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醫學家葛洪:發明「青蒿」無人重視,千年後中國憑此獲諾貝爾

2021-01-13 騰訊網

東漢葛洪

凡科學之進步,文明之昌盛,莫不源於思想之自由,學術之開放。

一千年前,盛唐以其開放包容的國風位列世界強國之端,華夏民族也在此時傲視群雄,然而朝代變遷,世俗更迭,晚清之後閉關鎖國,將自由二字束之高閣,最終導致國風狹隘,國民愚昧,最終落後於世界潮流,從而阻礙了華夏民族近一個世紀的發展。

中國之國粹甚多,然而一直以神秘著稱的還數中醫之奇妙,近代以來,由於西方醫術不斷精進,使得西醫佔據了醫學界大半江山,就連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著名醫生幾乎都是西醫出生。

很多人都忘了,在中國這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一門醫術叫做中醫,數千年來,救傷無數。

中醫

屠呦呦發現「青蒿素」

前些年,屠呦呦團隊歷經千難萬險,終於功夫不負苦心人,在研究了六百多個中藥古方之後,成功發現了「青蒿方」。

通過對「青蒿方」的研究和實驗,屠呦呦團隊順利提取出可以治療瘧疾的青蒿素,並由此榮獲「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這也是第一位在醫學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醫學家。

屠呦呦獲諾獎

「青蒿素」是啥?它的發現對於人類醫學有何意義?

或許很多人並不知道瘧疾的可怕,但是在非洲一些熱帶國家,因為特有的地理環境因素,加上衛生條件的落後,瘧疾每時每刻都在瘋狂地奪取很多人的生命。

在青蒿素發現之前,世界醫學家已經針對瘧疾的治療方法研究了多年,雖然有所突破,卻始終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直到青蒿素問世,它幾乎成為了瘧疾有史以來最可怕的對手,這項發明,不僅僅是醫學界的一個重大發現,更是世界醫學史上一個裡程碑式的跨越,而它給人類帶來的現實意義更是彌足珍貴。

無數人因為青蒿素留住了生命,人們不再談論瘧疾就聞之色變。

青蒿素

東晉古方,無人重視

就在全世界都把目光聚焦在屠呦呦身上時,他們驚訝的發現,原來青蒿素來源於一個古代藥方「青蒿方」,而這份古方的來歷可以追溯到東晉時期,這無疑又是一個驚雷。

「青蒿素」的問世不但破解了瘧疾的密碼,最重要的是,人們突然發現,或許在數千年之前,中國就已經有人研製出了藥方,只是因為種種原因,被人忽視,直到屠呦呦及其團隊才成功讓蒙塵之珠重新煥發光彩。

歷史上因為瘧疾而亡的人實在太多了,而在這群不幸的人之中,甚至包括戰無不勝的亞歷山大大帝、曾經橫掃匈奴的鐵騎將軍霍去病、文藝復興時偉大的詩人但丁,就連千古一帝的康熙大帝,也曾身染瘧疾,最終還是偶然服用了傳教士帶來的金雞納霜才得以治癒。

因瘧疾而亡的霍去病

所以說,倘若這份來自東晉的中藥古方沒有被蒙塵,這些人是不是可以改寫人生,曾經在公元5世紀因為瘧疾人口縮減三分之一的古羅馬帝國,屬於它們的歷史是不是也該重寫。

從古至今,瘧疾給人類帶來的夢魘實在太過可怕,談起瘧疾,似乎人們能想到的就是屍殍遍野。那麼,早在東晉就被研究出來的「青蒿方」為什麼沒有能夠得到大規模的流傳呢?

一千多年前,東晉葛洪在他的《肘後備急方》中曾經明確記載《青蒿方》能夠有效治療瘧疾,那麼,為什麼時隔多年,這樣珍貴的藥方卻沒有得到傳承呢?

《肘後備急方》中曾經明確記載《青蒿方》

首先,瘧疾肆虐嚴重的地方大多為潮溼,溫熱之地,蚊蟲多現,在東晉前後,中國地區並未有大規模的瘧疾肆虐,因此,當時的人們對待瘧疾的態度也是可有可無,因此,治療瘧疾的《青蒿方》也並未得到重視。

其二,我們現在說醫生救死扶傷,地位崇高。然而在中國古代社會,醫官的地位並不高,朝廷對醫術的重視程度也很有限,加上葛洪在當時的名聲並不顯赫,所以他的諸多藥方都並未得到當朝者的重視,欠缺了政府的支持,很少有醫官能夠獨自將自己的藥方流傳後世,造福百姓的。

