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吃野蘑菇!廣西今年已有135人中毒,民間鑑別方法不可信

2020-12-02 騰訊網

近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有所增加。6月19日,自治區疾控中心發出提醒,今年以來,廣西已報告野生蘑菇中毒事件28起,發病人數135人,死亡3人。專家表示,目前沒有簡單易行、快速有效的毒蘑菇辨別方法,因此不採不食是預防中毒的關鍵。

▲頭上戴帽(菌蓋)、腰間系裙(菌環)、腳上穿鞋(菌託)的蘑菇多有毒。圖片來源:中國疾控中心網站

▲近期在廣西引起中毒的毒蘑菇。自治區疾控中心供圖

患者:「以前吃過這蘑菇,這次卻中毒了」

19日下午,記者從自治區人民醫院了解到,目前該院的重症監護病房正躺著3名因誤食野生蘑菇而中毒的患者,都是因為病情危重從各地轉送而來的。

其中一名40多歲的女性患者病情最為嚴重,她於6月17日被緊急送往該院治療。毒蘑菇中的毒素導致她身體多器官衰竭,醫務人員正在運用高等級器官功能支持治療對其進行救治。

該院重症醫學科一病區副主任醫師韓林介紹,這名女性患者家住在山區,近期野外的蘑菇生長旺盛,她便採了一些回來食用。吃了採來的野生蘑菇之後,她當天就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第二天開始出現精神方面的症狀,意識模糊,到了第二天晚上,病情進一步加重,出現心跳驟停。當地醫院的醫務人員反覆對她進行了十多次的心肺復甦按壓,才贏得了向上級醫院轉送的機會。據這名女性患者回憶,她認識這種蘑菇,以前吃過都沒事,沒想到這次就中毒了。

▲常見的造成急性腎損害型中毒的毒蘑菇。圖片來源:中國疾控中心網站

▲常見的造成急性肝損害型中毒的毒蘑菇。圖片來源:中國疾控中心網站

數據:今年中毒人數比去年增加4倍

自治區疾控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區報告野生蘑菇中毒事件28起,發病人數135人,死亡3人。與去年同期相比,事件數增加了3倍,發病人數增加了4倍。

除北海、防城港外,其餘12個市均有病例報告,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發生較多的地區在桂林、河池、梧州、賀州等植被比較豐富的山區。

目前中毒原因主要為自採野生蘑菇,偶有路邊購買蘑菇引起中毒的事件。今年以來,我區報告有1起因購買路邊攤蘑菇引起的中毒。

蘑菇中毒事件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主要發生在夏秋季節,廣西是從3月開始,5~6月是發病高峰,持續到9月左右。

▲常見的造成橫紋肌溶解型中毒的毒蘑菇。圖片來源:中國疾控中心網站

提醒:沒有靠譜的「鑑毒方法」

自治區疾控中心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價所所長蔣玉豔介紹,我國野生蘑菇資源非常豐富,已知蘑菇種類估計在4000種以上,其中目前已知的毒蘑菇400多種。

毒蘑菇的鑑別是非常困難的,目前沒有簡單易行、快速有效的識別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不盲目採食野生蘑菇才是預防和控制毒蘑菇中毒的關鍵。

想要避免誤食毒蘑菇,除了不採不食野生蘑菇,還需要注意不認識的蘑菇不要吃,吃蘑菇不要同時飲酒,最好不要吃雜菌。此外,還要注意,頭上戴帽(菌蓋)、腰間系裙(菌環)、腳上穿鞋(菌託)的蘑菇多有毒,儘量不吃。因為有「菌蓋、菌環、菌託」的蘑菇多為鵝膏屬,而鵝膏屬的蘑菇大多都含毒或劇毒。但沒菌託和菌環的蘑菇仍可有毒,如劇毒的肉褶鱗環柄菇和毒粉褶蕈都沒菌環和菌託。

▲常見的造成光敏性皮炎型中毒的毒蘑菇。圖片來源:中國疾控中心網站

▲常見的造成胃腸炎型中毒的毒蘑菇。圖片來源:中國疾控中心網站

據了解,許多民間鑑別方法並不科學,中國疾控中心曾經對流傳較廣的毒蘑菇鑑別方法進行了科學解讀。

【溫馨提醒】

一旦誤食立即催吐 吃蘑菇最好不喝酒

食用蘑菇後出現哪些症狀意味著可能中毒了?據介紹,不同的蘑菇含有的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類型也不相同,常見的主要有幾個類型:

