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聽·獨家丨用唯美的《單筒望遠鏡》去看那過去的故事

2020-12-03 聽聽FM

用唯美的《單筒望遠鏡》

去看那過去的故事

一本書是五星好評還是不要再見?

任性讀書,給ta好看,給你好聽。

大家好,

我是堅決不會認輸的杏仁璐。

×××

017 用唯美的《單筒望遠鏡》去看那過去的故事

11:49來自聽聽FM

上一次啃大部頭文學作品失敗了,雖然不是我失敗是書失敗,但我也不能辜負了大家的期待,我再啃一部書給大家看~~

著名作家馮驥才的最新作品《單筒望遠鏡》。

圖片來源網絡

本書官宣

《單筒望遠鏡》,起源於馮驥才對上個世紀初中西文化碰撞的反思,在那個時代,世界的聯繫是單向的、不可理解的,就像隔著單筒望遠鏡一般,彼此窺探,卻又充滿距離感。

19世紀,天津有了英法租界、是東西方最早產生接觸和衝突的地方之一。天津是一個特別的地域,作為商業城市比較洋氣,作為一個碼頭又五方雜處,充滿地方民情和自己的特點。對於那段時期的材料,馮驥才看得非常多,他一直試圖通過挖掘歷史來反思民族心理文化。

故事裡裕光紙店的二少爺歐陽覺,結識了來自法國的莎娜小姐,第一次使用單筒望遠鏡看到了遠處的景致。兩個年輕人彼此充滿了好奇與好感,但他們之間卻又相隔萬裡。

隨著亂世時局變化,歐陽覺和莎娜的命運也遭遇了巨大的改變,歐陽覺被義和團綁走,在惶恐中盡力自保,他仍然盼望著能尋找到莎娜,小人物在巨浪裹挾下,命運將會走向何方?

作者馮驥才是中國當代作家、畫家、文化學者和教授。已出版各種作品集近百種。代表作《雕花菸斗》、《珍珠鳥》、《俗世奇人》等。作品被譯成英、法、德、等十多種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種譯本四十多種。

同時,馮驥才也是一位畫家,出版過多種大型畫集,並在中國各大城市和奧地利、新加坡、日本、美國等國舉辦個人畫展。他以其中西貫通的繪畫技巧與含蓄深遠的文學意境,被評論界稱為「現代文人畫的代表」。近二十年來,他投身於城市歷史文化保護和民間文化搶救。對當代中國社會產生廣泛影響。

×××

這裡杏仁璐要感嘆一句,就怕畫家寫小說,怪不得書中的描寫能如此精雕細刻、楚楚動人。

不知讀者朋友們有沒有同樣被感動呢?

RENXINGDUSHU

任性讀書人杏仁璐這麼看

「今兒一早,二少爺歐陽覺從老槐樹下邊他那個家出來時興致勃勃。並沒有什麼具體的事讓他興致勃勃,只是年輕人都是這樣興致勃勃。」

我們一起來體會一下資深作家是怎樣用寥寥數筆來立起一個人物的,就這麼簡單。

當年出山的時候師傅叮囑我不要亂用對比法,因為對比法很傷人。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不過我還是略略建議一下大家可以看看有些野雞作者寫的渾身名牌的所謂霸道總裁,立了半本書,人設還是要崩。

書中最妙的描寫是歐陽覺和莎娜來到一棟小樓,從小樓這邊的窗戶用望遠鏡看出去,是天津的老城區,從另一邊的窗戶看出去,是租界。兩個年輕人交換了方向,用眺望的方式來尋覓自己心中情愛。

這個故事如同前面所說,前半段描寫了二少爺歐陽覺和來自租界的洋小姐莎娜之間的愛情。寫得又青春又浪漫,細細地描寫思念:「本想歇一歇,可是身子歇著,心裡邊卻歇不住。夥計送來的熱茶,帶著蓋兒就喝,弄得半碗熱茶都倒在桌上,把帳本也泡了。」 甚至還有官方發糖的激情描寫,激情卻不猥瑣、風流而不下流。看完只會更加醉心於兩個年輕人之間跨越種族和語言的愛情。

