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雙光子顯微鏡可用於小鼠大腦成像

2020-11-27 科學網

高速雙光子顯微鏡可用於小鼠大腦成像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9 14:39:21

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Mark J. Schnitzer及其研究小組研發出可用於清醒小鼠大腦成像的千赫茲雙光子顯微鏡。這一研究成果於2019年10月28日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方法學》。

研究人員介紹,雙光子顯微鏡是在散射介質中成像的主要技術,通常可提供約10–30 Hz的幀採集速率。

為了觀察高速現象,研究人員建立了一臺具有400個照明光束的雙光子顯微鏡,其能夠以高達1 kHz的速率對211000 µm2面積樣品進行採集。使用此顯微鏡,研究人員可以在清醒小鼠的大腦中觀察到微循環血流、快速靜脈收縮和神經元鈣離子升高,並具有毫秒級的時間解析度。

附:英文原文

Title: Kilohertz two-photon brain imaging in awake mice

Author: Tong Zhang, Oscar Hernandez, Radosaw Chrapkiewicz, Adam Shai, Mark J. Wagner, Yanping Zhang, Cheng-Hsun Wu, Jin Zhong Li, Masatoshi Inoue, Yiyang Gong, Biafra Ahanonu, Hongkui Zeng, Haruhiko Bito, Mark J. Schnitzer

Issue&Volume: 2019-10-28

Abstract: Two-photon microscopy is a mainstay technique for imaging in scattering media and normally provides frame-acquisition rates of ~10–30 Hz. To track high-speed phenomena, we created a two-photon microscope with 400 illumination beams that collectively sample 95,000–211,000 µm2 areas at rates up to 1 kHz. Using this microscope, we visualized microcirculatory flow, fast venous constrictions and neuronal Ca2+ spiking with millisecond-scale timing resolution in the brains of awake mice.

DOI: 10.1038/s41592-019-0597-2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2-019-0597-2