1.胃腸炎型:多在進食後10分鐘-2小時發病,胃腸道症狀,預後良好。

2.神經精神型:多在進食後10分鐘-6小時發病,精神症狀、幻覺等,預後良好。

3.肝腎損害型:多在進食後數小時-30小時發病,有「假愈期」,即在一兩天內出現症狀好轉的假象,隨後症狀加重,死亡率高。

4.光敏性皮炎型:多在進食後24-48小時發病,皮膚紅腫或皰疹,日光照射後症狀加重,預後良好。

5.橫紋肌溶解型:多在進食後15分鐘-2小時發病,早期胃腸道症狀,6-12小時出現醬油色尿、肌肉酸痛、肢體無力等橫紋肌溶解症狀。可導致急性腎衰死亡。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寧宗介紹,一旦食用了毒蘑菇,一定要第一時間催吐,在中毒者神志清醒的情況下儘快吐出毒物,減少毒素吸收。

有一些家屬會在家裡人食用蘑菇前留存一點樣本,一旦發生中毒,連同樣本一併送醫,幫助醫生儘快判斷中毒類型,採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這也是非常有用的一個防範措施。

此外,專家建議吃蘑菇的同時最好不要飲酒,因為一旦吃到的是毒蘑菇,酒精會加速毒素的吸收。

【相關連結】

中國疾控中心解讀毒蘑菇認識的六大誤區

誤區1 生長在陰暗潮溼或糞便上的蘑菇有毒。

錯!因為蘑菇有糞生或腐生,如口蘑生長在草原的羊糞上。而劇毒的鵝膏菌多生長在相對清潔的林地上。

誤區2 蟲食或生蛆的蘑菇無毒。

錯!很多劇毒蘑菇成熟後常會生蛆或被蟲食。如成熟的致命鵝膏常常被蟲啃食。即便用致命鵝膏給大小鼠灌胃,大小鼠也不會中毒。因為大小鼠的消化道不吸收鵝膏毒素。

誤區3 受傷變色、流汁液的蘑菇有毒。

錯!如松乳菇、多汁乳菇掰開或劃傷後會流出乳汁,美麗牛肝菌受傷斷面會變藍色,卻都是美味的食用菌。而許多毒蘑菇受傷斷面不會變色或分泌汁液,卻是有毒的。如劇毒肉褐鱗環柄菇、有毒蠅鵝膏的斷面都不會變色,也不會流汁液。

誤區4 與銀器、大蔥、大蒜、大米同煮可使其變色的蘑菇有毒。

錯!「銀針驗毒」實際是銀與硫或硫化物發生反應生成黑色的硫化銀,而蘑菇毒素不含硫或硫化物,不能產生顏色變化。大蒜或蔥或大米與毒蘑菇同煮也不會變色。目前尚未發現任何與毒蘑菇同煮變色的物質。

