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屠呦呦後,第二個可能獲諾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會不會是他

2021-01-10 專車直達

近日世界最熱門話題之一,估計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名單陸續公布這件事了。

在公布之前,人們都在紛紛猜測各個獎項的候選人,誰最有可能;一旦公布,大家一片歡騰,都有這麼一種感覺,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我國在諾貝爾科學獎方面,屠呦呦教授獲得了2015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如何將青蒿素從青蒿中更高效率地提取出來,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

屠呦呦也就成為了我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更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

屠呦呦獲獎振奮了國人的信心,泱泱中華其實不缺有才華的科學家;於是人們紛紛猜測中國本土科學家中,誰最有可能成為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下一位。

他自然進入了人們的視線中。

他和屠呦呦教授一樣,沒有任何海外求學經歷,一直在國內求學研究;和屠呦呦不同的是,他順利地獲得了碩士博士學位,順利地評上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當時最年輕的院士。

他深耕研究的領域是免疫學

免疫學一直是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的前沿熱門學科,有太多的空白點尚未攻破。在生命科學中,免疫學舉足輕重,國際一流科學家無不在此出絕活兒;很有意思的是,歷數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獎金獲得者,獲獎最多的領域即是免疫學。

這麼多年來,他和他的團隊圍繞天然免疫識別機制與腫瘤免疫治療,做了許多系統性、創新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他一生的理想就是做一名有原創學術思想的本土科學家,為此他奮鬥了幾十年。

2004年,NatureImmunology雜誌創刊以來第一次刊登由中國科研人員獨立完成的研究成果。這個成果就是他和他的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發現的、具有重要免疫調節作用的新型樹突狀細胞亞群的創新成果。這一成果得到了國際著名免疫學家肯·蕭特曼教授的高度評價:

——這是一項令這個領域絕大多數研究者驚奇和關注的工作,這一發現給傳統免疫學理論帶來了衝擊和挑戰。

隨後的歲月裡,他不斷創新,不斷攻堅克難,攀登免疫學的一個個學術高峰,獲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我們來看一個數字就知他的研究成果是如何豐厚。

——截止到2016年9月,他共發表論文430多篇,其中以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230 多篇,論文總引用也超過了1.1萬次。

他的研究成果,我們外行人真的很難搞懂,但有一點可以清楚的是,他的研究是在向目前人類最懼怕的一類疾病——惡性腫瘤發起進攻!

如果,他能攻克這個亙古難題,難道還不足以獲諾獎?所以有人認為,繼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後,成為第二個獲此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最有可能是他。

——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醫學家曹雪濤。

我們期待著!

