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稱「妖女」剋死九個丈夫,死後葬在這裡,出土三件劣等文物

2020-12-04 百家號

她被稱「妖女」剋死九個丈夫,死後葬在這裡,出土三件劣等文物

文/玄衣解說歷史

號稱春秋時代的四大美女之一夏姬,荒淫成性,兜兜轉轉嫁了九個男人,那麼有沒有人和小編一樣想要了解一下這個具有如此傳奇色彩的女子呢,疑惑其身後冢在何處,三件劣等的文物又是何物?接下來便和小編一起探尋一二吧。

身為春秋時鄭國鄭穆公的女兒,公主身份之高貴不用小編再說了,夏姬其實並不是這位千嬌百寵的公主原名,其原名姬少。她的第一個丈夫是陳國的司馬夏御叔,妻隨夫姓,理所當然,夏姬之名便是由此而來。

這位公主可真不得了,待字閨中之時,和自己的堂兄公子蠻私相授受,然而這位公子蠻三年後就死了,古代向來信奉鬼神之說,這麼一來堂兄算是她剋死的第一個男人。後來夏姬有了第二個丈夫,也就是陳國的大夫夏御叔,十二年後,第二個丈夫因病而亡。

三十歲,一個女人最美的年華,官拜連尹的裹老迎娶夏姬,新婚不到幾日,這裹老就為國獻身了,不知是紅顏禍水還是怎地,裹老的兒子也就是夏姬的繼子以及楚國屈巫都沒能躲過死之一字。據史書記載凡是和夏姬有關係的,,基本都沒落得一個好下場。人們因為她與陳國三位君王關係密切而稱她為「三代王后」;後來的「七為夫人」的稱號也不是空穴來風,因著和七個男人結婚又有九個因為她而死的男人,另一個稱號便是「九為寡婦」。

男人有很多,而夏姬只有一個,那究竟和誰葬在一起呢,又葬在何處呢?據相關記載,柘城縣內,夏姬之冢,相關人士於1974對其進行了多次的調查,初步鑑定城外的一座大土堆便是夏姬之墓,扁圓形狀長132米,寬140米,土層深達3米。挖掘工作因為其四處環水的地理因素而艱難實施,就在眾人苦苦挖掘,卻毫無所獲之時,天無絕人之路,一處黑色的反光點橫空出現,細細地將灰土掃淨,一片打磨光滑的黑色陶片映入眼帘。這塊陶片無疑增加了專家們的信心,士氣大漲,更加細心地進行挖掘,時光不負有心人,方格紋、藍紋、等陶器陸續出土。與此同時,狩獵工具,蚌器等也陸續被發掘。

看到這些,人們傻眼了,這些劣質的文物怎麼看也和夏姬尊貴的身份不匹配啊,但是,令人感到不解的不僅這一點,棺槨不見了,就連被腐蝕的殘骸也不見蹤影,看到這,你是否和小編一樣,也感到疑惑。原來啊,經歷史學家多番推測認定,這座墓其實極有可能是後人為這位傳奇女子"紅顏禍水"夏姬立的衣冠冢。

中國考古研究所1978年到1985年七年間,對此墓進行了相關調查,將該墓歸屬於龍山文化早期遺址。夏姬墓和邵園在2000年同時被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夏姬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都可謂是受盡罵名,妖女紅顏禍水,加在她的身上,恨她的人恨不得將她生啖了去,愛她的,願為她生為她死,小編只是站在客觀的角度看這位女子,至於她究竟是不是妖女,是不是克夫,是不是真正的荒淫,大概也只有她夏姬自己知道了。

