔波於專利戰期間,他的多項手機專利因為沒能及時要求優先權申請和續費審查而被視為終止和撤回。其中一項名為《手機可註冊防盜報失的系統和方法》的專利,在技術原理上與今天行業裡普遍使用的雲帳戶定位查找功能頗具相似性,至今回憶起來,他仍為此感到可惜。
在與海爾的官司中,原本專利權在獲得法院認可後,解文武可以開啟對所有未支付使用費的幾十家手機廠商大「追討」。但那時的解文武,再也不願意打官司了,他改變了策略想找手機廠商合作。《每日經濟新聞》當年的報導中曾提到,解文武表示他可能會選擇賣掉這項技術,「讓購買方去找這些廠商洽談,接下來這些廠家可能就有麻煩了」。
後來解文武受到一家深圳公司邀請,擔任其公司的專利工程師。在任職期間,他又申請了名為《一種實現終端參數設置的方法和終端》的專利,構思上要求手機開機自動引導設置報失防盜等重要功能的思路,如今已在眾多智慧型手機產品上所體現。
但在當時,這家公司並沒有採用解文武的技術方案。技術思想得不到及時研發,這讓解文武感到挫敗,也讓他對國產手機廠商對待專利技術創新的態度產生了新的認知。最終,解文武終止了與這家公司的合作,無奈之下將技術轉賣給了三星。
在出售完成後,身心俱疲的解文武徹底退出了手機江湖,並發誓再也不申請專利了。
再次出山
願把技術思路免費送給華為
轉眼20年就要過去,三星收購解文武的專利權限明年也要到期。恰又遇到華為斥巨資與高通和解,這讓原本已隱匿江湖10多年的解文武,又一次站了出來。解文武表示,自己在總結了20多年對手機安全防範思索的基礎上,寫下了5000多字的《不怕偷和丟能讓賊發瘋的手機—技術思想交底書》,準備無償送給華為。他想讓華為申請專利並實施發明,藉此實現他「手機防盜,天下無賊」的技術理想。
據解文武自己說,簡單測算,二十年的專利保護期,可給華為最少能帶來千億以上的純利,社會意義比經濟意義還要顯著。
目前的智慧型手機防盜,大致分為兩種技術路線,一種是以蘋果為代表的手機註冊帳號雲端防盜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是軟體件集成度高,通常以定位和數據鎖定為技術特點。在這一技術體系下,手機丟失後可通過註冊帳號遠程獲取手機GPS定位信息,同時也可將重要數據鎖定或清空,極端情況下還可以讓手機變「磚」,但一旦變「磚」也意味著機主選擇放棄找回手機。如今市場上主流的安卓手機廠商也多採用了這一模式,但由於受限於安卓手機系統的底層特性,對於安卓手機而言丟失手機一旦被刷機,防盜系統也將徹底失效。
而另一種防盜思路,則是以第三方手機防盜軟體為代表的應用防盜模式。這種模式下的手機防盜,通常需要機主通過應用商店自行下載軟體來實現,其技術特點與註冊帳號雲端防盜模式類似,只是相對而言系統集成性較弱,一旦手機遭到刷機,防盜系統依舊會徹底失效。然而解文武表示,自己的防盜技術將徹底解決這些已有方案的痛點。
但或許是經歷了過去的專利官司,解文武也變得更加謹慎。在與他的對話中,他始終不願意透露詳細的技術細節,並表示自己一旦透露,任何廠商都可以直接實現,所以要做到絕對的保密。但他反覆保證,他的技術方案不僅能超越市面上已有的手機防盜技術,超越蘋果、魅族、360防盜助手等企業的技術,而且還能做到「讓竊賊再也不會想著去偷手機且撿到手機也會歸還」。不論最終結果如何,解文武的執著是否也代表某種匠人精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