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 Letters》可生物降解的聚酯納米粒子的生理相關力學

2021-01-11 騰訊網

【科學背景】

聚合物納米顆粒(NPs)由於其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以及高度可定製的藥物加載和釋放能力而被廣泛用於生物醫學應用。儘管有許多關於NP力學對納米生物相互作用(例如內在化,吸收,運輸和降解)影響的報導,但在與聚合物NP利用率相對應的條件下,還沒有系統地表徵聚合物NP力學。這種缺陷的根源在於,儘管原子力顯微鏡(AFM)非常適合表徵納米級材料(即NP),但在生理條件下(例如,緩衝液中的37°C)進行的實驗具有挑戰性,需要專用設備。雖然可以使用大量測量值來推斷NP的機械性質以了解生物學功能,但這種推斷所依據的假設是,懸浮在緩衝液中並加熱至生理溫度不會顯著改變NP的力學。這種假設適用於某些無機NP,例如由金屬和氧化物組成的那些。此外,對具有不同機械性能的二氧化矽納米膠囊的系統研究發現,吞噬作用和靶向腫瘤的過程對納米顆粒的硬度有很強的依賴性。

【科研摘要】

儘管可生物降解的聚酯納米粒子廣泛用於藥物遞送,並且有報導稱納米粒子力學對納米生物相互作用具有強大的影響,但在生理相關條件下,對這些納米粒子的力學卻缺乏系統的研究。最近,波士頓大學Keith A. Brown教授團隊報告使用原子力顯微鏡對聚乳酸和聚丙交酯乙交酯納米顆粒的壓痕實驗。雖然發現乾燥的納米顆粒在室溫下是剛性的,但是發現它們的彈性模量在模擬的生理條件下(即在37℃的水中)降低了多達30倍。差示掃描量熱法證實該軟化可歸因於納米顆粒的玻璃化轉變。結合機械和熱分析特性,研究了微型化,分子量和浸入水中的塑化效果。總的來說,這些實驗為實驗家們探索聚合物納米粒子力學與體內行為之間的關係提供了見識。

【圖文解析】

在典型的壓痕實驗中,如先前報導的那樣,通過納米沉澱合成了NP,然後將其滴鑄在塗有聚-1-賴氨酸(PLL)的蓋玻片上,以促進NP與底物的粘附。對於在水中進行的壓痕實驗,在整個合成,製備和實驗過程中,將NP浸入Milli-Q水中。在壓痕實驗中使用水代替緩衝液以避免NP脫離。為了進行機械錶徵,將蓋玻片放在AFM系統內的Peltier加熱元件上,並保持在固定的實驗溫度下。然後,使用AFM在敲擊模式下掃描表面以識別沒有NP的區域,以進行探針校準程序,然後再次掃描表面以識別分離的NP以進行機械錶徵(圖1a)。然後在分接模式下收集所選NP的高解析度圖像,以精確識別其頂點(圖1b)。定位顆粒頂點之後,對顆粒進行壓痕以產生力-壓痕曲線(圖1c),該曲線與修正的Hertzian接觸模型擬合,該模型考慮了NP直徑d(估計為顆粒的高度)和AFM探針直徑,以NP寬度w和d之差來衡量(圖1d)。

圖1.使用原子力顯微鏡(AFM)表徵納米顆粒(NP)的典型實驗程序。(a)低分子量聚乳酸(PLALMW)NP集合的調查圖像(高度通道),以識別孤立的NP(虛線框)。彩色條表示高度。(b)從(a)中選擇的孤立NP的高解析度AFM圖像的高度通道,以及穿過NP頂點的虛線。顏色表示(a)中顏色欄後面的高度。(c)(b)中NP的力曲線,力F與壓痕h的關係。粗綠線表示從中導出彈性模量E的接觸模型擬合。(d)AFM探針(白色)掃描位於基材(灰色)上的NP(綠色)時的示意圖。黑色粗線是(b)中虛線所示的切割線。表觀顆粒寬度w和來自成像的測得NP直徑d用於估計AFM探針直徑以進行分析。