相關焦點

  • 上古大荒當世十大妖女:蒙沅沅甘為侍妾,晏紫蘇只能排第三!
    自得到本真丹之後,便消失不見九、虹虹仙子此女雪膚綠眸,妖冶明豔,竟是名列「大荒十大妖女」之九的東海七彩島虹虹仙子。六、西海鹿女西海鹿女位列西海九真之一,美貌如花、生性淫邪,極好男色,鹿宮男妃之多,尤甚龍女雨師妾;且喜新厭舊,心狠手辣,玩膩的男妃必定活生生地餵送西海鯨鯊。位列「大荒十大妖女」之六。
  • 中國風水最好的山:葬著24位皇帝,數萬貴族,專家:一挖就是文物
    在我國西安,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隨便一鏟子下去,就能挖到文物。」不了解西安歷史的朋友肯定覺得這話特誇張,但筆者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13朝古都西安確實有這個底氣,這不,西安挖個地鐵2號線,挖出了100多座古墓,出土上萬件文物;西安某大學修個宿舍,挖出了漢代墓葬群;西安某工地施工,挖出30多件珍貴的唐代彩繪陶俑……根據不完全統計,西安平均1年,就要挖出300座古墓。由此可見,西安著實是塊風水寶地。
  • 三星堆這三件文物上《國家寶藏》!
    12月4日發布的本季27件「國家寶藏」名單顯示,來自四川三星堆博物館的金杖、青銅縱目面具和一號青銅神樹等三件文物將在節目中與觀眾見面。這三件文物長什麼樣?為什麼是它們登上《國家寶藏》?除了三星堆文物,還有哪些文物將在本季《國家寶藏》亮相?
  • 九層妖塔原型古墓出土大量金銀器,墓主究竟是誰?
    來源標題:九層妖塔原型古墓出土大量金銀器,墓主身份難以確定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近日,九層妖塔原型古墓有新的發現。考古人員稱甬道出現大量隨葬品,可以顯示墓主人身份的高貴,但具體身份還是無法確定。
  • 重磅:68件流失英國文物追索回國,流失的國寶級文物清單一覽
    #68件流失英國文物追索回國#】國家文物局今天通報,經過持續25年的跨國追索,68件流失英國文物已成功歸國。1995年2月,英國偵破一起國際文物犯罪案件過程中發現疑似中國文物。經多方努力,10月19日,68件文物回到祖國!這些文物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銅器等,時間跨度從春秋戰國到清代。
  • 明代成化年間外戚萬氏家族墓出土的金玉文物
    今天分享的是在北京出土的明成化外戚萬貴、萬通墓出土的金玉文物。萬氏家族,這名聽著就霸氣,莫不是要流芳「萬世」?可這萬氏家族是哪個家族?一時半會還真想不起來。但要說那流傳了近700年,上過電視的皇家姐弟戀。八卦泛濫的人估計能有點印象了。沒錯,這姐弟戀的女主萬貴妃(萬貞兒)就是萬氏家族的掌上明珠。男主是誰?
  • 廣陵遺珍——揚州出土文物選粹
    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揚州地區帶有學術性的主動考古發掘、配合基本建設的搶救性考古發掘,超過了以往任何歷史時期,呈幾何級數增長,大量地下文物重見天日,述說著揚州悠久燦爛的光輝歷史。
  • 這件文物出土後,證實史前文明或許存在
    在我國的考古中,也有不少關於上古的遺址,其中最著名的就屬三星堆遺址了,這個遺址出土了大量的稀世國寶級文物,不過在世人看來這個遺址還是個千古謎團。要知道,三星堆是一個距今非常古老的遺址,其分布時間是遠古時代到3000多年前。遺址的發現,證明了長江流域在上古時期並非是蠻荒之地,而是與黃河流域一樣,是擁有高度文明的。
  • 太空服、火鍋盆……金沙遺址這三件文物自帶網紅特質
    網絡時代,這些數千年前就存在的文物也有成為「網紅」的潛質,前有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太陽輪「撞臉」大巴車方向盤,後有安徽博物院內的雲紋銅五柱器酷似路由器,現在金沙遺址博物館也有三件神器,仿佛古蜀人穿越製造的太空服、鞋拔子、火鍋盆!7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金牌講解員姚凱的帶領下,見到了這三件文物。
  • 血渭一號墓出土大量文物 專家:非「九層妖塔」原型
    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參與的青海都蘭熱水2018血渭一號墓發掘工作取得新進展。彩繪人形木牌、鑲綠松石的黃金飾品、金胡瓶、馬具金飾件、圖案豐富的絲織物……2018血渭一號墓出土了大量精美遺物,部分遺物工藝與裝飾圖案帶有濃鬱的西亞薩珊波斯和中亞粟特等民族風格。
  • 三件形狀怪異的文物,讓你懷疑這世界是不是真有穿越者