誤區5 白醋能使蘑菇汁變色或牛奶能在蘑菇上結塊就是毒蘑菇。

錯!真相是白醋遇到鹼性物質都可變色;牛奶遇到酸性或鹼性物質都會變性而結塊,這與蘑菇是否有毒無關。

誤區6 有鱗片、粘液的蘑菇有毒。

錯!如條蓋盔孢傘和亞稀褶紅菇都沒鱗片的粘液,卻有劇毒。而有毛和鱗片的香菇卻可以食用。

編輯丨馬海亮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這些東西別隨便吃,嚴重可致命,已有多人中招
    天氣漸熱 許多野果、野蘑菇也慢慢成熟 俗話說路邊的野花不要採 而路邊的野菇、野果也不要隨便吃 因為吃了可能會中毒……
  • 【健康與生活】6人中毒2人死亡,這些毒蘑菇千萬別吃!教你正確解鎖...
    :因「吃了十幾年沒事」,老人摘回有毒野生菌,不料一家6人中毒,17歲女孩和89歲老人不幸去世,其餘4人經全力救治後,病情好轉。 …… 路邊的野菇不要採 野蘑菇通常可分為食用野蘑菇、條件可食用野蘑菇和有毒野蘑菇三大類。有毒野蘑菇的種類很多,所含毒素成份很複雜,中毒後的臨床表現也不一樣。
  • 已進入高發期,山區農村要特別注意,小心誤食中毒!
    營養界有句老話吃四條腿的不如吃兩條腿的吃兩條腿的不如吃一條腿的!野蘑菇千萬別隨意採食曾有人中毒身亡一家四口吃野蘑菇中毒兩兄弟喪命十堰市疾控預防控制中心食源性疾病預防控制科科長高海波介紹,根據我省風險評估結果提示,5月-10月,是野生毒蘑菇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高發期,山區農村居民為重點關注人群。
  • 4名兒童食用野蘑菇中毒,僅1人倖存
    有的蘑菇會讓人中毒致命▼▼▼近一個月來陝西省西安市兒童醫院已經收治4名兒童患者都是因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其中,僅有一名1歲半兒童倖存……4名兒童食用野蘑菇中毒 僅1人倖存8月20日,西安市兒童醫院同時收治了1歲半的女孩婷婷(化名)和2歲半的男孩晨晨
  • 韶關人千萬別吃這種白蘑菇,已有多人中毒
    蘑菇是許多家庭飯桌上的家常菜,2月24日惠州市惠陽區有5人在野外採食了一種白色野生蘑菇導致中毒,目前正在醫院搶救。該毒蘑菇經初步鑑定為致命白毒傘。別看這種蘑菇白白嫩嫩的,但是它劇毒無比!這就是它的檔案!常用名:白毒傘學名:致命鵝膏菌¤ 外形特徵:菌蓋直徑4到7釐米,菌柄長7到9釐米,內外表面白色。
  • 長沙、株洲、湘潭已有多人中毒!這東西碰不得!
    光憑經驗根本辨別不出來! 千萬別吃! 導致 400 多人中毒 100 多人死亡!!! 湖南5人因野生蘑菇死亡 已有152人發病!這些人最易中招... 誤食毒蘑菇 湖南夫妻雙雙住進重症監護室!
  • 專家:不採不吃陌生野生菌
    針對每年我國部分地區出現的採食野生毒蘑菇致死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在解讀中表示,民間流傳的所謂鑑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的經驗並不可靠,消費者預防野生蘑菇中毒的最根本方法是「不採、不買、不吃」不認識的野生蘑菇。毒蘑菇成食物中毒致死的「頭號殺手」毒蘑菇又稱毒蕈,是大型真菌的子實體,誤食後人或畜禽會產生中毒反應。
  • 【提示】請周知,多人因吃這種蘑菇中毒身亡,千萬別亂吃了!
    今年截至7月22日,中國疾控中心已參與處理蘑菇中毒事件264起,涉及16省市,中毒人數超過,甚至,還被民間流傳的一些不靠譜的鑑別方法所誤導。
  • 憑形態辨別毒性不可靠 不食用野蘑菇才是避免中毒的關鍵
    7月7日,記者從江蘇省人民醫院獲悉,入夏以來,該院急診醫學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中毒學組組長張勁松教授陸續接到近10起省內各地毒蘑菇中毒病例的會診,南京、蘇州、淮安、宿遷等地的老百姓紛紛中招。張勁松表示,目前沒有簡單易行、快速有效的方法識別蘑菇是否有毒。不採、不食野生蘑菇才是預防和控制毒蘑菇中毒的關鍵。
  • 肝損傷型毒蘑菇中毒「九死一生」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中毒與職業病科主任張興國表示,雖然山東是報告蘑菇中毒事件相對西南、東北等地區少一些,但毒蘑菇傷人害命的事還是每年都有。  「野蘑菇是否有毒無法通過人的感官加以辨別,預防中毒的正確做法就是不採、不吃!」他強調,路邊的野蘑菇,真的不能採!