為了區分在乾燥條件下區分大樣本和在模擬生理條件下區分NP的不同因素的貢獻(圖2a,b),對模型聚合物,低分子量PLA(PLALM,分子量Mw18–28 kDa,特性粘度0.25–0.35 dL/g)。首先,通過滴鑄PLALMW在乙腈中的溶液並使其在真空下乾燥一個月來製備3mm厚的PLALMW膜。然後在25°C下使用球形AFM探針(半徑= 920 nm)壓入乾燥的塊狀薄膜。塊狀聚合物薄膜的最終彈性模量E為4.7±0.5 GPa,與文獻值相吻合(圖2c)。

圖2.在生理條件下進行實驗時,區分本體聚合物與NP的因素。(a)與(b)固定在聚-1-賴氨酸處理的玻璃蓋玻片上的聚合物NP的AFM高度圖相比,幹散裝聚合物的示意圖。(c)塊狀聚合物薄膜中PLALMW的測得模量E,在空氣中測得的NPs,在水中測得的NPs以及在高溫下在水中測得的NPs,每個條形圖上都標明了實驗次數(n)。(d)水和空氣以及大塊PLALMW粉末中PLALMW NP的差示掃描量熱(DSC)熱分析圖。

有趣的是,壓痕實驗得到的E表明,儘管兩種材料都在水的存在下發生了軟化,但吸溼性更高的聚合物PLGA受到的影響更大(圖3a)。為了探索分子量在NP力學中的作用,對分子量為209 kDa,特性粘度為1.3–1.7 dL/g的高分子量PLA(PLAHMW)NP進行了一系列壓痕實驗。由於分子鏈長度的增加,如Flory-Fox關系所預測的,PLAHMW的所有條件(水中的NPs,空氣中的NPs和散裝粉末的Tg)都高於PLALMW的相應條件Tg。雖然在浸泡水中觀察到PLAHMW NP Tg降低,與PLALMW觀察到的Tg變化相當,但Tg仍高於37°C。這些壓痕實驗證實,即使在生理溫度下,水中的PLAHMW NP也呈玻璃態(圖3b)。

圖3.(a)25°C時水對PLALMW和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的NP E的影響。橙色條形圖表示在空氣中測得的NP的測得E,藍色表示在水中測得的NPs。(b)分子量對PLALMW和高分子量PLAHMW的NP E的影響,在空氣中25°C(橙色陰影線圖)和在水中37°C(藍色陰影線圖),其中n表示為每個條形圖。

水中的納米力學表徵複雜化,因為NP之間的附著力以及在水中的下層底物比在空氣中的附著力低,通常導致顆粒的拖曳和積聚。儘管顆粒的拖曳和積累可能使識別單個顆粒變得困難,但是一旦在適當的成像條件下識別了這些顆粒,就可以對其進行可靠的表徵。然而,在空氣中進行納米機械錶徵的挑戰較少,在這種情況下,毛細管效應使顆粒較不易發生尖端運動。因此,作者研究了在空氣中觀察橡膠狀NP力學的能力。為此,對PLALMW和PLGA在高於乾燥NP Tg的溫度T進行了壓痕實驗。具體而言,為PLALMW和PLGA選擇的T值分別為49.4和48°C,表示空氣中NPs Tg上方的溫度變化ΔT與在水中和37°C下為NPs測量的Tg之差相稱。有趣的是,對高於其Tg的乾燥NP進行的壓痕實驗產生的E值在GPa範圍內(圖4a),這表明NP仍處於玻璃態,即使DSC結果表明T> Tg。