然而後半段急轉直下,在特殊年代的特殊時局,卻容不下一對年輕人的真愛,前半本書的老天津生活有多美好,後半段就毀滅得有多慘烈,最狠的不是拿刀的,而是握筆的呀同志們!作者太殘忍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年代,太殘忍了。

人立得住,物寫得美,故事又禁得住琢磨,怎麼能不與大家分享?杏仁璐已經把這本書做成有聲書,更新在我們聽聽FM上面啦,只要在聽聽FM搜索《單筒望遠鏡》就能找到這本書的有聲小說專輯。同時,這本書還能在北京故事廣播的《長書天地》節目中聽到。大家追起來吧。

是的,杏仁璐的另一重身份就是絕不放過一本好書的有聲書製作人。

其實電臺的工作也像單筒望遠鏡,我望得到你,你也聽得到我,但只要把中間的單筒望遠鏡——或者收音機一放下,我和你之間卻又隔著很遠的距離。

但是現在有了新的科技,聽聽FM可以即時留言,也可以秒回復。

世界變得很小,又變得很大。

歡迎來聽聽FM訂閱。

一本書是五星好評還是不要再見?任性讀書、給你好聽。

感謝您抽出

·

來閱讀此文

相關焦點

  • 潘凱雄:「單筒望遠鏡」的過去及未來——評《單筒望遠鏡》
    「單筒望遠鏡」的過去及未來 ——評《單筒望遠鏡》 文/潘凱雄 「單筒望遠鏡」這個誕生於 17 世紀初荷蘭的物件當下的人們見得不多,實際使用者就更少了。
  • 讀馮驥才長篇小說新作《單筒望遠鏡》看過去及未來
    這是一個充滿象徵意味的意象,馮驥才的長篇小說新作《單筒望遠鏡》的故事就是由此而展開。  當然,大馮在他的新作中所呈現出的意象並不止單筒望遠鏡這一個。  由此看來,這部《單筒望遠鏡》就是大馮底氣十足創作出的一部新作。  《單筒望遠鏡》整體篇幅雖不足15萬字,卻文學化地濃縮記錄了那段屈辱的歷史以及反思那段歷史之成因,這份沉甸甸的厚重已遠遠超出了區區15萬字之輕。  選擇19世紀的天津作為《單筒望遠鏡》故事展開的場景,是因為那裡正是東西方在中國疆域內最早發生衝突的地方之一。
  • 聽書 | 單筒望遠鏡
    其中一個就是文化批判系列《怪世奇談》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單筒望遠鏡》,但因為種種原因,這一計劃當時未能實現,直到30年後,他才完成這部小說的創作。《單筒望遠鏡》的創作,起源於馮驥才對上個世紀初中西文化碰撞的反思,也延續了他對民族文化心理的思考。其實早在1987年,馮驥才就在《關於〈陰陽八卦〉的附件》中寫道,「該寫東西方文化碰撞問題了。」
  • 馮驥才:《單筒望遠鏡》的寫作秘密(《單筒望遠鏡》創作談)
    種種匪夷所思的故事一直充斥在我這城市,我聽得太多了。包括我這部小說的故事原型。雖然天津和北京幾乎是一牆之隔,但在北京絕對聽不到。它是我得天獨厚的財富。這一對異國的、語言不通的年輕男女之間偶然發生一段離奇的情愛故事,必然會產生種種異文化接觸的火花,正好給我用來表現早期中西文化之間的突然碰撞。
  • 攜《單筒望遠鏡》,馮驥才重返文壇
    但是大馮和那一撥傷痕文學作家有一個非常不一樣的地方,他一起步就是兩條腿走路。用傷痕文學反思之外,他還在走另外一條線,那就是文化歷史小說,所以也有評論家把大馮歸到尋根那一道。但是他的文化歷史小說和尋根,和韓少功、賈平凹的尋根文化小說又有明顯的不一樣,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像《義和拳》《神燈前傳》《三寸金蓮》《陰陽八卦》等。所以他一起步就是兩支筆在寫作。