  • 這種蘑菇千萬不能吃!夫妻倆食用後雙雙送入ICU,醫生說兩周已有10人...
    近來,湖南雨水豐沛,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季,誤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件屢見不鮮,湖南省人民醫院急診一科近兩周就收治10名野蘑菇中毒者。6月2日,湖南永州的老陳從自家後山摘了不少野蘑菇回家,中午和老伴吃了一大碗蘑菇炒肉。
  • 黃山3人吃野生蘑菇食物中毒 其中2人病情危重至今仍在ICU
    8月12日,記者從黃山市黃山區疾控中心獲悉,8月9日,黃山區發生一起毒蕈(俗稱野蘑菇)中毒事件,3人因誤食毒蕈出現中毒症狀,其中兩人病情危重,目前均在積極救治中。吃了湖邊野蘑菇 三人被「放倒」8月9日晚,黃山市黃山區仙源鎮居民謝陳浩應朋友之邀,前往其家中喝酒吃飯。
  • 多人中招!親手採的蘑菇差點成了催命符!專家:野蘑菇是否有毒外表...
    2017年至2019年三年間,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收到831起相關報告,發病2818人,死亡53人。今年截至6月7日,全省已上報25起相關事件,共發病76人,死亡1人。然而,罪魁禍首隻是幾朵小小的蘑菇。親手採摘的野蘑菇,為何差點成了催命符?那些流傳的毒蘑菇識別方法不能避免嗎?近日,省兒童醫院收治了多名兒童,他們皆因食用野蘑菇中毒。
  • 青島一老人採食毒蘑菇中毒身亡!青島常見白毒傘菌等10餘種毒蘑菇...
    在青島,常見的毒蘑菇有10餘種,市民一定要注意不採不食不賣。上山採摘野蘑菇吃後中毒4月7日中午13時,海慈醫院急診科接診了一名疑為蘑菇中毒患者。患者是一名老年男性,來到醫院時神志還清晰,但是煩躁不安,不能自己控制。這位患者告訴醫生,他在食用野外採摘的野蘑菇之後,幾乎立即出現了喘憋、全身麻木、腹痛、噁心、嘔吐的症狀。
  • 2019年全國22起因蘑菇中毒死亡 採食野蘑菇有經驗者...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7日訊 9月6日中午,山東省血液中心發布緊急招募令:「一名7歲兒童因誤食毒蘑菇出現中毒症狀,危及生命,已在醫院重症監護搶救9天,每天使用3000毫升血漿,急需您獻血救治。」截止到9月7日15:00,已有1095人在山東省血液中心各獻血點捐獻血液共計356400毫升,其中AB型獻血者491人,共計捐獻AB型血液168400毫升。男童誤食的肉褐鱗環柄菇在感受眾人緊急救援的溫暖之外,不禁讓人思考為什麼誤食毒蘑菇事件屢有發生。
  • 今年近8000人誤食毒蘑菇中毒 來認識一下湖南常見的毒蘑菇
    據評估中心今年食物中毒監測數據,截至目前,今年將近8000人因誤食毒蘑菇引起中毒,導致74人死亡。據了解,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治療藥物,且毒蘑菇中毒症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應以預防為主。那麼,如何預防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萬一誤食了毒蘑菇該如何處置?
  • 別亂採食!它們可不能「惹」 常見的6種有毒蘑菇要認清楚
    浙江食用菌協會副會長韓省華介紹,這種看似漂亮的蘑菇,可是毒蘑菇,它的名字叫裸傘菌,吃了後會讓人產生幻覺,因此又稱「致幻蘑菇」。在國外個別城市,有人專門賣「致幻蘑菇」,裸傘菌就是其中一種。因此,市民朋友要當心,不要被它漂亮的外表所迷惑。
  • 金蟬花被當作冬蟲夏草替代品 浙江多人吃後中毒
    最近幾天,一條題為「千萬別亂吃金蟬花,縉雲已有多人中毒」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瘋傳開來,消息稱自己有親友吃了金蟬花後出現腹痛、頭暈、嘔吐的現象。  昨天,記者對此事進行了求證,微信裡的內容確有其事,這讓當地食用過該植物的很多人為之後怕。
  • 請千萬遠離野生蘑菇,堅決不採不食!
    74人。6月9日,桃源縣7人中毒,4人死亡。醫療費用超70餘萬元。6月5日上午,湖南東安縣的丁丁(化名)吃了奶奶上山採的蘑菇,出現了腹痛、嘔吐、腹瀉、頭暈等症狀,經診斷為毒蘑菇中毒,6月7日晚被緊急轉送至省兒童醫院危重病醫學一科治療,目前丁丁的病情仍十分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