圖4.空氣中高溫下的壓痕實驗。(a)空氣中PLALMW(頂部)和PLGA(底部)NP的測量E。綠色實心數據點表示AFM載物臺設定點溫度TS。虛線代表空氣中每個NP的峰值玻璃化轉變溫度Tg。對於兩個面板中最右邊的數據點,垂直上邊界代表與修改後的Hertzian模型擬合,而垂直下邊界則代表基於JKR的模型。(b)由AFM探針測得的溫度TP與TS的關係圖,在水(黑色)中以0.9×TS+ 3.1°C進行相應的線性擬合(虛線),在空氣(白色)中以相應的線性擬合(虛線)進行採集0.5×TS+ 10.7°C。空氣中實驗的斜率用於確定(a)中水平誤差線的最左邊界,以說明AFM尖端冷卻。(c)AFM探針使水和(d)空氣中的NP縮進的示意圖,其中加熱來自蓋玻片底物下方的平臺(用紅色箭頭表示)。

為了解釋當T> Tg時NP的明顯玻璃態,作者假設AFM探針在壓痕過程中正在冷卻空氣中的NP。為了研究這種潛在的熱傳遞,使用一系列功率譜密度(PSD)測量和等分定理,通過改變AFM臺設定點溫度TS來測量AFM探針溫度TP。當探針浸入水中時,其斜率TP與TS的線性擬合為0.9±0.3(65%置信區間)(圖4b),這表明來自載物臺的熱量已通過水有效地傳遞到探頭。驗證探頭的冷卻現象對於在空氣中升高的溫度下進行壓痕實驗至關重要。即,這表明當與AFM探針和底物都接觸時,NP不是等溫的(圖4c,d)。這一發現尤其適用於NP的內部熱梯度在Tg以下至Tg以上的實驗,這表明該顆粒部分處於玻璃態,部分處於橡膠態。NP中的剛度梯度可能會以任何現有接觸模型無法準確捕獲的方式改變接觸行為。儘管這些結果表明,在解釋空氣中升高的溫度下的機械測量結果時要格外謹慎,但探針和樣品溫度在水中的良好對應關係表明,這種偽影在水中不存在。

參考文獻:

doi.org/10.1021/acs.nanolett.0c03004

版權聲明:「高分子材料科學」是由專業博士(後)創辦的非贏利性學術公眾號,旨在分享學習交流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學的研究進展。上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且作者水平有限,如有科學不妥之處,請予以下方留言更正。如有侵權或引文不當請聯繫作者修正。商業轉載請聯繫編輯或頂端註明出處。感謝各位關注!