其三,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亂世,連年戰爭,百姓連基本的生活安穩都難以做到,更別提對瘧疾這種罕見病症的重視了,畢竟,身逢亂世,最不值錢的就是人命,而當時的朝廷就更是如此,爭權奪利,貪汙享受,幾乎所有人都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這種造福後世的藥方根本引不起大家的重視。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醫術歸根結底屬於一門科學,科學技術的發展往往受制於社會制度,文化風氣以及思想解放的程度。

葛洪

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最大的成果就是束縛了人們的思想,歷史上少有的幾次思想解放運動幾乎都是圍繞儒家思想進行不同程度的解釋,然而儒家思想,自漢武帝開始就已經是統治者維護封建統治最有力的工具了。

一個維護封建統治的工具再如何解釋也不可能徹底解放人們的思想,就在西方爆發轟轟烈烈的文藝復興運動時,中國人民還沉浸在愚昧之中。

乾隆年間編撰的《四庫全書》之中,曾經有這樣一段話,大意是說,西方的科學技術之進步,可以引領世界之潮流,大清雖為大國,亦值得學習,然而西方學者之思想,十分怪誕,背離正統,千萬不能讓百姓效仿。

這其中被稱之為「怪誕」的思想就是文藝復興之後空前高漲的思想自由之學說,無論是盧梭的「人權主義」還是其他思想家所倡導的「人人平等」,在乾隆皇帝眼裡,都是一些歪門左道,不值得效仿。

乾隆

乾隆皇帝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也就決定了整個國家的思想方向,被文明的繁榮與昌盛幾乎都是建立在思想解放的基礎上的,然而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裡,思想自由從未到來。

《青蒿方》是我們遺漏在歷史長河之中珍貴的寶藏,然而誰都不知道,這樣珍貴的寶藏還有多少沒有被我們發現,中華民族傳承千年,在無盡的探索之中確實走了很長一段彎路,直至當下的中國,文化繁榮,科技進步,思想自由,越來越多的奇思妙想從空中樓閣走向實際應用,這是時代的進步,也是我們的進步。

研究團隊

只是,珍寶畢竟是珍寶,就算蒙塵,只要我們足夠耐心,也能等到它重新煥發光彩的一天。試看多年後的今天,《青蒿方》給我們帶來了青蒿素,儘管延遲了千年,但它終究將生命帶回我們身邊,也許還有很多很多等待我們發現的珍寶,即將在不遠之後的將來,為人類帶來新的希望。

時代在不斷進步,社會在不遠演進,然而一直推動歷史向前的,不是人們孜孜以求的金錢財富,而是思想,是社會制度。

在文明開放的今天,所有能夠造福於人類的發現都將被記入史冊,所有有利於人類的發明都將得到全人類的支持,而這,才是我們最大的財富。葛洪,只是千年前一個微不足道的名字,然而在千年之後,他卻給了我們一個並不微不足道的明天。

