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十巴仙
近日,有一篇《華南海鮮供貨商懺悔了!坦陳動物是這樣賣入市場的》的文章在網上走紅。作者徐翠芹自稱罪人,說自己做了18年水產生意,只知道損人利己,自爆了一堆「水產品黑幕」。
Δ 懺悔文截圖
通常有人發布懺悔文或道歉信時,群眾會挑剔一番。例如,去年影星翟天臨為博士論文造假而發道歉信,網友就犀利地指出道歉信語法有誤、用詞不當,還說它有抄襲之嫌(知網查重率高達20.2%)。
這回的懺悔文涉及專業的水產知識,挑刺的事兒似乎行家才能勝任。業內行家駁斥了文中提到的給水產品加毒素等做法純屬胡編亂造,有悖科學。
「術業不專攻」的吃瓜群眾別灰心,你們在鑑定懺悔文真偽上依然有用武之地。
若能借鑑網友去年的查重心理,就能輕鬆找到貓膩。只消百度一搜索,同樣的懺悔文到處都是,還有幾年前發布的。
2016年有一版:慚愧罪人徐翠芹今天當眾懺悔。我之前經營水產……
2017年改名字後再版:慚愧罪人鄭國強,福州倉山上渡人,今天當眾懺悔。我之前經營水產……
到了2020年,這位徐翠芹「奪回懺悔文著作權」,標題加上「華南海鮮市場」,結尾新增一段引發共鳴的內容,就輕鬆地蹭上了新冠肺炎的熱度。這就是舊文重登,是換了個標題的貼牌之作。
別看徐翠芹懺悔誠意滿滿——說自己無惡不作、貪婪、自私、無明、愚昧,其實被損的是那位虛構的徐翠芹,又不是作者自己。這和化名小桂子的韋小寶在與索額圖結義時隨便發誓「小桂子天誅地滅」一樣的心態。2016年版的徐翠芹就被證實是個李鬼,難道2020年版的徐翠芹就會是真李逵了?
Δ 韋小寶化名小桂子(桂小寶)在與索額圖結拜兄弟時這麼安慰自己
Δ 2016年版懺悔文作者徐翠芹也是查無此人(寧波餘姚)
以經驗來看,眼下可能出現三類懺悔文。
第一類,是始作俑者真正地為亂吃亂賣野味而懺悔。這需要莫大的勇氣,一旦承認後就將面臨全民的聲討和法律的追究,今後很難做人了。
第二類,是寫手們「矯情」一下,借始作俑者的口氣寫一篇懺悔的文藝作品。例如有篇《吃野味者懺悔書:我喪盡天良,禍國殃民》的網文,開篇先聲明「我」並非作者本人,正文再用詩歌的形式懺悔「我」亂吃野味,實是反諷那些真正吃野味的人。
第三類,是杜撰有模有樣的懺悔文來譁眾取寵、散播謠言。
打死我都不信這篇懺悔文是文藝作品,它連歸入第三類都挺勉強。它全篇基本是抄的,連杜撰的苦勞都沒有;它儘管成了熱點,卻張冠李戴地懺悔了「在水產中做手腳」之罪,這與當下全民追究的「亂吃亂賣野味導致新冠肺炎」之罪有何關係?
說懺悔者缺心眼、認錯罪、會兩罪並罰,當然是假定「懺悔真實」後的戲謔之言。話說「懺悔文」發布者若真想「打壓華南海鮮市場」,動機和做法上不太匹配。
若此人要抹黑華南海鮮市場這個同行對手,可文中有些話像是把全行業都拉下水了。這豈不是連他自己的生意都會受損失?
若此人不在水產行業,且前後三篇「懺悔文」皆為他匿名發布,那他到處打壓水產市場,可能有「一朝被蛇咬,十年盡打蛇」的變態心理。
還是把動機當成發布者是想蹭流量吧。雖然也變態,起碼常見些。
這篇偽劣懺悔文成功了,竟被幾萬人當成「好文章」,並轉到朋友圈想讓更多朋友了解黑幕;它也失敗了,因為樹大招風被闢謠且刪除了。好多人都來不及上這寶貴一課,下課鈴聲就響了。
但這不代表「死」無對證,畢竟有公號轉載了此文,且回看2016版或2017版也能體會九成以上的荒謬。
這種偽劣懺悔文就是「病毒式謠言」,與新冠病毒領域不同但特性類似。這種「病毒」隔陣子就出擊一次,每次僅「變異」不到1%,照樣能讓人中招。人們若沒被它騙過,就很難「免疫」;人們若忽視闢謠,就不算帶有「疫苗」,下次多半上當。人們不辨真偽、瘋狂轉發,好比是「病毒人傳人」。
謠言止於智者。對這篇偽劣懺悔文,人人都有潛力做智者(沉下心分析謠言的破綻)。若嫌做智者太累,人們可多留意闢謠,多長點記性,沒必要被上次騙別人的懺悔文在這次又騙到自己,這正是「看別人吃一塹,長自己之一智」。
善良正義的人們其實是榮辱與共的。同一個謠言「三戰三捷」,三次侮辱人們的智商,是可忍,孰不可忍?
謠言變變變,提防難難難。對這種變都懶得變的謠言,大家記住一個算一個,記得人多了它就會失去市場、知難而退。
類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