覺得不錯就點個在看吧

相關焦點

  • 《納米快報》可生物降解的聚酯納米粒子的生理相關力學
    【科學背景】聚合物納米顆粒(NPs)由於其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以及高度可定製的藥物加載和釋放能力而被廣泛用於生物醫學應用。
  • 研究揭示納米藥物載體的力學性能對於克服多重生理屏障的影響
    前期,上海藥物所研究員甘勇和國家納米中心研究員施興華團隊結合分子動力學模擬和超解析度顯微鏡技術,發現棒狀粒子特有的「旋轉-跳躍」運動方式能促進其在網格狀黏蛋白液體內的擴散速度,可有效提高遞藥效率,並提出了一個考慮顆粒黏附效應的障礙-擴散理論模型。
  • Nano Letters:研究揭示為什麼黃金納米粒子能穿透細胞壁
    2013年8月24日訊 /生物谷BIOON/--細胞非常善於保護自己寶貴的內容物,結果在不損壞或破壞細胞的情況下,藥物、營養或生物傳感器非常難以滲透膜牆,遞送進入細胞。而在2008年發現,使用純黃金納米粒子,然後納米粒子表面塗上薄薄的一層特殊的聚合物,就能輕而易舉地進入細胞。
  • 盤點生物降解性高分子靜電紡絲材料在生物醫用領域的應用
    其中,生物可降解材料最引人注目。目前在生物醫學領域應用佔絕對優勢的是生物降解性高分子,通過靜電紡絲製備成納米纖維,可用於組織工程支架材料、新型藥物釋放載體以及納米模板材料等領域。、甜菜等經發酵、蒸餾獲得,具有很好的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可吸收性,抗熱性高,是研究和應用最廣泛的生物降解材料。
  • 王中林院士團隊Science子刊:透氣、生物降解、抗菌電子皮膚
    導讀:本文研製了一種具有高靈敏度、透氣性、生物降解性和抗菌活性等特殊功能的電子皮膚,用於檢測全身的生理特徵和運動狀態。這種具有優異性能的仿生電子皮膚有巨大的應用潛力。無毒可生物降解電子產品可以在規定的時間範圍內完全降解為無害成分且無任何不利的副作用,這將大大減少電子廢物的產生以及對環境的破壞。因此,未來電子皮膚的性能優化和實際應用應充分考慮透氣性、生物降解性和抗菌性能,但這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
  • 可生物降解材料的降解機理、種類、應用!
    3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的結構和製備方法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的結構與製備方法息息相關。根據製備方法,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可分為「微生物合成體系、化學合成體系和利用天然高分子體系」三大類。 3.PBS是目前世界公認的綜合性能最好的生物降解塑料。它同樣可以進行完全降解。PBS聚合物有優良的機械性能和成型加工性能,可以直接用於紡絲或注塑。其密度和熔融指數略大於PP,力學溫度全部略低於PP。
  • Nano Letters:中國科學家開發出DNA納米機器人 或能高效靶向殺滅...
    2019年6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據梅奧診所數據顯示,大約20%的乳腺癌都會製造異常高水平的HER2蛋白,HER2是一種名為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的特殊蛋白,當其顯示在癌細胞表面時,信號蛋白就會幫其失控增殖,同時其也與乳腺癌患者較差的預後直接相關,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no Letter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中國四川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
  • 白鋒教授課題組在Nano Letters及ACS Nano上發表系列學術論文
    我校白鋒教授課題組一直致力於卟啉可控自組裝及其相關應用的研究,近期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相關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Nano Letters及ACS Nano上連續發表。採用本課題組開發的酸鹼中和/膠束限域可控自組裝方法實現了四苯羥基卟啉(THPP)的可控自組裝。
  • ACS Nano:中國科學家開發生物可降解的UCNCs,臨床轉化更進一步
    然而,所有現有的稀土摻雜的UCNCs,如最具代表性的b-NaYF4:Yb/Er,都是不可生物降解的,因此不能在合理的時間內從生物體內無害地清除,這使得它們的臨床轉化幾乎不可能。由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洪茂春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ACS Nano上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導了一種新型的基於Yb3+/Er3+摻雜無機七氟鋯酸鉀(K3ZrF7:Yb/Er)的發光生物可降解ucnc,其特徵是含有水溶性[ZrF7]3-簇和K+陽離子的動態「軟」晶格。