  • 馮驥才最新長篇小說《單筒望遠鏡》出版
    馮驥才先生的最新長篇小說《單筒望遠鏡》近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這部近十五萬字的長篇小說是馮驥才繼《義和拳》《神燈前傳》後的又一部長篇力作,三十年的沉澱,使這部作品呈現穿越歷史文化時空的厚重面貌,也書寫了馮驥才對歷史人性的透徹思考。2018年12月28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辦的《單筒望遠鏡》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
  • 德國視得樂(STEINER)發布首個迷你單筒望遠鏡
    廣州2015年11月2日電 /美通社/ -- 有近70年歷史的德國專業望遠鏡公司視得樂 (STEINER),在2015年面向全球市場推出首個精品級的8倍迷你型單筒摺疊望遠鏡 -- Miniscope 8X22,並由視得樂中國總代理歐格爾公司獨家引進中國市場,
  • 《單筒望遠鏡》聚焦天津義和團與八國聯軍,馮驥才小說差點不及格
    這部《單筒望遠鏡》差點不及格,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今年出版的《單筒望遠鏡》14萬多字,較為單薄,但卻講了一個非常宏大的故事。這部小說聚焦了老天津衛的庚子之亂時期,用一個富家少爺和法國小姐將天津老城與紫竹林租界聯繫起來。這部小說以較大的篇幅寫了義和團的內部構成,並且在小說的結尾部分,有了義和團和八國聯軍的作戰。
  • 馮驥才長篇小說《單筒望遠鏡》出版,再續津味「怪世奇談」
    《單筒望遠鏡》寫作,起源於馮驥才對上個世紀初中西文化碰撞的反思,在那個時代,世界的聯繫是單向的、不可理解的,就像隔著單筒望遠鏡一般,彼此窺探,卻又充滿距離感。那個時候的世界沒有溝通,中西方相互不理解。在最早的中西衝突時,出現了很多悲劇式問題,有西方列強對中國的殖民,也有文化的衝突。《單筒望遠鏡》則將這些問題的思考寫在了裡面。
  • 馮驥才:吸引西方人放下「單筒望遠鏡」
    過去幾十年,法國人對中國的傳統文化認識,在歐洲國家中算是比較深刻的,法國有不少漢學家和研究中國文化的學者。另外,中國大量的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流傳到法國,至今可以在法國的博物館裡看到中國的古代藝術品。可以說,法國人很熱愛中國的文化,甚至對中國古代文化很痴迷。但這並不等於法國和中國在文化上比較緊密,我們有自己的文化魅力和獨特的創造,但這些對法國人來說還是一種異文化。
  • 重返小說 | 馮驥才沉澱了三十年的《單筒望遠鏡》,終於火熱出爐
    《單筒望遠鏡》裡充斥著種種給人深刻印象的意象,比如那棵古槐(是傳統文化的意象),那幢男女主角約會的孤單的小白樓(天津租界邊緣有許多這樣的房子,一面窗子對著租界,一面對著老城)。最重要的意象,自然還是「單筒望遠鏡」。馮驥才先生形象地解釋道:「使用它,只能用一隻眼、有選擇地看對方。
  • 馮驥才沉澱30年推出《單筒望遠鏡》