相關焦點

  • 北京大學研製新一代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解碼大腦
    5月31日,北京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成功研製新一代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重量僅2.2克,可佩戴在動物的頭部顱窗上,實時記錄數十個神經元、上千個神經突觸動態信號。其橫向解析度可達到0.65微米,成像質量與商品化大型臺式雙光子螢光顯微鏡可相媲美,遠優於目前領域內主導的、美國腦科學計劃核心團隊所研發的微型化寬場顯微鏡。
  • 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型顯微鏡,可用於深層組織成像
    光學相干顯微鏡和雙光子顯微鏡等非侵入性顯微技術常用於活體組織的體內成像。當光通過生物組織等渾濁物質時,會產生兩種光:彈道光子和多重散射光子。彈道光子直接穿過物體,沒有經歷任何偏轉,因此被用來重建物體圖像。
  • 北大研製新一代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 可實時記錄神經元進行腦分析
    北京青年報記者今日從北京大學獲悉,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專項《超高時空分辨微型化雙光子在體顯微成像系統》的支持下,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動態成像中心、生命科學學院、工學院聯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組成跨學科團隊,歷經三年,終於成功研製新一代高速高分辨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
  • Nature Methods發布千赫茲雙光子顯微鏡成像技術
    雙光子顯微鏡是Winfried Denk教授在1990年博士後期間發明的,今年正好是雙光子顯微鏡面世30周年,目前Winfried Denk供職於德國海德堡馬克斯-普朗克神經所。雙光子顯微鏡通常可提供約10–30 Hz的幀採集速率,通俗一些來說每秒鐘可採集10-30個圖像,速度較慢,這就限制了其使用。
  • 北京大學研製新一代顯微鏡:可解碼大腦
    其橫向解析度可達到0.65微米,成像質量與商品化大型臺式雙光子螢光顯微鏡可相媲美,遠優於目前領域內主導的、美國腦科學計劃核心團隊所研發的微型化寬場顯微鏡。什麼是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成像技術是推動生命科學進步的核心動力。
  • 宗偉健:新一代微型雙光子螢光顯微鏡(多圖)
    例如由Ghosh及其同事開發的顯微鏡,通過將小型LED光源,微型CCD和自聚焦透鏡整合到一個小於25px3的框架之中,研製出了一個重量為1.9g的微型寬場顯微鏡。該技術被用於研究大腦海馬區place cell等與記憶和本能相關的實驗當中7。然而,寬場成像方式由於不能很好的對離焦區域的背景信號進行過濾,並且對光的散射敏感,所以其無法達到細胞解析度。
  • 新一代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研製成功
    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程和平院士團隊研製成功了新一代高速高分辨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獲取了小鼠自由行為過程中大腦神經元和神經突觸活動清晰、穩定的圖像
  • 重磅| 解碼大腦邁出一大步?北京大學成功研製新一代微型化雙光子...
    其橫向解析度可達到0.65微米,成像質量與商品化大型臺式雙光子螢光顯微鏡可相媲美,遠優於目前領域內主導的、美國腦科學計劃核心團隊所研發的微型化寬場顯微鏡。什麼是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成像技術是推動生命科學進步的核心動力。
  • 北京大學第二代微型化雙光子顯微鏡問世
    文中報導了第二代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FHIRM-TPM 2.0(見圖),其成像視野是該團隊於2017年發布的第一代微型化顯微鏡的7.8倍,同時具備三維成像能力,獲取了小鼠在自由運動行為中大腦三維區域內上千個神經元清晰穩定的動態功能圖像,並且實現了針對同一批神經元長達一個月的追蹤記錄。目前,世界各國的腦科學研究如火如荼,中國的腦計劃也即將啟動。
  • 北大研製新一代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 重量僅2.2克
    、生命科學學院、工學院聯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組成跨學科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專項《超高時空分辨微型化雙光子在體顯微成像系統》的支持下,成功研製新一代高速高分辨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重量僅為2.2克。
  • 第二代微型化雙光子顯微鏡正式問世
    點擊上方「藍字」發現更多精彩繼第一代微型化雙光子顯微鏡在全球首次獲取了小鼠在自由行為過程中大腦神經元和神經突觸活動的動態圖像
  • 程和平院士:2.2克微型雙光子顯微鏡及其在腦科學中的應用
    我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報告是我們北京大學一個跨學科團隊研發的一款微型化新型顯微鏡--2.2克微型雙光子顯微鏡, 它可以幫助我們洞悉大腦活動的奧秘。  一、生物醫學成像技術的發展趨勢  在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中,成像技術至關重要,它是推動生命科學進步的核心動力,生物醫學發展的歷史大半部是成像技術的發展史。從上世紀至今,我們醫學一些大的進步往往都伴隨著成像技術的突破。
  • 雙光子顯微鏡知多少
    對於顯微成像技術包含:寬場螢光顯微鏡、雷射共聚焦顯微鏡、轉盤共聚焦顯微鏡、雙光子顯微鏡、全內反射螢光顯微鏡等多種成像方式
  • 多光子顯微鏡成像技術之七:雙光子顯微鏡角膜成像
    OCT成像速度快,可獲得角膜層次結構信息,成像深度大,但無法獲得代謝信息。雙光子顯微成像成像深度大,解析度在亞細胞水平,可獲得細胞代謝和基質結構的信息。細胞代謝信息可通過對細胞內源性分子(如NAD(P)H和FAD)螢光成像獲得(圖2,其中紅色為NAD(P)H,綠色為FAD),基質結構信息可通過膠原蛋白纖維的二次諧波產生獲得。
  • 新型自適應光學雙光子螢光顯微鏡研製成功
    像差會使光波前發生形變,不僅降低成像的信噪比和解析度,使得很多時候我們只能「霧裡看花」,更甚者,產生贗像,或無法獲得有意義的圖像。像差問題對雙光子成像的影響尤為嚴重,因為在那裡,螢光信號對入射光強度的依賴是平方關係,一旦入射光波前形變,不僅聚焦強度大幅下降,成像解析度也急劇惡化。因此,如何解決像差問題,實現活體,例如小鼠大腦皮層,深層區域的高質量成像成為光學成像發展中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
  • 「看得見」大腦思維 黑科技顯微鏡將亮相南京創新周
    在南京超維景生物科技的實驗室裡,每隻小鼠都不得不向科研人員「敞開心扉」。通過數條不同顏色的連接線,小鼠在自由活動時的腦成像實時顯示在電腦上。如此神奇的腦神經活動監測效果,得益於它們頭上那個僅有2.2克重的「頭盔」——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 在動物自由活動時,如何直接對其神經元實時成像,是讓神經科學家飽受困擾的問題。
  • 【南京創新周黑科技搶「鮮」看】用這款顯微鏡,人類將「透視」大腦...
    在南京超維景生物科技的實驗室裡,每隻小鼠都不得不向科研人員「敞開心扉」。通過數條不同顏色的連接線,小鼠在自由活動時的腦成像得以實時顯示在電腦上。如此神奇的腦神經活動監測效果,都得益於它們頭上那個僅有2.2克重的「頭盔」——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
  • 清華大學高速雙光子共聚焦顯微鏡中標公告
    「清華大學高速雙光子共聚焦顯微鏡」項目(項目編號:清設招第2020108號) 組織評標工作已經結束,現將評標結果公示如下:   一、項目信息   項目編號:清設招第2020108號   項目名稱:清華大學高速雙光子共聚焦顯微鏡   項目聯繫人:王琦   聯繫方式:62771946
  • 北京大學召開「成功研製新一代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專題新聞...
    》的支持下,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生命科學學院、工學院聯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組成跨學科團隊,歷經三年多,成功研製出新一代高速高分辨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並獲取了小鼠在自由行為過程中大腦神經元和神經突觸活動清晰、穩定的圖像。
  • 腦科學研究需要更強大的儀器,北大公布「新一代微型化雙光子螢光...
    該論文主要展示了《超高時空分辨微型化雙光子在體顯微成像系統》的研究成果——新一代高速高分辨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成功研製,並獲取了小鼠在自由行為過程中大腦神經元和神經突觸活動清晰、穩定的圖像。 該研究成果源自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計劃局組織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當時共有9個項目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