  • Nano Letters:雙功能金納米粒子金屬增強螢光用於蛋白水解酶的靈敏簡單檢測
    儘管基於螢光的分析方法已被用於細胞內分析,但其對精確分析細胞內蛋白水解酶以觀察與癌症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相關的細胞凋亡的靈敏度較低。在此,韓國西江大學Jeong-Woo Choi等人首次提出了一種基於金屬增強螢光(MEF)的高靈敏度生物傳感器,此傳感器使用雙功能金納米顆粒(AuNP),其通過單鏈DNA(ssDNA)和多肽連接到螢光團上,用於檢測蛋白水解酶。
  • 金大勇​等Nano Letters:利用上轉換納米顆粒定量監測線粒體熱動力學
    生物材料學術QQ群:1067866501溫度動態反映了細胞和生物體的生理狀況2)此外,細胞在不同刺激下表現出不同的反應時間和熱力學特徵,突出了此溫度計在原位研究與線粒體代謝途徑和細胞器間相互作用相關的生命過程的潛在應用。
  • 推廣可降解塑料購物袋 深圳塑料替代品之全生物降解塑料相關技術...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楊渝嘉)11月14日,由深圳市市場監管局指導,市米袋子菜籃子聯合會、市質量檢驗協會、市商品質量促進會聯合舉辦的「2020深圳塑料替代品之全生物降解塑料相關技術論壇」在雅楓國際酒店順利舉行。
  • Nano Lett. | 雙功能金納米粒子對金屬的螢光增強作用,用於蛋白水解酶的高靈敏度和簡單檢測
    雖然以螢光為基礎的分析方法已被用於細胞內分析,但對於精確分析細胞內蛋白水解酶來觀察與癌症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相關的細胞凋亡,其敏感性較低。本研究首次提出了一種基於金屬增強螢光(MEF)的檢測蛋白水解酶的高靈敏度生物傳感器,即利用單鏈DNA (ssDNA)和多肽與螢光團連接的雙功能納米金(AuNP)。
  • 盤點 | 幾種可生物降解塑料的性能與應用比較研究
    市面上常見的可生物降解塑料見下表,其中,PLA、PBS 和 PBAT 的產業化程度較高。不同的可生物降解塑料的特點不同,各有優缺點。,以期為相關行業從事人員提供參考。值得注意的是,這類可生物降解材料通常具有 PLA 和 PBS/PBAT 所不具有的獨特性能。舉個例子, PGA 具有非常優異的力學強度和氣體阻隔性,其在油氣井壓裂球和高阻氣性包裝材料等領域中的應用潛 力非常大。
  • 高強、可降解、具生物活性的可光交聯3D列印墨水
    作者發現,通過調整PmLnDMA 與 nHAMA納米複合材料的成分比例,可控制其光交聯速率、潤溼性、降解速率及降解產物的酸鹼性;此外,該納米複合材料在光交聯過程中放熱量小(小於37℃),並且可以保持封裝在內BMP-2蛋白的活性,達到長期穩定的釋放(圖2)。
  • 心內3病區率先在市級醫院使用生物可降解支架
    科學家們研發了生物可降解支架,它不僅具有支撐血管的作用,全部被吸收後還可恢復冠脈血管解剖及生理功能。生物可降解支架是心血管介入治療的第四次革命。 藥物洗脫生物可降解支架具有彈性好、順應性佳、預防急慢性血管回縮、封閉血管夾層、抑制支架內再狹窄等特點。
  • 何創龍——東華大學——生物可降解材料、大分子自組裝技術、藥物...
    職稱: 副教授       招生專業: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研究領域: 生物可降解材料、大分子自組裝技術、藥物釋放系統、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
  • 臺灣大學科學家研發出「生物3D列印友好型」生物墨水
    在構建所需三維支架的多種方式中,生物3D列印最具潛力。相較於其他傳統方法,其優勢在於,簡單、快速、容易滿足不同情況下的個體化需求等。   不過,在生物3D列印含細胞組織工程支架的過程中,選用合適的生物列印墨水是一大難題。基於傳統水凝膠的生物墨水存在擠出困難、可列印性差、力學強度不足、細胞長期活性難以維持等缺點。
  • 紡織材料可生物降解性評價方法的研究概述
    目前可生物降解性研究多集中於塑料材料,並且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塑料材料可生物降解性評價方法與標準體系,而對於紡織材料尤其是合成纖維的可生物降解性評價還缺乏系統的研究。作為高分子材料的紡織材料而言,可以借鑑塑料材料生物降解評價方法與標準,進行可生物降解性研究與評價。
  • 生物可降解塑料將會有哪些發展趨勢?
    報告表明,就數量而言,聚乳酸(PLA)因其優越的力學性能和易加工的特點,成為生物可降解塑料市場的主力軍,佔據45.1%的市場份額,並將在所有生物可降解塑料類型中以最快的速度繼續增長。但在市場價值方面,澱粉共混物因其較高的生產成本,略勝聚乳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