    原標題:馮驥才沉澱30年推出《單筒望遠鏡》本報訊(記者 路豔霞)馮驥才最新長篇小說《單筒望遠鏡》昨天在人民文學出版社首發。創作《單筒望遠鏡》,起源於馮驥才對上世紀初中西文化碰撞的反思,也延續了他對民族文化心理的思考。在中西文化衝突最激烈的時刻,愛情能否超越國界?在前所未有的歷史變局中,災難因何而起?這樣的文化景觀下,人性會遭遇怎樣的試煉?
  • 作家馮驥才談《單筒望遠鏡》 歲久年長讓寫作更有底氣
    2018年12月底,在馮驥才最新長篇小說《單筒望遠鏡》的新書發布會上,馮驥才強調自己一直關心的問題是中西文化之間的關係。「在我寫過對傳統文化進行當代解讀的幾部小說《神鞭》《三寸金蓮》《陰陽八卦》之後,就想寫這部《單筒望遠鏡》。」馮驥才稱。
  • 獨家揭秘:為什麼配送童書的開智寶DIY望遠鏡賣成了爆款?
    最近,中國有一款兒童玩具望遠鏡賣成了爆款。這是一款叫「DIY伽利略望遠鏡」的產品。為什麼它會成為爆款?下面跟著我們一起來獨家揭秘吧!最近深圳市開智寶文化教育有限公司推出了一款售價不足100元的DIY伽利略望遠鏡。
  • 單筒望遠鏡鏡片用精彩引領未來創新進步_一粟光電服務惠萬家
    單筒望遠鏡鏡片用精彩引領未來創新進步,一粟光電服務惠萬家,廣泛用於考勤機(手紋,掌紋,靜脈及人臉識別〉,安防監控系統,防偽識別系統,智能燈具,衛櫥感應器系統,舞檯燈光及雷射演示系統,投影光學器件,雷射器件以及生化醫療光學器件。
  • 著名作家馮驥才《單筒望遠鏡》獲年度長篇小說獎
    2019花地文學榜揭曉,莫言獲「年度作家」,馮驥才憑藉《單筒望遠鏡 1942年出生的馮驥才已77歲,2018年寫了兩本新書,一本是《漩渦裡》,寫他近二十多年來投身於文化遺產保護的歷程,下半年就寫了長篇小說《單筒望遠鏡》。
  • 寶寶玩具:立視德10×40高清高倍單筒望遠鏡
    來源:新浪眾測作者:SteveQing1987一、前言最近暑假,幼兒園放假,寶寶在家閒不住,經常跟著家裡老人去附近的公園玩、爬山或者看火車為了豐富寶寶的玩樂體驗,寶爸最近在蘇寧易購給寶寶入手了這款立視德10×40高清高倍單筒望遠鏡,作為寶寶的戶外趣味玩具,寶寶挺喜歡的。前兩天收貨,寶寶已經玩上了。今天趁著有空,速度曬出。
  • 想給娃買天文望遠鏡?不知道這些,全是白花錢!
    這也是為什麼觀星的時候,常常去郊外。因為眼睛在漆黑的環境中,更靈敏,更容易在望遠鏡中看出更多深空天體紋理結構。👆圖片來源丨圖蟲雖然城市裡天上沒有多少星星,但只要是眼睛能注意到的,一定是又大又亮的目標。入門望遠鏡看這些目標,綽綽有餘。
  • 雙筒望遠鏡單筒的光路原理圖
    雙筒望遠鏡圖中顯示了各種望遠鏡的外形。地面觀察用的望遠鏡與天文望遠鏡不同,它要求形成正立的像。使像成為正立的常用方法有二,一是採用凹透鏡做目鏡,使物鏡射出的光束在未成中間像之前就經目鏡折射,最後形成的像相對原物是正立的。另一種方法,是常見的雙筒稜鏡式望遠鏡。它的目鏡與物鏡並不在同一條光軸上。而是在它們之間安置兩個稜邊互相垂直的等腰直角三稜鏡,使光線在稜鏡內發生四次全反射,使像上下左右方位對調,這樣,從目鏡中就可以看到正立的放大像了。
  • 生存狂如何選擇望遠鏡?丨硬核生存指南
    倍數再大一些,徒手拿著是沒法拿穩的,圖像晃動厲害,不僅看不清畫面,看久了還會感到頭暈頭疼。新手購買雙筒望遠鏡,最適合的是6倍到8倍。但是大多數人都會買12倍。因為新手都會希望看得更遠。結果是看一會兒就頭暈。倍數越大,視角越小。如果是到劇院看話劇或京劇,或者看大場面的表演,為了看到舞臺較大部分,最適合用3倍的望遠鏡。