各位,你們認為有這個可能嗎

相關焦點

  • 「青蒿素之母」屠呦呦,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
    此時,這位父親並不知道,他的女兒將在未來從大自然裡一種名叫「青蒿」的植物中,提取出青蒿素,成為瘧疾的剋星,拯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16歲那年,屠呦呦不幸染上肺結核,正在讀初中的她被迫休學。幸運的是,經過兩年多的治療和調理,她的身體康復了,重新回到學校開始讀高中。這段患病經歷,也令她對醫藥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多年後,她說:「醫藥的作用很神奇,我當時就想,如果我學會了,不僅可以讓自己遠離病痛,還可以救治更多人,何樂而不為呢?」
  • 2015年 屠呦呦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本土中國科學家
    2015年,因開創性地從中草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於瘧疾治療,屠呦呦獲得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由此成為迄今為止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本土中國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屠呦呦在青蒿素的發現及其應用於治療瘧疾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
  • 屠呦呦得諾獎中科院應該開心嗎?
    一時間,朋友圈,網頁,到處出現了屠呦呦的名字。我相信,這是中國人最驕傲的日子,是中國科學和教育界最驕傲的日子。本土出生、教育、成長的中國人,得到了世界科學最高的獎勵。中國科學界出現了零的突破。相信在屠呦呦獲獎之前,不知道有多少中國人不相信自己的科學家能夠得到諾貝爾獎?
  • [人民日報]屠呦呦讓我們自信更自省
    屠呦呦在發現青蒿素和治療瘧疾上的卓越研究,顯著降低了瘧疾患者死亡率,為促進人類健康和減少病患痛苦作出了無法估量的貢獻。諾獎既是對這一成就的褒獎,更是對科學家們智慧與心血的回報。而實驗室裡千迴百轉後柳暗花明那一刻的驚喜和滿足,或許也會比不曾奢求的榮譽更恆久。  作為中國大陸第一位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真正了結了多年以來國人的「諾獎情結」。
  • 今天,向偉大的中國科學家屠呦呦轉發致敬!
    女性日曆 【今天,向偉大的中國科學家屠呦呦轉發致敬!】五年前的今天,因其發現的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科學家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首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屠呦呦對青蒿素的發現,已挽救上百萬人性命,大大降低了瘧疾致死率,點讚致敬!
  • 屠呦呦又獲獎了!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獎的屠呦呦再獲國際大獎!
    2019年10月2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2019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赤道幾內亞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獲獎名單,其中包括來自中國的屠呦呦,因在寄生蟲疾病方面的研究獲獎。昨天,屠呦呦又獲獎了。摘取了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屠呦呦再獲國際大獎!據悉,這是該獎項第五次頒發,其旨在獎勵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的傑出生命科學研究,研究主體可以是個人或機構。屠呦呦發現的全新抗瘧疾藥物青蒿素在20世紀80年代治癒了很多中國病人。
  • 屠呦呦:獲諾獎並不意外
    「作為一名科學工作者獲得諾貝爾獎是個很高的榮譽,但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榮譽,是中國全體科學家的榮譽。青蒿素研究獲獎是當年研究團隊集體攻關的結果,大家一起研究了幾十年,能夠獲獎不意外。」 17個字給世界一個驚喜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傳出後的當天下午,一則「熱烈祝賀北大校友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消息就迅速在多個北大官方微信公眾號傳播。
  • 人民日報評屠呦呦獲諾獎:以自信,以自省
    更何況,實驗室裡千迴百轉後柳暗花明的那一刻驚喜和滿足,應該會比不曾奢求的榮譽更永恆一些。 在2011年拿到號稱「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時,屠呦呦和屠呦呦現象就已引人矚目。作為中國大陸第一位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真正了結多年以來國人的「諾獎情結」之時,人們仍然感覺幸福來得有點突然,來不及品味。有人開玩笑說,以後萬能心靈雞湯句式「中國人為什麼拿不了諾貝爾科學獎」將不復存在。
  • 【中國科學報】屠呦呦獲獎「打開了閘門」
    「中國的科技已經有了一種滾滾潮流奔湧向前的勢頭,這個閘門一旦打開,我們相信將不會是一個、兩個,可能是一批。」讓中科院院士、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賀福初感慨的,正是中國本土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屠呦呦。  今天,在中國科協主辦的「科技界祝賀屠呦呦榮獲諾貝爾醫學獎座談會」上,屠呦呦回憶了當年中醫研究院中藥所團隊為發現青蒿素艱苦奮鬥的歷程。
  •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 專家:這是中國的實力和中醫藥的勝利
    在莫言之後,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再次獲得諾獎。這是中國人捧回的第一個諾貝爾科學獎,既是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的體現,也是中醫藥的勝利。屠呦呦諾獎對中國而言意味著什麼?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劉澄對此進行了分析與解讀。
  • 屠呦呦國人的驕傲
    2019年9月17日,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國勳章」。在9月份各大傳統媒體及自媒體的播報中,我們大眾才真正意義上對這位本土科學家有所了解。上世紀50年代(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學藥學系(後更名「北京醫學院藥學系」),幾年的現代醫藥學習使她受益終生。1959年,(中國中醫)研究院為屠呦呦提供了兩年半脫產學習中醫藥的機會,使她掌握了豐富的中醫藥學知識,為後來發掘中醫藥寶庫奠定了堅實基礎。
  • 屠呦呦:打破了中國本土科學家獲諾貝爾獎「零」的記錄
    您的獲獎,是中國科學界的驕傲,我相信,這必將激勵更多的中國科學家不斷攀登世界科學高峰,為人類文明和人民福祉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賀信中說)89年前,屠呦呦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是家裡5個孩子中惟一的女孩。
  • 屠呦呦拒絕宣傳「青蒿素精神」 引人反思
    據媒體報導,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之後,找上門來的各種人也多了起來。有人前來說要給屠呦呦寫一本書,宣傳她具有的「青蒿素精神」,但這一提法被她堅決拒絕了。  獲得諾貝爾獎的屠呦呦,顯然並沒有如外界一樣表現得過於狂熱,相反,這位老人非常安靜從容。
  • 真正的科學真正的科學家 ——屠呦呦貢獻與人品讓誰蒙羞?
    屠呦呦的國籍與榮譽她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同時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還是國家功勳獎章獲得者!▲屠呦呦女士工作中二、屠呦呦對世界的貢獻與影響力她的影響力除了上面提到的她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國家功勳獎章獲得者。
  • 屠呦呦:不是兩院院士的諾獎得主,被評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
    這是中國科學家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屠呦呦屠呦呦,1930年12月出生,浙江寧波人,1955年北京醫學院藥學系畢業後,分配到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工作。
  • 屠呦呦:落選院士的諾獎得主,被BBC評為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
    這是中國科學家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屠呦呦屠呦呦,1930年12月出生,浙江寧波人,1955年北京醫學院藥學系畢業後,分配到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工作。
  • 屠呦呦,踐行科學家精神的楷模
    屠呦呦,不僅是巾幗楷模,更成為中國科學家精神的符號,「蘊含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作、育人的高尚品格匯聚成的科學家精神,引導青少年理解新時代的科學家精神,鼓勵他們繼承敢於創新、愛國奉獻的優良傳統和愛國之心,為祖國的文化傳承和科技發展努力學習、拼搏奮進」。  屠呦呦獲諾獎的理由是「有關瘧疾新療法的發現」。她為世界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抗瘧藥,這個藥就是從中醫藥裡集成發掘出來的青蒿素。
  • 從三無科學家到諾貝爾獎,屠呦呦是如何在沉默中爆發的
    屠呦呦,這個名字在2015年10月之前,少有人知道。但在這之後,卻名冠中外,譽享全球。2015年10月,屠呦呦因發現了治療瘧疾的青蒿素,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我國首個獲得科學類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也是首個獲得科學類諾貝爾獎的本土科學家。
  • 中國有1600多位院士,卻只有一個屠呦呦!
    屠呦呦何許人也?作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 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屠呦呦1972年成功提取到青蒿素。2011年9月,屠呦呦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
  • 屠呦呦為什麼不是中科院院士?
    2015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首個在中國本土進行科學研究而榮獲諾貝爾獎的中國科學家;2019年,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國勳章;BBC將她列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候選人之一,與居裡夫人、愛因斯坦和圖靈並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