    有些文物在後人看來輕易能夠製作而出,卻在農業文明的當時,能創造出卻是一種奇蹟;也有些文物後人用上高新技術和發達工業都無法原原本本還原製作,讓人不由感嘆古人的智慧。下面三件文物正是前者,讓不由地懷疑世界是不是真有穿越者存在。
  • 青海都蘭考古驚現「五神殿」 千餘件文物出土印證古絲綢之路文化
    2018年,熱水墓群發生被盜事件,涉案文物達到646件。同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隊,開始對被盜的「2018血渭一號墓」進行搶救性發掘。經過近三年的發掘,這座大墓已經出土了各類文物1000餘件。最近,考古人員又獲得了重要發現。
  • 浙博「文物醫院」探秘:清洗用上超聲波 修復工具近千件
    6月13日正值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記者探訪浙江省博物館技術保護部這一「文物醫院」。  樓署紅是浙江省博物館陶瓷修復師,在這一崗位上她已默默耕耘了近20個年頭,修復了陶器、越窯青瓷、龍泉窯青瓷、青花瓷、彩繪泥塑等150餘件文物。  「幹這行,你得懂很多學科知識。」
  • 大鵬鹹頭嶺出土大量新石器時代中期罕見文物
    記者見到,圓滾滾的、球狀的石頭是「石球」,刀面光滑、刃口鋒利的石頭是「石錛」,像這樣的大大小小的完整文物大約有十幾件;此外瓦片陶礫更達上百片,都按照挖掘出來的地層整齊堆放著。據了解,這都是從3米長、2米寬的3號探方出土的,「這個3號方,我們挖了足有八層深,第一層是曬穀場的土,第二層是擾亂層,這第三至第八層叫文化層,在這裡我們發現了距今6000年的大量夾砂陶和彩陶。」
  • 北魏永寧寺出土的這件泥塑佛面像,秀美聖潔,這種殘缺美真是絕了
    洛陽博物館裡有這樣一件文物,它和普通的佛像不同,只有半邊臉,但卻成了珍貴的人氣文物。對著這樣一個殘缺的泥塑佛面像,人們能感受到有如斷臂維納斯那樣的殘缺美,那是一種沉穩秀美的聖潔感。這件泥塑佛面像出土於洛陽永寧寺,這是北魏靈太后所建寺廟,始建於公元516年,僅僅存在了18年,就被焚毀了。可以說是曇花一現的存在,儘管出現時間短,歷史也已過去了上千年,但這座寺廟的模樣依舊有跡可循。
  • 濱州市出土文物蟬冠菩薩像亮相國家博物館
    」在國家博物館開展,本次展覽是首次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成就進行全景式展覽,展覽匯集了來自13個省市、18家文博單位的600餘件回歸文物參展,濱州市博興縣出土的蟬冠菩薩像亮相國家博物館。蟬冠菩薩像1976年出土於博興縣龍華寺遺址,被發現之時就已斷為三截,當地文物工作者李少南前後用了三年的時間分三次從三位村民家中找到,終於拼接成一尊較為完整的菩薩像。1994年7月初被盜後,蟬冠菩薩像流轉到英國文物市場,1995年被日本美秀博物館花費巨資購得,成為該館的展覽文物。
  • 中國研製首個「文物出土現場保護移動實驗室」
    項目情況 主要完成單位:敦煌研究院 國家博物館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清華大學 主要完成人:蘇伯民 鐵付德 範宇權 王學榮 劉建國 武 顥 王旭東 張文元 胥 諝 「文物出土現場保護移動實驗室」, 結合考古現場的實際需求,提出了科學試驗室前移現場並服務於考古發掘、信息提取和應急保護的理念,通過設備集成、裝備研製、軟體開發和標準研製,研製完成了我國首個文物出土現場具有綜合功能的技術支撐平臺
  • 唐代古墓出土「外星人頭骨」,復原後專家更是驚訝:這麼高科技?
    我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國,埋藏在地底下的文物不計可數。而對於那些考古工作者們來說,發掘出土的文物,有些是本身就精美無比的,但是還有一些好像是「穿越」過去的一般。這也讓人不得不感嘆我國古代是否真的有這樣的技術,能夠打造出這些現代工藝都製作困難的物品。
  • 「秦公一號大墓」直播發掘,出土3000多件文物,186人為之殉葬
    「秦公一號大墓」直播發掘,出土3000多件文物,186人為之殉葬最近,中國考古界最激動人心的大新聞,就是國家重啟了對「秦公一號大墓」的發掘工作,並特意在媒體上進行全程直播,吸引了無數歷史和文物愛好者的注意。
  • 文物史上最珍貴的玉杯,出土時甚至無法直立,卻因此成為驚豔國寶
    中國考古史上很多著名的國寶擁有濃厚的傳奇意味,因為它們很多都是在城建、農耕或者開山等作業中無意被發現的,比如小解今天介紹的這件稀世奇珍,就是在挖地基的時候驚豔問世的。1983年,廣東省某公寓樓在開挖地基時,發現一塊平整的大石板下隱藏著一座地下建築,有經驗的工人便立即報告了文物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