相關焦點

  • 85歲中國女藥學家獲諾獎 成果源於東晉中醫古方
    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屠呦呦也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女性。  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獎金共800萬瑞典克朗(約合92萬美元),屠呦呦將獲得獎金的一半,另外兩名科學家將共享獎金的另一半。
  • 青蒿與艾草有啥區別?
  • 如果沒有隱士葛洪,屠呦呦不會發現青蒿素,也不會獲得諾貝爾獎
    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一種熔點為156℃~157℃的活性成份,他們將這種無色的結晶體物質命名為青蒿素。青蒿素為一具有「高效、速效、低毒」優點的新結構類型抗瘧藥,對各型瘧疾特別是抗性瘧有特效。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的靈感,來源於葛洪的著作《肘後備急方》,原文是:治瘧病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
  • 85歲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諾貝爾醫學獎
    後在美國大學及科研機構任職,現任美國新澤西州德魯大學的榮譽研究員。  從中醫藥古典文獻中獲取靈感,分離出青蒿素應用於流行瘧疾  據新華社電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5日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以及另外兩名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大村智,表彰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 葛洪的足跡 - 天眼新聞
    葛洪山脈沿東西走向蜿蜒,屹立在海岸上,被譽為「東南第一峰」。山腳,海霧迷茫;山中,霧氣縹緲;山頭,雲霧籠罩。據說,清晨和傍晚霧氣會更大。正午的霧氣稀薄,如久遠的時光,在眼前恍惚著。東晉時的葛洪正被一場霧驅趕著,從山腳一步步邁向山顛。霧,忽東忽西,籠罩現實,呈現另一種理想。葛洪穿過雲霧追逐他的理想。葛洪的理想是弘道倡醫,煉丹製藥,修身養性。
  •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致辭感動世界!
    在此,我首先要感謝諾貝爾獎評委會、諾貝爾獎基金會授予我2015年生理學或醫學獎。這不僅是授予我個人的榮譽,也是生長在中國大地上成片成片的青蒿的榮譽,更是中國中醫的榮譽。這位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詩人十分重視民族文化遺產,他把中醫擺在中國對世界的「三大貢獻」之首,並且強調「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 1954年,毛澤東指示:「即時成立中醫研究院。」它就是我的工作單位——中國中醫研究院的前身,也是成就我一番事業的平臺。
  • 屠呦呦獲諾貝爾醫學獎 系首位獲得諾獎科學類獎項中國人
    1987年,被世界文化理事會授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狀;  1992年,雙氫青蒿素被國家科委等評為「全國十大科技成就獎」;  1997年,雙氫青蒿素被衛生部評為「新中國十大衛生成就」;  2009年,獲第三屆(2009年度)中國中醫科學院唐氏中藥發展獎;  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獎。
  • 瞭望|「小草」青蒿惠澤世界
    廣西融安一家青蒿素提煉加工企業培育的青蒿苗(4月13日攝) 崔博文攝/本刊青蒿素1972年,我國成功提取出青蒿素並研發成藥物。2015年,屠呦呦教授因此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青蒿素是治療瘧疾耐藥性效果最好的藥物,以青蒿素類藥物為主的聯合療法,也是當下治療瘧疾的最有效最重要手段。
  • 「中國小草」挽救全球數百萬生命 下一個屠呦呦在哪?
    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 題:「中國小草」挽救全球數百萬生命——下一個屠呦呦在哪兒?  新華社記者王賓  9日,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屠呦呦榮獲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她率先從大量中醫古籍中篩選出青蒿作為抗瘧首選藥物並發現青蒿有效部位乙醚提取物,讓中國醫藥拯救了全世界數百萬人的生命。她曾獲美國拉斯克臨床醫學獎和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屠呦呦獲諾獎:西晉葛洪的處方給了我靈感
    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獎金共800萬瑞典克朗(約合92萬美元),屠呦呦將獲得獎金的一半,另外兩名科學家將共享獎金的另一半。  按慣例,揭曉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發布會在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大廳」舉行。
  • 「三無」科學家,獲諾貝爾獎!為何沒拿國內獎反而先拿國外大獎?
    屠呦呦因開創性地從中草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於瘧疾治療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科學家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根據已故的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而設立的,目的在於表彰前一年世界上在生理學或者醫學領域有重要的發現或發明的人。
  • 「三無科學家」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獲諾貝爾獎,如今卻不是院士
    2019年8月在北京大興,中國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落地建成,是中國的中醫藥科研平臺之一。作為一種最廉價最普通的藥材,青蒿遍布中國各地,而就是這樣一株小小的青蒿卻被國家重視,並且為其特意建造青蒿素科研中心,這不可謂不令人驚訝。
  • 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和愛因斯坦齊名,入圍"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
    在14日公布的「科學家篇」名單中,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成功進入候選人名單。和她一起入圍的,還有物理學家居裡夫人(Maria Curie)、物理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以及數學家艾倫·圖靈(Alan Turing)。
  • 「三無科學家」屠呦呦獲諾獎 打了中國院士制度的臉?
    這是第一次在中國本土做出的研究成果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打破了我國多年來自然科學「零諾獎」記錄。此重磅消息一出,不多久就佔領了朋友圈的「頭條」。屠呦呦獲獎是中醫的勝利?「三無科學家」獲獎是是打了中國院士制度的臉?各種評論接踵而至。
  • 中國第一女灸學家 屠呦呦因她與老公合著醫書啟示而獲諾貝爾獎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中國第一女灸學家、東晉著名的煉丹家葛洪。鮑姑是個官二代,父親鮑靚官至廣東南海太守,同時也是個有名的道士,收了不少徒弟。其中有一個徒弟深得他喜愛,於是就把自己最寵愛的女兒鮑姑嫁給了他,這個人就是後世著名的道士、煉丹術士葛洪。
  • 中國驕傲、世界之幸——屠呦呦
    屠呦呦,在2015年10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物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如果不是因為她獲得了諾貝爾獎,也許就算是在中國,甚至在科學界也沒有幾個人知道她。
  • 1700年前的中醫典籍,竟與「諾貝爾」獲獎研究不謀而合
    中國古代的道家總是和中醫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很多道家或者道教的宗師級人物也都是從中醫大師。比如,我們唐代的孫思邈和王冰、南朝的陶弘景、明末的張景嶽,以及今天咱們要說的這位葛洪。葛洪是東晉著名的易學大師,但同時他也是道教的宗師級人物。
  • 繼屠呦呦後,第二個可能獲諾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會不會是他
    我國在諾貝爾科學獎方面,屠呦呦教授獲得了2015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如何將青蒿素從青蒿中更高效率地提取出來,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也就成為了我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更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